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参加了一场某企业的宣讲会。其中有一个高管发言的环节,一个踩着15CM高跟鞋,御姐范十足的女高管,拿起话筒说的内容却是自己平衡事业与家庭的秘诀。 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加班错过了饭点,我发微信和朋友抱怨工作太累,回头却发现斜对面的前辈挺着大肚子还在噼里啪啦地敲键盘。 正式工作后,我的上司有一个3岁的女儿。每次加班不管多忙,她都要在9点钟的时候给女儿打电话,用非常卡通的声音和女儿聊天,挂了电话之后迅速切换模式,条理清晰地继续谈工作。 这些都是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大多数女性都希望自己能有“变身术”:穿上职业套装就可以在职场冲锋陷阵,换上休闲服又可以在家里相夫教子。 Lean In China和耶鲁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表的《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显示,70.32%的女性想要兼顾事业与家庭。 大多数女性想要事业和家庭兼顾,但她们追求事业的方式却与事业成功背道而驰。 在涉及“理想工作”的因素的问题中,我们发现婚姻和生育改变了女性追求事业的方式: 女性结婚生子后,“理想工作”的重要标准变成了“稳定性”和“时间的灵活性”。 就业市场如此激烈,职位的变动和不定时的加班几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注重“稳定”和“灵活的时间”往往就意味着“被淘汰”的结局。 《2009年中国职业妇女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曾做过一个采访:如果升职需要长期赴外地办公,与家庭生活产生冲突,你会如何处理? 仅有5%的受访者坚决选择事业。 节选自《2009年中国职业妇女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这意味着,即使面对晋升,职业女性也更加偏向于家庭一端。 如果有一个女性,间歇性踌躇满志又经常性顾虑重重; 忽而热情大胆忽而又保守谨慎; 既崇尚自由又甘心回归家庭; 上一秒还在喋喋不休锱铢必较,下一秒就能为了家人奉献自我; 又不可理解又无可奈何 …… 一定不是别人,是中国女性,因为她们是这个时代的矛盾综合体。 △ 1、你不努力,他们觉得你没用;你努力,他们又觉得你有病。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七月的妈妈说:“女孩子啊,无论走哪条路都很辛苦。” 成绩不好的女生总会被说:女孩子读书还是比不过男孩。 成绩好的女生又会被说:女生没有后劲,到了高年级成绩就会变差的。 女状元多的高考年份,报纸上评论的标题很多是“高考状元阴盛阳衰”,很多人说”应试教育需要死记硬背,不适合男生”“现在的高考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 你热爱工作,业绩出众能力卓越,会有人说:女人这么强势,肯定没有男人要; 你投奔家庭,专心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又有人说:成天在家啥事也不做,只能靠男人养…… 怎么做,都不会对。 2、在中国,“家庭主妇”是被妖魔化的名词。 90年代之前,“双职工”家庭才是好家庭的代名词。 国家提倡妇女解放,号召妇女“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家里吃闲饭”,女性被视为与男性同等的劳动力,走上工作岗位才是光荣。 60年代官方女性形象是“铁姑娘” 有网友说,在他小时候,“家庭妇女”是句骂人话,指人庸俗浅陋,而且还长得丑。 直到现在,“女性走出家门”、“经济独立”也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旋律”。 社会新闻中家庭主妇因为与社会脱节频频被骗或者是发现丈夫出轨后的过激行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自媒体是“口红我自己买,你给我爱就行”、“经济独立,是女人最好的资本”的论调; 热门电视剧中,家庭主妇的下场通常是老公出轨、被扫地出门的悲剧; 在中国,家庭主妇对家庭贡献最大,家庭地位却极低; 生活上知识面宽广,却被指与社会脱轨; 赚钱的多少决定了地位的高低,而不是贡献的多少。 在知乎搜索关键词“家庭主妇”,搜到的问题几乎都充满了战战兢兢的恐惧: 在中国,“家庭主妇”是一个不可或缺但又被边缘化的存在。 我们非常重视家庭价值,但对于家庭中价值最高的家庭主妇的认可,却很低。 在制度上,只能依仗老公的爱情和责任心,几乎没有别的保障; 而在文化上,一提起“家庭妇女”,总是和“没见识”“泼妇”“黄脸婆”等等一系列让人不愉快的词联系在一起。 3、中国女性有种深深危机感:不自强,便自亡。 这种危机感,在大数据中可见一斑: 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居世界前列。