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2017-5-28 09:43|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9848| 评论: 0

我是一个反射弧比较长的人,说好听点,叫稳重,说难听了,叫呆。

比如,一群人说笑话,我总是那个压轴笑,别人笑上半场,我笑下半场,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好像很有智慧深思熟虑的样子,其实,我只是吃过大亏而已。

刚工作几个月,老板看我目光机灵好像沟通能力很强,经常带我出席一些公务场合。

成年人对职场小朋友都很宽容,即便说错话也往往被原谅,直到有一次我聊天把天聊死了。

那天中午来了两位重要客人,其中一位还是我的校友,作为老板秘书和未来工作的对接人,我们四个人一起午餐。

吃得正High,校友问我:“教你们现当代文学的是不是某某?”我说是啊。她接着问:“他课上得怎么样?”

我觉得,是时候表现自己是一个有趣并且有观点的人了,于是balabala:

“他是一个好老师,但是太没趣,他的课一半人睡觉,一半人看小说,他还有个最诡的毛病,每一届都要挑全班最漂亮的女生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哈哈哈,怎么,你们认识?”

我嘹亮的“哈哈哈”还飘荡在饭桌上,她已经吐出几个字:“他是我爸爸。”

我老板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校友的同伴赶紧找话题打岔。

不用猜,那个项目换了对接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糟糕的开始同样是难以为继的一半。

这次吃一堑长一智之后,我明白社交关系错综复杂,浅表交往很难判断对面的人有着怎样的人际关系、爱憎喜恶,很难知道ta真正喜欢谁,和谁有梁子。

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年轻人都嘲笑过言语谨慎的成年人,觉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很酷,吃过亏才逐渐明白,那些看上去讲话没趣的家伙,不是呆,而是他们明白标准答案对于职场的重要性。

真正的聪明,并不需要抖太多包袱。

而机灵,是轻飘的,重要的时刻,往往压不住场子。

后来,我进了报社做记者,写财经和人物访谈,开始总是整不出像样的稿子,因为我和采访对象没话可说,我总是像《艺术人生》一样问:

“最艰难的时候想到过放弃吗”?“你那时有什么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些问题一句话把天聊到尽头,只能换来“是”,或者“不是”。

直到后来,我跟我师父一起采访。

她非常会聊天。

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她总是聊一些细节,比如:咦,你办公室墙上这幅字有趣,“静水深流”,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

再比如:我看过几篇你的采访,但是今天见面觉得你状态比采访中更好,你有什么窍门吗?

甚至还有:听说你蛮喜欢星座的,你是狮子座,我是大射手,哈哈,都是火象星座。

比起我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问一句“你觉得呢”,师父特别明白聊天的价值

——会聊天的人并不是为了表达自我,显示自己的聪明、睿智、博学,而是和对方形成语言和心理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先让对方说爽了,你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讯息。

所以,她首先融洽气氛,每次见面都很会破冰,用细节告诉对方她关注并且试图了解ta,拉进心理距离,心放松,话才能放开。

她让我明白,话说得最多的人,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说很多话和“会聊天”完全是两个概念。

于是,我仔细留心了周围那些被称赞“高情商”的人,他们未必自己能说会道,但是都特别善于倾听别人说话。

他们明白有效沟通是达成共识,而不是做一道抢答题。

即便我从师父身上明白那么多道理,却依旧克制不住自己话痨的欲望,我喜欢争论,在争论中表达自己打击别人,尤其享受占上风的快感。

那时,我的话风通常是这样的:

别人:报社附近新开的那家港式茶餐厅不错,中午一起试试?

我:有吗?市中心那家才好,报社旁边的菠萝包有股怪味。

别人:你为什么不喜欢韩剧啊,女人看韩剧就像男人看武侠打游戏一样是放松。

我:我还是喜欢有脑一点的剧情,负责任的编剧,你看完了美剧和英剧再也不会想看韩剧了。

别人:《普利策新闻奖图语》很好看,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写得比较清楚,拍摄技巧和获奖理由的分析也到位。

我:千万不要看这种所谓国内专家写的大综合,真想看聊天技巧还不如《奥普拉脱口秀》。

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会聊天的人,擅长三个必杀技:一句话堵死人,我比你牛掰,你好弱智。

很多句子到我这儿就变成再也没有然后了,甚至,我自己都听得见话题落在地上摔得稀巴烂的声音。

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一次,我和师父争论一个现在早就忘记的话题,她轻蔑地斜了我一眼:“现在我们就当答辩论,谁也不要让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争赢。”

我第一次发现,她原来那么能讲,我最后被抢白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发泄,甚至有一种气炸了要落泪的感觉。

她倒了杯水放在我面前:

“争论有意义吗?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是大非值得争得你死我活,你以为平时别人不说话是服了你?

她们要么是不和傻瓜论长短,觉得跟你说话浪费时间,要么是体谅你,不忍心真把你说败了,宁愿自己委屈。

你争了这么多,获得什么了?”

是的,我获得什么了?

把天聊死之后,往往把路也堵死了

从那以后,我尝试逐渐改变,即便有时还难免冒泡。

我练习不要接话太快,让自己没有慎重思考的时间;不要说得太多,让别人失去表达的余地;不用总是反驳,堵死其他人的每一句话。

意外之喜是,语言改变之后,我的心态也慢慢转变,从暴躁到安静,从争执到思辨。

后来,我离开新闻部调到广告部,师父给我发了条信息: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一大帮子记者去采访他们,非要人家说几句惊世骇俗的话好回去写稿子,哥哥想了想,说,据我所知鸟类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这才是真正的炫酷。

或许,我们都曾经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所谓的智慧不过是生存的痕迹,和吃一堑长一智的沉淀。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2 23: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