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书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说一个算不得正经史书的,中唐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中所写的辛公平上仙。为了阅读方便,我就不贴原文,直接援引魏风华所著的《唐朝的黑夜》中的一段(嫌长可以直接看黑体字部分):

中唐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一篇,当是整个唐朝最为隐秘而恐怖的故事。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而唯独将此篇排斥在外,实有深意。下面就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些什么。
  故事开始后,率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两位唐朝的县尉: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和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他们是泗州下邳人,此行奔赴长安,接受朝廷新的任命。由东而西,一路行来,至于洛阳境内时遇雨,避于洛西榆林店。
  这家客栈很简陋,只有一张床看上去还比较干净,但已被一位身着绿衣的旅客所占。店主有些势利,见辛、成二人有仆从跟随,又是官员打扮,于是进屋喊醒绿衣客,叫他腾床位。绿衣客起身回望,眼神哀怨。这时,辛公平在屋外对店主表示,这样做不合适,认定旅客的贤德与身份,不在于随从盛大与否。最后,辛公平叫绿衣客继续安歇。辛、成在旁边的屋子安顿下来。夜深后,他们吃起夜宵,并邀请绿衣客就座。绿衣客欣然从命。问其姓名,绿衣客自称王臻,言谈深刻,富于思辩,为辛、成所敬。酒过三巡,辛公平发出人在旅途的感叹:“都说天生万物,唯人最灵,但世事无常,每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又如何!人又灵在哪呢?”
  “也许我知道。人之命运,皆为注定,比如你们前行,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说。随后,他还描述到辛、成二人将要吃到的东西,“我步行,不能在白天相随二君,唯有夜会。”他又补充了一句。
  辛公平和成士廉相视,唯笑而已。因为他们不相信王臻说的话。随后大家安歇。天未亮时,辛、成二人发现王臻已不见身影。黎明时,二人也离开洛西榆林店,继续前行。后来,他们果真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吃的东西也和王臻描叙的一样。二人大异。在新安之夜,王臻又出现了,二人拉着他的手,称之为神人。三人夜行,至閿乡,王臻说:“你们当是明智之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辛公平:“博才多学,当是隐遁的高士。”
王臻:“错。实不相瞒,我是来自阴间的迎驾者。”
  “阴间的迎驾者?”辛、成二人感到一丝战栗。迎驾当然是迎接皇帝,而来自阴间的迎驾使,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索皇帝之命而来的。“只有你一个人?”
  王臻继续说:“当然,不止我一个人,与我同来的还有五百骑兵和一位大将军,我只是将军的部下。”
  “他们在哪儿?”辛公平问。
  王臻:“这前后左右都是,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好啦,感谢二位先前的照顾,我来日在华阴县请你们吃饭。”
  天亮前,王臻又与二人告别。
  宴无好宴(2)
  却说抵达华阴时,又已是黄昏,王臻带了丰美的酒肉而来,宴请辛、成。华阴已过,长安在望,他们夜宿灞水馆驿。
  王臻:“大将军和我的使命是迎接皇帝‘上仙’,这实在是人间诡谲之大事。辛县尉想参观一下这场景吗?”
  辛公平自然清楚,“上仙”是皇帝驾崩的委婉说法。也就是说,王臻向他发出邀请,叫他去参观皇帝死亡的场面!故事发生到这里,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未等辛公平回答,成士廉开口道:“为什么丢下我?我难道不可以同去参观吗?”
  “观看这样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晦气。比之于辛县尉,您的命比较薄,所以还是不去为好,这是为君着想,并非厚此薄彼。到长安后,成县尉可暂住开化坊西门王家。”王臻解释道,随后对辛公平说,“你可在灞桥之西的古槐下等我。”
  成士廉没办法。却说辛公平,此日奔向灞桥之西。将到约定地点,看到有一股旋风飞荡而去。在槐树下还未站定,又有一股阴风席卷而来,刮入林中,转眼间,一队人马出现在他面前,马上一人,正是王臻。他带辛公平拜见了大将军。
  大将军当是听到了王臻的叙说,故对辛公平赞赏有加,并嘱咐王臻,“你既然把他召来参观‘上仙’的仪式,就应尽主人之分,好好照顾他吧。”
  就这样,辛公平跟着这队奇异的人马进了长安。入通化门,至天门街,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面目不清的官吏对大将军说,人马太众,可分配一下。大将军应允。于是,兵分五路,大将军带着亲近卫队,入驻一座寺庙。王臻与辛公平住于西廊下,前者照顾有加,还告诉辛公平阴间与阳间授官的特点,并承诺帮助辛、成二人顺利升官。在庙里住了几天后,大将军有些不耐烦:“时间将到,不能再等。但现在皇帝周围有众神保护,不能迎接他“上仙”,如何是好?”
  王臻想了想,出了一条计策:“可在宫里进行一次夜宴,到时候满是荤腥,众神昏昏,我们就可以行动了。”
  大将军微笑点头。布置妥当,大将军身着金甲,下令道:“戍时,兵马向皇宫齐进!”迎驾行动开始了。队伍入丹凤门,过含元殿,侧行进光范门,穿宣政殿,到达正在进行夜宴的场所。大将军迅速派人包围了这里,并带五十名士兵携着兵器入殿。
  夜宴之上,烛火沉沉,优伶歌舞,一如木偶。在阴郁的气氛中,御座上坐着皇帝。三更过后,夜宴上突然出现一个身影:此人身着绿衫黑裤,衣服上绣着红边,披着奇怪的披风,戴着有异兽造型的皮冠,上面笼了一层红纱,打扮阴森可怖。他手持把一尺多长的雪亮的金匕首,如宦官一样拉长声音喊道:“时辰已到!”说罢,这位身穿奇怪服装的人捧着匕首,凝望着皇帝,一步一步登上玉阶……这样的镜头本身就令人不寒而栗。来到御座旁,他跪下献上匕首。宴会大乱!皇帝望着眼前的金匕首,感到一阵晕眩,这时音乐骤停。拥上来一些人,把皇帝扶入西阁。但许久都没出来。这时,大将军说:“时辰不可拖,何不现在就迎接陛下‘上仙’?”
  西阁里一片黑暗。过了一会儿,传出声音:“给陛下洗完身子了吗?洗完后即可上路!”
  随后是洗浴之声。五更天,皇帝(注意,从此之后出现的皇帝,已只是他的亡灵)登上玉舆,被送出西阁。见到皇帝后,大将军只是施了一礼,而未跪拜:“人间劳苦,世事多艰,为天子者,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往往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
  皇帝:“心非金石,看到诱惑,谁能不乱?但现在已舍弃人世,释然了。”
  大将军大笑。那是对皇帝的嘲笑。玉舆出宫,宫人以及诸妃,一边呜咽流泪,一边“抆血捧舆”,即擦着血迹,拉着玉辇,不忍其离去。这是一个关键的描写,血迹斑斑,可见皇帝并非正常死亡。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人们簇拥着皇帝的亡灵穿过宣政殿,迅速如疾风迅雷,飘然而去。
  宴无好宴(3)
  目睹了整个皇帝“上仙”场景的辛公平已仿若痴人。王臻把他送到一个地方,说:“这是开化坊王家,成县尉住在这里。迎皇帝‘上仙’仪式已结束,你不能再跟着了。回去后,为我多谢成县尉。”说罢,王臻扬鞭而去,慢慢消失不见。辛公平回身叩门,开门的果然是成士廉。但他所看到的场景,却不敢告诉成。几个月后,辛公平听到朝廷公布的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一点很奇怪,也就是说作者在暗示:皇帝实际上早已被杀,但消息在几个月后才由朝廷发布)。转年,他被任命为扬州江都县簿,成士廉被任命为兖州瑕丘县丞,应了当初王臻答应帮助他们晋级之言。
  按《续玄怪录》作者李复言的说法,这个故事是唐宪宗元和初年,他在徐州听辛公平之子说的。之所以记下来,为的是警告像洛西榆林店店主那样目光短浅的势利之辈。这显然是托辞。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强迫皇帝“上仙”即死亡才是故事的中心。”正常的“上仙”程序,应该是:皇帝病危,无药可治,阴间迎驾使前来迎接。但上面故事中讲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那烛火幽暗的深宫夜宴中我们看到:当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拉着宦官一样的长音喊“时辰已到”时,一切都无可挽回:皇帝已被宣判死刑。不管愿不愿意,最后都得“上仙”!在此之前,大将军对皇帝周围的“诸神”表示担心,因为他们保护着皇帝。在这种情况下,王臻建议在宫中进行一次夜宴,麻痹皇帝周围的“诸神”。保护皇帝的“诸神”,可以被认为是大内侍卫的化身。随后大将军带人手持兵器包围了皇帝进行夜宴的宫殿。当那个怪人捧着金匕首一步步走向皇帝时,最紧张的部分开始了。皇帝在金匕首寒光的照耀下,晕眩地被扶进西阁,门关上了,一片漆黑。西阁内发生了什么?所有最残酷的场面,你都可以去想象了。
  此次弑君事件不见于任何正史,只见于本故事。这再次印证了志怪笔记的史料价值。故事叙述得不动声色,但那种内在的紧张气氛和压抑感令人毛骨悚然。至于故事中被杀害的皇帝,有人认为是唐宪宗,有人认为是唐宪宗之父当时的太上皇唐顺宗。按文中交代的年代背景看,死者应是唐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即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去,正月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随后任用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革新朝政,但在宦官和另一派大臣的反对下,很快终止变法。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逼迫其将皇位传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这是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的事。两个月后的十月发生了一个事件:一个叫罗令则的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称得了太上皇顺宗的密旨,要求陇西经略使刘澭起兵废黜非正常即位的唐宪宗。刘澭把事情捅给长安,罗令则被处决。事件发生后太上皇顺宗的处境立即危险起来。元和元年即806年正月十八,宪宗突然告诉大臣们太上皇顺宗病情未愈,第二天宪宗又向大臣宣布了一条消息:太上皇顺宗病死了。人们自然可以看出这是凶手玩的一个把戏。太上皇顺宗死于兴庆宫,此宫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侧,但发丧仪式却是在太极宫太极殿举行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易地发丧的。太上皇顺宗被易地发丧,有可能暴露了一个问题:即他不是正月十九死的,而是在前一年十月罗令则事件发生后就已被杀。安排易地发丧,只是为了不叫人们看到其尸体。这样的推断,与故事中所说的辛公平目击“上仙”场面几个月后,才听到朝廷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是切合的。
  宴无好宴(4)
  那么,杀害太上皇顺宗的是谁?应该是以俱文珍为首的扶植宪宗皇帝即位的宦官集团。当年宪宗的太子之位,就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战胜有力的竞争者而获得的。如果宪宗的帝位不稳,那么他们也是危险的。而太上皇顺宗如果继续存在,即使他身体羸弱,对他们也是一个威胁。罗令则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们决定处死太上皇顺宗。按“辛公平上仙”里的暗示,顺宗是被匕首刺死的。谁是手刃顺宗的凶手?故事中进献匕首的身着奇异服装的人以及大将军和王臻的原型是谁?已无法判断。但当时专权的宦官俱文珍脱不了干系。同时可以认为:杀害顺宗是在唐宪宗的默许下进行的。而且,顺宗之死首开宦官杀害皇帝后在当时不被追究的先例。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沙发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欧阳修的《纵囚论》是古文名篇。唐太宗放死囚回家,来年死囚悉数归队受死,太宗随即将其赦免,此事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欧阳修对这种政治作秀的批判也成为经典。但还有一个细节引人注意。

贞观六年,唐太宗放走的死囚人数,按旧唐书记载为290人,按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为390人,按贞观时期200多万户的人口计算,虽然不是什么小数,但在死罪罪名甚多的古代也算是手段温和。但是只要把史书向前翻两年,就可以看到:


“...是岁(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
——《旧唐书•刑法志》

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在此数字上与旧唐书完全一致。贞观四年的29人,是全年判决的死刑数量。而贞观六年的290或390人,是太宗在十二月复核时的在押数量,之前有没有本年已决的犹未可知。也就是说,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唐朝的死囚数量至少变成了之前的十倍。在一个政治清平,经济上升的年代,如果理解成单纯的犯罪增加,是有些可疑的。

那么在这两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翻开贞观五年的历史,最大的一桩案件莫过于大理丞张蕴古的死刑案,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河内人李好德,风疾瞀乱,有妖妄之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贯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曰:‘吾常禁囚于狱内,蕴古与之弈棋,今复阿纵好德,是乱吾法也。’遂斩于东市......”
——《旧唐书•刑法志》
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认为一位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一位好管闲事的纪委官员于是参了一本,告发法官与犯人家属的不正当关系,结局就是皇帝大怒之下,把这位倒霉的法官给咔嚓了。

做完此事,皇帝陛下产生了深深的悔意。由此对死刑的复核制度进行了改革。

“......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
——《资治通鉴•唐纪九》
由于执行不力,唐太宗还特地细化了要求

“......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资治通鉴•唐纪九》
复核不仅有次数要求,还有了时间要求。饶是史书上记了一笔“全活甚众”,但还是多了九倍的死囚。
因为,这些政策,根本没有什么卵用。

“太宗既诛张蕴古之后,法官以出罪为诫,时有失入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网颇密。帝尝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来刑网稍密,何也?’德威对曰:‘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入则无辜,失出则便获大罪,所由吏皆深文。’......”
——《旧唐书•刑法志》
曾经有一个胆子大的法官,想要放过一个囚犯,等来的却是身首异处的结局。于是所有法官都学会了宁肯错杀也不错放的手段,这是血淋淋的生存法则。太宗用自己的屠刀抹杀了自己仁政的理想,最后也只能靠一出纵囚的大戏重新挽回人心了。

至于那个靠揭发同僚上位的权万纪,在群臣眼里成了卑鄙小人。最后死于皇子叛乱,乃至被肢解,下场也很是悲惨。

………………………分割线………………………

对于张蕴古案,在《贞观政要》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
——《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


太宗一开始答应了张蕴古的请求,于是张蕴古偷偷告诉了李好德,大家一起愉快地下象棋/斗地主/打麻将……

好吧,这其实是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

由此看来,张蕴古与李好德的关系确实有些不清不楚,而李好德是否有疯病也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张蕴古获死,导致法官不敢再轻易“出罪”,变相使得不应入罪的人入罪,增加了冤案,却是不争的史实。贞观六年的三百死囚,中间有多少是不该死之人,我们无从知晓了。而这样一来,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提出的,把这一批死囚都砍掉,下一批再放,实在算不上什么好点子。。。。。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板凳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蹇叔哭师》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冬天(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等一下!“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国君诈尸!灵异事件吗?郭偃你是怎么从一声牛叫得知这么多信息的?——当时读到时好想吐槽啊!

不过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其实晋文公被塞到棺材里时根本没死吧!还在呼救呢!试了一下,捂着嘴的话声音好像确实和牛叫差不多。然后,一个大活人的呼救你们明明听见了,还纷纷参拜了一番,却还是把他埋起来了。求此时晋文公心理阴影面积……

也是,不埋起来,晋襄公怎么办呢?┑( ̄Д  ̄)┍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地板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细节之一,就是“两脚羊”了。
两脚羊并不是指羊,而是指被当作食物吃的人,在古代的多处有记载。尤其是在战乱的古代,民不聊生,难以为计,人们只得将人烹之,食之。指被当作食物吃的人。在乱世,许多俘虏都会被当做食物食用,许多女子则更惨,被奸淫后再吃掉。
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肉》:“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
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 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吃人事件
石邃食比丘尼
《晋书·石虎传》:(石)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注:比丘尼即尼姑

黄巢军食俘虏
《旧唐书》(卷150下)记载,僖宗中和三年,黄巢与秦宗权联军攻打陈州。黄巢的军队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这期间,关东土地无人耕种,人们饿得都站不起来。黄巢的军队就把捉来的俘虏当作粮食,一天之中被杀害的人以千百计。史书中提到:“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舂磨砦”是黄巢军队的军粮供给站。
《旧唐书·卷150下》原文:贼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历史记载
记载原文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元末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中记载
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癈羊豕。周氏之祖,自东昌商贩归,至肆午餐,屠者曰:肉尽,请少待。俄见曳二女子入厨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来。急出止之,闻长号一声,则一女已生断右臂,宛转地上,一女战栗无人色,见周并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周恻然心动,并出资赎之。一无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携归,因无子,纳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红丝,自腋下绕肩胛,宛然断臂女也。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齐国公室之殇,不知道有人看过没有。云烟往事,还是从齐桓公说起吧。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孟子,告子下。
注意葵丘会盟的前两条,第一条就是强调诸侯们要达成共识,处理好家庭问题。杀掉不孝的儿子,不准轻易换太子,不准任性把妾抬到妻的位子上。
第二条,就更简单了,选贤举能,重视人才培养,来奖赏有德行的人。

