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留学生不回国效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坐在高铁上,看着高铁电视滚动播放的宣传片,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且有一些心塞。宣传片讲述南车集团生产某种高铁部件需要人工打磨,打磨精度最高的0.05毫米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做到,他的技艺令世界惊叹(请自行脑补央视腔),他叫宁允展。镜头一转,说到他的家庭,不算破,农村的平房,有些年头了,车也是旧旧的,看不出这身技艺对他家庭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个宣传片还停留在“神技能+低要求”的洗脑错觉中。
我认为,这种鬼斧神工的技艺至少值50W的年薪,而在国内就只拿个不算高的工资。宁允展或许不知道他身价可以值多少,那么,对于留学生呢?对于哪怕只在北上广呆过的大学生呢?
所以,对于还在宣传这种事情,却不懂得尊重技术和知识的国家,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傻子。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沙发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仅说说学音乐的事。在国内不是学音乐的。因为,如果想在国内学……从高中起就要各大高校跑。参加老师的“补习班”学费就是好处费。进学校之后学费比普通专业贵一倍,还得单独付钱给老师上一对一的小课,我一同学在国内居然大学光学费花了十万。参加比赛,要靠关系,得是谁谁的学生,谁谁的推荐。接活得是哪个哪个圈子的,要混关系,要靠钱打点。至于一些音乐学院老师各种潜规则保研什么的,料太猛就略过,反正你们知道意思。想留学校,得是体制内的,不能出格不能搞太新鲜的。其他老师都是长辈,说什么你得听着,亏你得吃着,不能说出格的话发出格的微博,要不然分分钟实名把你挂微博上,我不骂你,让学生的口水淹死你,什么“这种人也有资格当老师”当初在微博上见到好几起都震惊了,还都是知名院校的老师们。所以研究生时选择出国。入学纯凭作品,走后门没用,砸钱不行,老师审作品拿到的都是匿过名字的。很多同学以前也不是学音乐的,反倒更有自己的特色(我一个同学把金属玩到极致好,之后配的电影一律不用管弦,各种摇滚风格,帅的一塌糊涂)老师很亲切,大家都是直接叫名字的,不用拍马屁不用送礼,反倒各种无偿帮忙,花自己个人时间指导你的活儿,一对一小课不用另交钱。接活是看imdb的,全看个人水平。当然也需要混圈子,但不是须臾奉承别人,而是极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说服别人把活儿给你。不是没有阴暗面,工作中也有各种不付钱只想利用你的老板。但我感觉是只要不蠢到得罪人就行,无需特意去讨好别人,更不用靠花钱打点关系。有时候一些原因不得不和国内的老师与同行接触(这个要客观讲一下,也不是全部,有的老师就很好,只是另外一些老师和部分所谓知乎大V的同行)对待一些老师那真是跪着接待,不得不用国内那一套,否则就被说目中无人什么的。网络联系也要毕恭毕敬,不能不回复,不能回复晚,不能不帮忙。即使是并不是真教过我的老师,前辈就是前辈,即使以前不认识也得尽心尽力,要不然就是各种“你这样的回国没法混”。社交网络上会遇到一些同辈的同行,我很讨厌各平台私信,要不就是来摆谱的,要不就是来要资源的;即使是咨询,也是理直气壮的,感觉和你说话那是看得起你。我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那种大V的沟通方式我不愿意接受,也没兴趣加入你们“高端组织”。我写东西全凭个人兴趣,技术能力也不高,所以也不接受所谓“专业的”批评。那种来讨论音乐学术的千万别找我,拒绝从事群体装逼活动。我也拒绝代表留学生群体,我水平差是我个人的事,我其他留学生同学都非常厉害值得尊敬,以点概面的指责恕不接受。我的同龄人啊,你们口口声声的说也讨厌这种生存环境,为什么有了资源和地位也会依旧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等你老了,你会不会也是下一辈依旧不想留在国内的原因?——————————————————因为关注数增长太多,所以澄清一下。不是国内所有音乐学院和老师都那样的。我举的可能只是部分例子,一些是当时目睹身边去艺考的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情,一些是出国后认识很多国内音乐学院的同学,听他们讲的。评论里有一些在国内念音乐学院的同学,他们也有回复类似的内容,详细其实可以问问他们。国内所谓艺术学校本来水平就参差不齐,我运气很好遇到过非常好的老师和前辈们,也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顺利转专业的。比赛也是,虽然有存在找关系的同学,但也有同学是凭借硬实力上去的。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些个例就对我国音乐教育失去信心。只是,即使只是部分存在的现象,也无法让人就很大度的说,“啊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吗”我出国之后才发现,不是的,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大学考试是不能抄袭的。老师是不能私下收费的。比赛是不能在作品上署名的,必须匿名评审。潜规则?你哪怕只是言语骚扰别人都会被立刻问话革职永无翻身,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所以我不能假装见过世面的说,啊,社会就是这样的,你还是不成熟。我没出国之前,上过一门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公选课。那门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女老师教,我印象很深刻,她在讲到音乐教育普及的时候,说,我这一代人,很多老师,自己当初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倾家荡产的花了很多钱,所以他们自己当老师了以后,想的是怎么回本,想的是怎么同样赚回来。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在我的课堂里,我希望能让你们真心喜欢音乐。她没改变世界,但她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希望能或多或少影响一些人,一起正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总有一天,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活在一个不是这样的世界里。