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系文化”的走红究竟透露出哪些社会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8-01-27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对于2017年在不少青年中走红的“佛系文化”现象,除了善意的分析和帮助之外,不宜简单指责和严厉批评,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青年渴望更加乐观、积极、有望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此,人们有责任和义务正视其中透露出的社会问题,热情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青年人。


突然走红网络的“佛系文化”


“佛系”一词属于舶来品,有人从可以查到的资料发现,“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当时,日本有媒体把那些喜欢独自生活、一时不想恋爱、自有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


2017年4月,有人借用“佛系”这个词汇,使“佛系追星”在网上迅速流传。“佛系追星”是指那些曾深度参各种追星活动的“粉丝”,由于受追星生活所累,在经历一番苦累之后另有所悟,从而转为追星不动怒、不吵架、不上火的平和方式。


随着“佛系追星”突然红火,其他“佛系”名词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诸如:“佛系女子”“佛系男子”“佛系青年”“佛系90后”“佛系买家”“佛系卖家”“佛系医生”“佛系乘客”“佛系食客”“佛系旅客”“佛系驴友”等不一而足。


此外,“佛系恋爱”“佛系游戏”“佛系炒股”“佛系储蓄”“佛系捐款”等“佛系生活”提法和生活方式大量涌现。在个别地方发生虐待幼儿事件后,网络又有了“佛系幼师”新称谓。总之,“佛系”一词被许多网民泛用。


一位“佛系青年”称,并不觉得“佛系”一词有多么新鲜和吸引人。据这位”佛系青年“自我介绍,今年,她同时备考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此前,已经参加过两次研究生考试,均未被录取。如今,在最后阶段,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努力保持一种“佛系考研”状态,为的是减轻来自各方面的沉重压力。


在许多“佛系青年”看来,“佛系”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旷达,不完全是消极和无奈。有的“佛系青年”明面上表现出无所谓,但是,暗地里并非一切都无所谓。在生活中还要面对挣扎、奋斗、付出。因为,当今社会虽有压力和困难,但是,对许多人来说,经过努力和奋斗,毕竟依然存在一定的希望,哪怕有些希望难以实现。


“佛系文化”现象透露出的复杂心理


对于“佛系文化”反映的心理主旨,人们可以从“佛系追星”的“行为准则”中略见一斑。有“佛系追星族”总结自己的“行为准则”是:“爱好云集,不动真情,小秤在心,永远不平,这个不错,那个也行……今朝死忠,明日无情,墙头本命,头上青青。”


消极和宿命,无奈和无助,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佛系文化”本身的确具有消极和无奈的一面。但是,如果认为“佛系文化”仅仅于此,又有失偏颇。因为,除了消极和无奈思绪以外,“佛系文化”反映的还有其他心理状态。


应该说,这种思想文化与当下社会中不可否认存在的焦躁、暴戾、怒对等情绪,不仅不同,而且,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经常表现的是不满和不平,而“佛系青年”则是: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


一位专家指出,和时下不少青年流行的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中,“系”意为类型,突出的是“佛”,借鉴的是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这样,“佛系青年”不希望在处理和面对这种社会环境上,花费上更多的时间,经常为小事乱发脾气,于是,采取“佛系”态度,进行自我消解和自我安慰。如果放弃“佛系”中的消极和无奈不论,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些青少年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与其说“佛系”是“一部无所谓生活史”,倒不如说“佛系”是“一部放弃抵抗生活史”或者“一部妥协生活史”。年轻人之所以自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解不开;他们自觉放弃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抵抗了也不会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那还不如假装豁达,让自己好过一些。


“佛系文化”反映出的当今社会问题


2017年出现的“佛系文化”现象,与此前流行的“丧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相似性之处,是一些年青人面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人们应该看到,这些通过网络渠道流传的“青年亚文化”背后,反映了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面临的难以适应的社会问题。


“佛系文化”现象多发生于90后的青年人中间,有人甚至戏称“当今的90后都已经出家了。”意思是说,都信奉和加入了“佛系青年”行列。


有人说,当今的90后青年人,可谓是互联网一代的“原住民”,与比他们老成一些的80后青年、70后青年具有不同特点,他们从小的社会环境有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或调侃、或嘲讽,热衷于通过嘻笑怒骂、插科打浑地表达自己看法。于是,“佛系文化”在他们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应该承认,90后的青年人,与以住的青年人相比,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压力:户籍、房价、恋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而这些社会压力,让这一代大多数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依靠自身努力,的确难以承担如此重荷。




有人在研究“佛系文化”现象时指出,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油腻”映射了当下中年人的危机,那么,如今的“佛系文化”则反映出当下90后们的生存现状。到2017年,最后一批90后也已成年,部分90后青年开始在职场中初露锋芒。从学校进入社会,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都让他们压力增大,产生迷茫、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的情绪。


一位青少年与社会问题专家分析称,当前,中国整体处于改革与变动的快速发展阶段,青年作为“危机的一代”,在就业、发展各方面都存在挑战,青年人的生存压力相对加大。由此,网络上兴起一种调侃式自嘲的亚文化,在社会中流行和蔓延。


需要教育更需要社会热心和诚心帮助


海外媒体的一篇评论指出,或许是缺乏自主观念、抑或是欠缺独立成事的能力,不少青年人遇到问题没办法、应对责任没担当、看到困难没主见,活脱脱的“妈宝男”“公主病”,一进入社会便是两腿发软站不住脚、身体发虚挺不起胸,当真的压力、真的难题接连到来,终究是应接不暇、难有作为,只能一让再让、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评论说,眼下,青年人面临的压力确实大、面对的挑战确实多,但青年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样子,强劲的朝气绝不能被现实所打败,要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的必修课,“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会梦想成真”,能力不足就加强历练学习,责任缺失就涵养担当意识,让“青春无畏”这个青年人最大的优势全面迸发出来。


评论认为,当然,社会各界都应给与足够的理解和包容。我们的舆论应加强正面引导,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让广大青年人自主发声,或是代表青年人群表达真实意愿、现实诉求,少些冷眼旁观、推波助澜,多些悉心关爱、热心帮助,把青年人成长所需的积极态度汇聚起来,让青年人永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评论强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也应当及时关注青年人成长的“痛楚”,对于青年人的焦虑作进一步调研,摸清楚究竟是能力不足使然,还是成长的压力当真过大,该管的就管、该约束的就约束,让青年人的压力、焦虑得到应有控制,避免“过刚易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佛系”观念终究是个玩笑话,切不可“上纲上线”,诱发青年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生活的无奈、对困难的无助。社会的每个成员、每个组织都要积极关注、全力配合青年人的成长,这才是负责任的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在一些青年人走上社会遇到挫折时,“佛系文化”为何对他们有天然的吸引力,“佛系”原则为何与他们人生信条一拍即合,迅速填补了他们理念和信仰的真空,这些问题需要思想理论工作者予以深入和正确地予以回答。


正视和消除“佛系文化”在青年人的负面影响,除了需要从根本上着眼和入手外,现在,需要社会以满腔热情教育和帮助“佛系青年”,而不是对他们一味指责、批评,更不能将其视为包袱。从根本上说,根治“妈宝男”“公主病”,需要转变当下许多家庭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4, 2025-4-21 19: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