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你总是干哪行,厌哪行?(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之前有个研究所刚毕业的姑娘,拿了几个公司的offer,问我该去哪个公司工作,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生涯评估。


发现对她来说,彷佛一个想要成为武林人士的毕业生,却面临只有丐帮跟恒山派能去的窘境,前者不够体面,后者穿制服还要剃光头。


对姑娘来说,两个都不是好选择。


选择困难,这是经常在咨询中会碰到的问题,毕竟人生是选择的总和。


但有些选择,用台湾话来说就是「屎缺」,意思就是这个选择你可能不得不选,但那个选择烂透了。


就像李敖说的,现在民主国家选总统,往往不是选贤与能,而是「在一堆烂苹果中,挑一个比较不烂的」。


这让我想到万能的Tao宝,或标榜自营但被踢爆根本不是的Jing东。


网络购物平台貌似提供民众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却可能非但没有,反而让人更加困扰。


因为提供选择的目的,本来应该是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东西,增加好苹果的比率,而不是增加烂苹果作为基数。





《怪诞心理学》作者,丹.艾瑞里教授曾经举过这样的现象:


现象A,研究者发现,某个品牌的茶叶,当在超市中销售只有六种口味,会比三十几种销量更好。


因为人们更容易做选择,而当人们选择困难的时候,往往最后可能耗费一番脑力,什么都不选。用认知心理学来说,就是「认知超载」


现象B,曾经有个美国的蛋糕粉厂商,他们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加任何其他材料,很简单就能做出蛋糕的产品。


结果销量不好,于是他们找了心理学教授当顾问,教授给了他们一个建议:「增加一个步骤。」


厂商于是更改了配方,让做蛋糕的步骤多一步,除了倒入粉,还要打个蛋。


产品因为多了这个步骤,结果大卖。背后的心理因素,就在于当人们对于自己选择,有参与感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喜欢自己做的选择。


回头我们来看职涯选择,当我们利用网络的求职平台找工作,我们可以很简单的一天发出上百份求职信,但这是否能够增加我们获得青睐的数量?


前些日子,才有新闻提到一位大学毕业生,通过B求职网站误入传销陷阱,最后丧命。


当可以被选择的量增加,并不等于「值得」被选得的量增加。


就好像我们可以在箱子里不断丢烂苹果,但这非但无法帮助我们更容易挑到好苹果,反而增加了挑到好苹果的难度。


这跟找对象很像,有人年年号称今年要结婚,几乎每周都参加相亲或联谊活动,年复一年还是没对象。


找工作跟找对象,很多时候我们太专注去想对方的条件,却很少去想自己的真正需要。


我们做出选择,松了一口气,却白白耗费了做选择的成本。


但满足需要应该才是我们做选择的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眷恋于做选择本身的爽快感。


结果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看什么值得选择,注意力不断被各种相关产品的信息影响,然后我们增加了做选择的成本。


就像你为了省点钱,比较有信誉的牌子不买,花时间上网东挑西捡,用了三个小时选面膜,但三个小时影响了你的工作时间,甚至让你莫名的熬夜。


结果熬夜对皮肤的伤害,远胜过敷面膜带来的保养效果,得不偿失。


更何况就像周浩导演的纪录片《书记》里头,某位书记在会议上说的:「你们喝茅台,几百上千的喝,这样对群众观感不好。更何况你们喝的是真的就算了,喝了假酒隔天头痛不舒服,对身体也不好。」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偶来偶来 发表于 2017-08-19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感谢楼主发帖!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18 14: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