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害怕受家长约束失去自我

2017-8-13 10:06| 发布者: 潇洒哥| 查看: 3512| 评论: 0

第一次见到晓楠的时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她眉毛紧蹙,满脸愁容地说:马上就要放暑假,觉得很烦,都有点不想回家了!我有点惊讶,大多数学生都盼望着放假回家,早早就订好了车票。

“看来想起回家让你觉得不舒服,是吧?”

“我一回家就感觉失去自我了,什么都得听爸妈的,他们安排我做这做那,从来不管我是否愿意……最郁闷的是,如果我和爸妈有不同观点,总是我刚说几句就被制止了,不许争论。我爸说,家人之间不要吵架,要相互体谅,和为贵……其实我没有吵,只是在表达我的想法。”

“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压抑了,很难受。”

“是啊就是很压抑,好像被堵住了嘴!压抑,压抑,回家就觉得压抑,特郁闷。”

晓楠一连说了四个压抑,情绪十分激动,我的喉咙也有一种紧张感,胸口觉得很闷。我仿佛也成了晓楠,体验着她的感受。

咨询结束后,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晓楠烦躁的面容仿佛还在我脑海中,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说放假不愿意回家——也有一些同学原本是非常期待回家的,但回去后又和家人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回校以后又向我们求助。

记得大二学生小姚就曾抱怨过,放假前,他和爸妈都挺盼望见面的,微信热聊很多次,但回家后没多长时间,“蜜月期”就过了。自己放假想晚睡会儿,妈妈不让,在家有时懒惰,妈妈总是会唠叨他不做家务。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妈妈嫌他今年太胖了,认为他必须改变形象,替他制定食谱,给他报了个健身训练班!别人回家,是爸妈调换花样做好菜,可小姚每天都是与各种生菜叶子为伍……“我不是不想锻炼,可她也要征求我的意见,让我自己做决定。我觉得她这么做不够尊重我。”小姚非常郁闷。

孩子不痛快,但期盼着孩子回家的父母也心中有诸多不满。一位朋友告诉我,儿子在国外读大学,春节好不容易盼到了儿子回到家。为了迎接儿子,她和爱人整整准备了一个月,采购,收拾房间,安排各种活动……可短短十几天的假期,儿子很少在家待着,不是和同学聚会,就是陪女朋友,就算难得在家也是上网打游戏,跟父母没话说,她觉得很伤心。另外,儿子经常凌晨才回家,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原来他们两个人的退休生活很有规律,儿子一回家,规律也打破了,比起平时只有两个人的生活,身体累心也累,对于儿子回家,他们现在是既期待又烦恼。

家是身体和心灵的港湾,回家却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对孩子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回家的确是一件有压力的事

回家带来居住地点、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休闲习惯、睡眠习惯、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还有气候状况、社会文化也不一样,再加上节假日回家,增加家庭开支,还要面对父母催婚、代沟等问题,这些都是压力源,总体压力指数可不小呢!所以总会有人说,“放假回家比平时还累!”

我摘取了《生活事件压力量表》中和回家有关的事件,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压力程度。

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害怕受家长约束失去自我

回家带来了个人角色的转变

无论你现有的角色是学生、职员、老板,包括已经为人父母,你回到家之后,你的角色就转变成孩子了;而对于父母来说,平时他们彼此是配偶角色,孩子回到家,就转变成父母了。每个角色的需求不同,作为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疼爱,给予自由空间;作为父母,需要孩子的关爱、理解,渴望享受天伦之乐。很多时候,我们回家了,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我们还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从心理上及时转换。用现有的角色去和家人相处,就容易产生矛盾。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回家之前,建议孩子和父母都对即将发生的角色变化有一个心理准备,理解回家必然会带来变化,提前做好心理调试。

暂时放下一些现有的角色,能够换位思考,想一想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我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明确回家的主题是团聚,期望彼此愉快地相处,享受亲情的温暖,所有的言行都围绕主题,其他可以暂时为此作出一些让步,这并不妨碍团聚之后你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有亲密无间的亲情,也有作为独立个体的界限,不要越界。

前几天,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他们和儿子之间是“旧的矛盾去了,新的矛盾又来”,每年春节就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刻。去年春节,因为儿子谈恋爱分分合合,他们看不惯,和儿子发生了争执,但也没办法,管不了。我说:是啊,当然管不了,他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和孩子是两代人,在学识、心智、认知、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对人对事,对爱情婚姻的理解有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我对她说:有冲突也很正常,哪有没有冲突的家庭呢?别说亲子关系,就是生活中的所有关系,冲突都难以避免。比如在单位和领导及同事、在家和爱人、在餐厅和服务员、外出和出租车司机……我们和社会环境、大自然也存在冲突,堵车、雾霾、地震、山洪,冲突无处不在。

建立心理共识: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绝对的坏事

冲突的存在有其积极意义。冲突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不打不相识”,让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如何相互适应。当然,冲突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升处理冲突的能力,把亲子关系带向积极的方向。

健康的家庭总是允许矛盾、冲突的存在。致力于家庭治疗的医生总结出的健康家庭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

1。 所有家庭成员都接纳彼此在价值上是平等的。

2。 注重彼此之间的信任、诚实及开放。

3。 有一致沟通形式。

4。 家庭成员间彼此互相支持。

5。 家庭成员共同分担责任。

6。 家人相聚时有说有笑,兴致盎然。

7。 重视家庭传统及仪式。

8。 家庭成员间接纳彼此的差异,同时庆幸每个人拥有其独特性。

9。 家庭成员间尊重彼此的隐私。

10。 各种感受都被接纳与处理。

11。 家庭成员都被鼓励去冒险,以及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不妨和家人一起讨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在你的家庭里要如何实施?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家庭成员之间有一次平等交流、分享彼此感受的空间,让假期回家不再是害怕、压抑、郁闷,成为一个愉快、令人期待的时刻。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最新评论

GMT-4, 2025-4-29 15: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