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朱元璋对付出轨女人有那些毒辣手段?

2017-1-10 11:20| 发布者: 村长| 查看: 20902| 评论: 0

朱元璋对付出轨女人有那些毒辣手段?

  古代帝王也有戴绿帽子的,对付出轨的女人帝王们会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呢?据说朱元璋对女人的管理很严,甚至残酷;对于出轨的女人,手段更是毒辣而残忍,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不忠,必置其于死地。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小皇帝除外),此言有道理。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四十名。

  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朱元璋对女人管理很严,甚至很残酷。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对他不忠,或如刘邦的老婆吕雉那样有红杏出墙之嫌,那必死无疑。民间有一种说法,朱棣非马皇后所生,其母亲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后,碽妃便受铁裙之刑惨死。

  铁裙刑是中国古代男人惩罚不忠女人的一种酷刑:将铁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后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热,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铁烙,其惨状不言而喻,结果可想而知。

  碽妃怀孕不足月便产子,受铁裙之酷刑。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早产的女人?原来朱元璋怀疑她与人私通怀孕。当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种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但是,从中透露出朱元璋对待不忠女人的态度,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明朝那些旧事儿一说起来,话就显得长。这里,重复一个被重复了N遍、少说也有六百年历史的话题--朱元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

  因为为身居金陵,在前大明的宝地上生活着,对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自然就有了几分欣赏的欲望。写稿子写得头皮发麻之际,就打开影碟机看几集。剧中,朱皇帝由陈宝国扮演,马皇后秀英呢,由冯小刚的老婆徐帆出任。但我在看了大概后,觉得此剧拍得实在无聊,像当年的富翁沈万三在剧成了小品演员钱万三不说,历史上最不好色的皇帝成了风流成性的大色鬼,霸占人家的老婆不说,还要强奸身边侍女,搞得被破处女孩要跳井寻死。

  剧中的马皇后没出过坏主意,算个良母,但在朱元璋的好色一事上,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生怕老朱废了她似的,断不是良妻。而什么东西一让冯小刚的老婆演本来就会坏事,现在剧本编得有问题,事情就更严重了。马大脚当年是乡下闺女,徐是现代富婆,徐根本就没有找对明妇的感觉,仅徐那细声慢语、半死不活的小资腔调,就让人恶心,毫无一宫之母的威严。

  这样的朱元璋不是传奇,而是离奇了。剧中好色形象与民间传说较多的暴君版本,形成很强烈的对比。

  传说,朱元璋杀人如麻,如对贪官,往往是满门抄斩,所以有网友曾戏言朱元璋当反贪局局长最合适,天下的贪官保证吓得尿裤子。不只如此,为了稳定自己的大明江山,对与自己出身入死的哥们大臣也不手软,该杀的杀,该撵的扶,弄得朝里人人自危。最可恶的是,在死后也不让好好地活着,要让后宫群妃殡葬。

  历史上的朱元璋真是流氓成性的帝王,或是一位不通人性的暴君?

  民国时期出版的《明孝陵志》是一本专门记述朱元璋死后事的书籍,从这本书中搜集到的史料里我发现,朱元璋并不是什么坏人,倒是一位移风易俗的好皇帝。据说,朱元璋生有异象。母亲做梦时梦见一个神仙送给她一粒药丹,服下以后,就怀孕了。晚上出生时,天空突然发亮,如有烛光……

  当然,这些说法不可信,都是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的附会之说。不过他小时候家贫如洗倒是事实,全家都因为瘟疫死光了,独剩他一个,当时父、母、哥、兄、弟死后没有棺材,就用芦席子草草包了埋掉。因为自小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朱元璋对天下百姓还是颇厚道的,对鱼肉乡民的贪官决不手软。至于残杀良臣,那是为巩固朱家王朝的需要,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他的凶残,是另外一回事情。

  朱元璋花了十几年建好了自己的死后睡觉的地方--孝陵。但在临死之前,他留下的遗留,并不比现在国家领导家死后要求丧事从简逊色,也移风易俗,还忧国忧呢。据《明史?太祖纪》:遗制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

  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可登大位。内外文武官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看朱元璋这遗言,谁还会把他看作是一位好色帝王或暴君?他临死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啊,奈起自微寒,无古人之博和,哪像现在的官员,几天官当过,就忘记自己以前是姓什么的了。特别让人觉得了不起(当然不宜用伟大一词了,那太肉麻了)是他死后的丧事从简和移风易俗,且杜绝浪费,可以说在过去的帝王中,鲜有家天下者能做到朱元璋这样。以前用金银财定陪葬的陋俗,朱元璋坚决反对,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正因为这样,包括现在权威的考古学家在内,都认为孝陵内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是明初确实国力不盛,物资不丰;二是因为有他这遗言。对于在钟山造陵,他考虑会破坏山陵,也叮嘱,毋改作。现在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明城墙就是朱璋留下的,城墙不是方方正正的,而依山形地形湖形的自然地理面貌修筑,在保护环境上,朱元璋是最好的,用时尚的话说他是绿色皇帝呢,这是有史可查的。

  最让老百姓和大臣心里心服口服,要歌功颂德的是,朱元璋不想因为自己的死而扰民。以前老百姓遇白事,儿子还要守孝三年,一国之君死了,是国丧,天下臣民更要讲究了,注意礼仪行为。但朱元璋一改惯例,破四旧立新风不迷信,人不是能哭活过来的,规定三天后就把白孝服给脱下,该结婚结婚,该嫁闺女嫁闺女,一句话,该吃吃该喝喝,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样的皇帝,多么难得啊。

  至于最后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既是家言,也是国言,朱元璋担心自己的王子回南京奔丧,让外敌乘机入侵,麻烦就大了。后来有史学家考证朱元璋出此言另另有用意,也是为了防止皇子们回来惹事夺权。事实上,当时燕王朱棣确实已带人赶到了淮阴,欲图谋不轨。如果不是朱元璋有先知先觉,恐怕在自己死骨未寒,故宫内就血流成河了,燕王不会等到三四年之后才想到清君侧,才把自己的侄儿朱允炆赶出京城,弄得至今下落不明。其实,朱元璋这一点也是历史帝王,包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去世后,都会交代的。根据解密的资料,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八大军区也是按兵不动的,密切注意边境和特殊地区的安全防卫。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4 06: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