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透过苏州日资撤离,静观全球资本迁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8-02-0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岁末年关,火车站候车厅内,手拎肩扛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渐次多了起来,如同迁徙的候鸟般行色匆匆。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分明感觉今年冷清了不少。


§ⅰ 再见,苏州
1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天色阴沉,寒风瑟瑟。日本液晶显示偏光膜巨头日东电工集团宣布关闭,一边跟园区内其他日企商量股权转让事宜,一边加紧推进员工工龄的买断工作。以股权转让+买断员工工龄这种决绝的方式告别,真的是走了。


日东电工绝非籍籍无名之辈。世界500强的名头,最薄、抗伸缩性最强的偏光板制造商,占全球液晶用光学薄膜市场60%份额……企业关闭,失业工人怎么办?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日企的用工态度配得上尊重——N(工作年限)+1.5个月工资,两个月社保补偿,1.5万元『特别奖金』。突然想起了大洋彼岸的贾跃亭先生。


不惟日企,不惟苏州。2015年春节,日本钟表巨头广州西铁城精密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上千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并限期离厂,而更早、更知名的日资企业松下、大金、夏普、TDK……制造基地早已回迁本土。再往后呢,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各国资本仿佛躲避瘟疫般争先恐后跟上。


苏州,这个改开后曾集万千外资宠爱于一身的城市,正在独自品味繁华后的落寞。


§ⅱ 搬家,回家






1月17日,CNBC释放了一颗重磅炸弹,苹果公司海外2500亿美元现金资产将全部回流美国。苹果非但不否认,反而断冰切雪般立即回应——接下来的5年内,


苹果将向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建造一个新园区,增加2万个就业岗位,并为从海外回流美国的资金额外支付380亿美元的一次性纳税。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它清晰昭告了川普政府的减税法案开始生效。


按照美国2018年1月1日生效的税改新法案, 380÷15.5%=2452亿美元,苹果公司所有的海外资产一滴不剩悉数流回美国。然而只是苹果吗?不,还有代工厂。


继富士康2015年8月宣布未来5年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电子设备制造厂后,2017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川普和富士康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在白宫出席仪式并宣布,富士康将在未来4年内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液晶面板厂。此举将为威斯康星州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并有机会上探至13000人规模。


不再举例。2012年以来,美欧日韩台……各路资本,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纷纷撤离中国,或回流本土,或转战印度、东南亚。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的世界工厂,在一片告别声中呆呆发愣。


§ⅲ 风度尽失


特色市场经济文化熏沐下,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昨天还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咋说声翻脸就拔腿走人了呢?百般挽留不成、百撕不得其姐后,各种神棍言论开始出来现眼了。1月7日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段子——


『苏州不需要低端产业!这种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苏州!苏州是历史古城,发展旅游业,再卖卖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未来!低端产业快点滚!』是心声呢,还是自嘲?不得而知。


金融、旅游、房地产……狠好狠高大上,只是忘记了制造业这个发迹的根本呵。










当爱已成往事,不能淡定释怀的并不只是民间。还记得前几年轰轰烈烈的李嘉诚跑路事件吗?2015年9月12日,顶级官媒旗下『瞭望智库』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对长和系2013年来大肆抛售内地资产、转战欧洲的行为进行了激烈鞭笞,最后不忘盖棺定论——这属于『失守道义』的行为。


撤离苏州、撤出大陆的外资企业、李嘉诚们,你们听得进这些声音吗?认可吗?


§ⅳ 深远影响


总有人醉死也不认酒钱,还在直着脖子、扯着嗓子竭力否认,喊些什么『外资撤离只是个别城市的个别现象、良好的投资环境依然吸引着大量新鲜外资进来……』诸如此类。然而在冰凉骨感的数据面前,谎言就像那一层处女膜般脆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外资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70亿元,而到了2016年末,这个数字直降到1212亿元,暴跌63%。事实就是这么喜欢嘲弄雄辩。


令人好气又好笑的是,外资大规模撤离,居然也可以被发掘出新的意淫高点,诸如什么『污染减轻、本土企业出头、倒逼产业升级、制造秒变‘智造’……』等等一箩筐‘好处’。但对财政收入、吸纳就业、技术进步、创造外汇……来讲呢,无疑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一句话,外资撤走那么好,全球各国咋争着吸引资本呢?


