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位于人体左上腹区域,它就像一个弹性绝佳的布袋,凭借强大的消化功能“加工”各类食物,而这整个过程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胃酸到底有多酸?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大部分胃酸在食物进入胃后开始分泌,餐前食欲刺激开始产生胃酸,食物进入胃后1~2小时达到高峰。
胃酸到底有多酸?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pH值来表示,其中7是中性,pH值越小酸性越大。
胃酸的pH值为小于1,可低至0.8左右;一旦胃酸和胃里的其它内容物混合,胃酸的“初始值”被稀释,整体pH值就可能变成1~3。
◎既然胃酸这么酸,为什么不会伤害胃部?
为了安全地“使用”胃酸,人类的胃部进化出了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
胃黏膜不但分泌胃酸,同时也分泌大量黏液,正是这层自带的黏液层隔离了胃酸,保护胃免受消化酶和酸的伤害。
隔离胃酸之余,对于冲破阻碍靠近胃部的胃酸,黏液中的碳酸氢盐还能起到中和酸性、降低杀伤力的作用。
当胃酸跑到身体其它部位……
并不是所有器官都像胃部一样,能承受高强度的胃酸。强大的胃酸会不会在离开胃之后,伤害其它器官?
逆流到贲门
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贲门,如果这个门关不紧,胃酸从贲门逆流到食管里,会造成胃食管反流。
这会引起食管及周围组织不适,出现烧心泛酸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咽部异物感,甚至出现口腔溃疡、胸闷心慌等。
食管既不耐酸也不耐碱,如果经常胃食管反流,食管可能发生糜烂,导致反流性的食管炎,继而形成溃疡、狭窄或梗阻,长此以往,食管发生器质性病变。
下窜到幽门
胃酸除了向上跑,还可能向下到幽门。这会导致十二指肠球部发生溃疡,形成一个糜烂面或者溃疡面。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
临床上约2/3的疼痛呈节律性:
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饭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常可痛醒。
窜入胃壁
一般的胃酸是无法穿透黏膜层的,但是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因素,或烟酒刺激等,破坏了黏膜层的细胞结构,胃酸就有机可乘。
胃酸窜到黏膜下导致黏膜损伤,逐步发生炎症,形成糜烂溃疡,在反复的胃酸刺激下还会形成胃穿孔。
胃酸过多vs过少,会发生什么?
正常分泌的胃酸不会伤害身体,它的作用十分重要。
“加工”食物
把整块食物消化成食糜,然后送到小肠里吸收营养。
保证消化全过程
刺激人体分泌消化相关的酶、激素以及神经递质,使食物消化顺利进行。
抵御细菌攻击
胃酸有防御作用,可以清理一些进入胃里的细菌、真菌等,防止引起感染。
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胃酸过多
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食欲。
胃酸过多引起的常见疾病有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等。
胃酸过少
胃液分泌不足,无力担负起消化与防腐制酵的工作,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障碍。
常见疾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纳差(吃饭不太好)、消化不良。胃酸过少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打嗝等症状。
稳住失控的胃酸
胃是个讲原则的器官,一旦节奏打乱,胃酸失控,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远离刺激性食物
甜食、糯米制品、浓茶、酒精、口感酸的果蔬等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本就胃酸多的人要远离这些食物,防止产生更多胃酸、加重烧心。
拒绝暴饮暴食
吃过多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短时间内胃容积快速扩张会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是急性胃穿孔。
总是吃撑,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排空功能,还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按时吃饭
建议大家每天固定吃饭时间,尤其是早餐不能忽略,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如果出现突发状况导致不能按时吃饭,试试备上一些健康零食和水果作为暂时的能量补充,以保障胃肠应时而动。
睡觉垫高一点
不管是午休还是夜间睡觉,尽量使用枕头,把肩膀稍微垫高,必要时可把床头位置抬高10厘米,利用重力来抑制胃酸反流入食管。
容易泛酸的人,睡觉时最好保持左侧卧,有助减轻胃部压力。
主动调整心态
保持平和的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紧张情绪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使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