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70周年大庆,天安门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惟掀开官方文宣描绘的辉煌成就背后,过去70年就是一部权力斗争史,红墙内刀光剑影,血迹斑斑。习近平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登位后,发动规模空前的反腐败运动,拿下6名国家级领导人、数百名省部级高官和军中将领,迅速巩固权力,更通过修宪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为永续帝制招魂。有学者指出,在大清洗过后,党内已失去可以挑战「习核心」的力量。
中共建政后历经五代领导人,每一次权力交接都掀起血雨腥风。 「高祖」毛泽东执政的27年内,包括高岗、刘少奇、林彪等「皇储」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残酷斗争致命,就是被迫外逃时折戟沉沙,沦为野鬼孤魂。到了邓小平时代,仍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一言九鼎,俨然「太上皇」,接连废除胡耀邦及赵紫阳两位接班人,「六四」后一方面扶植江泽民上台,一方面仿效康熙大帝之故事,隔代指定了接班人胡锦涛。
毛邓时代以政治与路线分歧展开残酷斗争,到了江泽民时代,权斗主要以反腐形式进行,被称为「杨家军」的杨尚昆兄弟及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均被清洗。虽然江最终不得不将权力交给胡锦涛,但仍保留军委主席2年,大搞「枪指挥党」。胡10年任期,始终做不了主,基本上是「儿皇帝」。不过,即使胡是弱主,权斗依然不止。位居政治局委员的上海书记陈良宇与桀骜不驯、野心勃勃的「西南王」薄熙来先后被拿下,就是典型。胡为习近平清除了一枚政坛炸弹,无怪乎习接班时高度赞扬胡「高风亮节」。
习近平上台后,权争之激烈,反腐规模之浩大,为中共建政以来之最。在倒台的200多名部级高官中,25名属十八或十九大的中央委员,其中包括被视为第六代接班人的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全国政协副主席令计划,以及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前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等人。短短时间内,上海帮、团派等党内山头均被铲除,为树立习核心扫清障碍。
已下马的前中证监主席刘士余曾在2017年一场十九大代表团会议上,用有文革色彩的用语「阴谋篡党夺权」,来形容薄熙来、令计划、孙政才等6名「大老虎」案件。此番言论证明了官方统一口径的「反贪腐」,其实牵涉最高权力之争。 「反腐永远在路上」,则是「权斗永远在路上」的另一个说法。
40年改革开放,只有市场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中共将民主普选视为「邪路」,这就决定了权力斗争成为永不止息的连续剧。习近平更是大开历史倒车,恢复了毛时代的个人崇拜,中共「集体领导制」变回「核心制」,而废除宪法中的「主席任期」制,等于自我「加冕」为皇帝。
10‧1庆典前夕,面临中美冷战、香港乱局不断,习近平发表「斗争论」讲话,强调中共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 2,200多字的全文中,共出现58次「斗争」一词,频度之高为数十年罕见。这既是对中共建政70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预言。
有指习近平强调斗争是权力受威胁,但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苹果》指出,经过十八大后的肃清,党内已没有能挑战习的力量,习此举旨在营造一个紧张形势,「周围树敌、树多个靶出来,乱枪扫射,才能凝聚大家归心于他」。刘还指出,习的前期打贪,实质是打击异见,已令不少人归向习核心。 「加上军权进一步集中,使得后来可以凝聚起来、挑战习核心的力量已经没有了」。同属60后,曾盛传是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以及十九大新星、重庆前市委书记陈敏尔,近年亦转趋低调。习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已几乎没有交棒的可能性,会否指定接班人更是备受关注。
内地独立学者吴强认为,邓小平时代开始搞党内民主、制度化后,官方已较少提及党内的斗争,如今「再提斗争论,是回归到毛时代的信号」。现居美国的政治学者陈奎德则指,一个国家权力转移是否带有暴力和流血色彩,是判断其政权是专制还是民主的基本标志,「中共建政70年,几乎每次权力更迭都伴随流血,说明中国距离文明社会还有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