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育】孩子考试时总是粗心马虎,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摘选自《家庭教育》杂志《孩子考试时总是粗心马虎,怎么办》一文

作者:尹达

考试粗心问题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学生考试失分原因调查显示,粗心、马虎高居首位,每科考试因粗心就失分15-30分。考试粗心是平时粗心的表现,从心理学上来说,粗心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全面或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的行为不能达成或问题不能解决。影响考试粗心的因素很多:既有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不足,也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既有主观因素如重视程度、知识掌握程度、技巧熟练程度、解题习惯、情绪紧张度、自信力、责任感、难易题目处理失当等,也有客观因素如考试特定场景、命题不规范等。考试粗心问题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重大学业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严重影响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分析诊断

就考试粗心问题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难控性粗心,即由视知觉缺陷、气质类型差别(生物遗传因素)等引起的粗心;一类是易控性粗心,即由注意力分散、知识技巧缺陷、心理归因错误、考试情绪紧张等引起的粗心。

对于视知觉缺陷引起的粗心,后天的教育与诊治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对其诊断也不能轻易下结论。气质类型是由生物遗传造成的,气质类型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不同。因气质类型的差异造成的粗心问题,较难从根本上矫正,关键在于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当然,考试粗心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小强的考试粗心问题,主要表现为看错题目条件、答题步骤不规范、计算错误、时间不够用等,再考虑小强的人口学资料背景,推断小强的考试粗心问题应该与考试紧张、心理归因错误、知识技能掌握不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定势、性格等有关。

学生的考试粗心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的学业心理问题之一,有些教师、家长和学生,没有认识到考试粗心问题的严重性,这就给错误的心理归因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利于矫正考试心理问题。同时,矫正学生的考试粗心问题,不可一蹴而就,要找准原因,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

对家长的建议

孩子很多的学业问题都与家庭有直接的关系,孩子现时的学业问题起源于早年时的家庭教育。时间不可倒流,家长只有从现时做起,尽量减少孩子早年不良的家庭教育影响。

1.要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孩子。认真仔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家长要帮助、鼓励孩子去接受现实,查明原因,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家长的责怪,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归因错误,将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考试粗心,从而免受责怪,一旦错误心理归因成为一种习惯,后果不堪设想。

2.家长自己做事要认真仔细,规范严谨。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在生活、学习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家长做事邋遢,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很难教育出严谨认真的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受父母的影响越大,孩子的考试粗心是孩子平时生活、学习粗心的表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家长的影子。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习惯。把每次作业都看做是一次考试,仔细地看准题目,精力集中,心无旁骛,稳住身,埋下头,攥紧笔,沉住气,静下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孩子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完善答题步骤。一般来说,一套试题,难题只占全部试题的10%左右,只要把其他的题目都做对,也就争取到了90%的分数。关键在于要规范答题,严格按照不同题目类型的要求去作答。

5.信任孩子,尊重老师,家校联手。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是老师;还有些家长过于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在孩子面前轻易地否定老师。这些做法都有失自己做“父母”的身份。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4-6-5 20: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