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一个黑户童养媳的前半生: 13岁被抛弃买卖, 30岁终正了身

2017-7-24 10:21| 发布者: 大禹| 查看: 4569| 评论: 0

薛九兰常会问:我是谁?

17年前,她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乡的村子里,叫做刘九兰,每天给一户姓刘的人家放牛、洗衣、做饭……“没读过一天书,也没有上户口”。也就是在那一年,薛坤把她带到湖南益阳武潭镇罗家坪村。

薛国光以为儿子会带一个丰满的女人回家,“介绍人带他去贵州找媳妇,当时花了八千块钱的聘礼。”没想到,薛坤(2007年过世)带回了一个13岁的“又黑又瘦”的小姑娘。

薛国光对来到家里的九兰很不满意,只得把她当成女儿带了几年,没想到后来真的成了女儿,并改姓叫做“薛九兰”。

九兰和“父亲”薛国光。本文图片作者均为鲁米

6月27日,雨过天晴,老屋的地面依旧有积水,因为屋顶漏雨,房间墙壁和天花板用油布遮住了,但它盖不住地面的潮湿气息。坐在家中的九兰,早已不是17年前的模样,岁月把她打磨成一位丰满的妇女:一米六的身高,约有一百三十斤。

九兰记得,亲生母亲很早就跑了,亲生父亲姓谢(音),在她很小的时候,把她送给一户姓刘的人家。“现在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她突然抬高嗓音:“他们都不要我了,我没有爸爸妈妈,我就是一个孤儿!”

从“谢九兰”到“刘九兰”,再到“薛九兰”,她既是旁观者清,又是当局者迷,“不知道自己算什么(身份)”,一直没有户口和身份证。

直到今年6月19日,她办上了户口,正式成为薛国光“非亲属”女儿薛九兰。

8000元“聘礼”

2000年的某一天,29岁的薛坤怀揣着8000块钱,跟着刘建国到贵州六枝特区中寨乡找媳妇。

罗家坪村当时有好几个贵州媳妇,开始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带回了贵州籍妻子,接着更多人陆续被介绍到村里做媳妇。当年的村支书薛益贤说,像刘建国,他的岳父母就是六枝特区中寨乡人。

从刘建国岳父母家,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就到了刘安良的家——九兰那时13岁,被父母送到刘安良家,改姓叫做刘九兰。“每天放牛、洗衣、做饭……就是不读书。”

6月27日,说起13岁时的自己,九兰称“好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包括第一次和薛坤见面的场景。

但刘建国记得清楚, “他(薛坤)一见九兰,就看中意了。”

这个29岁的男人,寻找了多年之后,终于找到自己的女人——一个比自己小16岁的姑娘。他们在刘家待了好几天,并没有去见九兰的父母。

“她(九兰)父亲把她送给了刘安良当妹妹。”7月4日,刘建国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所以他们没有再去见九兰的生父。

薛坤给了刘安良8000块钱,算是娶九兰的“聘礼金”,在刘家待了几天过后,带九兰回了湖南益阳武潭镇。

“刘安良也一起过来了,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星期,(薛坤)还买了很大很大的鱼让他带回去。”九兰说,那是她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转了好几趟车,买了有四五次票,从遵义搭火车到益阳,火车轰隆轰隆地响,花了大约两三天的时间。

刚回罗家坪村的那几天,很多村里人跑到薛家看,“听说她只有十一二岁,大家都觉得好奇,没见过这么小的媳妇。”村民薛红明(化名)说。

那时候的九兰太小了,不到一米四的身高,看起来比她实际年龄还小。薛国光开始对九兰很不满意,但家里终于迎来了一位女性。

1987年,薛国光老婆因车祸过世后,家里就只剩下三个男人——薛国光、大儿子薛坤和小儿子薛明(化名)。九兰的到来,给家里添了不少欢乐,虽然她自己觉得并不开心,甚至认为那是她过得最艰难的一年——很想回家,听不懂说话,很不适应。