齐桓公和管仲制定的第一条,不但是因为分嫡庶长幼是那个时代的潮流,还有尊王的现实意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周襄王没继位之前,老爹周惠王和后妈惠后偏爱弟弟王子带,老是想废了他。周襄王抱住了齐桓公的大腿,才顺利的登基。第一年登基,第二年周天子就派使者给齐桓公葵丘会盟加油助威。但王子带和惠后的势力还在,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套路还得继续下去,那就得继续给襄王鼓气撑旗。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周王室的脑洞。周惠王的父亲周釐王早年的时候也不得其祖父周庄王的宠爱,宠爱后来釐王的弟弟王子颓。惠王二年,叔叔王子颓发动了内乱,就是养牛的那位公子,叔叔把侄儿赶跑了。结果到了惠王回位之后,依旧向其祖父学习,玩不可能成功的不分嫡庶长幼。后来襄王的弟弟王子带依旧搞起来内乱,被晋文公平定。晋文公相当羞涩的问周襄王,自己能不能用上天子专用的隧礼。
虽说这一年桓公65岁了,管仲74岁,半只脚入土了。老而将至,倍加懈怠。但集权政治下的领导人物,一旦失去了灵敏和天才般的政治嗅觉,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小则兄弟仇雠,大则国家倾覆。齐桓公举了多年的政治大旗,自己又亲身经历过兄弟相残的可怕,其他诸侯国与周室的内斗也不知看了多少次,但危机意识好似和他绝缘了。葵丘会盟的内容,恐怕也没多少字进到他脑子里面。但是,这件事情还没完。
齐桓公和管仲立了公子昭为太子,可能是未公开?然后拜托宋襄公照料公子昭,桓公继续宠爱其他妻妾和儿子,放任他们结党营私。这是何等的卧槽,天下の霸主桓公把太子托付给二三流国家宋国多担待,然后装作没看到其他儿子磨刀霍霍,温和的笑容下藏着下一刻的凶戾。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又病又饥的桓公无人关照,死了之后尸体变臭生了虫子,虫子从窗户里面爬出来也没人管。一代霸主,凄惨晚年。

桓公十有馀子,要其后立者五人:无诡立三月死,无谥;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齐人恐,杀其君无诡。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与齐人四公子战。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以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故来征之。以乱故,八月乃葬齐桓公。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潘,是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为齐君。舍之母无宠於昭公,国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百姓说。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即与众十月即墓上弑齐君舍,而商人自立,是为懿公。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为公子时,与丙戎之父猎,争获不胜,及即位,断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庸职之妻好,公内之宫,使庸职骖乘。五月,懿公游於申池,二人浴,戏。职曰:“断足子!”戎曰:“夺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谋与公游竹中,二人弑懿公车上,弃竹中而亡去。

懿公之立,骄,民不附。齐人废其子而迎公子元於卫,立之,是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

十年,惠公卒,子顷公无野立。初,崔杼有宠於惠公,惠公卒,高、国畏其逼也,逐之,崔杼奔卫。

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之死,就像是在齐国的王座上面浸染上了一层血色的魔咒。五公子之乱,手足相残。孙子辈的齐灵公又开始血色重演,之后的齐庄公齐灵公也不算有道。姜氏,内乱之血。
老父亲死后,儿子们继承了他的长寿和野性。前见弟杀兄,后见叔逼侄,血腥残酷。公室不和,前后纷乱五十年,齐国的国力大为衰落。曾经春秋首霸的荣光也一去不回,只好看着楚和晋一起称霸春秋。五公子之乱至齐惠公结束,然后是齐顷公。齐顷公战败之后安守本分,儿子齐灵公晚年又有立储之争,公子光杀公子牙。庄公在位,因为淫乱被崔杼杀死。齐景公立,晚年又有立储之乱,废长立幼,国家多事。
齐国公室内乱频繁,不断倾轧,诸卿的实力慢慢抬头。先有崔杼庆封趁势专权,又自相残杀,公族高氏国氏灭亡之后,田氏闷声发大财,直到代齐,姜姓齐国绝嗣。公弃其民,而归之于田氏,民心若流水。
当集权政治和世袭制,君主制相辅相成的时候,再完美的政治制度,再强大的国家也存在着缺口和危机。因为一旦人性和权力密切联系,一人一身当天下的时候,古典政治就永远伴随着无常态和血腥的味道。
五十年内换了五六任君主,大臣们依旧侍奉君主,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公族内的无情,可见一斑。此段历史,此间的阴谋与诡计,不过寥寥数字,已让人细思恐极。
弑,废,杀。弃竹中,即墓上,弑君车中。再后来,又有睡别人老婆的齐庄公爬墙时候先被弓箭射中,然后掉下来被崔杼的私兵剁了。后又有齐灵公偏爱的孺子,在他死后被人杀之幕下。
如此浓郁的血气,如此恐怖的杀戮,冤魂聚于地下,不知道何以面对祖先姜太公,也不知道桓公有什么想法。
齐桓公,梁武帝,唐玄宗。君王有醉饱之心,所思不及而荒诞,则天下纷乱如麻,公室颇多血腥。生而为王,果真美哉?

ps;来一段刺激的黑材料吧。我曾经在uc浏览器的啸亭杂录里面看到过这一段,今天看了一遍竟然再也找不到了。希望是我看错了,这明明是清稗类钞里面的段子。

海兰察之战略
  超勇公海兰察,索伦人,即伊彻满洲也,少以军功累晋公爵。闻公出征时,沿途供亿,必遣心腹偏将某甲前驱预备。公平日嗜好唯某甲能知之,凡启节,每到驿馆,下马即顾某甲,问所需各物俱备否,某甲鞠躬对曰:“诺。”公色然喜曰:“好孩子,很会办事。”甫入门,某甲手捧髹漆红盒一,屈膝以献,去其盖,内盛径寸大蜘蛛百枚,螂蛆、蝾螈、虿蝎等物称是,公一一去其钳爪,生啖毕。某甲侍公登堂,梁左右悬两巨蛇,粗如戋、长丈有奇,公睨而嬉笑,拔金错刀寸断大嚼,如咬甘蔗。食讫,某甲屈单膝告退,公独入后室,内有蠢胖村妇八人,年皆二十以来,裸体以待,公一一递接已,乃呼从者具汤沐,进冠服,出见客。客退,又呼某甲来,赞之曰:“好孩子,很会办事。”凡沿途供亿必如此,方惬公意,不则竟日忽忽不乐,戏下部曲,诃责鞭棰,无所不至矣。又闻公过戈壁瀚海等地,常数百里无人烟,村妇难致,则以肥壮水牛代之,故出征必多带水牛听用,按日轮交四牛,牛辄不能与公敌。公恨其不能胜任,则手刃剐而生飨之。观公所为,可谓奇人,彼樊舞阳之生食豚肩、常开平之与虎豹交,以公较之皆不足为奇矣。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6#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史书里面细思恐极的地方非常多,如果看书的时候不仔细,真的不知道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从而不能理解历史真相的恐怖和残忍。所以说读历史是非常费心费智的。摘一处吧,当时这一段落晚上看了好多遍,大概好几个小时,翻来覆去的思考。

汉景帝起先立的太子,并不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而是长子刘荣。而关于长子刘荣被废到汉武帝刘彻的立为太子,再到刘荣的自杀死亡,《资治通鉴》上的描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里面是这么写的:


孝景皇帝下前四年夏,四月,己巳,立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孝景皇帝下前七年冬,十一月,己酉,废太子荣为临江王。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孝景皇帝下中二年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

这是刘荣的生平,短促简单,他的死亡看起来毫不起眼。这一段说的是什么呢,翻译一下。
在公元前153年的4月,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而汉武帝刘彻被封为胶东王。而到了公元前150年11月,太子刘荣被汉景帝废掉,然后把汉武帝刘彻立为太子。而到了公元前148年,即两年后废太子即现在的临江王刘荣因为侵占祖宗宗庙之地,被中尉府郅都问罪,因为郅都监禁无法上书给皇帝申诉,最后忧郁自杀而死。

贬为太子两年就因为侵占祖宗宗庙之地就死掉了。比起在史书上顿不顿就死掉几十万人的战争场面相比,死一个废太子看起来很正常。但这里如果你真以为他的死很正常就错了。大家要想想,刘荣是什么样的人?曾经是太子!皇室宗亲!即便被废,还是临江王!那郅都有什么胆子敢审查刘荣?即便真正的铁面无私,而作为皇帝的儿子,郅都有什么权利敢限制刘荣为皇帝父亲上书?即便真有罪,刘荣这点罪才多大,也是罪不至死!

关于郅是什么样的人,司马光是这样写的:

是岁,以太仆刘舍为御史大夫,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始,都为中郎将,敢直谏。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来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乃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都为人,勇悍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谒无所听。及为中尉,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哦,这下我们明白了,原来是郅都铁面无私,那么刘荣的死,可以解释了。因为郅都铁面无私所以查倒了废太子刘荣。然而我们可以想想,刘荣才多大,父亲都没死自己要宗庙之地干嘛?所以,这真是刘荣死亡的真相么?!

答案是否定的。老谋深算的司马光将真相隐藏这句话中:是岁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注意,济南太守!!!

为什么要注意济南太守这个官名呢?我们看到济南这两字,是不是心底猛然间回想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现在被立为太子的汉武帝刘彻,他可是当年的胶东王!而济南毗邻胶东。郅都和刘彻在史书中隐约可以看出是同年被封山东,又同年一为太子,一为中尉的。所以,郅都很有可能是胶东王刘彻的人,随着刘彻被立为太子,汉景帝将刘彻身边的人提拔到中尉的位置,辅佐刘彻,而刘彻让郅都将刘荣逼上了死角。

所以,这一切都是刘彻给废太子刘荣制造的死局,即便刘荣的太子之位已经被废,然而只要在过去对你造成威胁,即便如今失势,也要痛打落水狗,也要从肉体上彻底的摧毁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思考到这一步,我们大多数人一定会认为,自己思考的已经很深了,废太子是被刘彻害死的,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这里隐藏的真相就是刘彻害死了他的哥哥刘荣。那你又错了。因为如果你通读历史的话,你就会知道刘彻是少年登基,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6岁,两年后废太子刘荣自杀身死的时候,汉武帝才8岁。8岁的汉武帝有这样的心智和智谋么?



那么逼死刘荣的人究竟是谁呢?

我们要注意这一段话。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刘荣想给皇上上书陈述自己的冤情,而郅都勒令监狱里面的官吏不许给他纸和笔,魏其侯偷偷让人给了临江王,然后临江王给皇上写完了书信陈述了自己的冤情,自己就自杀了。

这里有3个疑问:
1、郅都有什么权利不让皇子刘荣给汉景帝上书申诉呢?
2、刘荣究竟到底有没有侵占宗庙?
3、即便侵占宗庙,刘荣也罪不至死,那么刘荣为什么会选择陈述自己的冤情后自杀呢?

答案是:
1、郅都没有权利不让刘荣上书,但有人吩咐了郅都,你上书也没用。
2、你侵占没侵占宗庙已经不重要,有人要你死,你无罪也得死。
3、刘荣知道是谁让自己死的,这一切那一瞬间刘荣看开了,他只是上书做最后一份自己人生的陈词。

一句话,让刘荣死的这个人,就是汉景帝——多么狠心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一个儿子亲手将另一个儿子活生生的绞杀。这也就是为什么“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的原因。因为窦太后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孙子迫害死,而她只能心陨如雨,不能怪罪自己的儿子,那么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全部倾注到杀人者郅都身上。刘荣死后,史书上居然没有汉景帝对这个儿子的死的描述。可见一个父亲的冷血。

就这几段文字,我当时反复读了好几个小时才看懂历史在说的什么。想明白之后,那一晚上我没睡着觉。冷血,愤怒,伤感,为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就可以狠心的杀掉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想想刘荣在身死之时内心对父亲已经多么失望,父亲你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我死么,那我一偿你的心愿便了,于是留下那封书信后愤然自杀。历史的残酷性在这一刻彰显至尽,在权利和政治面前,有什么亲情可言呢,即便你为儿子,兄弟,如若挡在权力和政治面前也是该死的。

充分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史记•酷吏列传》中提到,几年后汉景帝再次启用郅都做雁门太守,而窦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要杀郅都,汉景帝的辩护词居然是,郅都是忠臣。而窦太后惨然道,难道临江王不是忠臣么?

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郅都最终为窦太后所杀。可见窦太后对汉景帝和郅都的恨,人都说女人心狠,然而女人的心却也最善良。孙子的仇不能被记在儿子身上,那么只能记在郅都身上。一个慈祥而倔强的老奶奶的形象跃然而出。

在《资治通鉴》中,文字显的那么轻描淡写,仅仅只有6句,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与他们擦肩而过。而如果你扒下他们的皮看到他们的骨,深深的思索,真相实在是恐怖之极。


刘荣死的时候的情景,谢 @刘若愚 兄的提醒:

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译文;刘荣已经登上了车子啊,轴承断了车子废了。江陵父老流着眼泪聚在一起说:“我们的王一去不返了,一去不返了”。刘荣到了长安,到中尉府对质。中尉郅都责备审讯江陵王,临江王恐惧难安,于是自杀,死后葬在蓝田。成群的燕子衔着泥土往他的坟塚上填土,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完。


参考文献:
司马光. 资治通鉴[M].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 Ltd, 2009.
司马迁, 冯树梁. 《 史记• 酷吏列传》 译注[M]. 群众出版社, 1982.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7#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资治通鉴》这本书大概有300多万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历了大概1363年,主要讲了中原历代王朝的兴衰,同时附带着讲讲周边民族的历史,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通史。

这个都是大家知道的,讲讲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

“大饥”这个词在《资治通鉴》中一共出现41次。也就是说平均每33.1年这片土地上就发生一次值得被写入史书的饥荒。

“人相食”这个词一共出现33次,平均每41年出现一次。
这三个字加起来一共20画,史书上出现不过一句,但背后就是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易子而食,易妻而食。

我没见过饥荒,也没见过人相食的人间地狱,只能从过去人们的只字片语中推断那些惨境。

……到处是尸体:出洛阳不到一小时就看到第一具躺在雪地里的女尸,死了才一两天,脑袋上的皮肤已经皱缩;她一定很年轻;雪花飘落在他的眼睛上面;她躺在那里,没有人会去掩埋她,最后由飞鹰或野狗把她啃剩几根骨头了事……但是人吃人似乎确有其事。通常都有人辩解说,人肉是从死人身上取下来的。我在这方面所报道的每一件事都免不了有这样的辩解。在一个村子里,有人发现一个母亲正在煮她的两岁孩子的肉吃。另一个例子是,有一个父亲被控为了吃自己两个孩子的肉而把他们勒死;他辩解说,这两个孩子已经死了。另一个村子里还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案件:军队硬要农民收养弃儿。他们把一个八岁的男孩交给了一户农民。后来这个孩子不见了,经过调查,在那家农民的茅屋旁边的一个大坛子里发现了他的骨头……
《探索历史——白修德笔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白修德

上面的例子发生在1942年,但这种惨境在这篇土地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至少发生了33次。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8#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吕雉死后,吕氏一族被诛灭,还是代王的刘恒被拥上皇位,为汉文帝。

   

而《史记》里有一段史料,可能揭露了刘恒原配王后是吕氏女,也被灭口的秘密。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刘恒为代王时的王后,没有记录姓氏。在刘恒入长安登帝位前去世,在他称帝后的两个月内,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通通病死。

电视剧里被编成汉文帝一生挚爱的窦氏根本就没有做过代王王后,刘恒继位的时候她也只是「窦姬」,因为王后的四个儿子都死了,窦姬的儿子刘启才被立为太子,窦姬才得以立为皇后。

刘恒还有两个没有生子的妾室:慎夫人和尹姬。慎夫人被《史记》记载的内容还是足够多,而尹姬只有一句「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只有半句话记载的尹姬,司马迁都记载了她姓尹。

要知道,司马迁本就出生于公元前145年,距汉文帝继位不过35年。连鸿门宴的细节司马迁都能通过询问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得知,代王后的姓氏司马迁怎么会打听不到?他在顾忌什么而不写?

