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美洲华侨史话(11)

2017-9-12 16:09| 发布者: 潇洒哥| 查看: 4803| 评论: 0

第三节 1949年以前美洲华侨对祖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1)1949年以前美洲的侨汇

  从世纪范围来看,华侨大都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美洲的仅是一小部分。抗日战争期间,美洲华侨仅占全部华侨的2.7%。可是,美洲华侨对祖国经济却有着特殊的贡献,特别是在侨汇方面。

  侨汇是指华侨汇回祖国的款项。这些款项,或作赡养家属,或投资企业事业,或捐献给国家,等等。侨汇是华侨同祖国、家属亲友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祖国平衡外汇收入的重要财政来源。

  1949年以前,全国每年侨汇到底有多少?因缺乏这方面的完整资料,难以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经过国内学者对一些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已大致有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数字:从1930—1945年这15年中,全国侨汇共14.2亿美元。其中美洲侨汇约占50%。

  从1937—1945年,全国侨汇达7.5亿美元,而同期美洲侨汇达5.95亿美元①,约占全国侨汇总数的79%左右。由此可见,美洲华侨在侨汇这一点上,对祖国建设的经济支援尤为突出。这充分反映了美洲华侨的赤子之心。

  (2)美洲华侨在国内的投资活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生和发展,美洲华侨亦逐步开展在国内的投资活动。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正式任命掌管南北口岸的通商大臣操办洋务。以奕訢〔xin欣〕为首的洋务派不仅管理通商,而且开始经营办工厂、筑铁路、开矿山等事务。1862年秘鲁有一姓黎的华侨携资回国,在广州开设万兴隆出口行。该行资金达一万两白银,30个股东,大多为古巴、秘鲁和美国华侨,主要经营商业、汇兑和药材。它不仅是美洲华侨而且是全国华侨在国内投资兴办的第一个企业。

  维新派除在商业方面进行投资以外,还在广西开办天平山锡矿公司、在上海开设广智书局,在香港组织振华实业公司和香港华益实业公司等等。

  美洲华侨在辛亥革命之后,对孙中山无限崇敬,爱国之心大大增强,回国投资者曾风靡一时。仅在1912—1919年几年之间,华侨投资于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的金额已超过辛亥革命前40年的总和②。20年代至30年代初,直至芦沟桥事变之前,美洲华侨在国内投资仍继续增长。

  美洲华侨投资领域主要是在商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房地产业。投资地点主要是在侨乡广东,特别是在广州。但由于投资领域不同,投资地区也有所不同,例如农业和畜牧业主要是在江苏省的南京、上海一带,而金融事业又侧重在香港等地。

  20世纪20—30年代,美洲华侨把房地产投资作为重点投资项目之一。旧金山华侨陈伯兴投资建设的广州爱琴大厦,规模宏伟,直至60年代仍是广州最高的建筑。广州开办的新亚酒店、香港设立的新亚总店以及后来修建的上海新亚酒店等等,都是美洲华侨投资的结果。

  美洲华侨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投资,规模最大的是陈宜禧主持修筑的新宁铁路。陈宜禧1844年生于广东台山县斗山区,家庭贫困,1860年赴美国西雅图当勤杂工,后来又参加修筑美国太平洋铁路工程。1904年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由美国回广州,筹建新宁铁路。他在台山县城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自任总办,起草《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草案》,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事毕,返回美国旧金山,变卖家产,带头参加集资。最后在宁阳总会馆和《中西日报》的支持下,至1905年初筹集资金275万美元。1905年新宁铁路公司正式成立,并报清政府核准,次年正式开工。新宁铁路分三期工程,因资金问题,断断续续,修筑14年,1920年全部竣工。新宁铁路是以台山为中心,北通公益,从中湾过江入新会至江门北街、南至斗山、西至白沙,全长达137公里。铁路沿线还建有车站46个、大小桥梁215座、涵洞236个,规模很大,总耗资达毫洋400万元。新宁铁路是新、台两县的交通枢纽,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台山人民为了表彰陈宜禧的筑路功绩以及弃家为公的崇高品质,于1920年在台山火车站为他塑了一尊铜像,以示纪念③。

  除此之外,美洲华侨在交通运输业投资的,还有1913年伍植基等集资200万毫银,成立广东电车有限公司,后因故暂停。1919年又重新开工,经营从广九路起,经万福路至太平路的无轨电车。这被视为广东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开端。1923年,美侨又成立香山石歧隆车路公司,进行集资,以营建广东中山县由石歧通往隆都的汽车公路。

  农业和畜牧业亦是美洲华侨投资的重要领域。曾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美侨李箕,以为革命行将成功,即弃政从农。1913年李箕招股20万元,组织新江南福群实业公司,决定以种植和养畜为宗旨,在南京长江边购地4000亩,开垦种植,驯养牧畜。1921年美侨成立广益置业建村有限公司,决定集资100万元,在上海附近置地建村,发展农业。1922年美侨吴东启等又成立广东爱国垦牧股份有限公司,决定集资毫洋100万元,在广东开办农场。美侨这些建场办农、建村办农的理想,是想使农业走集约化的道路。可以认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先导。

