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北京一神秘古墓多次被盗 专家: 很可能葬清代高官

2017-10-21 10:35| 发布者: 潇洒哥| 查看: 2873| 评论: 0

图为:站在民房上俯瞰大宝顶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因墓主人的身份扑朔迷离、且古墓多次被盗,京西一处农家院内的硕大宝顶,挑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判断,体量如此硕大的宝顶,墓主人绝非寻常百姓,很可能是一位清代高官。

古墓多次被盗,其余建筑消失

上万村系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辖村。一座寻常的北方村庄,历史记载可追溯至明代,村内现存多处古墓遗址。

2013年,北京园寝遗址调查保护团队成员马志璞在上万村找到这座“无名宝顶”。硕大的建筑体量,却无任何文字记载,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近日,在马志璞的指引下,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来到上万村西北的聚居区。一座极普通的农家院建在北高南低的坡地上,透过菜园子的篱笆墙,体量硕大的馒头形宝顶隐约闯入视线,宝顶被民房和植物遮挡,看上去极为隐蔽。

所谓宝顶,即陵墓地宫上面凸出的馒头形坟包,是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而成。历经岁月变迁,坚硬的表层已经斑驳不平,但整体轮廓尚且完好,宝顶下身还有砖砌裙墙。

经测量,宝顶通高4米、底部直径6米。参照其硕大体量,可想与之匹配的坟院规模不会小。但其余建筑消失,更无任何碑记可寻,周围是现代民居,将宝顶团团包围。

2014年夏天的一个雨夜,曾有一伙人对这座古墓进行盗挖,离开时回填盗洞。之后两天,村民浇地时,由于回填不实、盗洞突然下陷,出现了一个窟窿,但不知是否能直通古墓地宫。

村子里年近九旬的唐以生老人回忆,上世纪40年代及更早,古墓多次被盗挖。1949年以后,经常有小孩在宝顶附近玩耍,发现过残缺的瓷碗和铜钱。但古墓主人究竟是谁,至今没有明确说法。

图为:大宝顶最近一次被盗挖是在2014年,红圈处即盗挖点位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说法一 村民称其“穆家坟”

在上万村,若打听宝顶,很容易把村民搞糊涂,但问及穆(音)家坟,多数人都能道出大致方位。

“祖辈儿传下来的,就叫穆家坟。”唐金城已年过七旬,土生土长的上万村人。他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这里是先有的坟院、后有的人家。过去坟院有门有墙,但早就给拆了,留下一个大坟头没人敢动……

家住宝顶附近的王淑敏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这墓主人是个当官带兵的,家里挺有钱”,但具体姓名出自哪个朝代,一概不知。打她记事起,从未见过有人来上坟。

在《房山历代陵墓》、《房山区地名志》等书籍当中,涉及上万村的内容,均无穆家坟的记载,对于这座宝顶也只字未提。

图为:站在王淑敏家拍摄大宝顶,宝顶与民房相邻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说法二 朱家坟,墓地清末时曾被买卖

宝顶西北侧是王凤荣家的宅院。王女士在收拾屋子时,曾发现一张120年前的“土地买卖文书”。她小心翼翼地将文书摊在茶几上,薄薄的宣纸已经绵软泛黄、满是褶皱,毛笔字谈不上工整美观,好在字迹清晰。解读其大意为:

卖主名叫朱自旺,因为手头缺钱,将祖遗民地一处四亩,卖予王永旺名下,卖价文银十五两,立字为证,光绪二十三年(1897)。

在此文书当中,虽对于坟地只字未提,但明示出来的土地四至,与坟地的范围基本吻合、并将宝顶囊括。买地人王永旺,正是王凤荣家的先辈,但卖地的朱姓人家,已经从上万村销声匿迹。

卖地的朱自旺到底是什么人?和这座古墓有什么关系?他为何要卖掉坟地?

王凤荣听老辈人说,卖地给她家的朱自旺是“看坟人”,朱家有两口人,死后就埋在她家院子的墙角处,老辈人还让他们盖房时注意避让。但这传说中的两个坟头,已经不复存在。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土地买卖文书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首先存在看坟人,证明墓主人身世不凡。其次,卖地人的身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如村民传说,受雇于主家的看坟户,随着墓主家的衰落,墓地归了看坟人;二是朱自旺就是墓主人的后代,因此不排除墓主人就姓朱。

图为:朱家和王家在进行土地交易时的买卖文书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说法三 清代克勤郡王晋祺之说

和村里老辈人一样,28岁的唐胜也管这里叫穆家坟。但他经常见有文史学者来探访大宝顶,并称墓主人是清代“克勤郡王晋祺”。

在民国《房山县志》中有确记载,清克王陵在北上万西,正是这座宝顶所在方位。上万村西,虽不止这一座宝顶,但却是现存体量最大的一座。结合史料记载,很容易让人将其和这位清代王爷联系到一起。

冯其利所着《清代王爷坟》一书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亲王衔克勤郡王晋祺薨逝,终年55岁。克王坟位于北上万村、又称西坟地,坟院内有大宝顶一座。但克王坟曾遭到大规模挖坟破坏,后被陆续拆除。记者注意到,书中并未将克勤郡王晋祺与现存这座宝顶扯上关系。按照书中所述,克王坟早已荡然无存。

很遗憾的是,冯其利先生于2014年病逝。记者找到冯其利生前挚友,《京郊清代墓碑》作者杨海山。杨海山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冯其利并非不知这座宝顶的存在,只是无法确定墓主人身份,因而未现于其着作中。

图为:《法制晚报》2015年曾经报道,发现大宝顶并非克勤郡王晋祺的长眠之地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专家判断

墓主人非同寻常? 宝顶下存有地宫

就宝顶之谜,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判断,此宝顶的外形具备明显的清代特征。清代等级制度严格,建造如此之大的宝顶,绝非普通富户,很可能是位王爷或大臣。但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仅凭村民的传说或者文献记载,无法做出结论。揭开墓主人的身份,只能寄期望于有墓碑等文字性的东西出现。

刘卫东指出,在宝顶下方8-10米,很可能还有地宫存在,也不排除碑刻被掩埋在附近,答案或许就藏在地下。但现在提倡保护,不能轻易发掘。他认为,即便墓主人信息缺失,但宝顶本身具备很高的历史价值,建议官方进行登记保护,给宝顶一个合法的文物身份。

记者发现,在文物部门历次公布的文物普查名单中,均未登记这座大宝顶。为此,北京园寝遗址调查保护团队的马志璞已向房山区文化委员会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

1992年,他与冯其利造访上万村,虽未探究出墓主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克勤郡王晋祺的宝顶。

图为:马志璞在宝顶进行探访 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最新评论

GMT-4, 2025-4-21 1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