1月16日,商务部发布一组外资数据。外资企业以占全国不足3%的数量,却创造了近1/2的对外贸易、1/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5的税收收入。根据发表于2016年12月的《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6)》数据,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占国内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还不算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的间接就业。外资撤离带来的损失当然还不止这些。










来看似乎是最不相关的一点——外资撤离对房价的影响。众所周知,房地产是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支柱如果倒了结果当然不难想象,这也是有关部门死保房价的根本原因。问题在于,无论是低端制造业养活的低收入群体,还是依赖高端制造业生存的金领白领,失业将导致按揭贷款无法偿还,房价还会那么坚挺吗?


§ⅴ 为何要走?


产业迁徙最根本的原因无非两点,要么成本上升,要么利润下降,要么二者兼而有之。或者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来就是此消彼长的。


国内原因。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上涨、房地产支柱产业政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楼市上涨导致的工人生活成本上涨、货币超发导致的原材料通胀压力、死亡税收导致的直接利润冲减……财经小白耳熟能详,不浪费笔墨罗列数字。只补充一点,长期、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纸币超发一刻不停,而纸面财富需要兑现。


国际原因。未来至少三年,美联储不停加息、缩表收紧货币,加上川普政府减税政策引动美元资本流向美国。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呢?欧元区QE政策终结,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集体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老生常谈不赘述。


来看一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地缘政治。


1月30日笔者撰文《川普180°鬼魅转身,TPP死灰复燃?》中谈到,随着经济增速一步步下滑,就业压力和稳定越来越受到考验,为分担通胀压力并提高发币和经济增长空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最后招数。2018年,当石油人民币期货对撼石油美元这关键一步最终迈出后,中美再无回旋、缓冲的余地,接下来必然是针尖对麦芒的金融、贸易、经济、安全……全方位对抗,地缘政治走上前台。










随着美国将『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大至印度洋,传统的美日韩小三角演变成美日澳印四边形,一个对中国的大包围圈正在缓缓成形。受此影响,从东北亚到东海、台海、南海、西南中印边境,处处都闪现着美国的影子,无一不演变成地缘热点。


资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追逐利润,最恐惧的本能是规避风险。试想,一个四处都可能成为地区热点的投资环境,资本会呆得下去吗?而这方面美国恰恰驾轻就熟。


§ⅵ 群雄争霸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从头梳理下资本迁徙这个话题。


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出了现代蒸汽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从此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工业文明取代农耕和游牧文明,人类经历了直立行走以来最伟大的嬗变。










孤悬海外、国土狭小的英伦三岛,很快就受困于资源匮乏和市场有限的瓶颈,迈出了海外扩张之路。紧跟时代潮流的欧洲大陆、北美、日本……先后步英国工业化后尘蜕变为强国,而那些死守祖宗法制、拒绝变通的国家,则沦为列强殖民地。


殖民者赚得盆满钵满,殖民地则飞速沦为了廉价原材料的供应地和工业产成品的倾销地,这是资本主义扩张争霸的血腥一面。但有一点不可忽视,殖民者给殖民地带去了资本、技术和产业,这是那些只知道一味谴责殖民文化的人看不到的。


18、19世纪注定属于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所有时区,『日不落帝国』名下无虚。但另一方面,涵盖了一战、二战在内的连年扩张争霸,耗尽了英国和欧洲诸国的国力。而此时呢,北美得益于天然的地缘优势多次幸免于战火,工业高速发展,二战中厚积薄发,成为击溃法西斯的中坚力量,最终接手英国权杖,成为新的霸主。


