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你总是干哪行,厌哪行?(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找工作也是如此,有个很有趣的思路,是我们要思考的,就是「找工作的成本」。


乍看之下,网络找工作不需要耗费成本,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来耗费时间。


看信息、找工作,还是花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对自己迷茫的部份,有更多的理解?


你花时间都是走马看花的看,还是认真就几个工作做深入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专门设计与提供履历,还是一篇履历乱枪打鸟?



二来耗费精力。


如前所述,找工作耗费脑力,耗费体力与心力。


有机会去面试,可能一个工作占用半天时间。


就像有的人准备公务员考试,又想考事业单位,以为可以准备过来,结果很快发现要读的东西很多,自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勤快。


面试也是,乍看一天三个面试没什么,但真正比较任真的面试,需要智力、情商的高度专注。


可能第一个面试亢奋,又因为缺乏经验,犯了些错;第二个想避免前面的错,表现的比较好;第三个面试,可能已经很累了,拿不出最佳表现。


更甭提你一个人面试,不关其他人的事,世界还是照常运转。


照样可能碰到塞车、道路施工、自己不小心钩破了裤子,或是为了柴米油盐醋的事情忙活。


简言之,生活就是让人很累的一件事,找工作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回头从丹·艾瑞里提到的实验来说,我们面对找工作的迷茫,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对自己付出的不够,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爱上我们自己。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给太多的选择,以至于我们什么都选不了。


这反应了一个常见的生涯抉择的盲区,有人说最好的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乍看这好像是很理想的工作环境,生活轻松惬意。不像西游记,唐僧一行人出差就是好几年,中间还不能坐飞机,还会遇到恐怖攻击。


但工作本身很可能就不是轻松惬意的一件事,当一个人说自己的理想工作愿景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往往真正的原因可能是:


第一、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该干什么。


所以他只能想象出一种轻松的状态,一种下班之后悠闲的状态,因为对他来说上班的场景是陌生的。


可能过去他没有真正做过什么生涯抉择,读书、考试、选科系、找对象都是长辈的意见为意见。


第二、他根本不了解工作的乐趣,好比获得成就感。


可能从小就被长辈强逼着要读书考试,对努力奋斗之类的生活愿景,早已被无趣的读书压力消磨殆尽。


他不相信对一件事情投入会带来快乐,因为考试之后带来的更多是读更多书的痛苦,就像开始工作后突然又多了找对象的压力,找了对象又多了买房的压力……


压力一层接着一层,根本毫无乐趣可言。


第三、他习惯把生活成本转嫁在他人身上。


从小到大,家事有人做、宵夜有人买,自己没动过什么手,过着遥控他人为自己干活的人生。


工作的意义,对他来说并不大,也不是人生必须品。





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说来说去就是要面对自己,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最好从欲望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受了现代教育的影响,避开了自己的欲望。大家用很客套的方式在生活,包括对自己也是如此。


有部心理咨询师的电视剧叫《扪心问诊》(treatment),每集节目,25分钟就是一位咨询师和一位来谈者对话。


开头那位想问我怎么挑工作的朋友,我请她去看这部戏,她看了跟我说节目很有意义,但是很无聊。


这就是困难之所在,现实中愿意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人,好好沟通的人太少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对话都听不进去,当这个对话来自我们的亲人、爱人或好友,但我们听不进去,或者他们听不进我们的话。


那么我们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彼此,关怀彼此,我们只是在关系中选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相处方式,就像上面提到的三点。


就像日本咨询大师河合隼雄在《故事裡的不可思議》,他引述孩子的一首小诗,道尽孩子內心的疑惑:


爸爸
開米行
早餐卻吃麵包


現實中,類似的事情很多,譬如:


爺爺
有車房
空調卻蹭宜家


媽媽
嫁爸爸
約會卻和老王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谁。


我们可能还没搞懂什么是爱,包括爱本身的责任、思念的痛苦与得失之间的酸楚,但如果我们真的品尝到爱的美好,这一切都值得。


我们可能习惯别人对我们好,但我们吝于付出。





这让我想到这两年看过几部畅销的国产剧,发现里面的爱情戏都有一个特色,就是男女角色都不擅于沟通。当然戏如果拍得像《扪心问诊》,大概也没几个人看得下去。


但角色他们不沟通,就进行着爱与不爱的行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也许编剧本身也不是习惯沟通的人,因为沟通耗时耗力,却不见得能使我们得偿所愿。


反过来,如果大家都不觉得沟通有用,那么国产剧的爱情戏就会继续如此,用强情节推进,可是人物之间的聚散离合都没有人认认真真在对话。喷了几个名言锦句,好像就能让人豁然开朗。


可是生活中,往往人要听的不是名言锦句,而是发自内心的去问:「你好不好?」、「今天过得怎么样?」


每天花五分钟聆听自己的声音,花十五分钟和身边的人好好聊聊,对某些人来说却无比的困难。


这带来了一个副作用,沟通是需要学习的,人们越是不愿意沟通,懒得沟通,就更不想沟通。


那么沟通就变得很困难,以至于当情感产生矛盾、冲突,需要解决的时候,只好用买包之类增加国家GDP的方式解决。


乍看很大方,实际上在情感上大家都吝啬了。


我想起多年前在当白领,一次晚宴上,总经理喝了两杯,有感而发的对我说:


「你知道为什么老板喜欢送太太珠宝吗?」
「不知道。」
「当你某方面不能满足太太,只好用其他方面补偿。」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4-6-16 04: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