我的推测是:刘恒的结发妻子,便是吕氏女,吕后的族人。她和四个儿子死于政治清洗。

------------------------------------------------------------------------
这个论点最早是由台湾学者郑晓时提出的,中国知网上找不到郑晓时的《汉初诛吕安刘的政变过程与历史意义》和《汉文帝元配之死:政治考古学的发现》,但能找到《汉惠帝新论——兼论司马迁的错乱之笔》,里面也有提及代王王后之死。

我是看过网络流传的《关于汉文帝原配代王王后出身的猜测》,才想到根据这个观点来分析的。力求在分析过程中论据不重复,按其他新的角度来分析。
--------------------------------------------------------------------------

这条史料太离奇,电视剧的编剧都很难处理这一史料:


•        《大风歌》里,这位王后被设定为一个服侍薄姬母子的宫女瑞儿,和刘恒亲如姐弟。薄姬为了拒绝吕太后把吕氏女指婚给刘恒,就先行把宫女瑞儿指婚给刘恒,瑞儿生下一子后不到周岁就母子染病双亡。


•        《美人心计》里则是说代王有两个前王后,第一任为吕太后指派的宫女细作青宁,为爱而选择死,没有儿子。第二任为周亚夫的妹妹周子冉,难产而死。留下一子刘尊,被细作紫苏自作主张摔死。

两部戏里的假设都经不起推敲:

•        《大风歌》:以吕太后的强势,薄姬不可能用宫女来做王后就能拒绝吕家联姻,就算是她娘家的薄氏女做王后也得给吕氏女腾位置出来。再者,是个宫女也应该是有父母的,也是有姓氏的。窦姬本来只是一宫女,她也记得自己姓窦。


•        《美人心计》:吕太后为什么要指派一个宫女细作来做代王王后?为什么不直接指婚一个吕氏女?这样更方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监视,还绝对忠心。

最主要的是,编剧都不好设定四个王子的死亡,所以都只编出一个儿子,而且死亡时间都不对。更多关于汉文帝的老电视剧,直接就省略了这位王后。


盘点一下刘邦的八个儿子,除了刘如意在十岁就被毒死,未婚无子。史料记载,其他七个儿子的配婚情况如下:

刘肥——史书里没有王后的记录
刘盈——张氏(鲁元公主庶女)
刘恒——史书里有王后记录,但姓氏未载
刘恢——吕氏(吕产之女)
刘友——吕氏(吕氏女)
刘长——史书里没有王后的记录
刘建——史书里没有王后的记录

注:汉惠帝娶亲外甥女的说法,是《汉书》记录有误。(详情见: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谣言八卦? - 凡尔礼的回答)

「完全没有记录」和「有记录但无姓氏」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情况。代王后的那三个妯娌齐王后、淮南王后、燕王后,丈夫只是诸侯王,她们不出现在史书里很正常。但刘恒能做上皇帝,代王后也确实出现在史书里了,却只有记录,没有姓氏,相当诡异。

再进一步分析刘肥刘长刘建等三人的婚配情况:

长子刘肥年纪最大,虽然未有记载他的出生年份,可他的次子刘章也只比汉惠帝小十岁。这意味着刘邦死时,刘肥的次子刘章都有五岁了。刘邦在生时对吕氏家族有防备之心,刘邦不可能让长子刘肥娶吕氏女。长子刘襄的舅舅是驷钧,驷氏是王后的可能性较大。

七子刘长因为是吕后亲自抚养的,如同亲子,和汉惠帝一样的地位。吕后不需要指婚吕氏女来控制刘长。而且作为养子,刘长也是能够向养母吕后开口拒绝配婚吕氏女的。网上有说法是刘长的王后是雍氏,但我暂时找不到出处。

八子刘建,年龄比刘长(公元前198年生)更小。刘建去世于公元前181年,不会超过17岁。有可能是年龄还不够娶正妻,才没有娶吕氏女。刘建和姬妾生有一子,被吕后派人杀害,刘建一支因此继绝。这一段记载很奇怪。被诬告谋反的六子刘友,尚且留下了刘遂刘辟强两个儿子。吕后要将刘建断子绝孙,也有可能正是刘建拒绝娶吕氏女的惩罚。


•        刘邦第六子刘友娶了吕氏女,因关系不和谐,被吕氏女诬告而死。



•        刘邦第五子刘恢娶了吕氏女,爱姬被吕氏女毒杀,愤而自杀。


刘肥的次子刘章已经是孙子辈的了,还是被吕后配婚吕禄的女儿。后少帝刘弘仅是一小孩,吕后也赶在逝世前给他配婚了吕禄的小女儿。刘泽是刘邦的族弟,属于长辈,还是得娶吕后的外甥女樊氏。刘章便是从吕禄的女儿处得知吕家的密谋,因此秘密通知自己的哥哥齐王。


在那个时期,刘氏家族的男人都得娶吕氏家族的女人,代王刘恒怎会置身事外?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受一些网文和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的吕后和薄姬关系甚好。

但这是因为电视剧里为了把吕后塑造成正面形象,而编造出吕后与薄姬、曹氏关系都好,仅与戚夫人针锋相对的情节,表明吕后只是被戚夫人步步紧逼才变恶的。

比如电视剧《楚汉传奇》里的吕后和曹氏一起在项羽营里做人质,共度苦难。回到汉营,吕后也相当欣赏有智慧的薄姬,表示愿意与薄姬做一辈子的姐妹。

但是电视剧里的吕后,不等于历史上的吕后。

《史记》的记载证明,吕后对刘邦后宫众女人都不怎么友好。

吕后除了虐杀戚夫人,也把站错队的那几个妃嫔们也都幽禁了(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吕后因为嫉妒也不愿救卷入谋反案的刘长生母赵姬,赵姬只得自尽。若吕后与曹氏关系好,吕后便不会试图毒杀刘肥。吕后对待刘建刘友刘恢三人的生母自然也不友善,不然也不会除去她们的儿子孙子。

薄姬能够出宫,就是她与刘邦见得少的缘故(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历史上真正的吕后与薄姬没有所谓「姐妹情」,只能算是没有矛盾。

没有电视剧编出来的「姐妹情深」,历史上的薄姬实在没有什么资本来拒绝吕后的指婚。

而且数年后,薄姬给自己孙子刘启选配了娘家侄孙女薄氏做太子妃,那她当年为什么不选一位薄氏女做代王王后?

由此推断,基本确定刘恒娶的也就是吕氏女,就是那位死因不明的代国王后。


刘恒继位这年他才23岁,吕王后应与他年纪相仿,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莫名死掉了。属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上,吕王后这类政治斗争中败亡家族的女儿,都处境尴尬。

比如:金日磾次子金赏也是霍光的女婿之一,汉宣帝诛灭霍光家族后,他上书要求与霍氏女离异,汉宣帝便没有诛杀他,但霍氏女难逃一死。杨坚的弟弟杨瓒本是北周顺阳公主宇文氏的丈夫,杨坚篡夺北周后一再要求杨瓒和宇文氏离婚,杨瓒不同意,因此得罪杨坚,数年后暴薨。

大臣反对齐王刘襄继位的原因是「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反对淮南王刘长的原因是「以为少,母家又恶。」

吕王后是刘恒原配,两人年纪轻轻就有四个儿子,日后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功臣派绝不愿看到第三个吕皇后的出现(后少帝刘弘的皇后是吕禄的小女儿),也不愿意看到未来会出现带着吕家血缘的皇帝和诸侯王们。吕王后和四个儿子是刘恒继位的巨大障碍。

在古代朝鲜有一位王后与吕王后经历颇为相似,即朝鲜中宗李怿的原配,端敬王后慎氏。晋城大君李怿本来只是前任国王燕山君同父异母的弟弟,燕山君为人残暴,杀害多位皇室成员和大臣,甚至一度还想杀害自己的养母,晋城大君的母亲贞显王后。贞显王后和晋城大君得以保全,也多亏慎氏的家族——慎氏的姑姑就是燕山君的王后,慎氏的父亲慎守勤是燕山君信任的大臣。

勋旧派大臣无法容忍燕山君的暴政,就发动兵变推翻燕山君,把晋城大君李怿迎上王位,成为朝鲜中宗。但由于勋旧派大臣在兵变中把慎氏的父亲和叔叔慎守勤慎守英也杀了,担心日后遭到新王后慎氏的报复。勋旧派就逼中宗把才当了七天王后的慎氏赶出宫外,中宗和慎氏终生不能相见。

   
参照勋旧派对端敬王后的恐惧,可以想象功臣派对吕王后的恐惧。

由于史书未载,吕王后的父亲不知是吕禄,还是吕产,还是吕更始。但吕氏一族无论男女老幼都被诛杀,自然包括吕王后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全部亲属,吕王后与功臣派的血海深仇算是结下了,功臣派都是玩政治的高手,断然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

吕王后与刘恒连生了四个儿子,而且在这期间,窦姬与其他宠姬都能与她分宠,还生下好几个庶子女。而娶了吕家女的刘友和刘恢是一宠幸侧室就遭祸的。这说明吕王后并不像其他吕氏女那么彪悍泼辣,吕王后能与丈夫刘恒和谐相处。

在政治风暴中,吕王后倒底是自愿自尽,还是丈夫的逼迫,就无从查证,历史不忍细读。

刘恒登基是在公元前180年的11月14日,而刘启被立为太子是在公元前179年的1月,吕王后四个儿子相继死去仅仅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

遗传病?疫病?意外?都无法解释四兄弟的死因。

他们四兄弟的真实死因,应该如同汉惠帝的几个儿子一样,「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死于功臣派的斩草除根之下。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9#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柴荣北伐是怎么中止的?且看史料——
丙午,宴诸将于行宫,议取幽州。
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
上不悦。
——《资治通鉴・后周纪》

诸将在这里,已经一致明确反对周世宗继续深入——你认为这没什么?且看看五代的兵将是个什么样子?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变易主帅,有同儿戏”

有人要说,周世宗改革后骄兵悍将的问题已经解决。
那么我们看看二十七年后又一次伐辽时,主帅是怎么选择的?
时彬部下诸将,闻美及重进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议蜂起。彬不得已,乃复裹粮再往攻涿州。契丹大众当前,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彬退军,无复行伍,遂为所蹑而败。
——《宋史・曹彬传》
——不要说周世宗改革兵制什么的了,就是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晚唐二百年以来养成的骄兵悍将传统,仍然让名将曹彬被部将所裹胁,为此甚至不惜违反宋太宗事先安排的军令。

那么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如果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这个螳臂挡车的柴官家,难道能够阻挡的了吗?

继续最初的史料——
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阳水,命作桥,会日暮,还宿瓦桥,
是日,上不豫而止。
——《资治通鉴・后周纪》
五月初二柴荣与诸将军议,当日“不豫”归京,到六月十九日就死了。前后不过四十七天。

呵呵。
================================================================
11.10更新

要说周世宗是怎么作死的,其实还可以继续展开——
周世宗既定三关,遇疾而退,至澶渊迟留不行,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汹惧。
时张永德为澶州节度使,永德尚周太祖之女,以亲故,独得至卧内,于是群臣因永德言曰:“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之有变。今澶、汴相去甚迩,不速归以安人情,顾惮旦夕之劳而迟回于此,如有不可讳,奈宗庙何!”
永德然之,乘间为世宗言如群臣旨,世宗问:“谁使汝为此言?”永德对以君臣之意皆愿为此。
世宗熟思久之,叹曰:“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趣驾归京师。
——《旧五代史》引徐度《却扫编》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0#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历史在这里沉思·5》中有张宁的回忆录。约在1969年,二十岁左右的张宁在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工作的时候,因张宁已成为林彪和叶群为其子挑选内定的结婚对象,歌舞团奉命要令团内张宁的男友转业,张宁找政委说情,有这样一段话:
政委:假如领导上同意他留下来,你必须答应组织上的三条意见,
张宁:你说吧,政委。
政委:第一,不准继续和他谈恋爱;第二,不许和他再有任何接触;第三,相互之间不许谈北京之行的内容。如果这三条你可以做到,上面的工作,由我去做。
张宁:这是为什么呀?
政委:张宁,你已经长大了,你是烈士子女,从小在部队长大,党培养你那么多年,阶级立场要鲜明,这是政治问题。千万不要糊涂。有许多问题我也说不明白,但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历史上有多少行的是光明正大的正义之名,做的却是狼狈为奸的卑劣行径,我们无从得知。
-------------------------------------------------------------------------------------------------------

张巡守睢阳城,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请公等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女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没粮食了,所以把自己的妾推出来给大家吃了,不是自己的妻,关键是一个人怎么够吃,所以全城几万人都被拿来吃了,没有想到的是将士皆泣,泣的是吃人,还是张巡的大义无从得知,或许都有。

你可知道历史书上,满满都是“吃人”二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1#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一、和平时期的广泛杀婴现象,甚至成为社会风俗。
二、宋朝将太后、皇后、后妃、公主、宗室女、宗室女眷等等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明码标价地“卖”给了金人,金人仍然夺取了宋朝的中原,还一度杀掠了江南的部分地区。




“不举子”即生子不育现象,古代社会一般发生在极少数极端贫困的家庭之中,或发生在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的民不聊生时期。而宋代却演变成一种社会风俗。
  苏轼在《与朱鄂州书一首》中说:荆湖北路(今湖北一带),“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见“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东坡志林》)。朱熹父亲朱松《韦斋集·戒杀子文》说,在江西婺源,民“多止育两子,过是不问男女,生辄投水盆中杀之。”福建一带杀溺幼婴的风俗最盛。朱松在福建为官,“闻闽人不喜多子,以杀为常……虽有法而不能胜。”陈渊《默堂先生文集·策问》也说:“不举子之习,惟闽中为甚。”王得臣《麈史·风俗》谓,在一般情况下,“闽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以器贮水,才产即溺之,谓之洗儿。”据《道山清话》载,宋神宗、哲宗时的宰执大臣章惇,家在建州浦城(今属福建),“初生时,父母欲不举,已纳水盆中,为人敕止。”《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江南东路(今江苏、安徽、江西一带),“东南数州之地……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宣、歙(今安徽)为基,江宁(今南京)次之,饶、信(今江西)又次之。”而两浙路(今上海浙江一带)是宋代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一些地方杀婴弃婴之风也很严重,“衢、严(今浙江建德)之间,田野之民,每忧口众为累,及生其子,率多不举。”

  从上述史料归纳,宋代东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溺杀婴儿的现象与风俗已相当普遍。“不举子”之风严重败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当时一些士大夫曾加以严厉斥责,“东南不举子之俗伤绝人理”(《宋史·范如圭传》),要求政府严刑禁止。官府确也采取多种措施,企图加以制止,如从刑法上严杀婴之禁,甚至对地方官吏也予一定处分;颁布胎养法,在徭役诸方面予孕妇之家以宽免;设立举子仓和置举子田,以资助贫困之家养子;立养子法,准许民户领养被遗弃的幼儿等。尽管政府做了很大努力,申严劝诱,纤悉备至,但不举子风俗并不见好转,禁而不止,甚至一些地方还愈演愈烈。  

  宋代官府不但承继了以往各朝的苛捐杂税,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敛民新法,其中丁赋(人头税)成为广大民众的沉重负担。其丁赋承继五代,以东南地区最重。蔡襄《端明集》卷二六谈到,福建“泉州、漳州、兴化军,人户每年输纳身丁米七斗五升”。《淳熙三山志》卷十载,三山地区(今福州)“咸平初,夏税及身丁钱总二万九千七百有余,大中祥符四年,诏放身丁钱,独夏税七千六十九贯有奇”。身丁钱高达夏税的三倍之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说,南宋初期,荆湖南路(今湖南一带)“道州丁米,一丁有出四斗者”。朱熹《朱子语类》中也说到,两浙地区“丁钱至有三千五百者”。可见宋代的各色人头税花样百出,沉重不堪。蔡襄接着说:“南方地狭人贫,终年佣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举。”范成大也说:“处州(今浙江丽水)丁钱太重,遂有不举子之风。”《宋会要辑稿·食货》也载:“湖州丁绢最重,至生子不举。”赵善燎《自警篇·济人》云:“浙民岁输身丁钱绢,民生子即弃之,稍长即杀之。”江南东路的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民生子必纳添丁钱,岁额百万,民贫无以输官,故生子皆溺死”(《生生四谛》)。可以说统治者残酷的人头税压榨,是民众生子不育的重要原因。统治者一方面立法想制止这一风俗,一方面又以超强剥削法推动这一风俗,连皇帝都承认,“民为身丁钱,至生子不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但统治者根本不会有改变这一赋税结构,来“救救孩子”的念头。



《“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
原作者 张明华
[关键词] 靖康之难;宫廷女性;宗室女性;洗衣院
[摘 要]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铘延铘残铘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明码标价地抵押给了金军。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强铘暴和蹂躏。北宋政铘权灭亡后,金兵北撤,这些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历经磨难、大批死亡。到达金国都城上铘京以后,她们被遣送到供金国君臣享乐的洗衣院、金国皇帝的各大御寨,赏赐给金军将领,甚至流落民间,被卖为奴、娼。
A Study on Northern Song Dynasty Royalty Women Kidnapped in Jing Kang Calamity
ZHANG Ming-hua
Key Words :Jing Kang calamity ;royalty women ;ladies ;washing court
Abstract :At the end of Northern-Song dynasty ,soilders of Jin surrounded capital of Northern Song. In order to keep the government ,Song Hui-zong and Song Qin-zong mortgaged royalty women to their enemy. These women suffered rape and injury in Jin’s camps. When Northern Sung dynasty was ended ,the women were forced marching with their Emperors to the north and a lot of them died in the journey. After they arrived in the capital of Jin , they were distributed to washing courts , Emperor’s camps ,Jin’s Generals ,or sold as slАVes and prostitutes.


