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希望悲剧不重演:金庸小说为什么永远在“找爸爸”?

2017-6-18 18:04| 发布者: 大禹| 查看: 4990| 评论: 0

今天讲一位特殊的父亲——金庸父亲的故事。

金庸的父亲查树勋(又有作查枢卿 、查懋忠),是1951 年 4 月 26 日作为反动地主被枪毙的。行刑的场地,就是他自己兴办的小学的操场。

后来有关方面纠正了错误。这件事距离今天已经六十多年了。

这是金庸的一大伤心事。只因为他前些年自己公开写了这事,不然,我也感觉不忍心说。

查树勋先生是不是地主呢?是地主。

众所周知,他的家族,是浙江海宁当地的名门望族,祠堂上还挂着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到金庸出生的时候,家里据说已经没落了,但还是有3600多亩土地,100多户佃农。金庸弟弟的回忆里说,家里的宅子是五进的大院,有90多间房子,有大花园,在镇上还有钱庄、米行和酱园店。

但金庸的父亲还不是个普通的土地主,而是受过那个时代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查树勋生于1897年,是当时著名的教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的毕业生。

因为现在没有这所学校了,大家可能不了解。震旦大学和后来的复旦大学渊源很深的。后来马相伯先生办复旦大学,意思就是要“复兴震旦”。(另一说是来自于《卿云歌》)

建国后,震旦大学被肢解了,院系被分散并入复旦、交大、同济等学校。

其实,不但父亲是个高材生,金庸的两位伯父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二伯是当时北大国文系的学生,大伯是清朝的秀才。

在当时的落后的中国,查树勋是典型的精英,中西结合的人物。据称他曾鼓励金庸说,你表哥徐志摩读剑桥,你以后也要上剑桥。

有一年圣诞节,他送给小金庸的礼物是狄更斯的一本小说,叫做《圣诞颂歌》,内容是讲一个冷酷的守财奴,受到了精灵的启发,变成了一个善良的人。这本书对金庸的性情、人格影响很大。

想想看吧,一个出生于19世纪的中国的父亲,给孩子过圣诞节,送礼居然能送出狄更斯的小说来,还不是《双城记》《雾都孤儿》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到今天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圣诞颂歌》。

你能看得出这个父亲的视野和文化品位。到今天,我们很多父亲都送不出这样的礼物来吧。

说到这里,很惭愧,出版社送了我一套《圣诞颂歌》,到今天都没拆开来读。

查树勋在乡里办了不少好事。在我翻找的有限资料里,没有发现恶行,而是有不少赡赈、办学之类的义举。

比如他晚年花大力气办“义庄”,出力周济宗亲,兴办教育。他给金庸送书,让儿子不要做冷酷的守财奴,他自己似乎也在努力做些善事。

根据《文史月刊》赖晨文章介绍,查家把 1000 亩水田充当本族“义田”,请地方官把这些田另立了户名,登记注册。

这些义田是上好的良田,旱涝保收的。扣除赋税和损耗后,一般每年可收租谷3500 石,变卖后按月周济族人。每到秋收,查树勋会视年成的好坏,给佃农减租或免租。

查树勋热心办学校,从义庄拿出了一笔钱,兴办了龙头阁小学,孩子们均免费入学。让人感慨的是,他后来就是在这所小学的操场上被枪毙的。

当时他们镇的金竺庄上有一个穷秀才,叫杨良丰,儿子杨德举考上了震旦大学,杨良丰太过激动,发病死了。由于家里太穷,只能用破箱子改了棺材,遗体停在房里。

查树勋听说之后,带着管家前往,重新给杨秀才置办了棺木,从查氏的田地里划了一块作墓地,从义庄出钱安葬了杨秀才。之后又资助了杨德举的学费。杨德举毕业后曾在南京银行任职,后来又任四川凉州行署专员。 

变故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当时“镇反”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搞“杀、关、管”。镇反人员组织村里人揭发查树勋的罪行,但他一贯为人很好,周济乡里,受到尊敬,没有人揭发他。最后,邻村有一个残匪出来揭发他窝藏枪支。

最终给他罗织的罪名是四个: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造谣破坏,决定以不法地主罪,予以枪决。

“抗粮”是怎么来的呢?目前看到最详细的解释,是1948年解放前,当地受了灾,国民党政府又要抓粮,催征催收。当地的中共地下党、农协会组织“抗粮会”,不给地主交租。查树勋是地主,当然也成了“抗粮”的对象。

很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收公粮,查树勋的粮在佃户手上,自己的义庄便少交了。所以说他“抗粮”根本是个错误。后来80年代纠正了。其它的几项罪名也都是不实的。

1951 年 4 月 26 日,查树勋被枪决。当天,不换衣服,不赏酒饭,绑到龙头阁小学操场,4人一批,立即枪毙。人被处死后,妻子顾秀英才知道消息,赶来时丈夫已横尸操场边。妻儿们把遗体拉回家,连夜掩埋,不敢留坟头。

后来几十年间,顾秀英一直多方奔走申诉,称丈夫无辜。

金庸当时正在香港《大公报》上班,听到消息,悲痛万分,哭了好几天。很多年后,他在自传散文《月云》里回忆了这件事: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 

“宜官”就是金庸的小名。

30年后,金庸的父亲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1年,邓小平有了那一个著名的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很快地,7月18日,他接见了金庸,地点是在大会堂福建厅。交谈中,他提起了金庸父亲的事,表达了歉意,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

后来居然有文章说,金庸“残忍”,连这种事都算了,没人性。 我怀疑这人不是地球上来的,是外星人,没有地球人的脑子和判断。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又隔了30年,不算了你怎么办呢。

这一次大会堂的接见后,浙江海宁当地立即行动起来,组织调查组, 对金庸父亲查树勋30年前被杀的案件进行了复查,发现是件错案冤案,遂由海宁县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查树勋无罪,给予平反昭雪。 

1985 年 7 月 23 日海宁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称:“原判认定查树勋在解放后抗粮不交,窝藏士匪,图谋杀害干部以及造谣破坏等罪行,均失实……本庭认为,原判认定查树勋不法地主罪的事实不能成立,判处查树勋死刑属错杀。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判决如下:撤销海宁县人民法庭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第134 号刑事判决,宣告查树勋无罪。” 

那一年,查树勋的妻子顾秀英73岁,她在生前看到了丈夫的平反。4年后老人去世。

最后说一句,金庸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亲总是缺位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找爸爸。大家可以去读熊太行的相关文章。

杨过找爸爸,乔峰找爸爸,段誉找爸爸,虚竹找爸爸,石破天找爸爸,张无忌找义父。所有人都在找爸爸。

在写这些小说的时间里,父亲当年送给他的那本《圣诞颂歌》,他一直带在身旁。(完)

最新评论

GMT-4, 2025-4-30 1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