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 有读者留言对我说:
外卖小哥的处境让人感慨,可说实话,社会底层要逆袭真的很难。 美国畅销书女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曾深入社会底层,去体验穷人的生活,回来后出版了《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 芭芭拉选择了去六个城市打工。为了确保能真实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每到一处,她都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朋友的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努力。但她还是开挂了,她带上了自己的车子,否则太不方便了(美国的养车成本比国内便宜很多)。 芭芭拉在六个城市,换了六种工作,但是结局都是一样。
贫穷如一座迷宫,兜兜转转,让人迷失在绝望之中。
2 被命运扼住了咽喉 罗玉凤,女,1985年9月,出身于重庆农村,因为雷人言论而走红,被人称为“凤姐”。 第一次听说凤姐是在一档电视节目,当时我正背对着电视机吃晚饭。 只听电视里有人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其择偶标准也是万中无一,要求对方毕业于哈佛或者伦敦大学,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身高176--183左右,长得越帅越好等等。 究竟是怎样一个奇女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头看了一眼电视。 矮、穷、丑、单亲,一个人但凡占了以上之一,人生就会遭遇诸多的磨难,而凤姐一个人就把以上四条全占了。 一家五口人,仅有七厘地,7岁时,父母离异。 因为穷,凤姐没能读高中。
凤姐渴求被接纳,却一直被排斥。
互联网的兴起,成全了凤姐的黄粱一梦。
凤姐辞去乡镇教师的工作去了上海,她以为这个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会有她的一席之地,现实又一次狠狠教育了她,她依然是那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娃”,靠着一份家乐福收银员的工作勉强地活着。 一次又一次地挣扎,却依然被命运扼住了咽喉,这就是凤姐故事的上半场。 3 我们都知道,只是我们更乐意嘲笑 一个人如果不被社会接纳,要么认命,要么反抗。 凤姐属于后者。 2009年,凤姐在陆家嘴附近发征婚传单,条件极其苛刻,与其说是征婚,不如说是行为艺术,再然后就有了电视上的那一幕。 很多人批判凤姐低俗,凤姐回应说:
多年以后,凤姐发微博吐露心声:
人们一边转发,一边评论道:我们都知道,只是我们更乐意嘲笑。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嘲笑凤姐? 因为嘲笑意味着俯视,俯视意味着优越感,优越感能治愈生活中的不如意。 设想一个情景: 当你失恋的时候,最有效的安慰不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而是有个人蹲下来对你说:“唉,我也失恋了……”并且,他的经历越狗血,治愈的疗效越好。 听说你过得不好,我整个人都变好了。 这是人性深处的潜台词。 看到你那么Low ,我一下子就舒服了。 凤姐的走红,恰恰是满足了人性“审丑”的需求。 4 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 一夜爆红的凤姐,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承受了极大的恶意,走在路上会被人骂,出席活动会被人丢鸡蛋,甚至在母校保安厌恶的眼神中被驱逐出门。
2010年11月,凤姐以旅游签证飞往美国。据说签证是通过香港一个艺术人才访美项目办理下来的,赴美理由是参加美国中文电视台的面试,应聘记者职位。 再后来,凤姐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人只知道,她在美国成为了一名修脚工人,直到2017年的1月11日,凤姐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一夜刷爆了朋友圈。 凤姐说: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 朴实的文字,传奇的经历,小人物特有的心酸和挣扎,让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迅速超过300万,点赞8万多,赞赏20余万元,凤姐彻底转型成为人们眼中的“励志姐”。
这条评论获得了2.6万个赞。 5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从小山村,到省会,到上海,到纽约,再到成功转型,凤姐一步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她无疑是“成功”了。 可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当年,凤姐在第一轮面试通过的情况下,突然发微博痛斥美国中文电视台,表示“如果钱花光工作找不到我就去美国中文电视台门口自杀”。 随后,美国中文电视台发表声明称,不再给予罗玉凤第二次面试机会。 6天后,凤姐加入了某反华组织,在纽约街头抗议中国政府,并声称自己受到了zz迫害。 “申请zzbh对我而言就是多了一个机会而已。不申请zzbh,就只有结婚一个机会了。”这是凤姐的原话。 汶川大地震时,凤姐发微博称:
甬台温“七二三高铁事故”时,凤姐说:
公众号“霍老爷的小木屋”发表文章《靠不择手段“逆袭”的凤姐,不配得到祝福和鼓励》,文章认为: 正是凤姐这样的人多了,才让中国变成了“养蛊型社会”,才让很多勤奋工作,踏踏实实走正道的人无路可走……我们不光要逆袭,还要逆袭得漂亮,因我们的逆袭,让世界更公平正义。所以我们不需要罗玉凤这样的“逆袭”,她不配得到祝福和鼓励。 6 你没穷过你不懂,你没富过你也不懂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到自身约束条件的限制,而约束条件的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你没穷过你不懂,你没富过你也不懂,这就是约束条件的不同。
这是知乎上一位网友的留言,也是无数小人物生活的写照。 “我们不光要逆袭,还要逆袭得漂亮,因我们的逆袭,让世界更公平正义。”这无疑符合政治正确和社会精英的价值观,但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在一个阶层快速分化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外卖小哥”和“焊样板的小姑娘”,他们认真工作,踏实努力,却过不上体面的生活。 “大家不要整天怒怼特朗普了,应该反思你们为什么选了他。”奥巴马告别演讲中的警告也同样值得我们警醒。
当社会精英在批判凤姐的时候,恰恰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凤姐? 不是凤姐让踏实努力的人无路可走,而是因为起点太低,有太多社会底层的人注定走不远。 《北京折叠》的社会隐喻已露出冰山一角:第三世界的人们正在被割裂。 而凤姐竟然能在这残酷的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这让第三世界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也是他们迷茫生活中的一丝慰藉。 凤姐现象,是底层逆袭的希望,是精英眼中的毒瘤,更是社会被撕裂前的一道窗口。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2013年,厦门BRT上有人点燃了汽油,烧死了四十多名无辜乘客,后来网上流传着一段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辆被烧毁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一部分人绝望,那么所有人都不安全。所以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 既得利益者和社会精英们走得太快,需要停下来等一等庶民的脚步。
|
GMT-5, 2024-12-22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