  “靖康之难”是北宋灭亡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往往着眼于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对在“靖康之难”中被掳往金国的北宋宫廷、宗室女性的研究很少涉足。除何忠礼先生的《环绕宋高宗生铘母韦氏年龄的若干问题》① 和王曾瑜先生的《宋高宗生铘母韦氏》② 两篇文章对其中个案韦氏进行过研究外,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缺乏总体的揭示和研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史料匮乏。中古时期,女性在历史的记载中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史书中有关女性的记载都是经过掌握话语权的男性选择过后的结果。为了掩盖“靖康之难”中大量宫廷、宗室妇女遭到凌辱及在金国为奴、为娼的屈辱历史,减少执行投降政策的压力,南宋高宗禁止私人修史;而传统史家为“尊者讳”,在史书中极力回避这一问题,如《三朝北盟会编》中虽然反映了民间女性所遭到的金兵侮辱,有关宫廷和宗室女性的遭遇却不见记载。尽管官方资料极力掩盖、回避这一问题,如果我们披沙拣金,仍能在残存的南宋人笔记中找到可以信赖的史料,由南宋人确庵、耐庵编定的《靖康稗史》就是一本被人长期忽略、极具史料价值的史书。该书辑录了当时尚存的七种笔记,其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铘吟语》、《宋俘记》五种笔记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宫廷宗室女性北迁及北迁后的情况,其内容可与《宋史》、《金史》互证,且能补正史之不足。该书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宋、金双方的记载,作者们大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1 ] (p2) 由于该书不属于传统史学观念认定的正史范畴,其史料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立足于对这些尚未开发的史料的甄别使用,力图廓清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①《文史》第39 期,中华书局1994 年版。
② 《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第608~623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一 被掳宫廷、宗室女性的类别、人数、年龄分析

从靖康元年(1126) 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包围京城到靖康二年四月张邦昌伪政权建立前,宋徽宗、
宋钦宗及北宋官员一直幻想不惜任何代价、通过斡旋方式保留政权。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双方达成协议,该协议规定: (金国) 准免道宗(宋徽宗) 北行,以太子康王、宰相等六人为质,应宋宫廷器物充贡;准免割河(黄河) 以南地及汴京,以帝姬(公主) 两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宫女二千五百人,女乐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艺三千人,每岁增银绢五百万匹两贡大金;原定亲王、宰相各一人,河外守臣血属,全速遣送,准俟交割后放还;原定犒军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须于十日内输解无缺。附加条件是:“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2 ] (p136) 从正月二十八日起,北宋政府开始履行以上协议,按照金人的要求向金军营寨输送女性,最早送去的是蔡京、童贯、王黼家的歌妓各24 人,其中福金帝姬(公主) 作为蔡京家中的女眷也在遣送之列,被送往皇子(斡离不)寨。史载,福金帝姬见到斡离不后“, 战栗无人色”[
2 ] (p139) ,斡离不下令奴婢李氏将福金帝姬灌醉,乘机对其实施强暴。福金帝姬是“靖康之难”中第一个被金军统帅蹂躏的宋朝公主。

尽管开封府官员刮地三尺,却无法满足金人的索求。为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开始拿妇女
抵债。开封府官员除对照玉牒将宫廷、宗室妇女全部押往金营外,还搜括京城民女甚至已经嫁人的宫女充数。这些被强行抓来的女性“皆蓬头垢面,不食,作羸病状,觊得免”,而开封府尹徐秉哲为了邀功, 竟“ 自置钗衫、冠插、鲜衣”[3 ] (卷七七,p584) ,将上自嫔御、下及乐户的5 000
名妇女盛装打扮送出京城,交付金军。以胜利者自居的金军从选送的5 000名女性中“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2 ] (p139) ,当然,被淘汰的2 000名女性应属于被金兵糟蹋后由于身体虚弱等原因不便带走而已。



二 关押在青城寨、刘家寺女性的遭遇

从被送入金军营寨的那一刻起,这些女性就开始遭到金军将领的蹂躏,她们被迫更换舞衣,给金军将领劝酒,稍有反抗就被当场斩首。二月七日晚,3 名女性被斩首示众;1 人因不堪侮辱,用箭头刺穿喉咙自杀;另有3 名贡女拒不受辱,被金兵用铁竿捅伤,扔在营寨前,血流三日方才死去。斡离不指着这3 名女子的尸体警告王妃、帝姬要以此为鉴,否则同样下场。他们还强令福金帝姬安慰、说服刚到的人梳妆打扮、更换舞衣,供金军将领享乐。不久,保福、仁福、贤福3 名帝姬和2 名皇子妃被折磨而死。在金军将领强迫宋徽宗参加的宴会上,斡离不向宋徽宗提出把富金帝姬嫁给设也马(真珠大王) ,遭到宋徽宗“一女不事二夫”的拒绝。粘罕不胜恼怒,竟下令在场的金军将领每人拉走两名女子,任意发泄。[ 2 ] (p155~156) 为了满足金军将领们的淫铘欲,斡离不甚至下达了“元有孕者,听医官下胎”[2 ] (p154) 的命令。

金军将领如同分配牲畜一样瓜分这些特殊的战利品。在第一批被押解到金营的妇女中“, 国相(粘罕、斡离不) 自取数十人,诸将自谋克以上各赐数人,谋克以下间赐一二人”[2 ] (p139) ,其后随着宫廷、宗室、贡女的陆续到来,除选定贡女3 000人以外,金国朝廷“犒赏妇女一千四百人,二帅侍女各一百人”[2 ] (p154) 。到金军撤离,粘罕、斡离不领人观看从京城搬运北宋皇宫的器物时,身边已是“左右姬侍各数百, 秀曼光丽, 紫帻青袍, 金束带为饰”[3 ] (p623) 。同时,分赃不均也引发了金军将领的内部矛盾:万户赛里指使千户国禄都投书帅府,申述他的弟弟野利已经和多富帝姬定情,要求元帅府归还多富帝姬。两位元帅听后勃然大怒,将野利斩首。[ 2 ] (p160)守城千户陆笃诜杀死哥哥尚富皂,起因也是因为尚富皂奸铘污了陆笃诜抢来的宗室妇女。[2 ] (p170)在金军将领的淫铘威之下“, 各寨妇女死亡相继”[2 ] (p156) 。

也有个别王妃不甘接受这样的屈辱,与金军将领发生争执。斡离不理直气壮地说:“汝是千锭金买来,敢不从!”王妃争辩道:“谁所卖? 谁得金?”斡离不回答“: 汝家太上有手敕,皇帝有手约,准犒军金。”该王妃还幻想自己身分尊贵,不在受辱之列“, 谁须犒军? 谁令抵准?我身岂能受辱?”斡离不反诘道“: 汝家太上宫女数千,取诸民间,尚非抵准? 今既失国,汝即民妇,循例入贡,亦是本分。况属抵准,不愈汝家徒取?”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在金军血腥残铘暴和皇帝懦弱无能的现实下, 这位想捍卫贞节的王妃最终也“语塞气恧”[2] (p174~175) ,只能忍气吞声、任人摆布。

三 押解途中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的遭遇

据《宋俘记》记载,从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被分作7 批押往金国都城上铘京(今黑龙江阿城市) ,途中历时1~2 个月,除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外,她们既要克服身体的特殊状况(月铘经或怀铘孕) ,而且随时还会遭到押解官员的骚扰和侮辱。

《青宫译语》完整地记载了第二批押解女性从东京出发到上铘京的全过程,从她们的经历可以比照其它六批女性的遭遇: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韦妃(宋高宗的母亲)、邢妃(宋高宗的皇后)、朱妃(郓王之妻),福金、嬛嬛两位帝姬和两位皇子在真珠大王、千户国禄和5000名金兵的押解下北迁。二十九日,邢朱二妃、二帝姬因“坠马损胎”[7](p177)。四月初一日,她们与宝山大王押解的第三批女性宋钦宗的朱皇后和朱慎妃等人会合。四月二日,行程途中,国禄先后猥亵朱妃、朱皇后,随后与嬛嬛帝姬同骑一马。盖天大王见色起心,杀国禄,弃尸于河,妄图霸占嬛嬛帝姬,被真珠大王阻止后,又把凌辱的矛头指向邢妃,“邢妃以盖天相逼,欲自尽”[7](p178)。十一日到达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后,金军将领听说朱妃、朱慎妃擅长填词歌咏,逼铘迫朱妃、朱慎妃为他们填词演唱。两人无奈,就填词哀叹自己生不如死的悲惨处境,其中一首为:“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居草莽兮,青衫泪湿。屈身辱志兮,恨难雪,归泉下兮,愁绝。”[7](p179)四月十九日,真珠大王强娶富金帝姬为妾,大摆宴席,邀请北宋后妃参加。四月二十九日,真珠大王押解韦妃等先行,与盖天大王分别,盖天大王“送至三里外,怅然而别”[7](p182),对这些女性仍心存觊觎。从燕山登程以后,进入沙漠,路绝人烟,金人日行150里,壮年男子都感到疲于奔命,这些女俘们更是苦不堪言。过兔儿涡(今辽宁北镇县境内)、梁鱼涡(今辽宁新平县东南)沼泽地时,尽管她们躺在骆驼、马匹两侧的兜袋里,衣服也全部湿透,“地狱之苦,无加于此”[7](p185),以致人皆病困,直到十几天后到达乌舍(今吉林农安县东北)时,病者才死里逃生。然而,等待她们的是更悲惨的命运。除富金帝姬等4人被赐给真珠大王为妾、陈桃花等4人赐给真珠大王为奴婢外,韦氏、邢氏等18人被遣送到洗衣院。

由于史料缺乏而不能进行完全统计,从第一批押解的情况可以大致看出有大批女性死于押解途中:第一批被押解的人员中有宗室妇女3400多人,她们三月二十七日从青城寨出发,由于途中“长途鞍马,风雨饥寒,死亡枕藉,妇稚不能骑者,沿途委弃”,“十人九病”,[8](p1⑨8)有1500名妇女在途中死亡。[9](p244)四月二十七日到达燕山时,仅存妇女1900余人,死亡率为44%,到达上铘京的死亡率应在50%以上。至于民间贡女,其处境更是惨不忍睹。固新押解贡女3180人、诸色目人3412人从青城寨出发,四月初八到达相州(今河南安阳),由于连日下雨,贡女所乘的车大多已经破漏,她们被迫到金兵的营帐中避雨,结果遭到金兵的轮铘奸,以致“多嬲毙”[8](p194)。被掠者每日以泪洗面,而金军将领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8](p195)。

四、总体结局

这些女性在途中受尽屈辱和折磨后,最终到达上铘京。她们被强行遣送到洗衣院、御寨或分给金军将领,有的甚至沦落为娼。金朝统铘治者不仅自己享用这些战利品,还把她们赐给南宋出使金朝的大臣以示侮辱。天会六年(1128)正月,南宋使者王伦等出使云中,被金国扣押,粘罕赏赐王伦内夫人及宗女四人,甚至还赏赐随行使者朱绩一位宗室女。朱绩因不接受赏赐,竟被粘罕处死。[8](p206)

天会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北宋宫廷的后妃及宗室女性们经历了她们北迁以后最耻辱的一幕。作为战俘,金朝皇帝命令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后、皇子和宗室妇女改换金人服饰,拜谒金人的祖庙。史载“后妃等入宫,赐沐有顷,宣郑、朱二后归第。已,易胡服出,妇女近千人赐禁近,犹肉袒。韦、邢二后以下三百人留洗衣院”[8](p209)。发送前,金国统铘治者再次命令20名医官对暂不发送的94名宫眷“孕者下胎,病者调治,以备选进”[8](p211)。从字面看“洗衣院”好像是洗衣的机构,其实不然。从与韦氏一同被遣送到洗衣院的朱风英、赵嬛嬛第二天“并蒙幸御”[7](p191)来看,洗衣院实际上是供金国皇帝消遣的场所。由于当时南宋与金处于交战状态,金人将韦氏、邢氏送入洗衣院以示对宋朝皇帝的侮辱。在异族统铘治者的众目睽睽下,宫廷、宗室妇女遭受的集体侮辱使钦宗的朱皇后感到绝望,面对金朝统铘治者的野蛮暴行,作为战败民铘族女性的代表,为了捍卫自己和所代表民铘族的女性的尊严,履行母仪天下的职责,她选择了以死抗争。受降仪式结束后,朱皇后即“归第自缢”,被人发现后救活,她“仍投水薨”。[8](p209)在所有北迁的女性中,朱皇后最具有反抗精神,她的这种刚烈行为其后还得到了金人的褒扬。金世宗下诏称赞她“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8](p217),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这无疑是对徽、钦两位皇帝和大多数女性苟且偷生的最大嘲讽。

宋徽宗在世的21名公主中,除死于刘家寺的保福帝姬、仁福帝姬和贤福帝姬3人外,富金帝姬被真珠大王强迫为妾、惠福帝姬被宝山大王聘为妾,剩下的16人中没入洗衣院的9人、遣送到各大营寨的6人、云中御寨者1人。[9](p274~278)  

宋徽宗的皇后皇妃5人,郑皇后和其它3位皇妃一同和宋徽宗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伊兰县),韦氏流落洗衣院。嫔位的31名女性中,4名移居额鲁观寨,4名移居萧庆寨,3名移居葛思美寨,其它20人随宋徽宗第四批北行,3人生子,其余人员情况不明。其它封号的108人中,其中婕妤、才人、贵人、美人41人,先入青城寨,跟随第五批北行,曹小佛移居葛思美寨,到燕山以后,新王婕妤等5人归宋徽宗,其余35人居燕山御寨,至上铘京以后此35人又被分散,奚拂拂等10人入洗衣院,莫青莲等21人分别入斜也、讹里拐⒋镪恪六^母、希尹、兀术及诸郎君寨,邱巧云等4人死于途中。至于国夫人、郡夫人、夫人封号者67人,李春燕被金人赏赐给张邦昌,陈桃花等4人归真珠大王寨,郑佛保等4人归宝山大王寨,霍小风等2人归高庆裔寨,郑巧巧等2人归余覩寨,王猫儿等4人归兀室寨,费兰姑等4人入娄宿寨,沈金男等2人归刘思寨,韦月姑等44人第七批北行,途中死亡11人,其余33人归云中御寨。[9](p254~261)

除柔嘉公主随宋钦宗至五国城外,其它29名皇孙女,死于寿圣院及途中的14人,过沼泽地时被水淹死的4人,没入洗衣院的6人。剩下的5人中,肃王的女儿玉嫱被封为帝姬,景王的女儿嫁给了韩昉的儿子,益王的女儿嫁给了克锡的儿子,其余2人下落不明。[9](p284~285)  

宋钦宗1后1妃,朱皇后死于上铘京,朱慎妃随至五国城。10名有封号的姬妾,其中4人入真珠大王寨,卢顺淑等4人入宝山大王寨,郑庆云等2人到燕山以后归宋钦宗,流落至五国城。另外作为奴婢封职的27位,其中6人途中淹死,1人自刎,2人病死,顾顽童等3人归宝山大王寨,杨调儿等2人被赏赐给真珠大王,朱淑媛等13人入洗衣院。[9](p263~266)

34名皇子妃中,第二批北行者5人,3人发配到洗衣院(其中高宗皇后邢氏、田春螺死于洗衣院,朱风英后至五国城),1人配真珠大王,1人封绍兴郡夫人。第三批北行者1人,先入宝山大王寨,后敕配伪建安郡王赵梴。第五批北行者28人,入洗衣院者9人,其中4人于天眷十三年迁往五国城,另外5人死于洗衣院;被遣送到各大营寨者10人,赐给伪相国李浩为妾者1人,另外8人无考。可见,在34名皇子妃中,除8人下落不明外,绝大多数女性仍然被遣送到各大营寨(12人)和洗衣院(12人)。[9](p278~283)  

史书留下的有关宗室记载,惟有燕王赵俣、越王赵偲、义和郡王赵有奕三支。其中燕王妻至五国城,妾2人入洗衣院,儿媳4人、女儿及孙女6人中,只有女儿赵飞燕被封为次妃,其余下落不明。越王赵偲,妻殁于韩州;妾2,1殁于燕山御寨,1殁于洗衣院;儿媳6人,女儿3人,孙女1人,其中女儿檀香入宫为夫人,儿媳陈艳入兀术寨,其余下落不明。郡王赵有奕妻殁于道。[9](p286~288)由于宗室女被没入洗衣院或分给参加侵略战争的金军各级首领,她们的处境各不相同,“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金国一个铁匠竟以“八金”的价格买下一位兼有“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三种身分的女性。这些女性“甫出乐户,即登鬼录”,[8](p199)命运大致相同。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对北宋宫廷、宗室女性的瓜分中,获益最多的是金朝统铘治者。首先是金朝皇帝,占有被送到洗衣院和各大御寨的女性;其次是发动战争的军事贵铘族,粘罕、斡离不在离开北宋都城前身边女性已达百人以上,到上铘京以后,他们又参与了对押解到上铘京妇女的再分配;再者是参加战争的各族军事首领,据以上有限、具体的数字统计,遣送到各大营寨的女性:额鲁观寨4名,萧庆寨4名,葛思美寨4名,真珠大王寨11名,宝山大王寨12名,高庆裔寨2名,余覩寨2名,兀室寨4名,娄宿寨4名,刘思寨2名。  

随着南宋抗金力量的不断增强和宋金议和的进展,这些被掳女性的处境稍有改变,少数宗室女性被召入金国的皇宫,也有一些女性嫁给了金国贵铘族,还有个别女性作为金国的友好使者远嫁异域,如在金国出生的全福帝姬嫁给了西夏国的李敦复。就整体而言,除了绍兴十二年(1142)五月伴随宋徽宗、郑皇后、邢氏的梓宫南归的宋高宗的母亲韦氏外,其它女性全都留在金国。正隆六年(1161)七月完颜亮南侵之前,杀掉辽朝后裔耶律氏和宋朝子男130余人。此时距“靖康之难”已30余年,从年龄上推算,这些女性大多已经在30~50岁之间,最小的也在30岁以上,她们或已客死异乡,或已人老珠黄被人抛弃了。

“靖康之难”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铘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噩运。如何铘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铘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除了殉节外已别无选择。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战败国的女性成为占领者的战利品和蹂躏的对象,她们不仅要承担国破家亡的精神痛苦,还要承担身体被辱的身体痛苦、受人歧视的心理压力,胜利者为了掩盖暴行而篡改历史,亡铘国者为了掩盖屈辱而隐瞒历史,被掳往金国的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在历史记载中就这样被忽略了,而资料的缺乏又使得这一历史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被遗忘。



