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万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一个男性到59岁还没结婚,基本上就属于终身未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为女性终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 为什么3000万光棍,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光棍娶不到老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天价彩礼让中国广大光棍望而却步。在中国,结婚时的彩礼是男女双方家长为了调整劳动力、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的转移而采取的一种集体性策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女方家庭认为女儿出嫁使家庭内部的劳动力流失,因此索取彩礼是对女方家长抚养费用和心理的补偿。 然而,近年来农村彩礼价格不断攀升,动辄十几万,新房、新车缺一不可,全家举债娶亲屡见不鲜。彩礼表达性功能已经日渐削弱,婚姻交易色彩日益浓重。据相关学者统计,农村的婚姻开支,主要包括房屋、彩礼和结婚典礼等费用,近年来一直在攀升。 1980年的农村彩礼平均需要300-400元,1990年涨到了1000到2000元,现在则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50元,算下来超过15万元)、“三斤一响”(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大概十一二万,再买一辆至少四五万元的汽车)、“一动不动”(一动指有一辆价格超过10万元的汽车、不动指一套固定房产)等说法,加起来超过20万元,足以使普通农村家庭透支。 可为什么彩礼又会飞涨到今天这个地步? 重男轻女穷两代 中国从1971年开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轻女思想使中国男女性别比失衡。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8.5(每出生100个女孩,对应出生108.5个男孩),1990年为111.3,2000年为116.9,2010年为118.6。 虽然有些研究结果比较乐观,称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会逐渐降低,但是中国将持续面临女性婚姻市场收窄的问题。预计到2020年,中国12%-15%的男性青年会打光棍。而这个光棍群体的人数会扩大到4千万到5千万。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省级单位新生婴幼儿(1岁至4岁)男女比例数据反应出全国最重男轻女的省份,前十名为:安徽(性别比:131.07)、广东(129.49)、海南(129.43)、江西(128.27)、河南(127.64)、贵州(126.20)、湖南(125.78)、福建(125.71)、甘肃(125.71)、山东(125.71)。 而高彩礼地区和重男轻女观念重的省份有极大重合率。社会学调查数据显示,甘肃、湖南、四川、安徽、河南、山东、福建、贵州、广东、北京、吉林、内蒙古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农村均出现了高彩礼婚姻。 彩礼是对女方家庭劳动力丧失的一种补偿。现代社会,女性结婚的法定年龄为20岁,且调查显示一些省份农村女性的平均出嫁年龄在21~ 22岁之间。这一年龄段正是一个人从家庭消费者向劳动力转变或者转变刚刚完成的时期,因此嫁女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花费巨大代价培养成的劳动力的丧失。
由于性别比失衡,农村的剩余男性数量多,而适龄女性较为稀缺,更何况这些女性还是适龄劳动力。物以稀为贵,所以农村男性娶媳妇的难度增加了。贫困地区的单身汉陷入了两个怪圈中:“穷——单身——更穷”;“付不起彩礼——单身——付更高价格的彩礼”。 贫穷让他们难以娶到合适的媳妇,于是打光棍,结果变得更穷。同时由于家里没钱,这些单身汉推迟结婚年龄,等攒够了彩礼钱再娶媳妇。结果他们变成了大龄剩男,需要给女方更高额的彩礼才能把她们娶回家。所以越贫穷的地方彩礼价格越高。
