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里以蜀汉的国力是否怎样北伐也不会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axia 发表于 2016-0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三国里以蜀汉的国力是否怎样北伐也不会成功?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夸父 发表于 2016-03-21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啊,excited!

什么是国力?谈国力必须分析蜀汉的人口、生产经济、社会构成、军事制度等等,我相信很多人这些的理解都只是”我以为而已“,我也不认为解释如此之多谁会有兴趣往深处挖掘,至少我也不能。如何评估国力呢?由于三国的史料贫乏,即便是正式出版的研究著作都有许多槽点,只能算一家之谈,我自己更是没有那种学术水平进行确切的研究。我的意思是如果真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就应该对“国力“两个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一个基本的认识已经挺繁复。

人口

关于三国人口有太多以讹传讹的说法,现在大多数人都以蜀汉亡国时《蜀记》记载:【炎兴元年(263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认为蜀汉全国仅有90多万人口,这个逻辑说不通。因为刘备时期蜀汉的人口就已经90万了,关键是那时刘备还没有平定南中,蜀汉数十年之间几乎没有过人口增长,这不符合逻辑。

孙吴灭国时【领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曹魏人口记载【一百零三万户,四百四十四万二千八百万口】再合算兵力约50万——到了西晋时单纯算北方的人口也超过了一千万,所以曹魏这段记载也不尽实。可就算单纯将每一户人口的对比,曹魏和孙吴都接近一比六,蜀汉合士兵仅超过一百万,每户人口只接近一比四,这怎么可能?按照28万X5,蜀汉的人口少说也是140万,这个比例更符合蜀汉总兵力十数万的实情,有人甚至估算蜀汉的人口为300万、500万、700万不等,有以经济来评估,也有以人口变化迁移来评估,我的算法比较肤浅。

三国时流民众多,出现了大量黑户根本不算在户籍中,吕乂传记载有人逃兵役。各种少数民族又内迁混居,南中的居民到底有多少人被算入户籍这一点就不明确。就连曹魏治下的乌丸、鲜卑、匈奴是否被算入也不一定,孙吴方又有大量山越人。

部曲制度之下,田客是否算入国家户籍也另外说。《华阳国志》记载:【魏咸熙元年内移蜀之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於河东及关中,复二十年田租。】——这三万家是廖化、宗预、诸葛瞻等蜀臣的宗族子弟以及田客,这些田客是否算入户籍之中就值得推敲,田客更像是官员的私有财产。
《三国志糜竺传》:「奴客二千。」
《三国志李严传》:「诸葛亮又与平子丰教曰,……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今虽解任,形业失故,奴婢宾客,百数十人。……」
三国的权贵都有奴客,这里仅举例蜀汉的情况。

还有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蜀汉的官吏一共四万人,孙吴的人口是蜀汉一倍之多,官吏却只有三万二千,这是一种什么情况?我认为蜀汉政权由一堆荆州士族和益州豪族扶持起来,刘备必须通过大肆封赏来取得人心,诸葛亮后期将天水郡的人口移到蜀中,姜维、上官雝均被任命为大官,梁绪、梁虔、尹赏等也不过是郡吏,在蜀汉均官至九卿,可见蜀汉不得不以职位养一大批闲人。诸葛亮、费祎、姜维、邓芝的家产都很贫困,蜀汉的官员过得并不好,诸葛亮执法严厉是一回事,官员恐怕也无利可图。再加上某些土豪垄断人力和财力,就造成了人口紧缺的现象。

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口都很稀少,谈疆土大小并没有实际意义,边境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经济生活区。公孙渊三代经营辽东多年,可统计人口竟有60余万,已经能够跟蜀汉一样称之为一个国家。刘备当年征汉中得其地不得其民,张鲁治理下的汉中有十万户,岂非也是50万级别的人口?蜀汉的弱势不在疆土,而在人口,地理对蜀汉又反而有利。大量黑户受到当地势力庇护,可以逃过税收,这现象从东汉末年就已经存在,蜀汉时期也无法解决。蜀汉在汉中没有经济区,主要生产工作在蜀中完成,这些情况对蜀汉的平衡发展并不乐观。

