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是否必须爱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6-0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在牛津大学辩论社听过一场辩论「是否应该为爱国主义而骄傲」。This House is Proud to be Patriotic.
以下全部为复述双方观点,并无任何我的个人观点在里面,仅供参考。
时间久远,说的不细致,可能有纰漏。
因为是辩论,存在各种打同情牌,偷换概念的情况。正反方都以说服听众为主要目的。

正方:我是美国人,我爱我的国家。我的国家给了我多少的机遇,让我一个非洲裔美国人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怎样怎样 ……(没多少掌声,对不起这里是英国。)

反方:我想请各位先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爱国主义」。你们能把「爱国」「爱党」「爱女王」「爱民族」「爱政府」区分开来么?连定义都定义不清楚,何谈爱国主义? 你感激的是某个政策,实则这政策可能是当时上台的执政党指定的,换届之后或许就没了。或许你不喜欢你国家里的某些种群某些族人,可他们是你的同胞。你只喜欢某些族群,那么你其实就是民族主义。你的国家或许统一过,现在又分裂成了两个,到底爱哪一个才算是爱国?「爱国主义」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我们爱的到底是不是国,又如何能因此而骄傲?

正方:如果没有我们的国家,没有那些在战场上奋斗的士兵,在二战时期我们已经被德国推平了。现在咱们还能坐在这里辩论么?他们同样是年轻人,说不怕死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他们站了出来?因为,这是爱国的力量。是爱国主义,激励着他们去保护家乡父老。
如今,我们依然有士兵在偏远的战场上,这是为什么?正是有了「爱国主义」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好男儿保家卫国,不列颠才得以延续。不仅仅是士兵,有太多的例子,战时我们的人民纷纷自发起来,做护士,运输粮草,空前团结,为什么?因为我们爱不列颠这个国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英国人。当群体的爱国主义被激发的时候,爆发出来的正面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可如果没有爱国主义宣传,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在关键时刻,一盘散沙如何能凝聚起来?

反方: 「爱国主义」很容易被狭隘化,从而被政客所利用。 二战中,德国青年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煽动?就是因为盲目地爱国,仇视其他敌人。 战争的起源多种多样,但有很多战争的扩大,是因为「爱国情绪」被煽动。人在群体中往往是不理智的,更易被煽动。 所以,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尤其是狭义的爱国主义,并非是一件好事儿。如果没人利用「爱国主义」,二战没准都打不起来,或者至少会缩短战争的时间,这样根本不用激发本国民众上下一心团结抵抗侵略。即便是德国,那些高喊着「爱国」的青年,死伤一样不在少数。另外,至今依然也有些国家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侵略,掠夺其他国家。比如说某国在某某某地方掠夺石油。(此处有掌声)
若要宣传人道,大爱,请看看国际红十字会那些人,一样在战场上,他们不分国籍,只是救死扶伤。减少杀戮,不要盲目仇恨,请宣扬「人道主义」,而非「爱国主义」。

正方总结似乎是一位军界高层,白发,口音非常upper class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爷爷,声音洪亮,语速缓慢,一开口就是:前几天Remeberance day纪念阵亡士兵,我的一位去过二战的叔叔,坐在轮椅上,一定要我推他去市中心,颤颤巍巍地为他的战友们,那些为了不列颠的荣誉,为了我们的今天,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昨天的年轻人们,献一朵花。
(此时全场鸦雀无声)
狭隘的,盲目的爱国主义确实存在,但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事实上,国家是人民的一个集合,国家会想尽办法让人民过的更好。虽然或许可能会走弯路,虽然也许暂时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国家总是在发展的,并且最终目的是想让你的生活过的更好。当你出了什么事儿,国家才是你的后盾。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国家在努力。

反方总结:我们承认并非常感谢所有的军人为我们的今天所做的一切。追忆过去发生的战争,过去的伤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现在已经是高科技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得战争会更加生灵涂炭。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弊大于利,所以我们主张保持博爱、崇尚人道主义、不去宣扬盲目爱国主义、不被煽动,更易维持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辩论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需要用脚投票,从写有「ayes」和「noes」的门里走出。
据我观察,从「noes」里走出的人比较多,即赞同反方。

最后再强调:以上全部为复述观点,我试图回忆所有记得的内容,并且不把个人态度带到回答里面来,仅供参考。
如有当天也在现场的朋友,欢迎补充并纠正我的记忆错误。
另外,1个多小时的辩论,又是半年以前的事情,原本的句子我记不住了,只复述个大意。

(另补充一个小故事在最后,是听完这场辩论我与lab里俄罗斯人复述时他讲给我的。)
1933年,牛津辩论社有一场辩论,主题是「我们从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This House will in no circumstances fight for its King and Country。
(当时的牛津与如今比起来,中产及贵族比现在多很多)
最后的结果,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了「Ayes」(275:153)。 即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
丘吉尔得知之后大怒,公然斥责: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人,却不爱国,实在是太讨厌太恶心了。
当时牛津辩论社也受到了各种舆论的谴责。虽然有人在努力解释:「这只是一场辩论,其内容是以反战为主」, 不过这解释依然并不能受到大多数人谅解。
1939年,二战开始,牛津征兵处贴出了公告,招25岁以下的人。预计有3000人符合25岁以下这一标准。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2632个人都去报了名。
「可我依然不是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斗的」。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5 10: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