这数千宋朝皇后后妃公主宗室女宗室女眷等贵族女子尚且如此悲惨,中原广大地区的百姓被金人、乱兵祸害,其惨状更甚。

 辛未,金左副元帅宗翰,命诸路州县同以是日大索南人及拘之于路;至癸酉,罢籍客户,拘之入官;至次年春,尽以铁索锁之云中,于耳上刺官字以志之,散养民间。既而立价卖之,馀者驱之夏国以易马,亦有卖于蒙古、室韦、高丽之域者。时金既立刘豫,复以旧河为界,宗翰恐两河陷没士庶非本土之人,逃归豫地,故有是举。

在完颜阿骨打(旻)起兵抗辽之初,生女真社会很明显地存在着三个阶级:一是奴隶,即“奴婢、部曲*;二是平民,即“庶人”;三是奴隶主贵族,即“有官者”⑩。金朝灭辽破宋,进据中原后,落后的奴隶制经济规律不可能自行消灭,而是依然在广大的高度发展的封建文明地区起着反动和例退的作用。

很多汉人被金军抓去当奴隶,用铁索锁住,耳朵上刺“官“字,立价出售,在燕山府等地甚至专设买卖权隶的市场。驱掳的汉人过多,就大批大批地坑杀,或者转卖到西夏、蒙古、室韦和高丽。奴隶价格极为低廉,十个被俘的奴隶,到西夏只能换得一匹马⑾。女真贵族还大放高利贷,“下令欠债者以人口折还”,使很多入沦为债务奴隶⑿,有时则干脆“豪压贫民为奴”⒀。按照女真社会的法律,罪犯的家属可以充当奴隶。在金朝户籍中,“凡没入官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奴婢,隶太府监,为官户”。此外,还有属于私人的“奴婢户”。这些都算是金朝的正式户名⒁。在奴隶制下,奴隶的来源不外有战俘奴隶、罪犯奴隶、债务奴隶等等,金朝初期几乎是应有尽有。贪婪的女真贵族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部分地破坏了中原农业社会固有的土地租佃关系,而扩大其奴隶制经济。

金朝前期,很多女真贵族都是拥有几百名以至成千上万名的奴隶⒂。金廷也往往以成百名、上千名的奴隶,赏赐给女真贵族⒃。由于奴隶数量很大,在社会成员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金朝进行户口的“通检推排”时,规定必须“验土地、牛具、奴脾之数”⒄,奴婢和土地、牛具一样,成为各户财产登记的重要项目。奴隶主们把奴婢和金、银、羊、马同等看待,用作博戏时的赌注⒅。贵人们死后,还有“生焚所宠奴婢”殉葬的残酷陋习⒆。金军中拥有大量奴隶,缺乏军粮时,奴婢居然也和骡、马一样被杀戮作食⒇,真是惨无人道到极点。

⑩《金史》卷2《太祖记》。
⑾《会编》卷98《燕云录》,《要录》卷40建炎四年十二月未,《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
⑿《要录》卷132绍兴九年秋。
⒀《金史》卷84《耨碗温敦思忠传》。
⒁《会编》卷3,《金史》卷15《刑志》,卷46《食货志》。
⒂《金史》卷46《食贷志》载,金世宗在金海陵王末年,尚有“奴婢万数”。《金史》卷80《突合速传》说,完颜突合速有二千名奴隶。
⒃参见《金史》卷72《彀英传》,卷77《宗弼传》,卷80《济安传》,卷82《乌延吾里补传》。
⒄《金史》卷46《食货志》。
⒅《说乳》卷101洪遵《谱双》。
⒆《会编》卷3。
⒇《会编》卷215《征蒙记》。


女真贵族宣称“搜山检海已毕”,④又残酷地进行焚戮,用以发泄其气恼和兽性。最先遭殃的是明州,州城里的居民基本杀光,除东南角的几所佛寺外,房屋也全部烧成灰烬。金军又派兵四出,在整个州境搜剔杀掠,即使是人人迹罕至的深山穷谷,也罹其荼毒。接着,金军又在临安府城纵火,连烧三天三夜,烟焰不绝。临安府在南宋初几经兵燹,户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三。⑤在平江府,纵横百余里的大火,五天方灭。金军的杀掠,加之官军的骚扰,建炎四年夏季的瘟疫,平江府人民丧生者近五十万,只有十分之一、二的人口幸免于难。⑥ 此次金兵渡江,东路军所蹂躏的面积比西路军小,约为两浙路的一半和江东路的一角,但这个地区却是宋朝最丰膄的谷仓,是当时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区,饱受了如此酷烈的战祸,非短时期所能恢复。

④《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丙子。
⑤临安府户口的变化参见《宋会要》食货38之19,《要录》卷173绍兴二十六年七月丁巳。
⑥金军北撤时的破坏,参见《要录》卷31,卷32,《挥麈后录》卷9,卷10,范成大《吴郡志》卷1《户口税租》。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2#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说一个我看过的,每每想起都会不寒而栗的故事,一个非常简短,却真实反映了中国厚黑学、阴谋学、帝王之术之可怕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宋国的君王问他的相国唐鞅说:“我平日里杀戮的人够多的了,可是大臣们反而越发不畏惧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鞅想了想回答说:“这是因为大王杀戮的人,都不是好人;您只杀坏人,好人自然不畏惧您。大王如果想让大臣们敬畏,不如不分好坏,不断地杀戮,这样,他们朝不虑夕,就一定会怕你。”
没有多久,宋王就把他杀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原文读起来更可怕: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
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
居无何,宋君杀唐鞅。
真的是帝王心术,鬼神莫测。
黑,太他么的黑了。

再说一个,也是《吕氏春秋》里的,原文读起来更有意思: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
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
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为止。
想起了三体里的:你们还要粮食?你们身边都是粮食啊!
不寒而栗。
不过这个本质应该还是记载两个逗比的故事,看过笑笑就好。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3#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土地就那么多,不分,人就要饿死;分,过个几十年,人就牢牢地长在土地里,其他人慢慢饿死。等到饿死的人足够多了,没饿死的人就会用刀把土地再分一次。

我们总是为加足马力开工的工厂感到高兴,那是繁荣的象征。可是当工厂生产出来的罐头没人买怎么办?不要紧,生产子弹,子弹一定有人买的。

世界每一次大融合的巅峰,就是大战争的前夜。当人们为国际间的交流欢呼时,足以流干几千万人血的仇恨就开始蔓延。

第二名最惨:第一名防着他,第三名追赶他。而且比起第二名联合其他人打倒第一名,第一名联合其他人打倒第二名要容易的多。

每一块大陆最终只有一个文明,但每一个小岛都是一个王国。他们窥探大陆,学习大陆,但永远是独立的。

处于战争与饥荒的人,不用一年就会感到麻木,对死亡习以为常;而在太平盛世中成长的人,文字与画面的阅读不会留下什么印象。那些昔日的错误随着时间而日渐陌生,历史必将重演,只是时间问题。

精英对底层民众既有不屑也有同情,不屑可能是他们在经验上的优势,但同情绝对是他们的护身符。不同情底层民众的精英已经绝种了。

文化真正要扩张,只能是DNA的扩张。没有DNA做载体的文化扩张就和“神圣罗马帝国”这六个字一样可笑。

曾经有人想垄断钢锻造技术,还有人想垄断马克沁机枪技术,还有人想垄断坦克技术。我们知道他们都失败了,可我们今天相信能垄断核技术。

血脉认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这基本是人的一种生物性反馈。当它强大的时候,它能弥合许多现实利益冲突,但是当它瓦解时,那些冲突会以十倍的代价反噬。

总有一个艰难创业的开始,总有一个卧薪尝胆的发展,总有一个扬眉吐气的抬头,总有一个得意忘形的失败,总有一个无可奈何的崩溃。愚蠢的人试图逆转,聪明的人努力把下限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我翻了好久的书,从来没有在历史里发现平等二字。我只看到了有钱的、有枪的、有笔的人要求赋予自己对应的地位。

有些英雄人物的诞生,是多个变量的合力结果。有的变量属于人民,有的变量属于自然,有的变量属于英雄自己。

人的性命与道德从来都有明确的价码,他们是多个交易上最常见的交易品。另一端的交易品往往是货币和领土,交易方式基本为战争。

成立一个国家很像开一家公司,人的血就是注册资金。如果你开公司的时候没有把注册费用交够,公司日常运行效率会大打折扣。

历史中唯一存在的平等,大概就是死亡:他不在乎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迟早会到来。感谢死亡,多少人命与金钱无法解决的辩论因你终结。

我不知道正义与邪恶是何物,我看到的只有秩序与混乱的永恒斗争。他们相杀,他们相生,像一对阴阳鱼,在历史里形成了一道道惊艳的曲线。

历史可能是个近视眼,他经常没办法把报应放到个人身上,而是常常投射到那一整个群体。所以他的清单经常漏掉一些人,不过你从整个数量上来看,还是很严谨的。

圣人看着历史的车轮说:我知道你要开向哪;神人挡着历史的车轮说:有我在,你就无法开过去。这种人确实存在。

科技是历史的第一推动力,不管繁荣还是战争。至于怎么把故事说完,这个任务由意识形态完成。

但科技不是一直推动历史发展,他是一波一波推动的。在这个中间,分配的重要程度压过了科技。他还有个名字,叫政治。



我不是历史学者,我充其量就是个历史爱好者。福山先生说历史有终结,尽管读完他的史料与推导,我依然无法认同。历史没有唯一解,历史是在不断的偏差与修正中产生多个精彩的文明。如果什么时候人类面临着真正的历史唯一解,我想,那就是人类的灭亡。


历史里有许多足以改变进程的小细节:一条山脉、一种可驯养的马匹、一种高淀粉作物、一种高强度材料,甚至战场上一次狠不下心的宽恕,都能给历史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如果宗教是鸦片,那么历史就是海洛因。喜欢历史的人很难对宗教提起兴趣,刺激的量级差太大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4#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公元前494年,孔子在鲁国,吴国派使者访问,就“骨节专车”一事请教孔子 《国语 鲁语》

吴国攻打越国,把越国的国都会稽摧毁了,得到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长(也有说法是需要专车来拉)。
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什么骨头最大?”
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这就是最大的骨头了。”
吴国的使者又问:“那神又是谁呢?”
孔子说:“山川的神灵能兴云致雨足可造福天下,负责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就是神。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们都隶属于王者”。
吴使又问:“防风氏是监守什么的?”
孔子说:“汪罔氏的君长监守封山和禺山一带的祭祀,是釐姓。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长翟,现在叫做大人。”
吴使问:“人的身高有多少?”
孔子回答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过三丈,数得上是最高的了。”
吴国使者听了之后说:“了不起呀圣人!”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5#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 曹丕与甄姬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秋天相遇,三十五年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他们的儿子,魏明帝曹睿驾崩,享年三十六岁。
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明帝纪》
其实曹睿的另一条记载可推翻上面那个死亡年龄,权当陈寿的无心笔误吧!
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文帝纪》
年十五,封武德侯。——《明帝纪》


2、 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诸葛司马对阵时期可谓天下第一名将了,蜀军对他都很惧怕——然后,他被蜀军给射杀了。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张郃传》

3、《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蜀汉国不置史,想借此来说明蜀汉的史料匮乏——然后,书中却记载了一大堆只有史官才会注意并留下来的东西。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后主传》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后主传》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传》
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复北屯汉寿。——《费祎传》

4、 孙策听说袁曹相争,想要乘机袭取许都,大家听说都很害怕。郭嘉却说孙策因为得罪人,肯定会被刺客所杀——然后,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了。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郭嘉传》

5、张嶷见费祎对新人很是亲近,便告诫他要注意点,并向他举了来歙被刺客所杀的例子。费祎没有听劝——然后,费祎被魏国降将郭脩刺杀。
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汎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张嶷传》

6、 张嶷又听说诸葛恪大兴刀兵,便写信给诸葛恪的堂弟诸葛瞻,让他劝劝诸葛恪注意点。诸葛瞻劝没劝不知道,反正诸葛恪没有改——然后,诸葛恪被灭族了。
吴太傅诸葛恪以初破魏军,大兴兵众以图攻取。侍中诸葛瞻,丞相亮之子,恪从弟也,嶷与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讬之重,亦何容易!亲以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邪?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於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原深采察。”恪竟以此夷族。——《张嶷传》

7、 钟繇死于太和四年(230年),时年八十岁;三十三年后,景元四年(263年),他儿子钟会也死了,时年四十岁——故而,钟会出生的时候,钟繇已经七十三岁了。
太和四年,繇薨。——《钟繇传》
臣松之案:攸亡后十六年,锺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荀攸传》裴注
景元四年,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钟会传》

8、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人。其中,孔融于建安十三年为曹操所杀,阮瑀于建安十七年病逝,另外王粲、徐幹、陈琳、应瑒、刘桢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都是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那场瘟疫。
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武帝纪》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王粲传》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司马朗传》
幹、琳、瑒、桢二十二年卒。——《王粲传》
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献帝纪》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曹植《说疫气》

而曹丕在给吴质的信中独独不提王粲的名字: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曹丕《又与吴质书》
是不是因为他想起了,王粲的那俩儿子是死于他的手上呢?
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王粲传》
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6#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崩殂。
相隔仅20小时。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7#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不邀自来
在利物浦的图书馆偶然翻到这么一本书这本书好大,比我15.6寸的神舟电脑还大得多。
随手翻了翻,有点意思的感觉。
直到,翻到了这样一页本来想一跳而过,却猛地发现有些不同。左上角1953年的统计图和剩下四张有着巨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三角形1964年,0-5岁人口出现断层1982年,20岁人口出现断层1990年,三十岁人口断层2000年,四十岁人口出现断层。
------------------------------------------------------------------------------------------------------------------------------------------------------------------------------------------------------------------------------------------------------------------
家父出生于1963年四月,青黄不接的日子。
生下来就被扔了。
隔壁的大娘奇怪新生的孩子怎么没有哭声,方才急急慌慌去乱坟岗把他捡了回来。
是以,我才能坐在这码字。
------------------------------------------------------------------------------------------------------------------------------------------------------------------------------------------------------------------------------------------------------------------
这两天忙着midterm,回复基本没怎么看。
再多说两句。
粮食缺口的问题不是什么天灾,也不是人祸,只是技术问题。
对此可以参照督公 @马前卒关于工业化的文章
TG有没有犯过错?
有!
但是,请辩证地看问题。
----------------------------------------------------------------------------------------------------------------------------------------------------------------------------------------------------------------------------------------------------------------------------------------
midterm结束,答主来给各位看官再科普科普
中国大地上饿死人是常态好么!
中国共产党统治前期,内忧外困,才有一次饥荒。
再来看看国民党统治时期。
1927-1937年被称为国民党统治时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又称南京十年,是指1927-1937年间建都于南京由中国国民党一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执政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军事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为近代中国较高水平。
政治方面,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并导致中原大战与国共内战等战事于山东、江西等地持续爆发。在中国其他地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定巩固的一党训政体制。
再来,民国十八年年馑。
1928年,陕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持续时间长达3年之久,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以及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全省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史称“民国十八年年馑”。
原因呢?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适应频繁内战局势的需要,大借内债。仅1927—1931年就借内债10亿余元,比北洋军阀政府15年所借内债6亿多元还要高
不够数啊!
再来!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

1921年华北发生大饥荒,受灾人数3000万。1921年5月19日《申报》报道说,记者所到之处,树皮被剥光吃净,沿途饿毙者无人掩埋。据不完全统计,至5月中旬为止,儿童死于饥饿者已达12377人。人价低廉,每一儿童最少只一元钱,最高价也不过50元而已。

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
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
1931年饥荒: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
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
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字,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
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
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1945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
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
建国之前,饿死人非常非常非常常见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8#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这几年对唐史感兴趣,说一个:

安史之乱,长安城城破之前玄宗准备西逃,临行前杨国忠劝玄宗烧掉国库,玄宗拒绝了,官方理由是说贼兵得不到财宝会更加盘剥百姓,不如留给贼兵,算是补偿百姓的,然后安禄山的叛军进入长安,并一直不派兵追击西逃的玄宗

玄宗的真实意图记录在了崔光远的个人传记中,长安城城破之前,刚刚担任驻吐蕃大使的崔光远回国,这个人是杨国忠的死党,玄宗让他留下当长安市市长,并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保住国库,崔光远自己组织了人手,对国库严防死守,击退了很多企图趁火打劫的暴徒,安禄山进入长安后,崔光远立刻打开国库向安禄山投降,然后叛军开始在长安城内大肆洗劫,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当先锋去追击西逃的玄宗,等到长安城被洗劫的差不多之后,崔光远卧底任务结束,潜出长安北上去和太子汇合,而安禄山的叛军在得到了财富之后随即开始分化,并迅速内讧

安禄山一代枭雄,驭人之术不可谓不精熟,手下虎狼之师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一旦进入长安,就指挥不动任何人了,手下人全顾着自己捞好处再没人愿意干苦差事了,而安禄山自己也很快在内讧中被暗杀;而玄宗在西逃前已如同丧家之犬,可依然还能隔级指挥身边权臣的小弟去执行得不到任何好处的艰巨任务;一叶知秋,两个政权的执行能力差别之大可见一斑

这个故事里让人细思恐极的其实是一个让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的细节:一个政权要坐大需要很多务实的手段和权谋,但是要想要做得长久,最重要的是需要理想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9#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看过电影《金玉满堂》的,一定对生吃猴脑这一幕记忆犹新。细读史书,礼仪之邦历代吃人肉的传统自不必提,明清两代频现活吸小孩子脑髓的恶魔,才是千古奇闻。野蛮血腥,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清朝顺治年间有个知县生吸小孩脑髓