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18- 64岁女性在业率为71.1%。他们并未因为丈夫在外工作,自己就赋闲在家等钱花。 就在去年,世界劳工组织估计,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高居世界第一,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名列前茅,超过75%,远超56.2%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意大利(58%)、希腊(60%)等发达国家的男性劳动参与率还要高。 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野心”的。 纽约智囊机构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妇女中,仅有略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描述自己野心勃勃。 而在中国,该数字接近三分之二。此外,超过75%的中国女性渴望获得企业高管的职位,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仅为50%左右。 中国女性对事业上的“野心”并不是想想而已。 胡润富豪榜2017年发布的各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12个国家88名女富豪上榜,中国女性占了56个席位,位列第一,占比64%,前十大白手起家女富豪,有六位是中国女性,前三甲都是中国女性。 而这一系列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女性心中深深的矛盾。 △ 中国女性走了出去,但中国男性并没有回归家庭。 女人一生有三个重要时期:就业期,生育期,事业转折期。 但是,婚育的最佳时期往往也正是事业起步上升的时期,事业发展的需要与照顾子女的需要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 一个读者跟我讲述的故事非常典型: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生了宝宝之后,我考虑到工作需要,没有休假,而是立马回到了职场。 我早上出门前,宝宝没有醒,晚上回到家,宝宝又睡着了。 有时候碰到出差,几天不能回家,晚上打电话都听到宝宝在那头哇哇大哭。 婆婆特别辛苦,白天一个人带了宝宝12个小时,晚上还要给我们做饭,她上了年纪,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经常腰酸背痛。 我也不是一个好员工,刚熟悉了业务就怀上了孩子,产假已经休了大半年,回归工作之后,因为晚上睡眠不足,工作的时候经常走神犯困,目前已经跟不上团队的节奏。我还时常需要请假,更不用提出差和应酬了。 可是,我真的尽力了,我挺着大肚子加班谈业务;忍着涨奶的爆炸感演示PPT;背着绑带带着孩子做饭,抱在前面怕油溅到孩子,背在后面孩子又哭个不停;每晚至少起来两次给孩子喂奶,长期睡眠不足,甚至有时候坐着喂奶都能睡死过去。 我不怕辛苦,真正让我心寒的是似乎没有人理解我,丈夫和婆婆经常抱怨我“太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孩子”,同事也对我频频迟到和工作效率太低而颇有意见。 太多的职业女性和她一样,面对电脑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准备大展拳脚,一转身,看到粉嘟嘟肉团般的孩子,瞬间又顾虑重重;明明已经心力交瘁,不堪重负,一回头,听到孩子娇滴滴地叫着”妈妈”,又突然内心融化,满血复活。 数据显示,虽然89.51%的女性认为在抚养子女方面,父母双方应该承担同等责任, 但在现实生活中,已婚女性仍然在家庭中承担着主要的子女抚养责任。 在有子女的女性中,91.1%的人认为自己承担了一半、大部分及全部照料孩子生活的家务。照料内容随着子女长大而有所变化,但女性承担这项劳动的状况一直到子女成年都没有发生改变。 照料子女之外,这些女性的经济活动时间仍然保持在每天8个小时以上。 在0-5岁儿童的养育过程中,父亲的参与比例是很低的。 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的0-5周岁儿童问卷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同样是上班,女性在工作之外,还要挤出更多时间来承担家务,这无疑又增加了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感。 感受到工作和家庭存在冲突的人群中,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男性的两倍多。 有人总结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每一个悲剧,字字都直指很多男人在家庭中的失职。 “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早已经是过去式,丈夫反过来就是“付账”的笑谈更是大多数男人的自我催眠。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的一项数据显示,91%的城市女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丈夫是唯一收入的家庭仅有1%。 全靠男人养家是极少数,共同养家才是现代中国社会的常态。 那些总在说男人不顾家是因为要在外面打拼,要养妻子养孩子,所以没有精力把时间放在家庭上的说法,是相当逃避责任了。 现代的中国女人,既当爹又当妈,既能挣钱养家还要貌美如花,hold住客户做得了管家,出门意气风发回家挽起袖子带娃。 还有一些男人总喜欢说“大事我做主,小事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潇洒的大手一挥,就把“小事”全抛给女人。 而恰恰是这些小事,就是最磨人的事。 试想一下,下班了,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老公翘着腿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袜子丢在一旁,地上一片狼藉,孩子坐在一堆凌乱的玩具中哭闹,一大一小都在等着你做饭。你做好饭,又开始拖地、洗衣服、给孩子辅导功课…… 晚上睡觉时,老公突然嬉皮笑脸地凑过来跟你说钱不花了,能不能支援他一点。 有些男人认为“家务就是女人的事”、热衷于在晚上参加各种应酬,或者夜不归宿,甚至将每天按时回家视为“没出息”的行为。 中国男人看重家庭,渴望尽早“成家立业”,可“成家”不仅仅是婚礼上的一个仪式,它是一个动词,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维护的结果。 既然夫妻共同分担了养家的责任,那就应该共同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而不是让家庭成为女人的第二个职场,下班之后又当保姆,又当厨师,又当家庭教师,甚至还要当垃圾桶,心理咨询师,按摩技师…… 某个珠宝品牌曾发布一则广告: 梦想当舞蹈家的女主角放弃梦想成为全职妈妈,相夫教子伺候公婆,换来男主角梦想实现人生圆满。 最后出现的广告语是“有一种幸福叫做付出”。 这则广告引起了很多争议,反对的网友说:这则广告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有人付出”而在于“歌颂付出”。 人们常赞誉“伟大的母爱”,但也正是这种赞誉,将女性牢牢固定在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之中,很多女性都在这种赞誉中身陷自我牺牲的温柔乡,在无私奉献的赞美声中失去社会发展的空间。 大多数职场妈妈,既不能完全放下事业上的追求,安心享受保守的相夫教子的幸福;也不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享受升职加薪带来的快感。 在此岸望彼岸,两头都不到岸,两边都不讨好,只能一边心怀愧疚,一边委屈万分。 △ 社会和家庭对职业女性实行的是双重标准 。 社会要求女性独立、勇敢、敢于竞争,野心勃勃,胜任职业。 家庭要求女性温柔、体贴、勤劳贤惠,将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成为贤妻良母。 身处如此矛盾的双重标准之下,职业女性又是员工,又是妻子,还是母亲;既要为家庭奉献,又要为老板效力,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一天战斗24个小时。 调查显示,女性在职业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大部分都来自家庭: 平衡工作和生活; 怀孕、产假造成的事业终端; 另一半的事业和家庭的责任。
但这样的牺牲,往往却如同碗中盛着的清水,无人在意。 《绝望的主妇》中,Lynette是一位为了支持丈夫和家庭而放弃了如日中天事业的精英女性。 有一集Lynette和丈夫Tom吵架,她说:“这镇上每个女人都说我有个完美丈夫,Gaby希望Carlos像你这么体贴,Susan希望Mike像你这么幽默,Bree说她从未见过这么好的父亲” Tom愤怒地说:“那你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恼火呢?” Lynette神情凄婉:“可是,有多少人跟你说过我是一个完美老婆呢?”
很少有人还记得,那些看起来甘于平淡,埋头于生活琐事的女性,内心也有星辰大海,英雄梦想。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 、厨房与爱”,她们曾经自信满满地想要征战世界,却在家庭与事业的双重磨损下,耗尽心力,脱下羽衣。 愿所有的中 |
GMT-5, 2025-1-23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