《后汉书郡国志》对蜀地人口比例的记载也超过一比五,如果按上亡国时94万人口的比例,蜀汉就别谈国力了,恐怕从刘备时期开始这个国家都没发展过经济。反正我也没办法估算出蜀汉的确切人口,根据总兵力看来我认同28万乘5或6得出来的结果,蜀汉在户人口徘徊在140万到168万之间,加上各种漏算人口应当超过两百万。

经济与后勤


这也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复杂问题,要结合国家政策、地方制度、生产技术等进行分析,并不是拥有多少国土和人力就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小国经济提升的比大国快一样是巨大的威胁。我们现代将那称之为鸡地屁(GDP)。我们也知道一旦经济增长倒退对全国都是沉重的压力,这时候就算是强国只是空谈国力也没有用,所以有些国家再大也怕打仗。

蜀汉的经济要从诸葛亮执政开始说起,在刘备攻打汉中时期诸葛亮就已负责主持政务,刘备在汉中曾向成都求援,杨洪说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是等同于放弃经济发展,全力投入战争。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蜀汉的国力更是跌入了最低谷,诸葛亮在五年之间除了有平定南中的小战役,根本不敢有任何军事行动。

诸葛亮完善了蜀汉的法律制度,将盐铁生产纳入国企,诸葛亮甚至用天然气来煮盐,是全世界较早使用天然气的例子。四川的考古也有发现最初蜀人是以竹子来疏通天然气,后来用陶管。蜀汉的经济生产基本就是国与民一体化。最为著名还是蜀绢,蜀汉的布料可以当做金银那样的货品来使用,青年男女还用此作为定情信物,就连曹魏、孙吴之人也尤为喜爱。诸葛亮自己家就以种桑树来维持开销,可知诸葛亮也是养蚕专家。到底有多著名?李宇春有一首歌叫《蜀绣》,由郭敬明填词,唱的正是这个产业。

澍案:一引《博物志》云,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贮水煮之,后人以家火投井,火即灭,至今不然。《太平御览》一百六十八、八百六十五引同。
人口少相对而言又成了诸葛亮的优势,因为这样容易管理,诸葛亮能够做到亲力亲为,执法公平,所以蜀汉尽管的法律较为严厉,众人也没太大的怨言,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蜀汉相对其余两国更为稳定。

蒋琬主持军事时期,常派姜维以偏师入羌,常有小战果。还计划出兵汉水袭击荆州,幸好他病的早,此计没有得以推行。费祎时期以休养生息为主,期间曾经全国大赦,为此费祎被孟光骂的哑口无言。为了补充人力,国家大赦刑犯是无奈之举,随意如此对国法制度有损害。

蒋琬、费祎时期将汉中的常备军撤回成都,减少了国力经费的支出。曹爽伐蜀时,王平在汉中的兵力只有三万,裴松之称【费祎为相,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何以过于此哉!今讥其未尽而不着其事,故使览者不知所谓也。】——实是认为费祎会蜀汉的经济恢复功劳极大,反驳了陈寿对费祎的评价。费祎制衡姜维,不使其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夸父 发表于 2016-03-21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兵力过万也是对国家经济恢复的一种做法。

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执政期间并没有损害蜀汉国力反而维持了经济发展,因此被蜀人称为四相。蜀汉的经济体制由诸葛亮一手所建立,更没人有资格说诸葛亮穷兵北伐。吕乂执政期间还维持着清廉的行政,不过此时刘禅已经得志,陈祗迎合和刘禅之心上位,蜀汉经济发展应当在此时下滑。董允还活着的时候,刘禅就是想多增加一位后宫都难(张飞的女儿有什么不好?),刘禅在此之后自是充实后宫,挥霍也任意起来。陈祗和黄皓都是内廷出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就是姜维得志,常以数万兵力北伐,数度以粮尽而还,这暴露了很大问题,一个国家要有三年的储备粮食才符合常理,姜维作战有时超过半年之久,时常缺粮已经说明财政很紧张。诸葛亮只有第二次北伐粮草不继和李严那一次运粮不力,诸葛亮长期在汉中屯田,还算解决了军队平常时候的开支。姜维因为把战场重点放在陇西,不从汉中出兵,也没法在陇西进行大规模屯田,敌人跑来抢粮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只有汉中能够大规模屯田,故而姜维财政消耗比诸葛亮时期要大。