王士稹 《池北偶谈》中记载,「顺治中,安邑知县鹿尽心者,得疾。有方士协方术 ,自称刘海蟾,教以食小儿脑即愈。鹿信之,辄以重价购小儿,击杀食之,所杀者甚众,而病不减。因复请于仙,复教以生食乃可愈。因更生凿小儿脑吸之,致死者不一,病竟不愈而死。」
白话翻译:

•        清初顺治年间,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知县鹿尽心得了痿痹之疾(半身不遂),有个方士自称是刘海蟾转世,会扶乩之术,对他说吃幼童的脑子可以治好病。鹿尽心非常相信他的话,高价求购小儿,猛击其头部致死,取出脑浆炖熟服用。这样,他吃了许多小儿,病情未好转,又请方士扶乩求仙,方士又教他吃生脑浆。于是,鹿尽心就活生生敲开幼童头骨,生吸脑汁。但是,鹿尽心的病到底没好,不久就一命呜呼。


2、明朝太监圈里盛行吸食幼童脑髓,只因为谣传可以让阳具再生
《万历野获编》记录了一件事:「近日,福建抽税太监高寀谬听方士之言,吸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乃遍买童稚,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遍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算, 遂至激变掣回。」
白话翻译:

•        万历年间有个叫高寀的太监,在福建主管税务工作。他听信一个方士的话,吸食上千个幼童的脑髓,就可以让小丁丁重新长出来。于是从民间到处购买幼童,暗地里吃童男童女的脑髓,事久走漏了风声,没有人肯卖给他,于是高寀命令手下出去偷盗幼童吃其脑髓。后来,那些丢了孩子的家庭来清算,朝廷把他紧急召回中央。
《明史》对他的吃脑髓有一句很露骨的描写。「碎颅刳脑以食」。

3、明朝一位知县还记录了(幼童)人脑的烧法:

邑人知县李鲁生丙辰记: 曰浮芥炙脑。食人者谓:「并食人脑始不病。食法:取人头置火中炙之,于两眼眶中置芥焉,为火候,脑沸则芥浮动,熟而凝则芥胶不复动矣。剖食之,得两碗许。」

白话翻译:

•        据吃过人的介绍:吃人脑可以不生病,吃法是:「割下头颅放在火里烤,在眼眶里放些芥末,来观察火候。脑浆沸腾时,芥末就上下浮动,脑浆熟透凝结,芥末就不动了。这时,切开脑颅,可以盛两碗多。」


4、饥荒年代幼童的各种吃法更是罄竹难书。尤其发生在20世纪文明社会,令人不寒而栗。


宋人庄绰所著的《鸡肋编》谈到了当时关于人肉的隐语,儿童被称为“和骨烂”,意思是说小孩子肉嫩,煮的时候连肉带骨一起烂熟。元军称之为“想肉”,吃了之后美味无穷,还使人想念。 周作人晚年多次谈到宋人南逃时带着妇孺肉干的故事,寄意沉痛。


举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几个例子,观滴水可知沧海:
•        甘肃1929年大旱,人相食。岷县的一位名为马永强的传教士在《近代甘肃灾荒备忘录》写道:「居民绝食或缺种子已达百分之八十,故多以婴儿烹食充饥。各县儿童不敢出门。」
•        席会芬、郭彦森等主编的《百年大灾荒》中记录了一个骇人的故事:「陕西三原县一妇女,携带3岁的儿子逃荒,夜宿一村民家中。第二天发现儿子不见了,四处寻找,寻到厨房,闻到了肉的香味,打开蒸笼盖,发现儿子坐于笼中,已经蒸烂多时,目不忍睹。」
•        周俊旗选编的《民国旧事》(1928—1931) 也有类似的故事:「甘肃隆德县—村有王、刘、郭三家,丈夫均外出逃荒,三个妻子结伴行乞,仍无法解决饥饿问题,于是偷抱别人小孩,切碎煮熟充饥,等到被别人发现,窑中己积有30多个小孩的尸骨。」
•        夏明方、康沛竹主编的《百年世纪灾变图史》收录了1930年《大公报》的一则通讯:「饥民初则偷窃死尸,继则公然脔割,终则以婴儿、妇女的腿臂做腊肉,家居供食品,出外作干粮。各出税局翻检行李,常有人腿裹其中。严诘之,答日:本人子女之肢体,若不自食,亦为他人所食。」
•        甘肃《康县志》中曾记载这样一则1930年的事「秦正海杀食花子肉」,讲的是一个叫花子小女孩沿门乞食到一个叫秦正海的家中,秦骗小女孩说要给她做面食吃,让她烧水,而后用切面刀突然将其击杀,煮而食之。
•        又如1930年5月的《大公报》记载:「陇县南七新庄柳姓一家,死亡殆尽,最后其父将其12岁的女儿吃了。」
•        《河南文史资料》记载1942年河南大旱:「郑州,有成群的乞丐掘食死尸;马水道夫妇,亲自动手煮食了他们的亲生女儿香菊。」


正史是当权者召集读书人所撰写的,有其局限,所以会有各种野史存世作为补充。从可信度来说,除非言及鬼神的特异章节,大多数事例我相信空穴来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至少就食脑髓来说,我相信就在这片国土上发生过。近现代人食人惨案何其之多,遑论愚昧野蛮的古代。那些死于舌尖上的小孩子们的魂灵,无时无刻都在告诫着我们:做人,一定要文明啊!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0#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宫的北宫门发动政变,杀掉了自己作为皇太子的长兄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其中有一个细节:
李元吉再三不彀。


接着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控弦不开所以不至于彀,盖仓皇失措也。
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之后,其他人把李元吉射下了马,仓皇中李元吉逃入了树林,而李世民被树枝挂了一下就摔下马去,竟然不能起身,差一点被李元吉用弓勒死。幸好尉迟敬德及时赶来射杀了李元吉。

然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李建成李元吉两个人也是和李世民一样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的,也算是见过各种紧急场面的人,在这危急时刻竟然不能做到搭弓射箭!不得不说让人匪夷所思。
讨论这场事件的三个主人公的各种表现,各种细节,就必须提到兄弟几人的关系。
在这之前,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已有嫌隙,心生不满,但兄弟之间争权夺利也仅仅是排挤,想把他挤出核心权力圈,把李世民手下的能人才将都挖过来,挖墙脚薅羊毛的事情,从互相的手段看来,也绝不至于兄弟阋墙,互相残杀,你死我活。而两方各自手下的人,善于权谋争斗,精于法力诈术,都促说兄弟二人先下手为强,为了江山要下狠心。
     

纵然有人提前告秘可能有危险埋伏,他们还是不相信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不相信旁人之言而是选择相信兄弟血脉之情,要“入参,自问消息,趣玄武门”。可以想到,在李建成李元吉走到玄武门的那一刻,对于李世民会杀掉自己是毫无心理准备的。在看到李世民真的一身戎装横刀立马站在自己面前,那一刻的他内心是多么的惊慌失措,充满惊诧,一定是仍不相信自己的兄弟会真的杀掉自己,估计还在犹豫思索吧。

但是历史和命运容不得他惊诧与犹豫,机遇就在于搭弓射箭之间。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同样表现出了惊慌和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纵然随着父亲征战,但真的把弓箭射向自己的亲兄弟,内心也是有着巨大的压力吧。所以在树林里追逐时才至于被树枝绊倒,竟不能起身。
而在事变之前,他也是不认可弑兄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未考虑过这个建议,毕竟兄弟之情,于心不忍。然而手下人都在劝自己,不先声夺人必然受制于人,于是他犹豫不决内心纠结的踏上了弑兄的准备之路。

李渊看到满是血污的尉迟敬德提剑而来,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被次子所杀,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无奈吧。

而李世民让尉迟敬德代自己前去说明情况,我想,弑兄之后,他自己内心并不敢直面父皇,同时下定决心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不如让尉迟敬德去对李渊形成威慑,让父皇能对自己的实力和形式能有所认识,承认自己。

参与并自己 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内心是何其的纠结与不安的,在几天后,李世民面见李渊时,他抱着自己的父亲嚎啕大哭了很久很久。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内心也一定饱受煎熬,充满愧疚与自责。追封已故皇兄李建成为息王,  谥号为“隐”,后世史家称李建成为隐太子;皇弟李元吉得到的谥号是“剌”。二人都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那天,李世民在宜秋门大哭一场。魏征、王珪上表请求陪送到墓地,他不仅同意,还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我想,这也算是他用另一种方式安抚自己不安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愧疚与自责吧。

政治就是这么残酷。你觉得自己只是和哥哥在争抢父亲给的糖果,而手下的人却告诉你这是在争活下去的权利,你不死他就得死,他不死你就活不好。
你觉得你是在为国家前途着想,为了人民的利益向当权者进谏,然而他们只关注的是,权力还能不能继续在他们手里,还会不会继续在他们的手里,还能不能安全稳定的继续在他们的手里。你关心的,他们一点也不关心,而你不想要的,是他们恐惧的,贪恋的,迷恋的,害怕你会抢去的。所以没有你,对他们很重要。
在这场争斗里,不论文臣武将,每个人都想做皇帝的功臣,你掌了权他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皇家内部,为了权力,没有伦理可言。兄弟几人都在顾忌犹豫的情谊与血缘,而各自手下的利益争夺中,一切的一切伦理、情谊、手足都化作虚无,灰飞烟灭。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1#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是时候祭出这篇神文了,记得当年看完,已经不能用细思恐极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一)第一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从进宫到官至大中大夫(建元二年始)
“生男勿喜,生女勿忧,不见卫子夫独霸天下”,此话流传甚广。不过关于独霸天下几十年的卫家一般学者都认为,虽是由裙带关系发迹,却因卫霍的赫赫军功才得以权倾朝野,从而稳固数十年。
可如今深究之下,却觉得就连这说法恐怕也有待商酌。
1)卫青和卫子夫乃同时进宫,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被PIA飞)。若说是因卫青乃子夫之弟的缘故,为何卫家的其他兄弟没有一起进宫?根据史记的一段,其余卫氏兄弟是在卫青领建章监之后才显贵的。若说卫青因为姐姐的缘故,为何不带其他兄弟单带卫青呢?而且卫青与子夫同母异父,带同父同母的兄弟不是更合适吗?
2)卫子夫入宫之后便被抛之脑后(当然也由于阿娇善妒的缘故),整整一年未尝得见圣面。反观卫青,在这其间没有吃任何苦,还在建章营供职,此为皇帝的卫队,得见皇帝应该不难。若说卫青真是因姐姐而受宠,何以卫子夫被刘彻忘却,而卫青倒是时常能见?
一年后,武帝把不中用的宫人挑出来,让她们出宫回家。卫子夫此时才因而得见武帝,哭泣着请求出宫。刘彻怜爱,再次亲幸。外戚世家里说,卫子夫怀孕之后,召见她的哥哥卫长君和弟弟卫青任侍中。但结合卫帅本传,即可发现此事大有蹊跷,下面马上会逐一分析。
3)先放上两段史记的译文: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的春天,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入皇宫,受到武帝的宠幸。皇后陈阿娇是堂邑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没有生儿子,却嫉妒别人,大长公主听说卫子夫受到武帝宠幸,且有了身孕,很嫉妒她,就派人逮捕了卫青。当时卫青在建章宫供职,尚不出名。大长公主逮捕囚禁卫青,想杀死他。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就和一些壮士把他抢了出来,因为这个原因,卫青没有死。武帝听到这消息,就召来卫青,任命他当建章监,加侍中官衔。连同他的同母兄弟们都得到显贵,皇上给他们的赏赐,数日之间竟累积千金之多。卫孺做了太仆公孙贺的妻子。卫少儿原来同陈掌私通,武帝便召来陈掌,使他显贵。公孙敖因此也越来越显贵。卫子夫做了武帝的夫人。卫青升为大中大夫。
《史记·外戚世家》
子夫入宫一年多,竟然没有再得亲幸。武帝把不中用的宫人挑出来,让她们出宫回家。卫子夫因而得见武帝,她哭泣着请求出宫。皇上怜爱她,再次亲幸,于是有了身孕,一天比一天更受尊宠。武帝召见她的哥哥卫长君和弟弟卫青任侍中。子夫后来大得亲幸,倍受宠爱,共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名叫据。
这两段一对比,可以发现,卫青和卫长君任侍中,其实是在卫子夫怀孕,卫青被长公主囚禁,并被救出来之后才发生的。
但是之前卫青在建章宫供职,而卫长君并没有。且加侍中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卫子夫怀孕,而是卫青险些被陈皇后和大长公主杀掉。
卫青领建章监之后,他的同母兄弟(包括卫长君)才得以显贵。所以,卫氏一门的显贵其直接原因并非子夫有孕,而是卫青险些遇害,终究化险为夷。史记也如此记载:“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
再看连同显贵的还有公孙一家,公孙一家有什么功劳?和谁有更直接的关系?卫子夫?卫青?公孙敖的功劳是救出了卫青。这更加明晰,这一批人到底是因为谁的缘故而显贵。甚至就连卫子夫大得亲幸,倍受宠爱都是在卫青封侍中,也就是卫青被大难不死之后。
不仅如此,这一故事还有许多环节值得推敲
a)第一,为什么卫子夫怀孕了,却要拿卫青出气?
此举实在太不合理。若卫青死了,卫子夫依旧有身孕,毫无意义。且这种杀戮导致的直接后果应该是让刘彻更加宠爱卫子夫。
b)退一步讲,就算真要拿卫子夫的兄弟出气吧。但卫子夫还有其他兄弟啊,有同父同母的卫长君,还有其他几个弟弟,且这些人都不在宫中任职。若论亲疏,显然该杀卫长君;若论易下手,那些不在宫中的兄弟更好得逞吧。为何单单要杀卫青呢?


李夫人就算不是卫帅死后才出场,最早也是卫帅死前一年才出场,生下刘鹘。这个时候卫帅应该在病中。
总之,刘彻的生育情况方面出现了怪异的现象。这么个号称一天不能没有妇人的皇帝,在卫帅闲赋在家的十多年里,后宫的生育几乎为零。(有一位公主无法判断生母,但她后来不是长公主,应该比李姬所生盖长公主的年龄还小,就算多她一个吧。)
而王夫人的一个儿子,李姬所生的两子一女,按时间推算,大概是在卫帅频繁出征的几年里生出来的。
李夫人生儿子的时间,是在卫青病重或者死后。
赵勾弋生刘弗陵,那就更久远之后了。由此也可以证明野猪的生育能力没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看卫青方面,三个襁褓中的儿子封侯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怎么在卫青闲赋在家的十四年里,他一个小孩都没再生出来?
子蝉补充总结说