九兰和“父亲”薛国光在家。

薛国光在整理衣服。

因为听不懂本地话,九兰没少被性急的薛国光骂,但薛坤对她一直都很好,“他还叫我去学校读书”,九兰说,当时她不愿意去,“觉得年纪大了,也怕被别人笑话”。

“她是买过来做媳妇的,他们也担心,九兰读书识字跑了怎么办?”一位姓丁的村民说。

过来没多久,九兰跟村里小朋友熟络起来,她经常跟着他们,夏天一起去水沟里游泳,冬天围在火炉边烤火。小朋友们都去学校读书时,九兰每天在家里转悠,并不时帮薛国光干活——做饭、洗衣、喂猪……除了地里的农活,她几乎什么都会干,村里有制作筷子的作坊,她有时也去里面干活,一个月赚上几百上千块钱。

薛坤一从郴州煤矿回来,她就跟着薛坤一起出去玩。

“她性格很开朗,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的。”看着九兰长大的薛敏芝(化名)说,薛坤喜欢打牌,有时打到凌晨都不回家,九兰也不敢一个人回家,就躺在薛坤的怀里睡着了。

九兰在家炒菜。

一家人的晚餐。

16岁的母亲

14岁的时候,九兰第一次来月经,她后来才知道,那是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标志。

她开始慢慢能听懂本地话,依旧每天做饭、洗衣、喂猪……两年多过后,她和薛坤成为事实夫妻。“我老公对我很好,他那时想带我回(贵州)去,后来他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到死都没有见过我父母……”九兰说,那时两人在一起,还办理了“结婚证”,其实并不是真的结婚证。

“那是假的,包括后来的出生证,也都是我们帮他俩办的。”当时的村支书薛益贤说,“没有办法,她(九兰)没有户口”。

来薛家的第三年,九兰16岁,生下儿子薛磊(化名),“我老公年纪大了,想我把他生下来。”九兰说,小孩满月的时候,他们在家里摆了三桌,请村里人喝满月酒和结婚喜酒。

九兰和第一任丈夫薛坤的合影。

村里人都替他们高兴,最高兴的还是薛国光,终于做了爷爷。

2005年,九兰带儿子去郴州薛坤所在的煤矿,“看到他们一个个黑不溜秋的,全身上下只有两个眼珠子有光。”让她觉得震惊,至今记忆深刻。

在那里,她依旧每天洗衣做饭,还有带儿子,待了一年多后,因为夫妻俩吵架,九兰把儿子送回了老家,一个人去郴州市一家饭店打工,那时候儿子薛磊才3岁。

两年后的2007年,郴州煤矿出事故,薛坤在矿井底下被埋。事发一个月后,九兰回到村里,薛坤早已经下葬,她说那时她不懂事,跟薛坤吵架,“但也没人告诉我他出了事”。

煤矿赔了十几万元给家属,九兰没有拿到赔偿,“我又没有户口,也没有办结婚证。”九兰觉得很无奈,唯一让她欣慰和感激的是,薛国光一直帮她带着儿子薛磊。

罗家坪村的人,大部分人都知道九兰,知道她是从贵州买来的小媳妇,“他们觉得我可怜,都对我很好。”九兰说。

九兰的房间用油布遮了起来。

挂在墙壁上的鞋子。

在薛国光记忆里,九兰很多事情不会做,他觉得她很可怜,没有父母,从小离开家,过得很不容易,但他性子急了就会骂人,“如果有婆婆,家里会好很多,九兰也会好很多。”

七十多岁的薛国光经常想起老伴,他说妻子1985年就在村里卖杂货,“家里外面都能干,这个家都是她当家做主”。

6月26日,这个喜欢看四大名著的老人,多次说起1987年过世的妻子时,仿佛在说昨天刚发生的事情,直到他算了算时间,恍然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他和妻子已隔着三十年的生死。

薛国光妻子走的时候,大儿子薛坤才16岁,小儿子薛明才10岁。“他是一个不幸的父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邻居薛庆丰(化名)说,他们家也是村里条件最差的。

九兰站在桌子上,从房间的柜子上面拿下一张她和薛坤的合影,那是他俩的结婚照,里面的九兰看起来很清瘦。“还不到100斤,我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只是变胖了一点。”她一边说,一边擦拭照片上的灰尘,不知是怀念照片里的人,还是怀念往昔岁月。

离婚“协议书”

2008年,隔壁龙拱摊村有人给九兰做媒。媒人詹文革说,“我和他弟弟(薛坤的弟弟)关系很好,有一次他说起她,我就想到可以给她介绍个男孩子。”