&rlz=1C1RLNS_enUS682US682&oq=仅说说学音乐的事。在国内不是学音乐的。因为,如果想在国内学……从高中起就要各大高校跑。参加老师的“补习班”学费就是好处费。进学校之后学费比普通专业贵一倍,还得单独付钱给老师上一对一的小课,我一同学在国内居然大学光学费花了十万。参加比赛,要靠关系,得是谁谁的学生,谁谁的推荐。接活得是哪个哪个圈子的,要混关系,要靠钱打点。至于一些音乐学院老师各种潜规则保研什么的,料太猛就略过,反正你们知道意思。想留学校,得是体制内的,不能出格不能搞太新鲜的。其他老师都是长辈,说什么你得听着,亏你得吃着,不能说出格的话发出格的微博,要不然分分钟实名把你挂微博上,我不骂你,让学生的口水淹死你,什么“这种人也有资格当老师”当初在微博上见到好几起都震惊了,还都是知名院校的老师们。所以研究生时选择出国。入学纯凭作品,走后门没用,砸钱不行,老师审作品拿到的都是匿过名字的。很多同学以前也不是学音乐的,反倒更有自己的特色(我一个同学把金属玩到极致好,之后配的电影一律不用管弦,各种摇滚风格,帅的一塌糊涂)老师很亲切,大家都是直接叫名字的,不用拍马屁不用送礼,反倒各种无偿帮忙,花自己个人时间指导你的活儿,一对一小课不用另交钱。接活是看imdb的,全看个人水平。当然也需要混圈子,但不是须臾奉承别人,而是极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说服别人把活儿给你。不是没有阴暗面,工作中也有各种不付钱只想利用你的老板。但我感觉是只要不蠢到得罪人就行,无需特意去讨好别人,更不用靠花钱打点关系。有时候一些原因不得不和国内的老师与同行接触(这个要客观讲一下,也不是全部,有的老师就很好,只是另外一些老师和部分所谓知乎大V的同行)对待一些老师那真是跪着接待,不得不用国内那一套,否则就被说目中无人什么的。网络联系也要毕恭毕敬,不能不回复,不能回复晚,不能不帮忙。即使是并不是真教过我的老师,前辈就是前辈,即使以前不认识也得尽心尽力,要不然就是各种“你这样的回国没法混”。社交网络上会遇到一些同辈的同行,我很讨厌各平台私信,要不就是来摆谱的,要不就是来要资源的;即使是咨询,也是理直气壮的,感觉和你说话那是看得起你。我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那种大V的沟通方式我不愿意接受,也没兴趣加入你们“高端组织”。我写东西全凭个人兴趣,技术能力也不高,所以也不接受所谓“专业的”批评。那种来讨论音乐学术的千万别找我,拒绝从事群体装逼活动。我也拒绝代表留学生群体,我水平差是我个人的事,我其他留学生同学都非常厉害值得尊敬,以点概面的指责恕不接受。我的同龄人啊,你们口口声声的说也讨厌这种生存环境,为什么有了资源和地位也会依旧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等你老了,你会不会也是下一辈依旧不想留在国内的原因?——————————————————因为关注数增长太多,所以澄清一下。不是国内所有音乐学院和老师都那样的。我举的可能只是部分例子,一些是当时目睹身边去艺考的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情,一些是出国后认识很多国内音乐学院的同学,听他们讲的。评论里有一些在国内念音乐学院的同学,他们也有回复类似的内容,详细其实可以问问他们。国内所谓艺术学校本来水平就参差不齐,我运气很好遇到过非常好的老师和前辈们,也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顺利转专业的。比赛也是,虽然有存在找关系的同学,但也有同学是凭借硬实力上去的。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些个例就对我国音乐教育失去信心。只是,即使只是部分存在的现象,也无法让人就很大度的说,“啊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吗”我出国之后才发现,不是的,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大学考试是不能抄袭的。老师是不能私下收费的。比赛是不能在作品上署名的,必须匿名评审。潜规则?你哪怕只是言语骚扰别人都会被立刻问话革职永无翻身,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所以我不能假装见过世面的说,啊,社会就是这样的,你还是不成熟。我没出国之前,上过一门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公选课。那门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女老师教,我印象很深刻,她在讲到音乐教育普及的时候,说,我这一代人,很多老师,自己当初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倾家荡产的花了很多钱,所以他们自己当老师了以后,想的是怎么回本,想的是怎么同样赚回来。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在我的课堂里,我希望能让你们真心喜欢音乐。她没改变世界,但她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希望能或多或少影响一些人,一起正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总有一天,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活在一个不是这样的世界里。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板凳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本科从武汉大学毕业(还算名校吧,可能有争议),然后去耶鲁大学读博士。后来我回中国了,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喜欢吃的东西、熟悉的文化、很多想去的地方。当然我也致力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些人的生活能因此而更好,但是和「回国效力」这个词没有任何关系。国是一个人为的政治概念,我所在乎的只是在这里的人、文化、美食、风景。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当年张磊作为校友捐赠给耶鲁管理学院 888 万美元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说「是中国培养了张磊,为什么他把钱捐给了美国的学校?」。其实我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也有一些反感,不过原因是觉得 888 万实在太俗,应该选个别的数字。

