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美甲笔试 美甲手試 拔毛考试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教与南宋文人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本帖最后由 薇薇安 于 2017-9-18 03:49 编辑



词起于唐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北宋时许多著名文学家,如柳永、韦骧、苏轼、李之仪、黄庭坚、秦观、黄裳等都创作了大量歌咏神仙道事的神仙词。南宋时,随着“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进一步发展,以神仙道教为歌咏内容的词作纷纷出现。
    我们知道,不少词牌就起源于神仙故事。在词创作初期,词牌与其歌咏内容大多是 一致的。《梦溪笔谈》卷五称,“然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据《钦定词谱》称,《凤凰 台上忆吹箫》词牌本于《列仙传拾遗》中箫史弄玉吹箫成仙的故事。《阮郎归》则用了刘阮入 天台遇女仙的道教传说。始于温庭筠的《女冠子》就是因歌咏女道形态之美而得名。其它如 《献仙音》、《临江仙》、《迷仙引》、《望仙门》、《月宫春》、《潇湘神》等皆与道 教神仙传说有密切关系。据清代《钦定词谱》中所有词牌看,约有40多种与道教故事及掌故有关。
    另外一些从词名上看似与道教无关的词牌实际上也含道教之韵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198“克斋词”条下云,“考《花问》诸集,住住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 ‘河渎神’则为迎送神曲”。据《钦定词谱》载,《桂殿秋》也是送迎神曲,后因李白一句 “ 桂殿夜凉吹玉笙”而成为词名。另外,《凌波曲》原来也是歌咏仙女的,而《满江红》则为 迎 神送神之曲。南宋偏安江南,有国土沦丧之痛。南宋国力虚弱,内部忧患极多,外部先有 金人侵扰,后有蒙古人虎视,所以社会始终未见太平和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长期 据为精神支柱的仕途之路自然困难重重。因此,此期弃儒就释、弃儒就道者极多。而一般的 世俗文人,也大都心仪释道,对宗教中另外一种自由、平和,无纷飞战火的世界极为向往。 道教神仙世界在此时自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回避现实,寻找精神寄托的最佳去处。在这种背 景下,大量歌咏神仙道事的词作出现就非偶然了。
  在南宋词人的道教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游仙”内容的。道教宣传中神仙居处——神仙境界对凡人来说可遇不可求,但 始终具有无穷魅力。神仙境界到处都有,既有天上仙界,又有地上仙境,即各种洞天福地, 以及神山仙岛等等。各种关于凡人误入仙界,得以游览这片神秘之地的道教传说也层出不 穷。他 们或得仙人之助而成仙,或回家发现凡间已苍海桑田。这种传说对文人来说极有诱惑力。当 他们对平庸纷乱的现实感到厌倦时,“游仙”则成为他们在心理上获得片刻宁静的寄托。如 陆游在《好事近》[风露九霄寒]中就描写了他所设想的神仙世界:“风露九霄寒,侍宴玉 华阙。亲向紫皇香案,见金芝千叶。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醉后却骑丹凤,看蓬莱 春色。”①另一词人张孝祥在《水调歌头·金山观月》中,也讲述了自己的“游仙”故事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与俱还。挥手从此去 , 翳凤更骖鸾。”在另一首词《水龙咏·望九华山作》中,作者在游览“转就丹砂,铸成金鼎 ,碧光相绮”的仙境时,除了心旷神怡的喜悦外,还有一种“昔游都记,怅世缘未了,匆匆 又去”的怅恨。显然,“游仙”对词人来说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但现实却是更具体,更真实 , 也更残酷的东西。即使在“游历仙境”时,这种对现实的忧虑也无法从根本上忘怀。