  在工业方面,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广州电灯公司。该公司由美国华侨黄秉常、李瑞邦集资10万毫洋所建。公司用两台100马力的发动机发电,给羊城带来了光明。此外,还有1909年美洲华侨余觉之等人创办的江南造纸有限公司,1922年美国华侨刘树墉、黄汝颐办的广州西南陶器有限公司,1924年美国华侨谭赞、陈孔芳办的中华制纸有限公司。到抗日期间,随着祖国国防需要和航空事业的发展,美国华侨还大力援助祖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先后在国内兴办飞机制造厂、飞机修理厂、降落伞制造厂、无线电通讯器材修造厂、照相器材保管修理厂以及乳胶黏合剂厂等等。他们在抗日期间的大力资助,使我国航空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美侨在工业投资方面的进展,一些配套的经济部门亦逐步发展起来。例如采矿业,早在1909年起,美国华侨刘儒玲、谭贞谋就成立两广煤矿有限公司,集资大洋两万余元,并聘请加州大学冶矿科毕业生刘持回国查勘,最初决定在番禺县慕德里兎冈开采,因故停止,又决定在合浦和曲江县开采。后来美侨伍学鋂〔mei梅〕等又成立广东省金矿公司,曾筹备100万元,在工商部立案,经营恩平县金鸡水金矿,并开采多年。金融业也得到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1921年中美两国商人合办的太平洋商业银行、陈符祥于1922年办的陆海通银行等等。

  可见,美洲华侨在促进祖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美洲华侨爱国爱乡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 美洲华侨对祖国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贡献

 (1)对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一改过去办“私塾”、“专馆”的个人办学的传统方式,而开始兴办规模较大的西方模式的学校。大办学校,要建立校舍和图书馆,添置教学设备,延聘教育人员,就必然要大笔办学经费。可当时我国战争频仍,人民苦难,国弱家贫,难以筹集经费。为解决燃眉之急,解决教育经费,或校长、或热心办学者、或与美洲华侨有关系者,都络绎不绝到达美洲,请求美洲华侨给予赞助。

  依据惯例,赴美洲筹集教育经费者,需预先函告华侨组织中华会馆,提出申请,经中华会馆同意接纳,并由中华会馆向各华埠发出赞助通告,方能赴美向各个华埠展开募捐。对于全国性的或全省性的重要募捐事宜,中华会馆均成立募捐处,或派人参加帮助募捐。而属于一般性质的教育募捐,则由募捐单位负责。募捐多寡,主要凭个人关系。

  从民国初年起至20世纪30年代,国内赴美募集教育经费者,可以说是不绝如缕。据刘伯骥所著《美国华侨史》续编统计,此间赴美募集教育经费者竟达40余个单位,其中包括广州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学堂、北平中国大学等等。他们之中,募集经费名目繁多,有筹建学校的、有建图书馆的、有盖校舍的、还有盖教学楼的,其用途不一。

  美洲华侨不仅资助全国性的教育机构及大学,而且更重视侨乡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事业。他们出资出力,在家乡兴办了诸如台山县立中学、鹤山县立中学、台山县立女子师范、台山县立师范等等。从1912—1937年,美洲华侨与其他地区的华侨一起,在台山兴办的中小学有96所,总金额达1000多万美元以上。旅美侨胞黄栽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无线电专科),不仅于1926年出资办起了“栽华职业学校”,而且还亲自执教,办学18年,为台山培养了交通、通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由于美洲华侨和其他地区华侨兴办教育的结果,使台山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东省中学最多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是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洲华侨继续热心于祖国特别是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为帮助家乡培育英才,不仅出资兴建校舍等,而且还设立各种奖学金,奖励教师和学生。从1978—1989年,他们与港澳同胞一起,仅给台山一个县就捐资7000万元,占全县筹集建校经费的76%以上,又新建中学72所、小学140所、电视大学和护士学校各一所。扩建和修建中、小学278所。合计建筑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旅美华侨李盘石1987年捐资兴建的“台山盘石电视大学”,耗资30万美元,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纪念堂、礼堂等等,占地达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370平方米。该校设计新颖,设备先进,是一所高度现代化的电视大学。

  (2)对祖国科技事业的贡献

  美洲华侨不仅对祖国文化教育事业,而且对科技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已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许多留学美国的学子们,先后回到了中国大陆,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不少人还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如: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将研究成果“优选法”应用于生产和企业管理上,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曾提出经济发展“综合平衡”原理和中国“新人口论”的问题,最早提出了中国应该实行计划生育。这一理论一度被错误批判为“新马尔萨斯”人口论,但今天已显示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名学者钱学森、钱伟长和邓稼先教授,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卫星的工程中,以超人的智慧和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最新评论

GMT-4, 2025-5-8 15: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