对方比九兰大七岁,叫詹时建(化名),一只手有些残疾。两人认识半年后,就在一起了。九兰因为没找到亲生父母,当时作为薛国光的女儿,从薛家嫁入了詹家,在詹家办酒请了二十多桌。

“她一直叫我爸爸,叫了十多年了,我是她的亲人,她没有其他亲人。”薛国光说。

7月3日,远在湖北打工的詹时建说起九兰,称她很善良,知道疼惜人,“那时候,我爷爷奶奶病了,她还经常去背他们,加上我又是这个条件”。

嫁入龙拱摊村后,九兰和村里人的关系也很好,他们都叫她九妹。九妹喜欢到处串门,大家都很喜欢她。

2009年,九兰替詹时建生下一个儿子。“开始那几年,我们感情很好。”九兰说詹时建爱打牌,后来欠了很多钱,两人开始经常吵架。

“每次吵完架,都是我主动,我是个女人呢!”坐在老房子的堂屋,九兰倒了一杯芝麻绿茶,很快喝完,露出里面的芝麻,她一边说一边吃完剩下的芝麻,“芝麻越嚼越香,刚开始吃不习惯”。

九兰在制作擂茶。

九兰在喝芝麻绿豆茶。

她的第二次婚姻,2015年开始出问题,詹时建说,主要是婆媳之间一直有问题。“她没有读过书,有点难以沟通,我那时又爱打牌”。后来两人甚至没有了来往,“她打电话我也不接。”那时詹时建在湖北打工,而九兰一个人去了浙江打工。

2016年春天,薛坤的弟弟薛明在武潭镇拆墙的时候,意外被砖头打死。薛国光家,从他的老婆,到他的大儿子,再到小儿子相继离世,只剩下一个老人,一个不识字的女人和一个小孩。

九兰从浙江赶回来,因为詹时建拒绝跟她回家(那时他们的婚姻已名存实亡),她便带了湖北新男友田刚(化名)回来,这让龙摊村不少人对九兰看法发生改变,“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很好,后来出去外面打工,在外面跟人学坏了。”“后来那个男人我见过,不知道人家心里怎么想。”“她没有读过书,没有户口,又没领结婚证。”

当天,九兰回到益阳时,已经是凌晨了,“我们包了一辆车上来,到家时是凌晨三四点了。”田刚说,那是他第一次跟九兰来薛家,他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多人还以为我是出租车司机”。

当天凌晨出殡后,九兰决定和詹时建离婚,她打电话给詹时建,让他回来办“离婚手续”。

2016年4月16日,两人在罗家坪村薛家签订了“解除婚约协议书”。“他们两个抱在一起哭”,作为见证人的龙拱摊村村干部詹永安说,“这个女孩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人是很聪明的”。

詹时建说,他们之间已经没有感情,主要是他母亲不想他们离婚。“我嫌弃你,你嫌弃我,两个人脾气不好,干脆离了婚算了。”九兰说他们经常吵架,接着又说,离婚她其实挺后悔的。

那张A4的协议书上写着:夫妻俩共同协商解除婚约,共同儿子詹磊监护权归詹时建,女方有探视权,两人好聚好散,今后还是朋友交往,各自的婚姻生活互不干扰。经双方所在村村委负责人调解,特立此约,签字生效。

九兰拿着她的“离婚协议书”。

九兰不知道,这纸离婚协议并无效力:在法律层面,她自始至终没有“结婚”,也谈不上“离婚”。律师裴文魁解释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办理结婚证,同居关系的事实婚姻不受法律保护。

事实上,在九兰颠沛流离的命运里充满了这样的矛盾:对她呵护有加的前夫薛坤,也是她的“收买者”;与她友好相处的介绍人正是她的“拐卖人”——裴文魁告诉记者,根据《刑法》第241条规定,薛坤收买九兰的行为,因九兰不满14周岁,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法定刑三年以下,追诉时效是五年;介绍人和卖方构成拐卖儿童罪,法定刑5到10年,追诉时效是10年。

不过前述行为目前都已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另外薛坤已经死亡,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应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新户口

6月19日,九兰到武潭镇派出所拿到了自己的户口,上面写着:薛九兰,和薛国光“非亲属”关系。几天过后,她收到桃江县公安局寄来的身份证,无名了三十年后,她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公民。