彩礼一般作为新婚夫妇的大笔资金支持,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彩礼被女方家长控制,他们有权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决定给女儿多少陪嫁。同时,因为预期女孩未来可以获得大笔彩礼,重男轻女的夫妇不再担忧养育女孩和逃避计划生育的高昂成本,从而超生直到生下男孩为止。 新娘争夺战 正如上文所说,社会学调查也揭示了同样的现象——大龄单身男性往往集中在贫困山区。这些地区农业落后,交通闭塞,农民靠天吃饭,收入低,支付不起儿子娶亲的费用。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关坪河乡的宝石村就坐落在秦岭。宝石村有257户,村民1013人,其中有87位35岁以上的大龄未婚男性。这个村的人平均年收入是700元。由于贫困,很多女孩都嫁到了外村,甚至寡妇都不愿留在村里。在马家村,26户中有13个都是单身户。 这些底层的单身汉没有受过教育,不仅贫穷还受人歧视。他们把钱花在吸烟、喝酒、赌博上,甚至从事卖淫或贩毒。由于缺乏家人照顾,不被尊重,他们往往没有动力挣钱,从而变得更穷。 重男轻女带来悬殊的男女比例,使年轻女性对婚姻的决策权提高,在婚姻市场的议价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促使更多的农村女性青年流入到城市打工,她们寻找配偶的标准逐渐发生变化,更青睐于寻找比自己优秀、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伴侣。
“男高女低”的传统梯度择偶观使农村单身男性在婚姻竞争市场处于劣势。为了留住农村婚龄女性,缩小同城市男性经济条件的差距,农村男方家庭选择提高筹码,用高额彩礼作交换。用诺贝尔奖经济得主加里·贝克尔的话来说,就是男性争夺新娘的激烈程度,会直接反映到彩礼身上。 而且,彩礼也是一种财产保证。女方家庭在嫁女时,一定会衡量男方的家庭状况,其中经济状况是一个重要方面。男方家庭必须适时地向女方家庭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彩礼无疑是最好的展示。 更何况,大多数女性将经济条件视为选择伴侣的第一要素,婚姻也作为她们阶层向上流动的手段。因此女方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嫁到发达的地区,而不是留在农村。对于男性来说,虽然残疾或者名声不好会导致未婚,但是贫穷成为绝大多数男性单身的原因,有些人甚至一辈子打光棍。
斯坦福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黑龙江夏家村的彩礼价格从1950年的200元涨到了九十年代末的28,500元,增长了约140倍。在甘肃陇南市文县的赵村,30年来的彩礼价格增长了70倍,比起当地的经济增长率来说高的离谱。这个村有45户,以农业为支柱。农闲时村民就养猪或打散工,2000年的平均收入为每人700元,而彩礼价格约为15,720元。 牺牲女儿,成全儿子
彩礼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两个家庭间财富的转移,彩礼在家庭间流通的可能性更多被代际间的转移取代。儿子媳妇为了追求小家庭的独立生活,共同谋和向家长索取更多财富,在东北农村下 岬村,甚至出现了新郎鼓动新娘向男方家庭提出更高彩礼价格的情况。 农村父母为了完成给儿子结婚的使命,存款十几年,省吃俭用,支付高额彩礼。儿子结婚后,父母还要偿还债务,年轻人则过上幸福生活。这导致农村代际关系严重失衡,新的代际剥削——“农村啃老族”出现。
一些家长为凑足儿子成家时所需要的高额彩礼,为保证儿子这一代香火延续 ,家长往往只好出让女儿或强迫女儿早婚,把获取的高额彩礼留给儿子娶媳妇,作为“二次彩礼”使用。在很多情况下,家长是不会把这些彩礼当作嫁妆陪送女儿的 ,像这样的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兄弟姐妹较 多的家庭里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更糟糕的是,有的地方家长因承担不起儿子在婚姻市场妇女要价而将女儿拿去换亲 ,或以高价把女儿卖到外省去。在山东,曾经有女孩16岁就从云南嫁了过来。这种远距离嫁人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由于女孩家中贫困,没钱给两位哥哥取媳妇。而山东的彩礼要比云南的价钱高出三倍。
这些重男轻女的父母没有预料到,为了生男孩,当初不仅交了几千元计划生育罚款,如今还要花二十多万为他们娶媳妇。如今中国的3000万光棍打死也不会想到,整个社会重男轻女,到头来的锅竟然得他们自己来背。 参考资料: 1.Dynamics of Marriage Change in Chinese Rural Society in Transition- A Study of a Northern Chinese Village. 2.For Chinese Women, Marriage Depends On Right 'Bride Price’. 3.The rising cost of a Chinese bride price. 5.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 – 1999 by Yunxiang Yan.4.Bride price in China: the obstacle to ‘Bare Branches’ seeking marriage. 6.The economics of dowry and brideprice. 7.转型期的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 8.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 9.农村高价彩礼的社会学分析. |
GMT-5, 2025-1-23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