陈祗死后,黄皓更是把弄政权,诸葛瞻、董厥不能禁止,陈寿将此罪怪在诸葛瞻身上,至今仍有人认为是陈寿在诸葛瞻麾下受辱而进行诬陷。试想诸葛瞻在位五年,到底有何作为?《元和郡县志》记载了诸葛瞻自述三罪,恐怕这是事实。
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曰:孙休时,【孙休永安时,即蜀后主景耀时,去蜀亡之日不远矣。】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裴注是为佐证,景耀正是从陈祗死的那一年开始改元,黄皓正式乱政的五年,诸葛瞻开始执政的五年。蜀汉的百姓已经饿到有菜色,这一个国家到底有多穷?臣下指的又是谁?诸葛瞻、黄皓、姜维是也。

这个《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历来以蜀汉为正统,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弈的许多史料都反驳了《晋书》的记载,习凿齿对此绝不会也胡说八道。谁想要批判习凿齿,请先百度一下习凿齿55代孙,你们对这一位史学家给我尊重点。

陈寿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陈寿已经将蜀汉国力的变化名写在书上,单要反驳陈寿这一条评论,恐怕也要花费许多功夫做史料辩证。

战争,特别是古代战争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这是一种常识。后勤是军队的命脉所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一样,李严给诸葛亮桶的篓子的确不小。打仗时不仅要估算作战兵力,还要估算后勤人力,后勤者从哪来?这些后勤人员在不打仗的时候从事生产工作,一旦打仗就要放下工作进行运输,算上他们的口粮有出没进,经费单纯的支出,这对经济就是巨大的伤害。而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就必须以一分钱一分货的供养军队。士兵需要有武器、装备、马匹,这些东西也必须消耗掉原本作为生产的劳动人力。

杨洪说”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是很可怕的窘境,女子都充当后勤了,全民皆兵的情况下谁来生孩子?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武还强调过在战争中击破敌人的军队是次等策略,要考虑的是如何整垮对方的国力,每一战斗应该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不是盲目的为了歼灭敌人多少部队来刷战绩。很奇怪大多数人最看重的是某某将军以多少兵力击败了对方多少倍兵力。周瑜在赤壁之战最大战果是令联军最终夺取了荆州!关于后勤的劣势不在于蜀汉和曹魏的综合国力,主动进攻方在异地作战,比防御方消耗更大很正常。如何夺取敌方的财富和粮食就成了蜀汉的战略目的,在战争中对人口的掠夺和对经济的破坏,谁也称不上什么义战,曹魏、蜀汉、孙吴各国都有自己的立场以利益关系。

蜀汉灭亡时的财政甚至不够赏赐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的财物,更别说余下还有群臣的赏赐。米四十余万斛是什么概念?
先主入蜀,赐葛相、法孝直、关、张四人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可知当时蜀土之饶
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邓艾称: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按邓艾屯田的算法还是轮休制度种田,以水利之便积累三千万斛粮,供十万之众吃五年,邓艾光凭这一点就已经强于姜维,因被评为吃饭帝。蜀汉从234年到253年时间没有过大规模军事行动(除兴势之战),屯粮本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六百万斛够十万军吃一年,四十万斛不够吃一个月啊。这不难理解,蜀汉的前线基地在关城,钟会破关城之后尽得蜀军前线粮草,故而那统计的应该是成都的粮草,仍可看出蜀汉在费祎死后的国力下滑何其严重。日非美三国争夺金坷垃恐怕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蜀汉原有的综合国力不强并不是问题,没有稳定而有效的经济发展才是致命问题。我打个比方,一个只需要50万资金运营的公司,其中有20万的周转资金,那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一家200万资金的企业,周转资金只有20万,那就很不正常,如此要屯兵那家50万资金的小公司也不可能。而蜀汉是因为国力发展倒退导致亡国,并非综合国力弱才亡国,更何况一个小国连积蓄都耗光了呢?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夸父 发表于 2016-03-21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军制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汉中的总兵力约有十万,诸葛亮北伐时出动了八万部队,算上成都、南中、东郡的守军,蜀汉的总兵力就已经是十数万,此时按人口计算就至少有120万。曹魏的军制以中央军为核心,四方都督均有州兵,一旦发生战争,中央军通常只能增援一方,因为兵权不适合临时分散,不像游戏中兵力说拆就拆,敢没理由的分将军的兵权,分分钟上书表皇帝一本。

