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自动化普及,令人类随时失去工作。纽约一间由华人开设的饺子店,店内的自动包饺机,最高每小时可包出1,500只饺子,省去聘用三名员工的开支。老板陈森森自言对机器一窍不通,起初「包出来的饺子移位」,随着新款食品生产机器愈来愈多,「很难聘请人手,(餐厅)慢慢变得机械化。」 热爱创新的老板陈森森(Linda Chan)移美多年,「东翻西找」的性格让她发掘了包饺机,「这台机器(本来)在日本贸易展摆放的,开店后就把它买回来。」40多岁的她对新科技一知半解,购置后花上一个星期,才成功装嵚。 置于厨房桌的包饺机,比陈森森高出半个头。顶部是放馅料的大漏斗,按红掣就会把肉馅搅碎;漏斗下方的小平台摆放饺子皮,接绿掣后不到半秒,包好的饺子马上送出,「一开始包出来的饺子走了位,浪费了好多肉。」陈森森说,日本生产的包饺机,必须配上日本饺子皮,形状大小一致,「(饺子皮)一定要刚刚好,稍大一点,就包不出正常形状。」 早于70年代日本已发明包饺机,款式繁多,以东亚工业株式会社为例,全自动饺子机每小时可包1.5万只饺子。陈森森购置的小型饺子机,适合小本经营,「我们不是开厂,一星期不可造太多(饺子)。它最高每小时造1,500只,我们只能造到800只。」 采访当天,厨房里只有一名员工,包饺、煮面、洗碗一手包办,「饺子店通常需雇用四至五个阿姨包饺子,这里我们请一个帅哥就可以啦,一个帅哥弄好!」她续说,「阿姨」一天的产量,包饺机两小时就可以做出来。 不过,近万元的包饺机只能包出一款形状的饺子,该餐馆某些食品如「炸巧克力馄饨」,仍然要员工人手包,「巧克力会黏住(漏斗),而且这款食品不需包太多,即叫即造口感更松脆。」换言之,餐馆需雇用一名懂得操作机器,又懂包饺子的员工,「两星期连续请了四个人都不适合,新科技真的很难教。」 虽然机器负责了大部分工作,但陈森森强调「每一间店铺都要有个厨师」。她坦言,自己外出吃饭也追求手工食品,「厨师负责调味,始终真人比机器煮有分别。我们的机器仅为半自动,份量和味道(早已)调好。」 |
GMT-5, 2024-12-21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