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伴随疼痛的收养”:海外收养儿童的中国寻亲路

[复制链接]
网友  发表于 2018-02-05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中国涉外送养的儿童数量已大幅减少,在最大的收养国美国,每年收养的中国儿童数量,已从巅峰时期的7903人,降至2016年的2231人。但在已被送至海外收养的15万中国儿童中,回中国寻亲的举动却越来越普遍。在许多人眼中,他们是“幸运儿”,命运因跨国收养逆转。许多人不理解的是,已在海外过着优渥生活的他们,为何迫切渴望寻找亲生父母?




2014年3月,东莞福利院,孩子们在做户外活动
  海外收养中国儿童集体寻亲视频引关注


  美华人10年来助上百家庭寻亲成功


  美籍华人兰妮一直在和信息赛跑。每一分钟,这些宝贵的信息都在挥发,“像铀一样变得越来越稀薄”。在快速变化的中国,情况更是如此。它们可能是报纸上的一行小字,可能是若干年前某人的一句低语,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兰妮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努力为那些被海外人士收养的中国儿童,拼凑出完整的身世故事。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由兰妮上传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镜头聚焦在一个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女孩儿身上。她们流利地说着外语,在铺满阳光的草地上赤脚奔跑,身后是典型的欧洲田园风光。


  唯一透露身份的,是自我介绍时,她们特殊的中文姓氏——“社”。同“国”“党”“福”一样,这是中国福利院过去常赋予孩子的姓氏之一。这些女孩都来自湖南衡山福利院。


  兰妮上传的另一段集体寻亲视频,甚至引发了更多关注。这一次,孩子们来自重庆地区的福利院,数量多达20人。


  今年46岁的兰妮,和丈夫也收养了3个中国女孩儿。因为会中文,有不少收养家庭找到她,委托她帮助孩子在中国寻亲。10多年来,她帮助过的家庭中,有上百个寻亲成功。


  兰妮热爱户外远足,但来自收养家庭的邮件和电话,将她拴在电脑和手机旁。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收养家庭联系她,也有中国父母找到她,她不得不整天对着屏幕,在这些家庭间来回切换、匹配信息。


  因跨国收养命运逆转的幸运儿?


  在海外生活优渥 却迫切渴望回中国寻亲


  中国涉外送养的儿童数量已大幅减少。在最大的收养国美国,每年收养的中国儿童数量,已从巅峰时期的7903人,降至2016年的2231人。但在已被送至海外收养的15万中国儿童中,回中国寻亲的举动却越来越普遍。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许多人眼中,他们是“幸运儿”,命运因跨国收养逆转。许多人不理解的是,已在海外过着优渥生活的他们,为何迫切渴望寻找亲生父母。


  一位美国养母回忆,有人鼓励孩子们“不要在意过去,要朝前看,多想想在美国的美好生活和无限机会。”


  兰妮和丈夫鼓励收养家庭帮孩子寻亲。寻亲的困难,在于收集信息。在广州领养二女儿时,他们注意到,费用清单上列着一项425元(人民币,下同)的“报纸广告费用”。福利院工作人员说,这是为弃婴刊登寻找亲生父母公告的费用,但当他们索取一份广告复印件时,却被告知“不能给收养父母”。


  他们将当地的媒体找了个遍,终于,在广州一条狭窄的小巷里,他们找到了那家刊登广告的报社。珍贵的信息藏在一间闷热的仓库中,里面堆满了旧报纸,一摞摞几乎挨到天花板。在5个小时令人绝望的找寻后,他们突然翻到2001年11月的报纸,二女儿4个月大时的照片,就印在发黄的纸张上。这张照片在女儿4个月大时拍摄,比收养文件上的照片甚至还要早一年。他们一口气买下了尽可能多的旧报纸。“既然我们这么珍视这件宝贝,或许其他收养家庭也一样。”


  收集刊登找寻公告的报纸,从此成为兰妮的主业。十几年来,她的藏品不断扩大,许多美国收养家庭通过她,获得了孩子宝贵的身世线索。一位养母顺着这些信息,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找到了同被美国家庭收养的双胞胎姐妹。


  但更多的时候,破解孩子的身世之谜,远没这么顺利。许多收养父母飞到中国,奔向公告上提及的捡拾地点,却发现因为拆迁,原地点早没了。还有父母找到了列出的捡拾人,却发现信息对不上,线索就此断掉。兰妮的大女儿就是这种情况,捡拾人宣称,自己压根儿没捡到过这个丫头。


  最让兰妮苦恼的是,有很多中国父母质疑寻亲的真实性。她见过许多夫妇一边流着泪,一边死活不信孩子去了海外还回来寻亲。尽管DNA测试的费用由海外收养家庭筹集,这些父母仍然犹豫不决。兰妮猜测,“他们可能被骗怕了。”


  “收养很美好,但也伴随着疼痛”