曹魏的州兵也并非全在前线,由内陆部队和前线部队轮流调休,士兵不是数字数据而是人,军心、人心都是军队体制必须考虑的事情。曹魏的中央精锐从曹操起兵时起,历经久战至今,四方都督的制度是在曹操后期才发展成形,而中央军的兵源补充来自于州郡挑选的锐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曹丕将张辽在逍遥津大破孙权的士兵全部纳入了中央军。曹魏的中央军堪称为三国最强的陆战部队,因为曹操起兵较早,军制和军队思想成形的也更早,这一点蜀汉和孙吴也不能比较,也许在三国大后期才算持平。

蜀汉的军制相对简单,兵权几乎都在同一个人手里,诸葛亮时期统领全国大权。这源于关羽、刘备先后大败,已经将早年的精锐破坏掉了。诸葛亮重组蜀军花了五年的时间,这一只军队可说是诸葛亮亲手培养,赵云没参与夷陵之战,他的少数兵马也可谓南征北战的精锐。

除去蜀中本地士兵,还有南中人也加入了蜀军,诸葛亮又收编了賨叟这一只少数民族作为兵源,也拉拢了一些羌族部落。孟获的兄弟孟琰作为蜀将,曾经与司马懿在武功水战,战斗力直逼魏军。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中记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牛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这仍然有很大漏洞,吕乂为蜀郡太守时反复调查,硬是查出了逃兵役的一万多人,迫使其服役。这种现象从刘备时期就已经严重,马忠也抓过许多逃兵,可想而知还在潜逃之人更多。

姜维早期也以卫将军的身份都督全国内外兵权,汉中的人口当年就被曹操所抽光,基本上就等同于纯粹的军事基地,诸葛亮的部队兼任屯田的任务,所以别看他兵力十万,也许有些部队只是作为后备军而已。姜维掌权仅以数万精锐出击,兵力远少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以治戎为长,蜀军的战斗力同样由诸葛亮一手培养起来。由于汉中没有经济区,所以粮草还常要让蜀中进行补给,蜀汉置农,专门负责配送粮草,这在其余郡没有,仅此一例。
《三国志吕乂传》: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
由蜀郡运输的职责由尚书多担任,诸葛亮在刘备时期就负责这项工作,李严、蒋琬、吕乂、陈祗都负责过这项工作。

蜀汉简单的兵制使得蜀军动员部队的速度远快于曹魏和孙吴,兵法亦云兵贵神速。但我认为由蜀地征召的士兵不能够长久使用,士兵并非机器,长久在前线必有思乡之情,心神疲惫,从吕乂传记载逃兵役的情况看来也符合实情。蒋琬、费祎在诸葛亮死后就把常备军往成都撤也是这一个原因。

战略


打战略就要根据局势不断的变化进行策略调整,并且要结合经济、外交、人心、后勤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判断。这一点最常见的误区有两个,第一个是以隆中对来解释诸葛亮北伐的战略,那距离诸葛亮北伐正好20年之久,20年不变的战略,难道以为是在打三体战争?以三国局势的变化,一年根本不同一年,刘备能占据益州已经符合隆中对计划的一大半。一个人如果能预料超过十年局势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军事家,应该称为神棍或者张局座。

第二个误区就是有人认为战略只是战场的布局策略,分析诸葛亮北伐时不仅没把孙权、公孙渊的因素算进去,就连对国力的评估也全然不了解。蜀汉数次北伐与孙吴联动,东西牵制,蜀汉的重点在于割据凉州再图长安。孙吴的重点都倾向于占据合肥,控制淮南,并且毌丘俭、诸葛诞两次大战中几乎要成功了。

有人还不把年代变化、掌权者更替算进去讨论。只是反反复复谈论北伐的意志和情怀,用以粉饰自我内心的道德优越感。诸葛亮《后出师表》的重点不在于情怀,反而在于战略。【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说的正是蜀汉和孙吴一直联手反复骚扰曹魏,使其国力疲惫,这是蜀汉的优势。随后诸葛亮所分析都是蜀汉的劣势,唯独有一点诸葛亮指出就是天下之变难以预料,这恰恰是高明战略家所具备的思想,诸葛亮一直试图制造难以预料的变局,并非单纯为了情怀而北伐。