  南宋 文人也借词来直接表现他们的修道成仙理想,抒发他们对另一种永恒生命的向往之情。陆 游在 《秋波媚》一词中自喻谪仙,表达了强烈的修仙意识。因为在道教故事中,“谪仙”皆以“ 回归”天界为其人世活动的目标。在词中他写道:“曾散天花蕊珠宫,一念堕尘中,铅华洗 尽,珠 玑不御,道骨仙风。东游我醉骑鲸去,君驾素鸾从,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用?”作 者不念凡界,向往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的意向极为明确。在另一首《好事近》[挥袖别人间 ]中,他写道,“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②,也 是其修仙意识的流露。另一南宋词人张孝祥也常自寓“谪仙”。在《蓦山溪·和清虚先生黄 甫坦韵》中他写道:“清都降阙,我自经行惯”,“还丹九转,凡骨亲曾换”,表达了强烈 的离尘世就仙界的修道意识。在姜夔的作品中,神仙则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希望:“神 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③在这里,个人的修仙意识 与重振国威的现实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刘克庄表达修仙意识的作品也不少。在《水调 歌头》中他写道,“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④。他的词作《法驾导引》中,也有“樵 柯烂,丹灶热,一跳出红尘,斗紫一双龙奋蛰,帝青九万里为程,赤脚踏层云”⑤之语。 南 宋词人张辑在《满江红·题马蹄山壁》[醉发吹凉]中也有“空扰扰,人世间,除学道 ,无真 是”之语,颇有道教经典劝道,劝仙的味道。南宋词人在其作品中还表现了一种与传统道 教不同的新特征——对神仙世界和神仙生活的新诠释。
  传统道教观念中的神仙世界强调其 豪华富有,其描绘往往是金室玉阶,奇珍异宝。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谓“饮则玉醴金浆, 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就是最集中的体现。而作为知识分子的文人 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和神仙生活则更多地是以简朴、平淡、优雅为特征,体现出对精神愉悦 和 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模式。这种追求与先秦道家回归自然的设想颇为相近 。葛长庚在《行香子》中,对这种恬淡自由、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描绘:“阆苑瀛洲 ,金谷重楼,总不如,茅舍清幽,野花铺地,算也风流”⑥。而神仙生活,则是“倦时眠 ,渴时饮,醉时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范成大在《浣溪沙》[身闲身健是生涯]中, 则以“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来描绘他心目中的 仙人生活。刘克庄《最高楼》[吾衰矣]中描绘的仙人则是更多地与中国知识分子推崇的“ 隐人”、“高士”相近:“漫摘取,野花簪一朵。更拣取小词填一个。唏素发,暖丹田,罗 浮 杖胜如旌节。华阳巾不减貂蝉。这先生,非散圣,即[FJF〗馰訸 鼍罧〖FJJ]。这交梨 ,常种栽。” ⑨这首词注重介绍了“内丹”中的内气周游之道以及修炼的基本原则。而下一首则更多 地谈及炼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修丹者的个人体会:“神欲出, 便收来。神返心中气自回。返婴儿,成圣胎。灵液注,蕊珠开。大丹炉里响如雷。忽飞升, 游九垓。”⑩
  从这些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宋元词人对道教内丹是极为熟悉的。有 的甚至亲自体验和实践。从这儿我们也可以发现,宋元道教在世俗化过程中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在日益扩大。
  宋元时期,以道教神仙为主歌咏对象的“步虚词”也在进一步发展。此 期文人以这种道教仙歌来寄托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自己的宗教情感。南宋词人范成大 的《白玉楼步虚词六首》就详细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神仙世界:“浮黎路,依约太微间。雪 色宝阶千万丈,人间遥作白虹看。幢节度高寒,钧天奏,流韵满空明。琪树玲珑珠网碎,仙 风 吹作步虚声。相和八鸾鸣。”B11作品中的神仙世界呈现出一幅完美无瑕的景致,既曲 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纷争不息、战乱不止的不满以及一介文人于此时此地报国 无门的遗憾和伤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以道教神仙为象征的另一种永恒的、非世俗生活的无限 向往之情。在这儿,神仙世界是极其和谐和美丽的。金代的元好问也有《步虚词》佳作,表 达自己对仙家世界的向往:“阆苑仙人白锦袍,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4-20 07: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