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滕王阁序》里的扶风隐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名作《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引出了一位扶风籍隐士梁鸿,他是成语典故“举案齐眉”的主角,更是一名“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践行者。
巨侃

1342年前的九九重阳节,初唐四杰头牌王勃到南昌滕王阁赴了个饭局,做东的洪州都督阎伯屿把饭局搞成了赞颂滕王阁的笔会,不久前他刚把滕王李元婴留下的这座建筑物修葺一新。王勃此时正走背运,两年前他因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一事,被免了职,下了狱,老爸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越南交趾县令。落魄失意的小青年王勃此时正需要借此机会抒发一下胸中块垒。笔会上,他先是礼节性地大赞滕王阁盛景,然后笔锋一转,拿古人遭际自比,其中有“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一句,说的是东汉扶风人梁鸿避祸渤海边一事,后代文人常用此句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开的抱怨。梁鸿是谁?王勃为何会想到他呢?

忠厚实在人梁夫子

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郡人,小时候很不幸,他的父亲梁让,王莽时期在北地做官,后来天下大乱,梁让在举家避难的路上病死,梁鸿的母亲撇下年幼的梁鸿,独自离开了梁家。梁鸿举目无亲,只得流落到京城长安谋生。幸好父亲昔日的几位故吏向他伸出援手,给他解决了衣食困难,还通过关系送他进太学学习。
史书上说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但他又是一个不随大流的人,对当时儒学中那种皓首穷经、拘泥于一字一经的做法不屑一顾,这无异是自绝了做官的门径。
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火把自家烧了,还烧毁了邻居家的部分财物。事后,梁鸿主动找邻家商量,要把自己喂养的那群猪作价赔偿。邻居贪心,说区区十几头猪不足以抵偿他家的损失。梁鸿说:“如今我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财产可以赔你了,我给你家干活吧。”邻居答应了。
梁鸿成为无偿佣工以后,将邻人家里里外外的活统统包揽,毫无怨言。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主人也不好意思了,便要把猪全部退还给他。梁鸿坚决不肯收回,说:“火因我的过失而起,已给你家造成损失,我理应赔偿,岂能收回?”
从此,大家都非常尊敬梁鸿,见面都称他“先生”、“夫子”。梁鸿忠厚实诚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后来,他也不再当“猪倌”,悄然回到了扶风老家。

娶到了一个“怪”媳妇

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显露了出来。特别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汉朝那会儿不像现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就是最好的资产。听说这里住着一位高洁之士,三十岁了竟然还没成家,这要做我的女婿该多好!于是都遣人来提亲。梁鸿也不知咋想的,一概加以拒绝。
话说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长得粗眉大眼,肤色黎黑,力气巨大,能举起石臼。都三十岁的老姑娘了,还不想嫁人。父母急了,问她咋想的?孟姑娘说:“要嫁就嫁梁伯鸾那样的人。”梁鸿听闻后说:“这应该是过日子的女子。”就请人下了聘礼。结婚前,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谁想到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第八天早上,孟家女在梁鸿面前行了个礼,然后问他:“我一定是犯了什么过失,让你一直不理我。请夫君明示。”梁鸿叹口气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太闹了。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服的人,并且能与我同甘共苦,能够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大泽之中。而现在你却穿着绫罗绸缎,涂脂抹粉,一副贵夫人模样。恐怕我们不是一路人。”
“原来是这样。”孟女莞尔一笑,说:“我早就准备了劳作的服装,只不过想试试你。”
孟女说着把头发卷起来,又换上一身粗布衣服,然后熟练地架起织机,动手织布。她一边织布一边偷笑,梁鸿问:“你笑什么?”孟女不答,反问他:“你真是这样想吗?”“什么……”“隐居?”“真这样想。”“你放心,今后你走哪儿我跟你到哪儿。”孟女干脆地说。
梁鸿又惊又喜,从此认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理想伴侣。他还为妻子取了个独特的名字:孟光,字德曜。

作诗惹祸隐居渤海

据《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记载,梁鸿夫妇后来离开家乡,到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了一段隐居生活。他们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了草棚,在山谷中开垦出了一片土地。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他们弹琴自娱……但霸陵山并非世外桃源,知道这对奇特夫妻行踪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找梁鸿请教学问;有人请梁鸿出来做官;更有猎奇者来窥伺他们的生活……看来,名气太大了想低调点都不行,夫妻俩决定向东迁徙。
他们东出潼关,经过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的宫殿群,梁鸿禁不住诗兴大发,作了一首《五噫歌》,诗一共五句,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感叹,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俯览壮丽的帝王之都,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
这首诗很快传到了汉章帝耳里,章帝勃然大怒,说你逃官不说,还作诗讥讽我,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又被世人发现,并最终传到了朝廷。章帝向地方官吏传下圣旨,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到朝中任职,以往的言行均不予追究。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正在渤海边寻找他时,一心拒仕的梁鸿已偕妻南下到了吴地。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五百多年后,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如此感慨。其实,梁鸿的这段际遇有王勃自己的影子。王勃同样博学多才,文章曾得到唐高宗李治的赏识,但因一篇不合时宜的《檄英王鸡文》,惹恼了皇帝,被驱逐出长安,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紧接着,他在虢州参军任上,又被人诬陷杀死了自己私匿的官奴。这次被祸,虽然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对心高气傲的王勃是致命的打击。尽管出狱后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
但梁鸿毕竟和王勃不一样,他是个彻底的隐者,这回他选择隐于“市”。逃到吴地后,在一个叫皋伯通的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皋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著述,晚年成书十余篇。
临终前,梁鸿对皋伯通说:“我听说前代的高士都是不择生死之地,是随遇而安葬。我死之后,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把我弄回故乡去安葬。我既然死在吴地,就把我埋在吴地吧!”
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并说:“要离断臂刺庆忌,是一个壮烈之士;梁鸿是品性清高之士。就让他们二人长相依傍吧!”安葬完梁鸿,孟光带着孩子北上,回扶风老家,后不知所终。
经查,梁鸿墓在今无锡市鸿山杨梅坞。墓为一土墩,墓前有梁鸿后裔梁燮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所立的墓碑一块。碑正面镌刻正楷“汉高士梁伯鸾暨夫人孟夫人之墓”十四个大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4, 2025-4-21 14: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