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并开始在城里置业,但在山西芮城的中条山下,却有一对老年夫妻坚守在自家的百年土窑内,一住就是70多年。老人说,土窑冬天不用装暖气,夏天不用装空调,像最近这连续的高温天气,在窑洞里却一点感觉不到热,晚上睡觉还得盖被子,而且土窑接地气,比城里高高在上的楼房强多了,如果现在谁拿一套楼房来换,我们肯定不答应。 老人叫张新义,今年76岁,老伴也姓张,比他小1岁,夫妻俩有3个儿子3个女儿,孙子外孙加一起有11个。“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地给了儿子种,就在家里养了3只羊,每天放出去在山上转转,权当锻炼身体。平时吃的用的都是儿女给送,每月还有七八十块钱的养老补贴,生活过得很满足”。图为8月6日,夫妻俩在聊着开心事。 张新义老人介绍,夫妻俩1960年结婚后就一直居住在祖上的老宅院里,院子由三孔土窑组成,仅有一小间砖盖的房子用来当厨房。“这座院子是我爷爷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当时就有这几孔窑洞,所以说这窑洞的历史应该在200年左右。在这土窑里,我们生养了3儿3女,也携手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6个孙子全是大学生,而且都开始工作挣钱了”。 图为老人生活的土窑。这孔窑洞比一般的要深,大约有20多米长,4米宽左右,窑洞内摆放着一些当地传统的桌子、衣箱和案板、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 老人说,1942年日本鬼子侵占晋南时,这孔窑洞被日本人放火烧过,受到一定的破坏,日本人投降后,家人修理时将窑门向后移了一些,后来在他的手里又修了3次,否则窑洞比现在还要深。图为窑洞里摆放着一件1969年制作的柜子,柜子上的文字都是老人自己写上去的,带有当年的时代特征。 张新义老人年青时上过学,是中专毕业,23岁前到过宁夏、上海、东北等多地,当过工人和企业干部,由于常常怀念家乡,就在23岁那年又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回家后,当过一段教员,后来就一直种地到现在”,老人在述说自己的历史时,老伴在一旁不时地补充一些他没有说到的信息。 图为在厚厚的黄土之中挖的百年土窑。 “因为一辈子都在黄土地里扒拉食物,在这土窑中生活,所以对土窑有着很深的感情。孩子们多次让搬到他们的新房去,但我们窑洞住习惯了,就不想离开这里”。图为张新义的老伴在整理饭桌上的餐盘。这两个餐盘是用来端碗盘、放饭食的生活用品,是老人的舅舅做的,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窑洞内的土炕。因为窑洞内温度低,即使是室外40度的高温,到了晚上,睡在土炕上还要盖被子。 张新义老人的老伴坐在窑洞内的小板凳上洗衣服。“我们年龄大了,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也习惯了这种不装暖气不安空调的自然生活,如果让我们到城里住楼房,那才难受呢!”,老人说。 |
GMT-5, 2024-12-22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