九兰拿着她的身份证。

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提出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据人民日报2017年3月报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已有1395.4万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问题。

早些年,孙子薛磊出生时,薛国光为孙子和九兰的户口,曾多次跑武潭镇镇派出所,最后孙子的户口上了,九兰因没有原始证明,一直没有上成。嫁入詹家的时候,詹家人想过带九兰回贵州找亲生父母,后因两人感情出问题,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6月19日,由桃江县公安局撰写的通稿里写道:6月15日,桃江县公安局民警会同武潭派出所民警来到薛国光老人家,对薛九兰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在薛国光家,民警当场抽取薛九兰的血样,并将其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暂未找到其父母。6月16日,民警根据无户口人员落户工作政策,将薛九兰落在薛国光老人一家户口上。

自2005年跟薛坤出门,九兰去过浙江、湖北和郴州,因为没有身份证,她几乎很少坐火车,“只坐过一次高铁”,也是借别人身份证买的票,大部分时候她在汽车站外面买票。“没有保险,总担心出什么事。”她用朋友的身份证办银行卡、手机卡,住酒店……

“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她说她是黑户,我根本不相信,怎么可能没有户口。”男朋友田刚说,直到有一天,派出所的人到出租房里查暂住证,“她跟派所出人说,‘我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最后派出所也没办法,留了姓名和电话号码走了。

“她用别人身份证办银行卡,辛辛苦苦存一两千块钱进去,人家拿身份证把钱取走了怎么办?”田刚说,没有身份的人生,一般人无法想象。

房屋被泥土掩埋

这些年,九兰从一个家庭,辗转到另一个家庭,似乎从来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取得身份的九兰,希望有一个家,一栋属于她自己的房子。“他们自己建好房子后,政府按每个人多少钱来补贴。”薛益贤说,薛九兰家是村里最穷的,属于贫困户,符合异地拆迁补贴政策。

但她自己没有钱建房子,她问记者,政府能不能帮她建好房子。“你看,这个房子都烂的不像样子。”她带着记者看被泥土掩埋的墙壁:厕所都被埋了,“有一年多了,现在家里厕所都没有”。

“这个房子,已经不安全,都是危房了。”她指着土堆说。

父母和妹妹

多年以后,站在这栋破败的老屋前,九兰再想不起一千公里外亲生父母的模样。

“如果要去找,肯定能找到。”当年的介绍人刘建国说,“我老婆每年都回贵州娘家,九兰要是想去找亲生父母,可以跟着我老婆过去,但她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一次。”

对于亲生父母,九兰情绪复杂:一方面她觉得父母不要她,把她送给了别人,她不想再去找他们;另一方面,漂泊三十年,找不到根的她,希望寻找到父母和妹妹。

小时候她天天哭,“想妈妈,梦里见到妈妈……”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他们也没离婚,她就这样跑了,我那时一两岁吧。”

母亲离家出走后,九兰被送去外婆家。“我到处跑,跑回了自己家,我老爸又把我送掉了。” 直到薛坤看到她,把她带到湖南来。

在她的印象中,家里有很多人,但她不记得他们名字,地址也记不起来了。她只记得,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妈,生了几个小孩,当她从外婆家跑回家时,因为家里小孩太多,妹妹也被父亲送了人。

“说实话,我就是孤儿,妈妈都没见过,是被父母抛弃的女儿。嗷,我们老家好多,山里面多死了,很多女娃都扔掉了。”九兰说,提起那些事,她就心里很烦,“觉得很累,很烦躁的……”,她经常想起以前就想哭,“脑筋都哭坏了”。

“现在变化太大了,我回去也找不到,”她毫无生气地说,语气中夹杂一股怨恨,“不想了,都不记得了”。

14岁的儿子薛磊,已经上初二,不喜欢读书,一天到晚玩手机,这也让九兰很焦灼。“想让他学点什么技术,学点什么呢?”她越说越焦躁,“我这辈子算完了,不想让儿子也像我。”

当黑户三十年,除了没有身份的失落与茫然,不认识字也让九兰觉得好累,“到派出所拿户口的时候,我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上户口的时候,九兰又哭得要命,开始的时候因为高兴,后来又害怕搞不好,“好担心,想户口想身份证啊!”

7月5日,薛九兰第一次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了去浙江的车票,“觉得很好啊,”她说。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4 00: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