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言:从某一种意义上讲 看电影确实比吃饭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十几年前,法国一家报社邀请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作家,写一件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事件。那时我是山东高密的农民,实在想不出我们村发生过什么国际性文化艺术事件。后来,我想起一件事情。1972年深秋,县城上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人们说,这个电影非常好看,所有去的人没有一个不流眼泪,甚至有在电影院哭昏了心脏病发作送到医院抢救的。这勾起了我们几个小伙子的兴趣。我们是社员,去县城看电影要经过生产队长的同意,我们没有请下假来,偷偷跑掉了。从我们村到县城50里路,我们一路急行军,上气不接下气往县城奔跑。跑到县城,11点以前的票全部卖光,只能等深夜那一场,结果进到电影院还是满座。电影开始不久,四周就响起了抽噎的声音,慢慢发展成低声抽泣,后来有人嚎啕大哭。我向来号称眼睛比较硬,但也受到电影情节的感染,热泪盈眶。看完电影,我们连夜跑回家。第二天一大早,队长见我们第一句话是问:为什么不请假就跑了?我们说,看了一部非常感动的电影。队长说,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吃饭重要,电影能当饭吃吗?你们看了一场电影,今天早上不吃饭可以吗?我们说不可以,因为跑了一夜很累,必须吃饭。实际上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讲,看电影确实比吃饭重要,如果让我饿一天肚子能看一部好电影,我一定会饿肚子。
  80年代,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有一个专门搞电影评论的同学,写文章说《卖花姑娘》赚取中国人1万吨眼泪。我说,这是胡说八道,1万吨眼泪差不多是一个湖泊。他给我算账,中国当时看过电影的有1亿人次,每人流一两眼泪,一算就1万吨了。后来,为写文章引用细节更准确,我重看了《卖花姑娘》。事情已经过去快30年,当时我是小伙子,现在已是中年人,看了那么多中外电影,难道还会为《卖花姑娘》流眼泪吗?结果依然泪流满面,这么简单的情节我为什么要哭?因为这部电影里有我的青春岁月,我一边看里面的情节,一边想象我们忍着饥饿往县城奔跑,想起当时那么年轻,那样有追求,为了看一部电影可以不吃饭。
  我是一个不太高级的电影观众。现在一些很高级的电影观众,绝对不把一部电影能否让自己流泪当作评价标准,甚至会说,这些催泪的电影不深刻,真正深刻的电影是让人流不出眼泪的,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电影艺术太丰富,题材太多样化,风格也像万花筒一样让人眼花心乱。我想,评价电影的标准也是千千万万。作为一个比较一般的电影观众,我还是希望看到,能引发自己青春想象的电影,感同身受的电影,让我跟电影人物的命运混杂在一起的电影。  前几天,我看了电影《芳华》,同样是不止一次泪流满面。一看到草绿色的军装、红领章、红帽徽,我就想起了自己20多年的军旅生涯。电影里的那些人物,感觉就是自己身边的战友,他们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他们的青春是我的青春,他们的遭遇也是我的遭遇。当他们的命运遭到挫折,个人生活出现很大困难、受到不公正待遇,尤其是精神受到创伤的时候,我感同身受。


  我想到了第三部电影《红高粱》。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反而觉得好笑,因为我知道这个电影的制作过程,根本没有作为一个纯粹观众的感受。看到电影里巩俐坐在小石桥上,我马上想起带着一帮朋友去看拍电影。看了一上午,一个镜头都没有拍完,他们很失望。所以看《红高粱》我不感动,反而觉得好玩。也就是说,当一般观众沉浸在电影里感动得死去活来时,电影制作者们都在偷偷地笑。电影导演希望把所有观众都变成“傻子”,希望观众都把电影当成真事,尤其是沉浸到电影中去,变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而我们的电影评论家就是要时刻提醒观众,这是电影,不要太当真了。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这里面有值得大家作为榜样的人物,也有值得大家批判的人物,有一些闪光的思想,也有一些不太健康的思想。这就需要电影评论指导观众,有更加冷静的态度和立场接受电影艺术。
  大概自从有了电影,电影评论就存在了。即便刚开始时,没有这么多刊物、电视频道,但每一个观众都是潜在评论者。只不过,电影发展100多年后,电影评论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产生了很多评论理论体系。所以,在电影电视大量出品的情况下,怎么样让观众选择最好的电影,或者怎样引导观众从电影里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电影评论的价值所在。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5 02: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