台湾的人民生活是非常富裕的,人均年收入在3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大陆的15倍。 世界90%的笔记本,是台湾企业生产,20%的石油生产被台湾控制。在中国大陆,台湾的旺旺、康师傅、统一等,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台湾的农业很发达,农业现代化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台湾在1988年走向自由的“公民社会”后,大力推动“高福利社会”建设,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60岁的农民,均可以得到与教师、公务员一样的退休金。 大学毕业生由政府发放租房补贴,结婚购买房子由政府担保30年免息贷款,结婚后生孩子由政府发放营养补贴和工资,幼儿园到国中的费用,均有政府承担,中午的免费午餐,一般是三菜一汤,由政府承担。 有人说,台湾的福利是世界上最好的,全民医保制度比美国更先进、更超前。台湾人90%的青年学生,都可以出国留学,良好的社会状况,吸引了85%的归国率,留在外国的台湾人,在创业成功后大部分回台定居。台湾人在海外工作的人众多,但家庭均在台湾生活。〖台湾人在海外当“裸官”。〗台湾的医疗、文化,都是非常适合人类生活的。 从台北沿西线奔台南,再从台南北上走东线回到台北,环岛一圈近两千公里,去了大小十几个城市。台北、台中、高雄都是大都市。花莲是小城市,大约相当于大陆一个县城的规模,人口约不超过十万。 但不论大都市还是小城市,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真的实在太干净了,地面上几乎一尘不染。在台湾八天,皮鞋没擦过,出去什么样回来基本什么样。 第二个感觉,学校实在太好了。学校没有围墙,像个大公园。我去了台中里的一所普通学校,大约相当于大陆一所中专或专科学校,其图书馆却大约相当于大陆一个省级图书馆的规模。校园的环境,绝对比大陆任何一个公园好。校园内有公共汽车,不要钱,招手就停,也从来不问乘车人的身份。 最让人震撼的是学生宿舍,绝对相当于大陆三星级宾馆的水平。一进门,就是地毯,走廊上全是沙发。学生公寓两人一套,一个大起居室,两个小卧,一个卫生间,全是地毯,面积大约在五十平方左右。学生公寓设备非常齐全,从各种小吃到超级市场到烧烤,全部能在公寓里买到。水、电、热、房租(压根就没有房租的概念)全免费。很多学生公寓卫生间里的灯已经开了五、六年,一分 钟都没关过,因为不要钱。〖这似乎也不好。〗水是热水和冷水,24小时供应。 台北的民主纪念馆和中正纪念堂,面积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民主纪念馆,12个小时不停地走,只逛了一半左右。汉白玉和镀金的雕塑(镀的都是纯金,有些就是真金),成千上万,保存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故宫就像个大农庄。真的,以前说故宫是世界第几大奇迹,和人家比起来,真是太阴暗,太狭窄了。 故宫和民主纪念馆的建筑年代相差并不远,但人家已经可以建造几百个,绝不重复的喷泉和宽畅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饭厅,只要去过这两个地方而不存偏见的话,文明的差距一目了然。 台湾人的福利非常好,水费全免,电费非常便宜(每度大约相当于几分人民币),天然气很多地方都全免,冬天的暖气基本也相当于不收费。每个台湾人,只要成年而且有正式工作,都由政府分配一套度假别墅,可以终身享受,死后由政府收回。〖真的吗?〗 医疗全部免费,而且是百分之百免费。只要是台湾户籍,全免,一个新台币都不收。所有的病,全部的人,没有任何例外。教育,除了私立学校以外,费用全免,无一例外,无任何一所学校例外。当时我问,假如有学校乱收费呢?对方呆了半天说,不清楚会怎么处置,因为没发生过这种事。 去之前听说台湾警察非常腐败,对大陆人不友好,黑社会盛行,等我实际到了台湾,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台湾警察非常有礼貌,非常友好,除了不会说普通话。 我在台北问过一回路,一个警察非常仔细地听我说了半天,但他听不懂普通话,他依旧非常耐心地听,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最后弄清楚我们是大陆人,于是马上和警察局联系,最后联系了新华社台北办事处,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并说,假如不能确定,可以先去警察局休息。 台湾人的素质之高,令我们这些大陆人,真的感到非常惭愧。在台北,根本不需要打车,只要一招手,就会有车停下来,坐上就走,有些收钱,有些不收钱,收钱的也便宜,因为台湾的城市都非常大,台北有很多人都兼职当出租车,政府从来不管。〖这不是“黑车”么?〗 当然,很多人是真心帮助你,不要钱,而且有时候你去的地方和他不同路,他还会为你绕一下。车辆各种各样,有林肯,有拉达,也有丰田,什么车都能打到。 台北的地铁,深大约有一百米左右,共四层,电梯上人们都自觉地站到右边,左边经常空无一人,因为,左边是应急通道,是供那些有急事的人临时使用的,偶尔会有人急匆匆地从左边跑过,不论多么挤,人们都要留出一个通道,非常自觉。 台北的自由广场,原本以为非常大,结果一看,连天安门广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太小了。自由广场旁边的总统府也可以随便进,游人可以随意地拍照游玩,没有人来干涉,只是有一幢办公楼,只能去到隔着一条街的地方,有红线,一过去,就有人吹哨子,提醒你不要过街(但没有警察过来)。 那条街大约六七米宽,连同人行道也就十米左右吧,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总统办公楼。马英九的办公室就在二楼,每个人都能看见他办公室的窗子,距离普通游人的直线距离不过十五六米。