武帝生六子五女
卫皇后生戾太子,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赵婕妤生孝昭帝
卫皇后生在太子之前生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 李姬生鄂邑公主, 还有一女夷安公主生母及出生年月不详。
刘彻是在当太子时娶了陈阿娇,陈皇后不能生育,但从结婚起,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太皇太后崩,刘彻都比较受气。
卫子夫是建元二年入宫,然后怀孕(这胎是卫长公主)。卫青因此还差点被长公主害死,因祸得福,反而为建章监、侍中。这年卫青十三四岁,刘彻18岁
这是刘彻第一个小孩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卫子夫又生了二女,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才生下了太子,被立为皇后,此后再未为刘彻生儿育女。这年刘彻29岁,卫青24岁左右。
这是刘彻的前四个小孩,为一母所生,终于在29岁那年有了太子。其实他就是需要一个儿子,而且卫家独得专宠。
与此同时,从元光五年(前130年)到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扫龙城,收复河朔草原,从一个普通的外戚,成为长平侯。之后驻守朔方。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大胜右贤王,拜大将军,三子皆封侯。刘彻下旨赐婚,卫青尚平阳公主,至此后,卫青再无子嗣记载。但当时卫青三子皆在襁褓中,可见年龄不大。
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再次出击匈奴,虽然胜了,不过前将军赵信投降了匈奴。这年小霍崭露头角,以八百骑斩首两千。至此,领兵的重任移到了小霍身上。此后的四年(直到元狩四年)卫青没有出征。而小霍在这其间建功立业,收复河西。
刘彻的其他三子一女,就是在卫青频繁征战在外其间出生,卫青的三个儿子也应该是这其间出生。
依据是:
元狩六年(前117年),三子同时封为王,当时小霍请立诸子为王的奏折中提到:“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
胜衣是指儿童稍长,能穿戴成人的衣冠。无师傅官是说还没有教导皇子的官员。可见这三子应该差不多六七岁,学龄前儿童。
那么以此推算,这三子差不多都是元朔五年到元朔六年出生,受孕期为元朔四年到元朔五年。这其间卫青频繁征战在外。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领兵征讨匈奴,卫青扫了单于,霍去病封狼居胥。
怀疑那位出生年月不详也无可考的夷安公主是否是此时生的?因为既然赐名夷安,顾名思义就是安定了蛮夷,那么这一年出生,给了这个赐名其实是非常合理了。
总之,从元狩元年(前122),直到卫青病重去世的元封五年(前106)的16年其间,刘彻后宫所出为零。卫青也再无子嗣记载。
至于李夫人所生昌邑王的出生时间,从《资治通鉴》看来应该是在卫青死前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太子每谏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这时卫青极有可能已经病重在塌了,不管刘彻是出于真心还是安慰,总之他说了让卫青放心的话(真是想让皇后放心,说给皇后听更方便吧)
其实从昌邑王封王的时间看,他也有可能是卫青死后才生的。昌邑王是天汉四年(前97年),而卫青是元封五年(前106年去世)。根据前面几位皇子七岁封王来看,昌邑王可能是卫青死后才出生的。
不过太初元年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如果按照汉书记载,当时李夫人已死的话,那么还是和资治通鉴吻合的。
至于刘彻的最后一个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则是太始二年(前95年)出生,那时卫青死了已经十年了。其实那个不知道出生年月和生母的夷安公主也有可能是卫青死后出生的。
对于夷安公主的年龄,没有可以确切考证的,只有汉书·东方朔传有一段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
久之,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宫。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
可见是武帝的妹妹老来得子,尚夷安公主,估计她年纪应该较小,有可能是卫青死后才出生的。
===========================================================
几乎二十年的空白啊,那时刘彻是从34到50岁,而卫青是从30岁到46岁,对于正当壮年的人,居然都无所出,实在是太可疑了
1 关于倒霉的郭解
这位兄台是汉朝的“豪侠”,起初刘彻要举行搬迁活动,将各郡国的豪强富户搬去茂陵,这位兄台不肯,他认为自己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徙标准,便拜托当时手握重权的卫青去向皇帝求情。大概是说自己家穷。
谁知,弄巧成拙。皇帝刘彻一口回绝,对卫青说,能劳动你求情的,怎么可能是穷人呢?
事情到此并未截至,因为这个事情,郭解大人在刘彻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反面印象,后来,郭解的门客杀了某个说他不是贤人的儒生,这事情并不是郭解干的,他也不知道杀人的到底是谁,本来是无罪。
但刘彻就是看不顺眼他,说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把他全族咔嚓了。
皇帝为什么要对这么个人如此深仇大恨呢?他并不是他的臣子,莫非就是因为他对卫青的影响力?
不CJ的想,这样的手法,是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
注:1)《史记·游侠列传》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
? 2)《史记·游侠列传》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2 关于倒霉的主父偃
与郭解类似的命运降临在这位大人身上。他和郭解不同,家里属于一穷二白,却胸怀大志四处游荡。无奈无人厚待,他也索性以为诸侯不值游学。于是西入函谷关,拜见了卫青,似乎命运之神开始眷顾了。
卫青数次向刘彻举荐主父大人,从来求贤若渴的刘彻不知犯了什么毛病,就三字“不答应”,死不肯召见。
时间久了,其他宾客也开始厌恶他,迫得这位大人亲自去上书刘彻,而且早上上书,傍晚刘彻就与他见面了,可见并非不需要人才。
一见之下,更觉此人确实是个可用之材,刘彻便开始重用他。之前卫青举荐,想必也说了不少,刘彻也应该知道这是个人才,怎么就是不肯见呢。
主父先生看来也很记恩,之后尊立卫子夫为皇后,他也有很大功劳。顺说把豪强弄到茂陵去也是他出的主意。
可怜主父先生以为此后便是好日子了,哪里知道刘彻是个莫名其妙记仇的人,虽然记的哪门子仇主父先生根本不知道。
总之,用他削弱了诸侯之后,刘彻也毫不留情地把他全族咔嚓了,来绝诸侯之口,根本就是个倒霉的替死鬼。抖抖,除了兔死狗烹,诸位觉得刘彻此举的深层不可告人理由是什么呢?
注: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
? 2)《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
? 3)《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自杀。上欲勿诛,是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3 关于幸运的道士公孙卿
这家伙哄骗差不多到了中老年的刘彻,说某山上会有神仙降临。等刘彻一行浩浩荡荡的来了,却什么都没有。
哄骗皇上的罪名是很严重滴,想想少翁栾大们,谎言被戳穿之后下场如何吧。
这家伙怕得要命只好去走门路。走的是当时,已经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卫青门路。卫青揽下了这事,而且在对刘彻说话时,注意了说话艺术,他并没有直接为这人求情,而是对刘彻说,神仙是可以见的, 而陛下去传,所以没见上。如今陛下可以建观于这里,那么神仙就会来了。不过神仙喜欢居住在高楼,如果不够高,神仙也不会降临。
刘彻听后,根本没有责罚这个幸运的道士,而是真的依卫青的开脱之词,修了恢宏的道观。
这说明什么?
至少两点。一,刘彻在外出巡游的时候,没有把卫青撇在长安。让他随行。
二,呵呵,卫青在刘彻心目中的分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哪怕是传说中,他备受冷落的时间段里。
注:班固·《汉武故事》拜公孙卿为郎,持节候神;自太室至东莱,云见一人,长五丈,自称巨公,牵一黄犬,把一黄雀,欲谒天子,因忽不见。上于是幸□氏,登东莱,留数日,无所见,惟见大人迹。上怒公孙卿之无应,卿惧诛,乃因卫青白上云:“仙人可见,而上往遽以故不相值。今陛下可为观于□氏,则神人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不极高显,神终不降也。”于是上于长安作飞廉观,高四十丈;于甘泉作延寿观,亦如之。
4 关于李广利受封将军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刘彻对李夫人的宠爱,以及李夫人临终前刻意不让刘彻见到自己的容颜以保持美好的形象,希望刘彻因此眷顾自己的兄弟们。
刘彻确实因此对她念念不忘,但一直到卫青死一年后,才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不过,为什么不是在李夫人初死后不久,刘彻最最最为惦记怀念的时候,封她的兄长为将军呢?
而刘彻早就要牵制制约卫青的军权,却用了他的外甥霍去病来分担,霍去病死后,大司马又变成了只有卫青一人。
如果要制约谁,为什么不用他的对头?这是最起码的权力均衡之术,刘彻不可能昏头昏脑不知道吧?
不CJ的答案只有一个:刘彻不会在卫青活着的时候,让任何外人(小霍明显算卫家人)拥有威胁到卫青地位的可能。
注:1)《汉书·外戚传》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2)《资治通鉴·卷二十一》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一零四年)
? 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拜李夫人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
5 关于从来没人敢诬告卫青
纵观这么多年的记录,居然没有任何人物参奏卫青图谋不轨啊之类的记录。这应该不是因为卫青的权势大,(后来刘弗陵时代,霍光的权势够大吧,却依然有人告他谋反)也不会因为他性格好,想扳倒他的人就对他心存怜惜。
再说卫太子,卫青生前,卫皇后因太子不类皇帝而不安,刘彻得知后,就和卫青说,对太子,他十分满意,安了卫家的心(为什么不直接和皇后说呢)。可卫青死后,卫皇后和卫太子就遭殃了。那些憋了很多年的人物似乎终于一个个冒头。
但如果卫青真在此前就受刘彻的冷落,抑郁不得志,那些要扳倒卫家的李广利刘屈牦们,怎么不在那时候动手呢?因为那时候还有一个更好的借口――――只要说卫青因被冷落,心怀不满心生怨恨,勾结皇后欲立太子为帝。一个握有兵权,一个为后宫之主,还有个太子在手,皇帝不信也要疑三分吧。
注:1)《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
? 2)《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6 关于刘彻要求众人对卫青行跪拜礼
在史记的汲郑列传中有这么一段: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看出来,刘彻想要“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最好行跪拜之礼”。
刘彻的这个念头实在是太BH,要知道在汉代,臣子哪怕见了诸侯王,都不用行跪拜之礼,因为他们只是天子的臣子。
除了皇帝外,按制度还有什么人臣子见了应该行跪拜之礼呢?(除了皇帝,太后,太皇太后,能接受群臣拜见的,我只能想到皇后了)
注:《史记·汲郑列传》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7 关于儿子犯法,卫青与公孙贺的对比
倒霉的公孙贺,他儿子公孙敬声挪用了军款案发被捕,可怜的老爹为了替儿子赎罪便去逮捕大盗朱安世希望能将功赎罪,哪知最后的下场是父子二人都被关入监狱并死在其中,全家灭族。
而卫青的儿子们,先后犯过什么错误呢?
老大卫伉,犯下的罪名是矫制不害,就是竟敢伪造皇帝的命令。大家通常看到的“假传圣旨”就是这意思,后面通常连着“罪该万死”,而不是“挪用军费,罪该万死”。
比起公孙家,不说后果,谁的犯罪动机比较恶劣呢?
刘彻对此事的处理,不过是削了卫伉的爵位。
另外两个卫不疑卫登,坐酎金失侯,说白了就是皇帝祭祀的时候,按照规定要缴纳酎金,而这两位在交这些金子的时候,分量不足或是兑假了。
他们最终得到的处理,也不过是被削了爵位。
看到这里可能还不觉得什么,但看班固的汉书,却写到一个细节:刘彻虽然削了这些不争气家伙们的爵位,却依旧保留了他们的一千户封邑……
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刘彻实在是太太太偏袒卫家人了。
注:1)《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元鼎元年坐矫制不害,免。
2)《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
? 3)班固·《汉武故事》大将军四子皆不才,皇后每因太子涕泣,请上削其封。上曰:“吾自知之,不令皇后忧也。”少子竟坐奢淫诛:上遣谢后,通削诸子封爵,各留千户焉。
? 4)《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补充说三点
1)关于刘彻年号的换号问题
刘彻的众多年号中,截止元封都是六年一循环,而自从元封五年卫帅薨后,所有的年号,都是四年一循环。猜想一下为什么呢?从元封五年以后,所有的年份都截止XX四年为止,再不会出现XX五年。
附带一份汉朝的年表,各位大人看看:
Netor网同纪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界呢?大概就是卫帅于元封五年去世之后,刘彻再也不想听到XX五年这个让人伤心的年份了吧,其实野猪的内心还是很脆弱的
2)关于卫帅的最后十几年都干了些什么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卫帅被夺了兵权,在家深居简出,其实不然,卫帅没有呆在家里,而是被刘彻带着四处旅游去了。补上蜜月旅行啊。
来看一看汉朝天子车驾的规格。
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公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骖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小驾,太仆奉驾,侍御史整车骑。《汉官解诂》
也就是说,天子出行,如果用大驾,都是大将军骖乘。这是规定。
骖乘什么意思呢?就是和皇帝同坐一辆车。
再看下关于皇帝出行的记载
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
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
所以说,大规模的出行,封禅,祭神,或者是寻仙,甚至就是到甘泉宫,都是用的大驾。
那么也就是说按照规定,这些出行都是卫帅骖乘。
再看卫帅最后的十几年里,野猪出游之多,可谓顶峰时期,不是去哪里祭神,就是封禅、巡视,那么卫帅也就自然整天跟着野猪四处旅游了,还坐在同一辆车里,真是想CJ都CJ不起来。
再特别说一下,看汉朝的制度,刘邦拜过韩信为大将军,位在诸将之上,但是杀了韩信后,大将军一职就被废弃了。直到刘彻,才专门为卫青重置大将军之位,作为最高军职,并且统领内朝,分丞相权。
上面那些礼仪,我看应该不会是刘邦时候的吧,那么这些不CJ的规定应该是刘彻制订的了。这个……绝对是私心啊……
3)关于卫帅陪葬茂陵的位置
先看看西汉皇陵的一般安排:
西汉的皇后陵一般在帝陵之东(东北或者东南),故称“东园”。除刘邦与吕后的墓冢建在同一陵园这一特例之外,西汉一代皇帝与皇后均各自起陵园。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280米
安陵西北270米处有一墓冢,有学者认为,这是孝惠帝张皇后陵 ?
灞陵东北1公里左右,有汉文帝窦皇后陵 ?
阳陵东北450米处,有个高25米的墓冢,那就是景帝王皇后陵 ?
昭帝陵墓东南665米处是昭帝上官皇后陵。 ?
杜陵东南575米处是宣帝王皇后陵。 ?
陵园东北约350米处,有孝元傅皇后合葬陵。 ?
延陵东北约600米处,有汉成帝班婕妤墓,延陵之西还有一大冢,疑为许皇后陵。 ?
陵园东北620米处,有哀帝傅皇后合葬陵。 ?
平帝王皇后合葬陵位于康陵东南570米
汉武帝茂陵的东北面1公里处该安葬皇后的地方葬的却是——卫青(还完全是按照他奶奶太皇太后窦氏的位置)。
霍去病葬在东面一公里(挨着卫青,不过要稍远些)。然后李夫人的墓本来在甘泉宫下,霍光在刘彻死后将其墓移到茂陵之西,尊为皇后,但如果按照刘彻本人的安排,茂陵没有后妃陪葬,而该葬皇后的“东园”葬的却是大将军——卫青。


=============完结=====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2#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能想到的就是吕太后的“人彘”。下面是《史记》的记载。诸君可以自己感受。————————————————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史记 吕太后本纪》
译: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厕所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大惊,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你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
————————————————西汉初,高祖刘邦得了天下后,吕后由于年老色衰,已为刘邦所厌烦。刘邦每次出游、出征,都由戚夫人陪着。而把吕后留在宫中,很少见面,相互感情日渐淡薄。他宠幸戚夫人,日日揽在怀中调情取乐。戚夫人貌比西施,身材修长。会弹奏各种乐器,舞技高超,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

戚夫人有一子名叫如意,是为赵王。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她日夜在刘邦前颦眉泪眼,求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不免心动,且因太子刘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聪明,且性格不像自己,索性趁早废立,既可讨好戚夫人,又可保全社稷。吕后也随时提防太子被废,视戚夫人母子为眼中钉。吕后为了确保太子的地位,求教于张良,张良出计,请出商山四皓,以使太子在朝廷的地位显得益发庄重而不可动摇。所谓“商山四皓”是商山之中的四位白发隐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以前刘邦请了几次都没出来。一次刘邦置酒宫中,召太子侍宴。太子应召入宫,四皓一同进去。刘邦心中很惊异,当听说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已不可废。

刘邦死后不久,吕后把戚夫人抓起来,先当下人使用。她让人剃光戚姬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又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接着,吕后又把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从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汉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就知道吕后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赶紧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呆在一起。两人从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所以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吕后虽然气得咬牙切齿,但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有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害死了。汉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变成了一具直挺挺的僵尸。如意刚死,哪知余哀未了,又起惊慌。忽有宫监奉太后命,来引惠帝,去看“人彘”。惠帝从未闻有“人彘”的名目,心中甚是稀罕,便即跟着太监,出宫往观。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道:“厕内就是‘人彘’哩。”惠帝向厕内一望,但见是一个人身,花脸,没有头发,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没有鼻子、耳朵,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什么声音,没有舌头。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的缩转身躯,顾问宫监,究是何物?宫监不敢说明。直至惠帝回宫,硬要宫监直说,宫监方说出戚夫人三字。一语未了,几乎把惠帝吓得晕倒,勉强按定了神,要想问个底细。及宫监附耳与语,说是戚夫人手足被断,眼珠挖出,熏聋两耳,药哑喉咙,方令投入厕中,折磨至死。惠帝不待说完,又急问他“人彘”的名义,宫监道:“这是太后所命,宫奴却也不解。”惠帝不禁失声道:“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他回去后大病一场,一年多卧床不起,从此日夜饮酒作乐,不久死去。(史称“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史记·伯夷列传》之二)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3#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觉察到养虎将要贻患,就派兵征讨,但是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行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北京,被参者反而取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他们又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睦;所以他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视双方的互相参劾业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是非可否的追究。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够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来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此是后话,也不在本书叙述范围之内。这位酋长并非别人,据当日记录称,他名叫努尔哈赤。若干年之后,他的庙号则为清太祖。
———《万历十五年》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4#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

交换孩子杀了吃,把尸骨拆下来烧火做饭。(经评论区知友指正,应为刮取骨头上的肉来吃)


出自《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段原文: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楚庄王去打宋国,军队就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吃完了还打不赢就只能回家玩了。于是他派小弟司马子反去看看宋国啥情况。宋国的华元老兄也来了。俩人一碰头,子反问:【老兄,你们那啥情况啊?】华元答:“哎呀,情况不容乐观啊”,【咋滴了?】“都已经到了交换孩子杀了吃,把骨头上上的肉刮下来做饭的份上了。”子反一听很震惊啊,就说,【窝糙,这么惨?我听说被困的军队都只给给别人看自己的肥马,打肿脸充胖子,你这人咋这么实诚?】华元回答“我听说君子看到别人有难会心生怜悯,只有小人才会幸灾乐祸。我敬你是条汉子,就实话实说了。”子反听了后对他说【加油吧老哥,实话告诉你我们也就剩七天的口粮了,吃完了还搞不定就得撤退了,你努力防守,干巴得!】


后面发生的事就不放原文了


子反回去后,楚庄王问“对面什么套路?”子反回答【太特么惨了,交换孩子杀了吃,还把骨头上的肉刮下来。】楚庄王一听,有戏啊!“66666,赶紧干他丫的,打完我就可以回家了!”子反连忙说【亚灭爹!我都跟人家说我们也只剩七天的口粮了!】楚庄王一听怒了,“我特么让你去刺探军情,你怎么去当第六人了!”子反解释到【一个小小的国家都有这么实诚的老哥,难道我们大楚国就没有吗?所以我就招了。】楚庄王心想,这小子说的对啊,就说“你说的有理有据,我竟无法反驳。不过我还得打下宋国再走。”子反说【要打你打,老子不打了。】楚庄王一看,窝糙,你都不打了我还打啥,收拾东西回家!于是带领军队撤军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5#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前面有朋友已经提到了(辛平公上仙),我就把之前我的一个回答在这里放一下。主要是后面的武元衡和朗达玛离奇遇刺。以后有时间慢慢补充

