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大学生毕业两年仍在还"校园贷" 自称就像"蔡成功" ...

2017-4-20 09:58|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8594| 评论: 0

从四川乐山某高校毕业将近两年的蔡森(化名)至今仍然深陷“校园贷”泥淖,4月17日,他决定暂时“停用”贷款时登记的两个手机号,“受不了天天催,等攒够钱了再说。”

大学期间超前消费、创业失败以及虚荣心作祟……尽管背负的“校园贷”欠款本金仅有4万元左右,不至于像极端案例中“几千元滚成数十万元”那么夸张,但蔡森仍认为,自己就是“大学生身陷 校园贷 ”的一个典型: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毕业两年,一事无成。

根据央视4月19日报道,在23939个大学生调查样本中,对于“你了解 校园贷 的相关金融和法律风险嘛?”问题,37%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6%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知道,22%的大学生表示部分知道,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专家建议,针对不良“校园贷”,高校应加强学生理财素养教育,把“校园贷”作为高风险项目加以预警。同时学生需增加维权意识,“如果学生因此受到暴力威胁,甚至被迫做出违法的事,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毕业两年仍没还清“校园贷”

4月18日,蔡森告诉澎湃新闻,大学时期初次接触“贷款”是在2013年,“买苹果手机,贷5000元,最后还了7000多。”再次贷款是为“创业”。“和两个朋友开餐厅送外卖,找借款平台借了4000元,最终没有经验,亏了。” 这次失败导致蔡森经济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尽管这次欠款由其父母帮忙“填平”,但他逐渐养成了依赖“校园贷”的习惯,最终越陷越深。

“2014年年底,在一个贷款平台上借了3000元钱,每个月还500多元,过了两个月还不上了,又在另一家贷款平台,借了2000元,想着往后几个月都用这笔钱来还账,但到了下个月,早花完了,于是再借,以贷养贷。”

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蔡森同时在5家“校园贷”平台欠债,本金近4万元,利息“没算清过”。蔡森称,自己接触的“校园贷”,一般是借3000元,利息是一个月60元,年利率24%,“比较狠的是,有网贷平台借1000元,一个星期利息就60元,到期还不上,得给90元的续贷费。”同时,服务费、放贷费等明目另算,“到手的钱一般比借款金额少几百元”。

“钱还不上的时候,天天给我身边的人发信息,说我欠了1000元钱,一人凑10元,帮忙一起还。” 蔡森告诉澎湃新闻,申请贷款时,对方通常会让他提供手机号一定时间内的“通话单”,一旦出现钱没还上的情况,“就挨个儿给上面的电话号码发信息、打电话”。

“一些同事收到(催债信息)后来问,我也觉得很难堪,只能告诉他们 发信息的是骗子,别管 。”蔡森称“催债者”最常用的方式“威胁、骚扰”,将贷款时所留的照片和个人信息发到贷款者亲友那里,甚至挂到网上。

央视“新闻1+1”4月19日报道,湖北恩施女生小周(化名)在武汉上学,因为购物时消费能力不足,找到某“校园贷”平台,接受了“裸条”式的高息贷款,每星期需要还200多元利息,但小周一个月的生活费才1000元,于是在借款方的介绍下,小周又找到别的借贷平台,借钱还债。“最终5000元左右的借款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滚到了26万余元。因还不上钱,小周的裸照也被贷款方发了出来。”

蔡森告诉澎湃新闻,毕业近两年来,每个月为了还贷款,“工资几乎没剩的”。最近他将手机上的网贷软件全部删除,“不敢去看了,收拾不了。不是贷款利息年利率不能超过36%么?他们也违规了,等我攒够钱了,该还的本金和利息会还,多的我不管。”

蔡森觉得自己就像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大风厂厂长蔡成功,“用贷款来还贷款,结果陷进去了”。“毕业两年,身边的同学事业有成,也有结婚的,而自己还在还债,活得太压抑。”蔡森承认自己没有财务方面的规划,沉溺于超前消费,“导致今天这种局面”。“现在但凡有学弟来打听某借款软件是否靠谱,我都直接说,你缺钱找家里要, 校园贷 呢千万别碰。”

高校应加强理财素养教育

大学期间,与蔡森同寝室的5位同学,除两人外,其他人均有贷款。“这东西在学校很流行,我们也没有什么风险意识,最初就是觉得挺方便。”蔡森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工作处老师4月19日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该校“大学生 校园贷 使用情况”显示:90%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用于个人消费,购买手机、电脑等大件物品;女生主要用于购买衣服、化妆品等;极少数同学用于学业教育、创业。“同时不排除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借贷相关生活费。”

“高校需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把 校园贷 作为高风险项目加以预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4月19日告诉澎湃新闻,“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要对自己的投资、借贷行为负责”,但必须认识到,一些学生“攀比消费意识”较重,又缺乏风险防控能力。

教育部2016年10月份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秋季开学一段时间,面向广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避免“病”急乱投“贷”。此前,教育部也有发文,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老师介绍,该校先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50多个,“覆盖全校”。“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引导、防范教育和贫困扶持三个方面。”另据中国教育报报道,长江大学为此专门开了财经素养课,给学生讲解“校园贷”知识及风险。

近日发生“女生因 校园贷 欠债数十万烧炭自杀”的厦门华夏学院,此前也组建了一支“防患和规避网贷风险”校园学生督导队,对“校园贷”的清理整治进行专项督导。“那些人都很可怕的,他们贴小广告、发帖,渗透性非常强,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每次开班会都会跟同学说,不要接触这些东西(“校园贷”),反复沟通,包括发放书面材料,网站上做一些宣传。” 该校一名辅导员称。但这仍未阻止悲剧的发生。

“建议在校大学生申请任何渠道的贷款,都必须提交家长意见、学校意见,而非学生个体就可申请,这就避免学生被非法机构所骗,而家长和学校也可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审查作用。”熊丙奇说。

律师:我很纳闷为什么没有学生维权

上海明庭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铭4月19日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年底引爆舆论的“校园贷裸条”事件,以及夸张的年利率令人震惊。他认为,诸如“裸条”这样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民法的最基本原则,以及公序良俗,通过这种方式“放贷”,“这个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还有很多暴力催债行为,这些涉及违法,如果学生因此受到暴力威胁,甚至被迫做出违法的事,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他介绍,法院在对约定的利息认定与处理中,年利率低于24%的,法院支持;在24%~36%的,法院处于中立地位,“(借贷方)给了别想要回,不给(放贷方)也别想要”;超过红线36%的,不论何种情形,一律不予支持。“ 校园贷 多是短期贷,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利息高低较为隐蔽,算年利率时会折算。”


周铭强调,在计算利息时,应该以实际到手的金额为准。“一些不良 校园贷 ,到手金额远低于借款金额,这是高利贷的惯用手法。” 对“校园贷裸条”、利率违规及暴力催债的报道很多,但周铭从未看到有学生为此维权。“《人民的名义》里大风厂的工人尚且知道打官司,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在我们看来放贷方明显违规、违法的行为,为什么没有人拿法律维权呢?”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20: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