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留学生李洋洁德国遇害案终于有了结果,男犯人Sebastian被判无期徒刑,不得保释,女犯人Xenia因认罪态度良好被判处五年劳教,两人需支付李洋洁父母6万欧元的精神赔偿金。虽然大家纷纷指责量刑太轻,但总算是有个交代了。 该案中,尽管大部分人对受害者都表示惋惜、同情,但仍有一小部分人这样评论:受害者是群交虐交爱好者,生活不检点,常与数男玩爱爱游戏。点赞者数千。在他们眼里,仿佛中国人就不能出国,只要留学、移民都是崇洋媚外,都是不爱国,活该被欺负。 其实,这种现象一直都存在。 去年,一名年仅19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遭到美国女司机枪杀,引发当地华人和留学生愤怒。然而,当媒体和网友们都在谴责凶手,默哀死者时,一小部分人却开始骂了起来,说死者是富二代、官二代,活该被杀。 不仅是普通的中国人会受到这些莫须有的谴责,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甚。 早在1999年12月11日,美政府以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涉嫌向中国泄露美核弹头设计资料为由而遭拘捕,并被诬蔑为“中国间谍”。美最后虽以起诉证据不足释放了李,但它给中美关系却造成了恶劣影响。对于李文和案,尽管大部分人都谴责美国政府,支持李博士积极维权,但也有一部分人谴责李博士:自认美国为祖国,咎由自取。 还记得柴静做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么?如一记惊雷打破环境污染的黑箱子,包括两会在内,环保问题似乎已经彻底让民众清醒一把。 然而正在人们聚焦雾霾本身之时,一小股力量却将舆论导向柴静本身,爆出柴静之女为美国国籍,柴静没资格以女儿的名义言说雾霾,消息一出,舆论再次开战!有关移民的争论也再次被提到了公众面前!但有趣的是,随后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理性的声音,“不爱国”与“自我保护”的高帽子同时压在了移民的头上。 仿佛只要是留学海外或移民,就是背信弃义的叛徒,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依然有人用这种“非黑即白”的论调批评华裔,依然把移民与“不爱国”画上等号,并把攻击、谩骂此类人群作为彰显自己“爱国情怀”的方式,着实令人惊讶。 移民真的就是不爱国吗? 事实上,正是这些被指责“不爱国”的华侨们,一直在为祖国默默付出。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地华侨积极发起捐款。 侨报记者陈辰8月12日纽约报道:12日,美国安良工商会和美国福建工商总会在华埠举行为四川省九寨沟地震灾区灾民举行筹款赈灾活动,以爱心行动传达海外中华儿女对四川九寨沟地震受灾同胞的关心。捐款活动不仅得到商会成员的积极响应和捐款,众多华埠民众也为灾区重建伸出援手,慷慨解囊。 新华网: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副会长庞燕率先捐款,并在侨联之友“远方的惦念”微信群里及时报道了地震灾情,短短两个小时,就有17名群友捐款超过百万元,其中美国侨领陈隆魁50万、欧阳飞鹏王永丹夫妇20万、王董家慧王金龙夫妇20万。 其实,只要中国有灾难,就能看到海外华侨的身影,鲁甸地震、雅安地震、芦山地震等,华侨们都有捐款,在“非典”抗击战白热化之时,在中国残疾人基金募捐现场,华侨们各尽所能回馈祖国。 我们对外国友人尚且友好和善,对这些为祖国默默付出的华人同胞们,为什么就如此苛责呢? “爱国可以是深藏心底的情怀,可以是付诸努力的行动,但绝不是用来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工具,更不能成为裹挟民族情绪、对他人进行道义批判的依据。” 移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尽管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存在,但是移民却不可阻挡的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他们之所以选择移民国外,有的是出于对国内环境的无奈,有的是因为向往国外的生活,也有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接受到更多先进的理念。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显示:中国近一半高净值人群(资产1000万至2亿人民币)正考虑移民,子女教育问题是最主要原因,美国仍是首选移民目的地。与此同时,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新经济政策狂潮,重新考虑资源配置,优化海外投资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他们来说,移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爱不爱国无关。 对于移民爱不爱国的争议,这些网友的观点打动了我: 出国跟是否爱国完全是两码事,感情只不过是其中决定因素之一而已。房价,空气,生活环境,工作机会等等,大把的决定因素摆在这里。我本科在北京读的,对北京感情很深,毕业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表示留学回来之后一定回北京工作,现在也照样定居在了杭州,没别的,搞不到户口&买不起房&女朋友,对杭州有感情而已,就这么简单。 世界是我们的,当家乡不适合自己发展时,去外地不可以么?为了在外地更好的发展,临时变换下证件内容,有那么大的过错吗?一个湖南人去北京,弄了北京户口,然后他老家就不认他了么? 连狭隘的韩国都在努力把别人的祖先据为己有,而我们之中的某些人,却要把心向往我们的同胞推给别人。又看看犹太人,在外流亡千年可曾忘记故国?世界那么大,无论他在哪,是何出身,是何国籍,心向往华夏的,即是中国人。 爱不爱国不取决于你在哪,移民不代表不爱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更何况,行动永远胜于语言! |
GMT-5, 2025-1-12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