800年到850年,是中国下克上的年代。

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同居泗州下邳县,于贞元末(原文作
“元和”末,不正确)偕赴调集,乘雨入洛西榆林店。掌店人甚贫,待宾之具莫不尘秽
,独一床似洁,而有一步客先憩于上矣。主人率皆重车马而轻徒步,辛、成之来也,乃
遂步客于他床。客倦起于床而回顾,公平谓主人曰:“客之贤不肖,不在车徒,安知步
客非长者,以吾有一仆一马而烦动乎?”因谓步客曰:“请公不起,仆就此憩矣。”客
曰:“不敢!”遂复就寝。深夜,二人饮酒食肉,私曰:“我钦之之言,彼固德我,今
或召之,未恶也。”公平高声曰:“有少酒肉,能否相从?”一召而来,乃绿衣吏也。
问其姓名,曰王臻,言辞亮达,辩不可及。两人益狎之。酒阑,公平曰:“人皆曰天生
万物,唯我最灵。儒书亦谓人为生灵。来日所食,便不能知,此安得为灵乎?”臻曰:
“步走能知之,夫人生一言一憩之会,无非前定,来日必食于礠涧王氏,致饭蔬而多品
;宿于新安赵氏,得肝美耳。臻以徒步,不可昼随,而夜可会耳。君或不弃,敢附末光
。”未明,步客前去。二人及礠涧逆旅,问其姓,曰:“王。”中堂方馔僧,得僧之餘
悉奉客,故蔬而多品。到新安,店叟召之者十数,意皆不往,试入一家,问其姓,曰:
“赵。”将食,果有肝美。二人相顾方笑,而臻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礼钦甚
笃,宵会晨分,期将来之事,莫不中的。行次阌乡,臻曰:“二君固明智之者,识臻何
为者?”曰:“博文多艺,隐遁之客也。”曰:“非也,固不识我,乃阴吏之迎驾者。
”曰:“天子上仙,可单使迎乎?”曰:“是何言欤?甲马五百,将军一人,臻乃军之
籍吏耳!”曰:“其徒安在?”曰:“左右前后。今臻何所以奉白者,来日金天置宴,
谋少酒肉奉遣,请华阴相待。”黄昏,臻果乘马引仆,携羊豕各半、酒数斗来,曰:“
此人间之物,幸无疑也。”言讫而去。其酒肉,肥浓之极。过于华阴,聚散如初。宿灞
上,臻曰:“此行乃人世不测者也,辛君能一观?”成公曰:“何独弃我?”曰:“神
祇尚悔人之衰也,君命稍薄,故不可耳,非敢不均其分也。入城当舍于开化坊西门北壁
上第二板门王家,可直造焉。辛君初五更立灞西古槐下。”及期,辛步往灞西,见旋风
卷尘,逦迤而去。到古槐,立未定,忽有风扑林,转所间,一旗甲马立于其前。王臻者
乘且牵,呼辛速登。既乘,观焉,前后戈甲塞路。臻引辛谒大将军,将军者,丈余,貌
甚伟,揖公平曰:“闻君有广钦之心,诚推此心于天下,鬼神者且不敢侮,况人乎?”
谓臻曰:“君既召来,宜尽主人之分。”遂行,入通化门,及诸街铺,各有吏士迎拜。
次天门街,有紫吏若供顿者曰:“人多,并下不得,请逐近配分。”将军许之,于是分
兵五处,独将军与亲卫馆于颜鲁公庙。既入坊,颜氏之先簪裾而来,若迎者,遂入舍。
臻与公平止西廊幕次,肴馔馨香,味穷海陆,其有令公平食之者,有令不食者。臻曰:
“阳司授官,皆禀阴命,臻感二君也,检选事,据籍诚当驳放,君仅得一官耳。臻求名
加等,吏曹见许矣。”居数日,将军曰:“时限向尽,在于道场万神护跸,无许奉迎,
如何?”臻曰:“牒府请夜宴,宴时腥膻,众神自许,即可矣。”遂行牒,牒去逡巡,
得报曰:已敕备夜宴。于是部管兵马,戍时齐进,入光范门及诸门,门吏皆立拜宣政殿
下。马兵三百,余人步,将军金甲仗钺,来立于所宴殿下,五十人从卒环殿露兵,若备
非常者。殿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灯独荧煌,丝竹并作。俄而三更四点,有一人多髯
而长,碧衫皂袴,以红为褾,又以紫縠画虹蜺为帔,结于两肩右腋之间,垂两端于背,
冠皮冠,非虎非豹,饰以红罽,其状可畏。忽不知其所来,执金匕首,长尺余,拱于将
军之前,延声曰:“时到矣!”将军顰眉揖之,唯而走,自西厢历阶而上,当御座后,
跪以献上。既而左右纷纭。上头眩,音乐骤散,扶入西阁,久之未出。将军曰:“升云
之期,难违顷刻,上既命驾,何不遂行?”对曰:“上澡身否?然,可即路。”遽闻具
浴之声。五更,上御碧玉舆,青衣士六,衣上皆画龙凤,肩舁下殿。将军揖:“介胄之
士无拜。”因慰问以人间纷挐,万机劳苦,淫声荡耳,妖色感心,清真之怀得复存否?
上曰:“心非金石,见之能无少乱?今已舍离,固亦释然。”将军笑之,逐步从环殿引
翼而出。自内阁及诸门吏,莫不呜咽群辞,或抆血捧舆,不忍去者。过宣政殿,二百骑
引,三百骑从,如风如雷,飒然东去。出望仙门,将军乃敕臻送公平,遂勒马离队,不
觉足已到一板门前。臻曰:“此开化王家宅,成君所止也。仙驭已远,不能从容,为臻
多谢成君。”牵辔扬鞭,忽不复见。公平叩门一声,有人应者,果成君也。秘不敢泄,
更数月,方有攀髯之泣。来年,公平受扬州江都县簿、士廉授兖州瑕丘县丞,皆如其言
。元和初,李生畴昔宰彭城,而公平之子参徐州军事,得以详闻,故书其实,以警道途
之傲者。
—《续玄怪录》李复言
其实说白了,就是俩县尉见一糟老头后以礼相待,然后老爷子为了报答带他们俩中命好的那个到冥府看了场刺杀皇帝的好戏,因为老头是冥府的使者。最后语重心长教育大家不要做做骄傲的孔雀,要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让我想起了小学老师讲过的老妈,儿子,怪蜀黍的故事。老妈带儿子到办公楼下,给打扫卫生的怪蜀黍扔了张纸,怪蜀黍二话不说扫了。老妈扔了好几次怪蜀黍都忍了。这时老妈语重心长教育儿子你不给老娘好好学习就成这样。这时怪蜀黍坏笑着告诉老妈我是董事长,你被解雇了。老妈当场悲愤了。最后怪蜀黍语重心长教育小朋友不要做骄傲的孔雀,要善待周围每一个人。
如果故事的目的真的如此,那么必将会成为小盆友们最喜爱的启蒙古文教材。必将成为广大高考生顺手拈来的范例。最终让司马公公玉茎重生,屈原抑郁症彻底治愈,感动中国挥泪谢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开辟了中国高考的新纪元。从此,高考作文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当年竟没用上,悔不当初呀)
不过我们终究没有那么天真烂漫。都能看出这里突出的不是老头,而是刺驾。。。

805年,唐德宗死,顺宗即位。当时顺宗已经不能说话。(其实德宗很大程度上是被儿子病情急死的,让自己儿子赶紧过把皇帝瘾把自己病死掉,真是中国好老爹,又可以当作文素材了)被太监们抬上了朝。而后是二王八司马失败,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德宗间接当了中国好爷爷,感动)。随后,元和元年(806年)春正月癸未,“诏以太上皇旧恙愆和,亲侍药膳”。但至甲申,太上皇就崩于兴庆宫,“迁殡于太极殿,发丧”。宪宗向全国公布太上皇的病情,这在唐朝历史上罕见的。癸未才公布太上皇病情,甲申就宣告太上皇死了。此后大量疑点的浮现,让此事变得越发深不可测。刘禹锡的诗,李复言的文,似乎让我们又看到了一场烛影斧声。。。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从者皆散走,贼执元衡马行十余步而杀之,取其颅骨而去。又入通化坊击裴度,伤其首……
——《资治通鉴》元和十年
转眼十年过去了。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报晓晨鼓敲过,天色未明,大唐宰相武元衡即启门户,出了自己在长安城靖良坊的府第车门,沿着宽一百步(147米)的道路左侧行进,赴大明宫上朝,刚出靖安坊东门,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同时上朝的副手裴度同样遇刺受伤。此案震惊朝野。宪宗下令严加追查,随后
“成德军进奏院有恒州卒张宴数人,行止无状,众多疑之。庚戌,神策将军王士则等告王承宗遣宴等杀元衡。吏捕得晏等八人。"
"陈中师按张晏等,具服杀武元衡。张弘靖疑其不实,屡言于上。上不听。戊辰,斩晏等五人,杀其党十四人,李师道客竟潜匿亡去。"
—元和十年
"秋七月,丁丑朔,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诏使内京兆府、御史台遍鞫之,皆款服。京兆尹崔元略以元衡物色询之,则多异同。元略问其故,对曰:"恒、郓同谋遣客刺元衡,而士元等后期,闻恒人事成,遂窃以为己功,还报受赏耳。今自度为罪均,终不免死,故承之。"上亦不欲复辨正,悉杀之。 "
—元和十四年
成德军刺客疑点众多,死无对证。平卢的刺客言行不一,又说成德人已经杀了武元衡,自己是跑龙套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如来佛祖能判断了"你们二者必有一帮为真,一帮为假"。

很快,唐宪宗也不明不白去世了。
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不敢讨贼,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
,——元和十五年
十五年后此案才被重新侦查,陈弘志,王守澄一帮子都完蛋了。但此时正值文宗除宦之时,此种可否有政治隐情,我们无从得知。
不过几年,唐敬宗也被宦官杀死。

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吐蕃帝国就此崩溃。
据说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名高僧名叫拉隆 贝吉多杰。当他正专心致志地修法之时,听到了赞普朗达玛禁佛灭法的一些消息。一天深夜,有大昭寺的护法神吉祥天女化作一妇人模样前来点化道:“当今吐蕃学法的僧人甚多,但真正修有成就的只有你一人,朗达玛禁佛灭法,天怒人怨,解脱他的时机已到,你赶快动身,我将会暗中助你。”醒后他又对赞普产生了大悲恻隐之心,不忍心马上去解脱他,转而一想,他禁佛灭法的举动达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毁寺弃佛,逐僧焚经,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于是他为维护佛教而萌发了解脱赞普的念头,想方设法,找来一匹白马用焦炭涂黑,准备了一件外黑里白的披风和一顶外黑里白的帽子,将脸涂黑,怀藏弓箭暗器,骑马前往拉萨。到拉萨后见一人便问:“你知道赞普王在那儿吗?”那人向大昭寺方向指道:“赞普正在寺前观看唐蕃会盟碑文呢。”于是他来到赞普面前,佯装向王顶礼的样子,默祷自己的本尊神,从袖中抽出弓箭,行第一礼时搭箭在弦,行第二礼时开弓,行第三礼时箭射赞普王额头(有说箭中胸部),然后乘骑逃走。赞普双手拔出额上之箭,顿时流血身亡。大臣们派遣骑兵四下追捕刺客,拉隆后面的卫兵紧紧追赶,危难之际,追兵看见四个骑黑马的黑衣黑帽士向四路逃去,卫兵分四路追杀。据说,其他三位黑衣士就是吉祥天女护法神的化身,将追兵引开。拉隆•贝吉多杰乘混乱之机,将衣帽翻过来穿戴,渡拉萨河时染黑的马和脸被河水冲洗于净,又完全变成了白马白衣白帽士。他口称:“我是白魔天神”而遁去。追兵未被识破,只好空手回去交差。王朝内有人怀疑此事必是拉隆•贝吉多杰所为,派人到叶尔巴岩洞去查寻,此时拉隆•贝吉多杰在洞中假作入定之相,抓来一只鸽子使洞内尘土飞扬,又让虫蚁在尘土上爬行。众人看见这种迹印,认为不会是拉隆•贝吉多杰干的,于是返回,其中一个有心机的人悄悄来到洞中,把手放到他的心口上,觉察到他的心还在剧烈地跳动,说:“本来坚密,此处不可越。”说完这句隐语就走了。拉隆大为恐惶,意识到此地不可久留。于是他骑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来到安多地区。然后过完了一生。
吐蕃帝国就此完蛋了,但凶手竟然逍遥法外。上面的蹊跷传说,更让人感到诡异。

还有各地藩镇哗变,刺杀,数不胜数。

这是刺客的年代。中晚唐的黑夜,幽暗昏惑,冥冥不可测。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6#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太平天国在江南杀了不计其数的平民!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谜。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第二种意见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就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它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不管以上哪种估算成立,太平天国战争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洪秀全在中国始终是一个神话。直到2000年6月,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出版之后这个神话才开始破灭。 实际上,太平天国战争确实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史无前列的。单就人口损失,以及双方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来说,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7#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计有:叶可食237种、实可食61种、叶及实皆可食43种;根可食28种、根叶可食16种、根及实皆可食五种、根笋可食三种、根及花可食二种,花可食五种、花叶可食五种、花叶及实皆可食二种、叶皮及实皆可食二种;茎可食三种、笋可食一种、笋及实皆可食一种。其中草本野生谷物,归入种实可食部的稗子、雀麦、薏苡〔yiyi义以〕仁、莠草子、野黍、燕麦等都是禾本科植物;米谷部的野豌豆、山扁豆、胡豆、蚕豆、山绿豆都是豆科植物。同类排在一起,既方便于识别,也反映了它们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作者是皇帝的儿子。官方已经承认饥荒是常态。
其次,植物多为河南和山西的植物。河南和山西经常饥荒。
最后,配合@杨是凡先生的回答及评论,感触很大。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8#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851年至1864年,中国的人口比较——
1851年 4.32亿 (余同元,葛剑雄)
1861年 4.1261亿 (赵文林)
1863(1864)年 2.3亿 (余同元)
人口差额为2.02亿,约46%。

数据背景:
1851年,太平军金田起义。
1853年,捻军起义。
1862年,陕西回民暴动。
1863年,石达开军覆亡于大渡河,天京被围。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被湘军终结。

1851-186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锐减只有两个可能:
1.特大瘟疫肆虐。
2.政府基层组织被大规模摧毁。
瘟疫不能完全排除,但可以肯定没有发生特大规模的瘟疫。
也就是说,1851至1864的14年间,约有2.02亿人挂掉了。
其中捻军起义和回民暴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太平天国战乱影响相对较大。
如果将太平天国战乱的影响取半,大概该运动耗了1亿人口....

再给个数据——
1870年 3.5773 (赵文林)
1887年 3.77636亿 (余同元,葛剑雄)
1891年 4.0548 (赵文林)
1870至1887年,人口增长率平均为1.854%,约663万人
1887至1891年,人口增长率平均为2.458%,约928万人
两者平均约790.5万人。
以该人口增长率,大概要12年才能增长1亿人口。

太平天国运动——
其领袖洪秀全曾经被标榜为正面人物。
而该运动的名号竟然用上“太平”二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9#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不用细思恐极了,直接粗思就恐极。。。

《旧唐书》 卷五十一列传第一 后妃上

1.玄宗废后王氏,上为临淄王时,纳后为妃。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先天元年,为皇后。后无子,兄守一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事发,上亲究之,皆验。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己卯,下制废为庶人。其年十月卒,以一品礼葬。宝应元年,雪免,复尊为皇后。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尚幼时随例入宫。上即位,渐承恩宠。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惠妃开元初产夏悼王及怀哀王、上仙公主,并襁褓不育,上特垂伤悼。及生寿王瑁,不敢养于宫中,命宁王宪于外养之。又生盛王琦,咸宜、太华二公主。惠妃以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薨,年四十余。立庙于京中昊天观南,乾元之后,祠享亦绝。






补一个吧

2.《旧唐书》 卷一百六 列传第五十六 王琚传
先天政变
二年七月三日,琚与岐王范、薛王业、姜皎、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并预诛逆,以铁骑至承天门。时睿宗闻鼓噪声,召郭元振升承天楼,宣诏下关,侍御史任知古召募数百人于朝堂,不得入。顷间,琚等从玄宗至楼上,诛萧至忠、岑义、窦怀贞、常元楷、李慈、李猷等。睿宗逊居百福殿。
拜琚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皎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封楚国公,实封五百户;
令问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宋国公,实封五百户;
毛仲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闲厩兼知监牧使、霍国公,实封五百户;
守一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员外置同正员,进封晋国公,实封五百户。
十八日,琚、皎依旧官各加实封二百户,通前七百户。

《旧唐书》 卷九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郭元振传
睿宗登承天门,元振躬率兵侍卫之,有翊赞之功。事定论赏,进封代国公,食实封四百户。


朝堂位于承天门下,欲入承天门必经朝堂。
任知古为则天宰相,自先天政变后便再无记载。《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无传,《宰相世系表》不记。
宰相郭元振三月之后被骊山讲武以军容不整为由流外。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30#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曹楝亭公时拈佛祖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以瑮受公知最深也。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p290
“婶婶,您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曹雪芹《红楼梦》13回
“树倒猢狲散’之语,余犹在耳,曲指卅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13回脂批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GMT-5, 2024-5-20 20: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