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加息!中国资本海外炒房好日子已终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北京时间11月2日晚间,英国央行官方宣布,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以7-2的投票结果,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0%。这是英国央行自2007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自此,英国央行成为美联储、欧央行之后第三个退出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
实际上,目前全球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从10月开始,美联储已经启动金融危机爆发后首次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动。就在上周,欧洲央行宣布从明年1月起将月度购债计划从600亿欧元削减至300亿欧元,并延续9个月。显然,全球量化宽松时代已经告终。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央行一直都是倡导货币超级宽松的主力军,并推出了类似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QE)计划——通过购买资产以刺激银行放贷活动,进而推升通胀和提振经济。在去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之后不久,英国央行甚至进一步下调了基准利率,原因是其预计消费者支出将大幅下降。
那么,英国央行为何要在经历了10年之后,首次宣布加息呢?一方面,英国的通胀率开始抬头,10月份的通货膨胀水平,高达3%,大幅高于英国央行2%的通胀目标。另一方面,英国第三季度GDP数据表现抢眼,经济出人意料地加速增长,超过原本预期,也是英国现在突然宣布加息的重要原因。
不过,受到英国央行加息影响,英镑却不升反降,迎来了出人意料的大跳水。截至2017年11月2日英国时间13点30,英镑兑人民币从加息前的8.76跌至8.66,英镑兑美元从1.329暴跌至1.311。预计短期内英镑无法摆脱下跌阴霾。
可能有人会问,英国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英镑应该升值才对,咋就说跳水就跳水了呢?我觉得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英国央行宣布加息喊了多时,市场早有预期,加息利好已被消化。
第二,英国央行暗示这一次加息之后,利率不会在短期内继续上升。但多数英国的货币政策委员更倾向于“加息一次就完”。这样的信号导致了英镑出现了下跌模式。
第三,围绕着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英国经济走势或将再陷疲软。未来几年的脱欧谈判可能会阻碍海外投资和提升通胀率,从而影响到英国民众的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投资者担心,英国央行加息会导致投资者辙离英国,而民众的消费支出受阻,进而拖累英国经济。
本来英国脱欧早已使投资英国房地产的中国买家不淡定了,现在英国又要宣布加息,这使得他们对英国经济未来产生迷茫情绪。据不完全数据显示,自2017年5月至8月的在90天内,中国买家在伦敦购买房产耗资超过36亿英镑,按当时汇率计算,合计高达约317亿元人民币。
那么,英国央行加息,对于海外购房者来说会受到哪些影响呢?首先,虽然利率提高有利于短期内提升英镑价值,但加息也会对长期对英国的经济前景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英国选择脱欧之际,这会进一步削弱英镑的影响力。而对于中国购房者来说,只有英镑和英国经济更有吸引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
再者,利率的提高会加重炒房者的负担,对房价抑制作用明显。之前,英国的按揭贷款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市场上最流行的2年期固定利率贷款(2 year fixed rate mortgages)利率仅为1.26%,加息后许多家庭的房贷月供将有所上涨。
如果按照英国权威机构的预则,英国央行未来还会有几加息的话,那么购房者的“低利率”时代或将终结。更要命的是,英国在2015年底颁布了,针对房地产的3%额外印花税,今年秋季预算案是否会修改印花税条款还有待观察。如果房贷和印花税双管齐下,国内炒房者要想在英国炒房获利将变得非常艰难。
最后,现在许多龙头房企也都纷纷布局英国房地产市场,英国央行宣布加息,无疑是较大的利空。一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融资成本要远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所以国内一些房企如万科、万达集团都在进入英国楼市。他们往往通过发行低息债券在英国融资,而现在英国央行已经步入加息通道,这些中国房企的融资成本就开始上升。英国房地产市场或视将为鸡胁。
英国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意味着货币宽松时代的终结,纵观全球各大经济体,靠货币宽松来解决经济问题都是陡劳的、无用的,只有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经济才能真正复苏。面对英国央行的加息,国内投资英国房产的个人和房企业都将面临融资成本的上升的问题。如果英国央行持续收紧货币,那么就会对当地的房地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4, 2025-4-30 1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