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哭穷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2017-7-19 09:05| 发布者: 大禹| 查看: 12351| 评论: 0

武昌的魏女士平时喜欢贪点小便宜,经常将公司里的饮料水果文具等顺回家,还经常对家人炫耀今天又带了什么东西回来。没想到6岁的女儿将这些话都记在了心里,有次在她的公司,女儿直接拿走了同事桌上的100元钱。

面对魏女士的质问,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办公室的东西不是可以随便拿吗?”

社会学家班杜拉提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而父母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儿童会通过观察父母实施这种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今后的行为偏向。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占小便宜并为此洋洋得意,那么孩子就会将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千万别因为那一点点小便宜让孩子失去大格局。

穷,是会传染的。

一个总是哭穷的家庭,毁掉孩子轻而易举,它就像是无孔不入的慢性毒药,时时给孩子洗脑,最终让孩子无处可逃。

有的父母明明家里条件不差,却特别喜欢对着孩子哭穷,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家里没钱,只能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钱”、”你知道我们挣钱有多辛苦,你要节约一点“、”不要跟别人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家什么条件,比不起。“

这些话在无形之中给了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我很穷,我比不上别人,我输不起。

有读者跟我说,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金钱观就是:除了吃饱穿暖,其它的一系列开销都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她想玩的玩具不敢开口,想买的东西不敢买,该有的快乐也不敢争取。

当时,她的同桌有一个自动铅笔盒,她特别羡慕。但是却碰都不敢碰,也不敢问同桌借来看一看。因为她怕自己弄坏了,赔不起。

初中毕业,班上的同学一起约好出去玩,她犹豫再三和父母开了口。

妈妈一听她要出去玩,首先就是当着所有亲戚的面数落了她一顿,说她浪费钱。说完后从口袋里拿了二十块钱给她,说:“只许花十五块,剩下的钱还给我,今天买肉的钱就被你花完了。”

那天她玩得忧心忡忡,除了两块钱的公交费一分钱都不肯花。并且再也不愿意和同学出去玩了。

一花钱就有负罪感,是父母的哭穷给孩子带来最普遍的感受。

穷养长大的孩子,不敢吃好的,不敢穿好的,看到贵的东西就下意识告诉自己不喜欢,选便宜的。连看个电影都觉得好奢侈,感觉自己是家庭的负累。

我有一个同学,家里是卖早点的,她爸妈经常对她说:“我们站半个小时,才赚几块钱。“所以每花一块钱,她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父母为了这一块钱就要在寒风中多站半个小时。

她总跟我说,每次买稍微贵一点的东西,内心就会不安好久。接触到消费水平高一点的人,就感觉自己和他们不是一类人,不敢和他们说话。

还有,去商场不敢开口试衣服试口红,只有逛便宜的小店才有安全感;同事们聊天的品牌名全部没听过,念不出来,也不敢开口念。

舍不得出去旅游,没有坐过飞机;和别人聊天没有话题,不会开口。

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少,见识也越来越浅,内心也越来越自卑了。

穷养本身并不是问题,怎么穷养,才是问题。

真正的穷养,是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就得付出,即使生活不富足也不要丧失勇气;而不是跟孩子哭穷,让他过早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辛酸,为了金钱抹杀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在一个故事中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包括生活中的压力感和不确定性。

《鹦鹉螺》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 Why PovertyIs Like a Disease )的文章来分析贫困心理。

作者库珀40岁,年薪超过70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杜鲁门国家安全项目的成员。

表面上看,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总有一种非常强烈不安全感,常常自我质疑,充满焦虑,不敢要小孩,因为总觉得钱还没有攒够。

他在文章中指出,长期处在贫困之中的人,会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无法考虑长远打算,特别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也有文章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穷养孩子难翻身。

穷养出身孩子往往丧失了“轻松感”,因为从小不仅缺少金钱,也缺少来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处在压力的环境下,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战战兢兢,害怕出错,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总认为,失去就是万劫不复。

还记得吗,《人民的名义》中,项目处长赵德汉贪污的钱堆满了整整一面墙,他却一分也不敢花。贪污事实败露之后,他只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在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总会有一种匮乏感,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稀缺心态”,即“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如果从小就被灌输“缺钱”的观念,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强烈的“金钱崇拜”,由衷地觉得钱是个好东西,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

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提问者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孩。她说,自己在大学期间,一直努力奋斗,拼命熬夜到读书昏倒,凡是都以省钱为主,为了挣钱,还去饭店当服务员。而她的舍友,似乎不要付出什么却每天过得很幸福。

当她在饭店给人端茶送水只为了挣70块钱时,舍友却在晒和男友吃法国大餐的照片。

她问:姑娘与姑娘之间的区别,为什么这么大?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点赞数最高的回答,答主@曾加列举了女孩的几个思维误区:

1、因为生长环境或所受教育限制,总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比如省钱、打工、努力学习,但是又不知道这些事情为什么正确,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正确。

2、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马上改变生活。

3、无意义的自怜情绪。

4、羡慕别人比自己多获得的东西,却只是觉得这样不公平,而不去思考内在的原因。

这些思维方式,从小就接受哭穷教育的孩子是很难具备的。

知乎上提问的女孩看到的,都是金钱带来的差异。她所羡慕的室友的生活,也只是表面上的纸醉金迷。

大人们自以为用哭穷来强调生存的不易,却忘了,贫穷的种子一旦种进了心里,会让人变得对钱非常敏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贫富差距,陷入金钱困扰,变得自卑、抠门、压抑。

贫穷思维就像遗产,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刻在孩子的人生里。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最新评论

GMT-5, 2025-4-1 23: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