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入侵马岛这种愚蠢的决定,阿根廷是怎么做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39名工人乘坐一艘运输舰,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英国所属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的南乔治亚岛升起阿根廷国旗,导致了英国两国关系恶化,双方很快开战,3个月后,这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英国全取包括马尔维纳斯群岛、南桑德韦奇群岛、南乔治亚岛在内的争议领土。双方伤亡差距悬殊:阿军649人阵亡,1068人负伤,11313人被俘,损失飞机90架,损失舰船5艘;英军258人阵亡,777人负伤,106人被俘,损失飞机34架;损失舰船6艘。
就这样一场从事后结果看一边倒的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阿根廷能做出先发制人入侵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决定?是它阿根廷军政府飘了,还是大英帝国拿不动刀了?
政治上狗急跳墙
说起来阿根廷这个时候选择夺回马岛,是有其政治目的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阿根廷处于军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下。军政府在国内大肆打压异己,杀害反抗的学生和民主主义者,然而由于坚定的右翼反共立场,军政府统治居然受到美国的默许乃至支持。
然而军政府能够夺取政权,却不能治理经济,更何况由于军事政变,政局也经常不稳。等到1981年底加尔铁里靠政变推翻他的前任上台之后,他发现他费尽心思夺得的是这样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超过100%的同时,GDP居然衰退5%!
加尔铁里
这个时候的加尔铁里也不会怎么搞经济,想要自己不被下一场政变推翻,只能想一些邪门歪道的办法——比如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可以说这一招一开始是成功的,一时十二个政党和一些工会组织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阿根廷可谓举国支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争。但是等到阿根廷在战场上一败涂地,加尔铁里也就只能宣布下台了。
军事上准备不足
阿根廷虽然在开战之初凭借先手和地利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看上去并不像是在和一个有核国家作战。
阿根廷国防部部长认为“马岛距英国7000 多海里,在马岛附近也没有基地可用,英国军队仅靠漫长的海上补给线能支持一场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吗”?为此居然掉以轻心,完全没有做好战术准备,直到英国舰队远道而来。
阿根廷人甚至没有扩建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导致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幻影”和“天鹰”不能从马岛就近起飞,而只能从距离超过500公里的阿根廷本土机场起飞,阿根廷空军到达马岛空域后仅有几分钟滞空时间,白白浪费了阿根廷表现最好的空军强悍的作战能力。
阿根廷战略到战术的准备不足,也不光体现在这一个机场上。英国舰队远道而来,最担心的就是补给线被袭扰,陷入持久战,然而阿根廷偏偏只会攻击护卫舰队,和英国舰队搞硬碰硬。如果避实就虚进攻英国的运输舰,英国人即使不输也得赔进去更多本钱。
阿根廷陆军表现很差,究其原因是岛上守军中服役不满4 个月的新兵占总兵力的60%,也没好好在岛上构筑工事,更没有一份完整的针对英国登陆战的作战方案。很多陆军士兵开战后几乎未作抵抗就投降,所以阿军在649人阵亡的情况下都有11313人被俘,可以说是很丢脸了。
可见阿根廷军方完全没做好战争准备就轻启战端,满脑子都以为英国人不会远道而来作战,你以为,你以为,满脑子都是你以为。
外交上众叛亲离
战前阿根廷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得道多助。1979年9月,第六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坚决支持阿根廷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敦促有关各方加速进行关于这一问题的谈判。
阿根廷看发展中国家小伙伴们如此力挺它,不由得飘飘然了,可是你的小伙伴们是支持你和平解决,不是要你打仗啊!
刚开战的1982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4票弃权,1票反对通过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双方开始谈判的第502号决议,这让英国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其实这个时候阿根廷给个台阶下撤兵老老实实听联合国的也就算了,居然还要作死打下去,只能说连理都不占了。
阿根廷本来就是个没什么先进军事工业的国家,先进武器全靠进口,就连击沉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的飞鱼导弹都是法国进口的。
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被飞鱼导弹击沉
战端一开,欧洲共同体便决定对阿根廷实行经济制裁。法国、西德和比利时等国政府相继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美国在调解英阿之间的争端宣布失败之后,也于4月30日宣布对阿停售武器和一切军事物资,并对阿实行经济制裁。这下飞鱼导弹用完了,也没地方买了。阿根廷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阿根廷在政治上想靠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却不想踢到铁板,又没有好好准备,外交上把自己的道义优势也丢掉了,这场战争面子里子都输了。做出这种事的啊阿根廷军政府得是有多蠢啊!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4-4-24 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