当时有同伴开玩笑说:力气大些的人估计都可以把手榴弹丢进去。 自由广场侧面有一幢白色小楼,很小,有个闽南语叫什么楼,比较拗口,没记住。这里是国民党的吴伯雄办公室,这里的管理就更松了,游人可以直接上到楼梯,只有一个警卫,绝对不来管你,只要你别进到大门里面去,但是也很少有人去,台湾好像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有一些外国游客去照相。台湾导游说吴伯雄很随意,台北人时不时都会看到他去上班,走自由广场的一个侧门,没有警车开道。 台湾的城市街道都非常宽,城市一般限速都是八十公里左右,但行人从斑马线过马路非常安全,有红灯的地方,只要红灯一亮,车子绝对停住,不管有人没人,没红灯的地方,只要你从斑马线一过马路,车子离你非常远的地方就开始减速,你只要一犹豫,司机就会非常友好地朝你挥手,让你先过,态度非常和蔼耐心。 这个现象曾在几个城市都试过。我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去赶飞机,到乘车的地方要过一条马路,斑马线有点儿远,有人建议不要绕,直接过去。当时马路上没有车,但台湾导游坚定地说:宁可误了飞机,也要走斑马线。 台湾人非常尊重妇女,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你是乘车还是在街边休息,只要女的一过来,男的全部起来让坐,无一例外。最典型的是在公交车上,只要女的一上来,全部男人都条件反射式地站起来,从小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马上全部站起来,坐一次公交车要站起坐下很多次。 台湾人每个人好像都带着垃圾袋,擦丢的,吃剩的,反正只要不用的,全部放垃圾袋里,一遇到垃圾桶就丢进去。台湾很多地方不能抽烟,在一些商场或公共场所,都有一些水缸一样的烟灰缸,男男女女一群人围着抽烟,非常自觉。导游说:就连台北的市长议员,也都要到这里抽烟,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抽,大家都很坦然,没什么怨言。 台湾很多地方都有排队现象,台湾人对排队习以为常,非常守纪律,没有一个插队的。在101大厦登顶,因为限制人数,所以要排队,大家都非常自觉,耐心地等着,而且每个人排每个人的队,几个小时,无人喧闹。在中正纪念堂里,有很多雕塑是不能用手摸的,这些雕塑旁边有些有人守,有些没人守,我观察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去摸。 当时有一个纯金的雕塑,有人以为没人,就伸手去摸,刚一触摸到,就听见哨子声(很奇怪,台湾很多地方都喜欢用哨子),我们才发觉有个老兄嘴里含着哨子,警惕地看着游客们。后来发觉,这位老兄实在很机械,假如你作势去摸,但没摸到就停住,他就只是盯着你,不吹哨,有人试了几次,都是如此,最后大家都笑了,旁边的那些台湾人也无奈地笑了(但绝对是善意的,没有丝毫的敌对态度),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逗他了。 台湾有两样东西很多,二战纪念馆和国父孙中山雕塑。台湾人结婚,都要去二战纪念馆献花,并在长明灯前默哀,而且台湾法律规定只有新人才能靠近长明灯,其他人不能靠近。台北的二战纪念馆规模宏大,最醒目的是,里面刻满了战死者的名字,每个战役都有很多油画来表现,旁边的柱子或墙壁上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从将军到士兵,没有任何区别。 国父孙中山雕塑则让我们大陆人奇怪,原来以为都被撤除了,问导游,她说确实拆了很多,但也保留了一些。问为什么要保留?她说因为台湾还有很多人喜欢他,他们就不希望拆除,这些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很奇怪吗?”她反问。 民进党每年都有人提议,把国父孙中山的雕塑迁走,但每年都迁不走,因为总有很多人反对,每年都有人到广场示威,反对迁走。示威的人不但有老国民党员,也有青少年学生甚至还有歌星。比较有趣的是,很多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也来参加示威,也反对迁走国父孙中山雕塑,而且人很多,比台湾人还起劲,说这是全人类的遗产,不能由台湾自己说了算。政府通不过,民进党也没办法。 台湾人身体非常好,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非常快捷。台湾的学校、医院、法院都没有退休制度,都是终身制,只要你自己愿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没人赶你走。当然,如果你的工龄达到30年,不管你的年龄是多少,只要你想退,你也可以随时办理退休。 我有一老友的女儿嫁给了台湾一警察,她舍不得在大陆的父母,就在北京买了房子并在西单一商城,做起了经营台湾红珊瑚为主的珠宝生意。她的老公为了能帮她,不到五十,就办了退休。他对我说,台湾现役军警是不许到大陆的,我工龄30年了,办了退休,就可以去大陆帮助妻子料理生意了。 台湾街上最有特权的人,是孕妇。只要孕妇一出现,那场面,绝对像大陆的领导出巡,人们纷纷往路两边让,还不停地小身提醒。听导游说:孕妇在台北确实是特殊人群,只要她愿意,随时有警车为她服务,一个新台币都不收。 台湾明年政府要换届,现在的执政者马英九,要向选民交出成绩单,让选民检验,是否还让你继续执政下去。 大陆官媒曾得意地宣称,中国大陆的博士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可是在近50多年中,美国有10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80多项的诺贝尔科学奖,而中国大陆在这60多年中,却是一个科学家也没有获得过。 |
GMT-5, 2024-12-24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