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界喜讯!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由宇宙学教父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瑞士天文学家麦耶(Michel Mayor)和奎洛兹(Didier Queloz)获奖,皮布尔斯开创宇宙学理论架构,麦耶和奎洛兹则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员蒋龙毅表示,皮布尔斯「早该得奖了」!他的教科书是必读经典,实至名归。
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揭晓,台湾时间下午近6时在瑞典公布得主,由加拿大物理学家皮布尔斯,以及瑞士天文学家麦耶和奎洛兹共享荣耀。
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员蒋龙毅专长为宇宙学,他手边就有好几本James Peebles的宇宙学教科书,他指出,James Peebles可以说是宇宙学的教父,宇宙学的教科书是必读经典,从理论架构到量测方式,建立了宇宙学科的基础,在还没有实际观测资料前,都是仰赖他的理论架构来探索宇宙。
蒋龙毅表示,人类对于宇宙的起源好奇,当今宇宙学理论的架构,先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开始,提供宇宙物质和空间如何互动的架构,可是之后宇宙的物质怎么发展、星系如何形成,James Peebles有相当大的贡献。
「他是天文学界早该得奖的人物!」蒋龙毅表示,1964年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学家曾经拿到诺贝尔奖,但是在那之前,James Peeble早已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的理论,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恰恰能证明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所以今年James Peeble获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也是迟来的奖项。
蒋龙毅指出,侦测系外行星是天文界近年来热门的课题,因为透过不断侦测,可以寻找行星大小、重力和温度适中得宜,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而早在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那时,他们在1995年使用「径向法」,发现太阳系以外第一个系外行星飞马座51b。
天文所计画科学家周美吟进一步说明,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使用光谱仪来观测飞马座恒星发出的光,发现谱线有改变,恒星本身出现周期性运动,这代表旁边有行星造成这颗恒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才会产生好像在绕着什么东西转的现象,而这就是「互绕」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恒星旁有一个质量很大、距离很近的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