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魏常备军大约也是50万,幽州、并州均有鲜卑和乌丸扰乱,甚至连青州都要布置军队防备公孙渊。在荆州和扬州跟孙权对持至少也要布置兵力十余万。曹魏要与蜀汉交战,只能够从中央洛阳派出增援。街亭之战中张郃领兵五万,曹真统领的雍凉守军大约也是数万,再有曹叡在长安的兵力加起来不过十万之众,诸葛亮以八万兵力出击并没有绝对的劣势。

况且曹休也在计划伐吴,与孙权的局势历来紧张,石亭之战就是同年所发生。如若孙权破曹休能与诸葛亮对上时间,曹魏的危险可就大得多了。诸葛亮在汉中四年,因李严运粮的问题才返回朝中一次,也因此才会有《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最早也出自《默记》,蜀汉的粉丝最喜欢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这句话作为口号,《默记》中谈到这么一个观点
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群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吴国的张俨反驳到
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余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
这点正好回答了题主最主要的问题,蜀汉能否北伐成功,国土和兵马不是绝对的原因,结合历史局势、经济增长的变化,才是北伐成功的要点。战争光有详细的计划还不够,历史的进程永远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才智之辈应势而变,奇谋百出。此一时非彼一时,田丰先全袁绍袭许,后袁绍进军,田丰又反对进攻正是此理。

《后出师表》真正颇受争议,诸葛恪曾看过《出师表》,所以吴人张俨同样评论过《后出师表》也就不稀奇了,我倾向于肯定《后出师表》的可信度。

在诸葛亮、蒋琬时期,曹魏北方还有轲比能和公孙渊作乱,在费祎、姜维时期,曹魏已经收复辽东60多万人口,撤除原来幽州、青州常备军,又得到公孙渊的兵力,曹魏在荆州、雍凉、扬州三线各自增兵三四万不是问题,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次与孙吴大战都举兵超过二十万。这是局势的不同。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夸父 发表于 2016-03-21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姜维强行北伐时期与黄皓双重消弱蜀汉国力,对战略大局审视不清。当诸葛诞举兵淮南时,姜维居然因为段谷之战大败而没有作为,连对曹魏发动像样的进攻都不能。谯周以《仇国伦》结合蜀汉国中局势和天下大势进行分析合情合理,纵然谯周只是代表蜀人以求自保,与王业大志违背。可我还没听说过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不需要考虑民心思想,诸葛亮在时起码还执政公平,众人无怨,即便兵役劳苦也还过得去。中央的决定权很重要,也要依照香港的法律来办,是不是?

蜀汉从费祎时代起就只能闭国防守,以轻兵骚扰的方式对付曹魏。姜维再行险计令门户大开是为蜀亡之张本,即便他退守剑阁能够逼退钟会,然而关城粮草尽被魏军所得,姜维能有多少存粮夺回汉中?钟会只要派一支部队死守阳平关,不让姜维进入汉中腹地即可。

在纸上谈兵我就已经很吃力,各种政策和战略推行还必须要有执行能力强的人来完成,因而陈寿称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绝不过分。不是因为他真让这国家有优越性的经济实力,而是他能够将制度、经济、民心、局势、战略统合起来,将一个国家几乎没故障的运行下去,如此比较可知诸葛瞻的不作为和姜维过分作为责任重大。刘禅一代庸主,仅能委任臣子行事,无实干之能,居然还有人给他洗白是聪明之人........


嘲讽


另外,我感到现在答题有两难,说的太详细被说只知道会掉书袋,没有研究和分析,有人就喜欢简单粗暴的做总结。说的太浅白被人说是瞎扯,被说完全没看过《三国志》,我不放史料就等于全程补脑,难道我写影评还要一边放电影一边解说?关键是这些专门开小号来喷的人真是什么神逻辑都能说,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还同时在一个答案中对我进攻。如果他们是根据我说的事情和观点进行反驳也就罢,一是质疑水平,二是扣帽子。李敖骂人的精神在于他骂你是王八蛋,他会找出证据来证明你是王八蛋。做惊人之语应必有高论,岂能尽是粗鄙之语?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历史方面的专家,已经强调过很多次我是业余历史爱好者。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4-4-27 09: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