§ⅶ 产业迁徙


二战后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一片战争疮痍。美苏争霸的新秩序下,哪个国家能够吸引到资本、技术、产业的垂青,就能风口起飞成为强国。从地缘格局上看,新霸主美国最希望拉拢的国家首选中国,后者漫长的陆路国界和海岸线注定了可以牵动、制衡全球。但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决策者选择了依附苏联。


随后就是那场老大哥不方便亲自出面的、著名的代言人战争,最沉重的代价绝不仅限于百万条鲜活生命和那个岛屿,还有整个西方世界的铁幕,而这却间接成就了二战时期中美两国共同的宿敌日本。当美国为应对战争将资本、技术产业链从头到尾移植到日本后,这个本该属于中国的机会让日本经济再次插翅腾飞。


日本的情形和当年英国如出一辙,资源和市场无法匹配强劲的产能,于是开始只保留高端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转移,『亚洲四小龙』应声崛起。但不论日本还是亚洲四国,资源和市场瓶颈很快再次暴露出来。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终于赶上了这一次产业迁徙。当中国第一次主动打开国门,和全球的资源、市场对接,世界马上回报以滚滚流入的资本、技术和产业。短短40年时间不到,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又一代『世界工厂』一条完整的中低端产业链被打造出来,中国破茧成蝶,终于完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工业化蜕变。






暴富后的心态开始变化。2003年后,国人发现一根筋搞制造业太笨了,而且相对于自己擅长的官场和投机方面才华,教育、技术、原创……搞这些东西太累不说,都不如盖房子和炒金融赚钱来得更快、更轻松。‘官民同心其利断金’,房地产业被堂而皇之树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自然资源、人才、资本开始从制造业流入房地产,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爱马仕房地产大佬儿,从国内一直炒到国外。


15年光阴弹指而逝……当血液被从制造业一点一滴抽到房地产中后,就造就了今天这副样子,就出现了文章开头外资纷纷跑路的那一幕。举个简单例子,当像华为这种国内顶级制造企业都因不堪成本重负,准备从深圳迁往东莞时,那些水土不服的外资企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着,玩不下去就只好拔腿开溜。


§ⅷ 变or不变?


最后来看最重要的一点。21世纪初的这场产业大迁徙,和以往历次都大不相同。以往历次产业迁徙,无一例外都是从发达经济体流向落后经济体,而本次呢?仔细观察从中国流出的产业,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日本,而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则流向比中国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再如东南亚。最可怕的,这次是双管齐下。


闭上眼睛想象下,当一个雄心勃勃、正在筹划产业升级的国家(譬如智造2025啥啥),此时却传来高端和低端产业同时流出的局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外汇、财税、就业、资本、技术支持……整体塌方的局面,让人想都不敢想。但这一切的的确确正在发生。










亡羊补牢,晚不晚都要补,否则羊只会越丢越多。从死亡税负到人口红利消失,从高房价高地价持续抽血,到高成本官僚体制运行,从全球收紧的货币政策,到周边地缘政治持续发热……


或许别的短板都可以暂缓补齐,唯独税收和房地产业立竿见影。降税是世界潮流,再执迷于『结构性减税,此消彼长』的自作聪明,只会让企业不堪重负倒的倒、走的走;另一方面,再不从根本上打压房价,打压房价带来的制造业成本推升,而始终自以为聪明地玩弄偷梁换柱的概念,满足于『不使房价过快上涨』而非『真正促使房价下跌』从而让房奴在一次次高潮-幻灭-再高潮-再幻灭……中浮沉,那无疑是在漠视、纵容房地产业继续高高在上抽血。


但税负和房价、地价降下来之后呢?大政府运行成本、大国企投资模式、大印钞刺激经济……又将如何维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来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高层对现状显然是清醒的,但看不看得见是一回事,改不改得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沉疴痼疾都非一日之症,动哪一项都是伤筋动骨的体制改革。


改,意味着涅槃重生;不改,只能牛皮纸包火拖下去……而如果下定决心要拖,那么当下制造业、外资领域中出现的一切不利局面都再无须抱怨,从来就没有、也不会有任何‘伟大’的力量,可以对抗资本天性,可以对抗经济规律。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1-21 19: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