其实任何在同时代经历了同样过程的人都很容易理解他。我从武大毕业的时候(02年)需要学校出证明才可以办护照,而学校要求我交一笔相当于我四年学费总和的培养费,也就是说虽然大学早已经是自费,出国的学生要多交约一倍的学费。那个意思是说「高等教育国家是补贴了的,反正你们这些人也不会回国工作了,不把补贴给你们的钱交回来就别想走」。我的家庭在云南,这在当时对父母是一笔挺大的负担。

而对于类似我这样的外国学生,耶鲁免去了学费,提供了医疗保险,每个月提供 2000 多美元以解决生活开销,只为了他可以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到那里深造,没有任何附带的条件。我在上学期间还给家里汇过钱。

一个地方把你当贼一样看待,生怕你占了什么便宜,而另一个地方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只为了你可以变得更好,我想处于张磊同样位置的人应该没有多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吧。

以上同样适用于知乎的这个问题。经历会决定一个人的好恶,而任何理性的人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已。

Update: 回答一下评论里的一些问题。

关于:读博士相当于工作,学校本来就应该给钱。

我读博士的前一两年主要是上课,后面三年主要做研究写论文。在做研究的阶段我每周和导师见面一次,在咖啡店喝咖啡聊一聊,其他时间都是自己安排,没有为他或者学校赚一分钱。在有的学期我会去感兴趣的课程当助教,但那是在奖学金之外有额外收入的,并不是白做。我从没感受到读博士是工作。当然不同的学校、专业、导师会导致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上面说的经历决定一个人的喜好,都可以理解。重点是原问题中所说的选择与道德无关,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如果读博士是工作的话,为什么在国内读博士有学费呢?为什么欧美有很多学校也是有自费的博士生呢?我记得我在武大的时候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是分公费自费的,公费的研究生如果出国,比本科生交的培养费高多了。

有一个很有名的对话:
我十多年前在中国和美国分别感受到的大约就是这两种态度吧。一边是怕自己投资培养的人才离开,所以想了各种方法限制人的流动,结果确实很多人离开了;另一边是怕留下来的人不够优秀,所以专注于投资教育并提供自由的环境,结果确实很多优秀人才留了下来。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地板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回国效力”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力,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清廷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登船时的告别,“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那个时代的留学生也确实是真的“为国效力”啊~他们开学校,练新军,建工厂,修铁路,立宪法,缔造共和,重整山河.......在大半国民目不识丁的时代,国家有多落后,留学生们带回来的知识就有多先进,留学生们为国效力的这个“力”就有多大。所以他们不再仅仅是他们自己,不再是某人的儿女配偶父母,而更多地变成了国家的丰碑;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反倒因为他们做出的贡献重要而被物化了。

青史留名后人仰慕是时代造成的幸运,身不由己死而后已是时代导致的悲剧,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差距,在那个时代中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是否“为国效力”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舆论对留学生“为国效力”高调的赞美宣传是因为他们的个人选择往往能够对推动国家某个行业的进步,舆论对他们“滞留不归”的个人选择不遗余力的遍地批判是因为国家的现状太落后,而进步的机会太稀少。

这在那个时代当然无可厚非,但一个思维惯性的后遗症就是今天有人在这里问,:“为什么他们不回国效力?”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差距一天天在缩小,甚至有的领域在反超。留学生是否归国这件事,终于不再悲壮地关乎民族存亡,渐渐回归它的本身——简简单单的“个人选择”。有人回国,是因为离不开早上7点钟的煎饼果子,半夜11点的烧烤摊,不是因为偌大的中国,修不了一公里的铁路;有人不回国,是因为喜欢歪国小镇的人烟稀少,喜欢空气阳光,不是因为即使中国最大的城市一样物资匮乏........

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终于不受“为什么不回国效力”这样的道德拷问,可以让一切回归粹。
“为国效力”是崇高的荣耀,而不是悲壮的责任。

我们的那些先辈们地下有知应该很高兴吧,他们筚路蓝缕鞠躬尽瘁,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这一份轻松自由。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16: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