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这些华人的爱国表演, 是杀伤祖国的“高级黑”

2017-7-5 14:04| 发布者: 大禹| 查看: 4110| 评论: 0

上月28日,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在头版用半版篇幅,以悉尼歌剧院大幅照片为背景,配以中英文大字标题《欢迎来到华人城》,异常扎眼。其副标题是:“随着华裔人口增长500%,悉尼如何从‘欧洲’变为‘亚洲’?”

尽管统计显示华人在澳总人口占比尚未超过5%,却丝毫不妨碍媒体使用如此带有浓烈种族主义暗示的标题,这在标榜多元文化、种族平等的澳大利亚非常罕见。比如,澳大利亚政坛犹太裔政客相当活跃,某些城区穆斯林居多,澳媒绝不敢用“犹太人议会”或“穆斯林城”作为标题哗众取宠。

尽管民调显示对华友好在澳民意中居主导地位,但背离民意、选择华人为攻击对象仍成为近期澳部分主流媒体的秀场。在《每日电讯报》的恶俗标题之前,私营的《悉尼晨锋报》与国营的ABC电视台合作,推出系列联合报道,罗织勾连,将当地华人正当的政治参与“抹红”为中国及中共的软实力渗透,集中展示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反华的中国威胁论与当地排华的种族主义的奇怪组合,引发全球关注。

尴尬的高调参政者

澳媒的情况虽显极端,但并非孤立。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及中华民族影响力持续回升,“中国威胁论”不时在一些国家沉渣泛起,当地华人则往往成为被攻击的首要对象。这背后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不容回避,也不容忽视:当地华社存在着一定的政治投机风气,“唐人街形式主义”自我种祸。

近年来,澳洲亚裔不甘做“哑裔”,在政治参与方面比以往更为积极主动。在本轮澳媒的反华浪潮中,原被当作主要攻击目标的,是在澳洲主流社会有着相当影响力、积极推动亚裔参政的一些华裔侨领。尽管相关澳媒精心策划近半年,却始终没有挖到他们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或不检之处。

澳媒随后转而针对一些并不知名、在政治参与中比较活跃的华人,却挖出颇令华社尴尬的故事:一些如今高调“爱党爱国”、在各种“示威”场合相当活跃的人士,当年居然是靠公开宣扬反共、反华的决绝政治表态而获取澳“绿卡”;这些人士平日高调渲染与澳洲政客有亲密关系,亦被相关政客公开否定。

类似的尴尬,出现在热心参政的华社中等层次人士中,并不罕见。政治变轨角度如此之大,的确令普通澳洲人难以理解,遑论本就戴着有色眼镜的部分媒体从业者。对于澳媒来说,一个呼之欲出的合理推测似乎是:中国或中共深谋远虑,在当年那样的大风波中还埋伏下大量的“深海同志”。

被做成生意的“主义”

当然,对于如此推测,唐人街大量知情人士无非会心一笑。与唐人街人士不同,大多数澳洲人恐怕很难理解,某些华人为获取利益而进行政治投机、将“主义”做成“生意”,已相当娴熟:先塑造自己作为“中国暴政”的受害者形象,以反共反华获取绿卡,在绿卡到手后再摇身变成“爱党爱国”的侨领,以期分享中国发展的现实红利。

以政治投机的方式获取绿卡,在澳洲、美国的唐人街上绝非个案、亦非秘密,在某些时候的某些地区甚至形成相应产业链。尤其是当年那场大规模政治风波,实际上成为大批量“搭便车”获取绿卡的良机,仅澳大利亚一国就集中批准4万人,创下西方接收“政治难民”的纪录,其中有多少是真正为“信仰”,彼此心照不宣。当然,西方政客们未必不知道其中的猫腻,但他们需要“群众演员”的配合,双方各取所需。毫无疑问,“搭便车”者的批量涌入,本身就说明政治投机的红利相当可观,他们的行为习惯注入唐人街后,也加剧唐人街的政治作秀,令唐人街原本对故土故国的淳朴情感变得复杂而功利。

相比于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等需要低调而持久的传统社区互助活动,那些更有舞台感、更能引起媒体关注、更能令“国内领导满意”的活动,越来越热闹。比如支持中国的南海主张,这本是全世界中华儿女捍卫祖产的本分,但海外华人毕竟首先是居住国的公民,不能不考虑如何将族群情感与国家效忠相结合,至少要为此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结合点,以有效地向主流社会解释支持中国的南海主张如何符合居住国的长远利益。

这就需要海外华人建立与主流社会有效沟通的渠道,而非简单地上街游行。那种认为举举红旗、喊喊口号就是“爱国”的想法,不仅是懒惰、不负责任的,也是危险的——既对中国毫无实际支持与帮助,又极易招致主流社会的疑虑,虚名未得而实祸已至。

祖籍国情感的打开方式

在任何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国家,如何摆正对居住国“国家效忠”和对祖籍国的“族群感情”之间的关系,是每个“非土著”族裔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第一课题。无论是英格兰裔、苏格兰裔还是爱尔兰裔,无论是犹太裔还是阿拉伯裔,无论是华裔还是日裔,都必须在正视这一课题的前提下,才能找到自己对祖籍国情感的正确、恰当、有效的打开方式。可以肯定的是,形式主义的政治作秀若成为唐人街主旋律,不利党、不利国、不利族,甚至极易给当地唐人街招来无谓的灾祸。

我们也必须承认,唐人街形式主义的背后,除了一部分人的无知、另一部分人的投机之外,也与中国相关部门尚需更为努力克服的形式主义有关。中国相关部门应认识到,这三十多年来,包括澳洲在内,海外华人华侨在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及政治参与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应与时俱进地调整侨务政策,要清醒、客观、充分认识到华人华侨在当地扎根安居才最为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要鼓励华人华侨摆正对居住国“国家效忠”和对祖籍国的“族群感情”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空喊口号、表演重于实质的“唐人街形式主义爱国”。

这些对中国来说,不仅意味着必须更为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而且涉及更为深刻的政府职能转变。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唐人街形式主义对中华形象的拖累。对海外华人来说,只有少些政治投机秀,踏实勤勉,才更能够理直气壮地反击带着傲慢、自卑及偏见的无良媒体,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最新评论

GMT-5, 2024-11-15 2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