  孩子无法摆脱“被抛弃感” 离开亲生父母带来创伤


  天天和收养父母接触,兰妮知道,许多养父母焦虑得辗转难眠。曾向她寻求帮助的美国母亲苏珊,有时熬夜到凌晨两三时,只为给女儿制作寻亲海报。她表示:“收养很美好,但也伴随着疼痛。”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领到11个月的大女儿时,苏珊接过的是一个下肢乏力、排斥被抱的孩子。她抵触养父母的照顾,常常歇斯底里地哭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去年,即便她已长成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她提前通过了美国高考,分数足以申请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面对镜头,她露出大方得体的微笑。私底下,她却常常被莫名的悲伤、焦虑和愤怒裹挟。


  苏珊知道,女儿没能摆脱“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孤独感”。作为养母,她感到不知所措。带女儿看心理医生花了数千美元,收效却甚微。


  直到一位专注于收养儿童的治疗师出现了。对方点醒了苏珊:“将一个孩子从亲生父母和原生文化中带走,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创伤。这个伤口,只有亲生父母能弥合。”


  花了十几年时间,这位母亲才意识到,更多的问题出在她的认识上。“良好的教育、来自养父母的爱并不能治愈一切。”离开亲生父母那一刻,孩子便缺了重要的一块。


  兰妮也曾遇到类似情况。三女儿七八岁时,有一天在餐桌上,她突然变得很低落,气急败坏地质问兰妮,“妈妈,你当初为什么要把我丢在福利院?”


  兰妮和丈夫目瞪口呆。这个在3岁半时被领养、患有癫痫的女儿,记忆发生了错乱。被领养后,她一直以为兰妮就是生母。对被抛弃的忿恨,在这个小女孩心中挥之不去。


  兰妮耐心地向小女儿解释,给她播放从福利院接走她时的视频,女儿却仍沉陷在悲愤中。从被领养时起,她便是一个固执而叛逆的孩子。兰妮这才意识到,必须要为女儿寻亲,给她一个确切的答案。


  兰妮也知道,绝大多数寻亲都以失败告终,“能找到的非常非常少”。一位比利时母亲从衡山福利院收养一个孩子后,为孩子寻亲12年,5次前往衡山福利院,全都无功而返。


  有被收养的孩子在网络上吐露心声:他们常被人提醒,从中国福利院中的弃婴,变成发达国家的公民,是多么幸运,他们要学会感恩。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幸运”,都始于他们命运起初的“不幸”。


  兰妮听说过不少悲剧:有养母半夜给她打电话求助,女儿被发现第四次试图自杀。也有孩子已经成年,却始终无法摆脱“被抛弃感”,最终选择离开人世。


  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收养儿童,因此踏上了追溯过去的旅程。


  寻亲旅程中了解身世 当初故事或非“抛弃”


  与亲生父母建立联系后 爱生气的小姑娘变得自信开朗


  苏珊陪大女儿回了两次中国。近40个家庭赶来与“女儿”相认,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有的因重男轻女放弃了女儿,有的因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了女儿,有的被劝说将女儿送去了福利院。但每一个母亲都流着泪拥抱这个“女儿”,告诉她,在失去她的数千个日夜里,她们没有一天不思念着她。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兰妮也曾帮过许多中国家庭寻亲。为找回被婆家遗弃的女儿,山东年轻母亲刘佳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雇过私家侦探,反被骗了几万元。她报过警,找过媒体,得知孩子已被美国家庭收养后,大脑一片空白。原先,她满脑子都是找到那户抱走孩子的人家,“跪下来求她,要十几二十万元也给他们。”最后,她去了北京,找到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恳求帮她联系美国家庭,只求以后有机会和孩子见上一面。负责人的态度很好,但他们无法受理个人申请。


  兰妮看到帖子后,主动联系上这位年轻的母亲。她将帖子翻译成英文,发布在许多收养家庭组成的小组中,帖子被广泛转发。两年多后,美国那户收养家庭终于看到帖子。现在每天,刘佳佳睁眼就盼着养母发来照片,同她分享5岁女儿的种种趣事。


  养母暂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孩子,她想“等待合适的时机”。刘佳佳愿意默默地躲在暗处,耐心等女儿成长。有一天,她会亲自告诉女儿,“妈妈是爱你的,从来没有放弃过你。”


  兰妮的小女儿最终也找到了类似的答案:亲生父母并未真正抛弃她,他们将这个家中的二女儿过继给了亲戚,但不料她在3岁时被送进福利院。父母去福利院找她时,她已被美国父母收养。了解自己的身世,并和亲生父母建立联系后,这个总爱生气的小姑娘终于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苏珊和女儿没有这么幸运。和许多收养家庭一样,她们的两次寻亲之旅都没有结果。但苏珊发现了女儿的变化。每次见到那些悲痛的中国父母,女儿都变得更加温和平静,她开始明白,那个发生在她命运之初的故事很可能不是“抛弃”二字那么简单。在苏珊看来,即便找不到亲生父母,她们的旅程也是圆满的,“寻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4-4-18 14: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