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华侨记忆:1852年美国苦力船上华工暴动

2017-7-23 13:32| 发布者: 大禹| 查看: 9878| 评论: 0

前往欧美的苦力船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恶劣

清末明信片中反映早期被作为“猪仔”拐卖到外国金矿的华工

被拐卖的华工像牲畜一样被运往海外

鸦片战争后,英商德记洋行、和记洋行曾经从事贩卖“猪仔”苦力的罪恶活动。这是和记洋行设在鼓浪屿关押苦力的猪仔馆

1852年3月21日,载着410名中国华工的美国苦力船罗伯特•包恩号从厦门起航,按计划它应在两个月后抵达目的地旧金山。然而10天后,船上的华工们不堪凌辱,奋起反抗,杀了暴虐的船长。船在无垠的大海中随波逐流,船上400多名华工,也因此被卷入历史的洪流中。

    

这起偶发事件,犹如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溅起涟漪无数。在揭开苦力贸易血淋淋的冰山一角的同时,它也打破了看似四平八稳的东亚国际秩序。19世纪50年代,新崛起的西方列强已经把触角伸向东亚,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再也无法维系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绝对权威,传统的封贡体系正走向穷途末路……






罪恶的苦力贸易


罗伯特•包恩号事件发生在1852年的厦门,既是一个偶然事件,又是历史的必然。1852年,正是厦门苦力贸易发展到最疯狂的时期。那年,出洋苦力从上一年的1677人一下子猛增到5691人。

    

19世纪4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废奴运动的兴起,欧洲殖民者持续了400年的黑奴贸易寿终正寝。然而,新兴的工厂需要有人做工,大片的橡胶园需要有人种植,旧金山刚刚发现的金矿也需要有人开采。欧美列强很快就发现,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正是他们上选的劳动力。英国驻厦门、广州等地领事提交给英外交大臣马姆兹伯利的调查报告颇能说明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南方沿海一带的人,很适合在热带工作。他们在本地炎热的气候下劳作时也不戴帽子;中国人体格结实,足以应付一般的田间劳作,虽然干活速度慢些,但是出名的勤恳,而有耐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由于港阔水深,便于大船进出,这里很快便成为人贩子们上选的苦力贸易中心。1845年,英国商人在厦门开设了专门从事苦力贸易的和记洋行。自从第一批契约华工通过和记洋行被运往法国殖民地波旁岛后,一批又一批华工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

    

如果说最初华工们选择出洋讨生活是生活所迫,那么后来随着欧美各国胃口越来越大,自愿出国打工的华工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没过多久,招工变成了赤裸裸的拐骗和绑架。白人苦力贩子们想要诱拐华工出洋,并不是件容易事。于是,他们在当地发展了一批流氓地痞充当“客头”,专门负责拐骗苦力。客头们开始是从身边的老乡下手,许以高薪或向他们描绘海外的优越生活。后来为了追求效率,他们懒得多费口舌,直接下蒙汗药、打闷棍,甚至绑架。罗伯特•包恩号上的华工罗福安作证说,他就是被客头陈阿贵骗上船的。陈阿贵介绍他到罗伯特•包恩号上作雇佣工,月薪4元,可开船后,美国人却拿来卖身契逼他签字。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不过,与大多数被拐骗的华工相比,罗福安还算幸运的,至少他没有进过“巴拉坑”。巴拉坑是葡语Baracoon的音译,意为关押华工的地方。华工被拐后一般会被投入设在洋行附近的巴拉坑。巴拉坑就是地地道道的监狱。一个目击者描述:“苦力们被关在像奴隶屯集所一样的木棚里,10至12人一间,里面肮脏不堪,每间12×24英尺见方,只有卧身之地,棚顶极低,地面铺竹。他们总共有500人,几乎都是一丝不挂。许多人被诱迫来到这里,就被监禁起来,门外都有"闲人免进"的英文招贴。”

    

监狱一般的巴拉坑就明目张胆地建在洋行前面,当地官员不闻不问,任由大批中国百姓像牲口一样被运往海外。

    

英国对华贸易监督包令在给英国外交大臣马姆兹伯利的信中这样描述苦力被运走时的情景:“几百个苦力聚集在巴拉坑里,个个被剥光衣服,胸前按照目的地分别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等印记。”

    

然而,华工们悲惨的命运才刚刚开始。在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越洋航程中,他们像牲口一样被钉在密不透风的船底。船底阴暗潮湿,便溺呕物四溢,垃圾成堆。在这样的环境中,华工们只能“日则并肩叠膝,夜则交股架足而眠”。后来,西方史学家把这些苦力船称为“浮动地狱”。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华工们的死亡率极高。据历史学家彭家礼统计,1851年至1853年,从厦门出洋的华工海上死亡率最少也有25%。

    

即便如此,一向逆来顺受的中国人也很少起来反抗。大多数苦力船都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发生在罗伯特•包恩号上的暴动,绝对是个特例。


海上暴动


罗伯特•包恩号上的暴动是怎样发生的?华工和船员的证词,虽然在细节上有些出入,但是大致相同。

    

开船后,船员们给每个华工发了一张卖身契,逼他们签字。这在华工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们许多人只是出洋打工,并没有卖身,更没收过卖身钱。一些华工拒绝签字。这一幕,几乎在每一艘苦力船上都会上演,而船员们通行的解决方案就是“打”。几个回合下来,华工们便纷纷在皮鞭下屈服了。

    

不过,与其他苦力船长相比,罗伯特•包恩号的船长布莱森显得更加野蛮。就连美国驻广州公使馆代理公使伯驾都不得不承认:“布莱森虐待苦力的传闻,现在已经被直接的证词所印证了。”

    

华工罗福安回忆:“当罗伯特•包恩号行驶到琉球附近时,美国人忽然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拽上甲板,将我们的发辫剪掉。有几十个人因为患病不能站立,美国人要么把他们打死,要么把他们抛入海里。我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害怕极了,大伙都站了起来,船上一下子就乱了。船主看到后大吃一惊,他跳下船,游水逃掉了。”

    

美国船员约瑟夫•帕莲塔因也作证说:“船长布莱森为了保持清洁,剪掉了很多苦力的辫子,并强行让苦力们到甲板上,用冷水往他们身上浇。同时,船员们用竹笤帚在苦力身上使劲地蹭洗。苦力们失去辫子非常难过,很多人失声痛哭。”

    

3月31日早上9点半,正在厨房宰鸡的帕莲塔因忽然听到甲板上中国人的喊叫声。他向外一看,发现一群中国人正挥舞着木棒。这时,几个华工冲进厨房。一个人从后面拦腰抱住帕莲塔因。帕莲塔因用手中宰鸡的小刀割破了那名华工的手腕,华工不得不松开手,与同伴退出厨房。帕莲塔因与另外一名中国厨师把厨房门堵住。透过窗户,他看到十来名华工正在猛击二副的头。奄奄一息的二副被华工们扔下海。掉进海里后,二副仍抓住一根缆绳不放。华工们不断用木棍刺他,直到他松开手沉入大海为止。

    

解决了二副以后,华工们又冲进厨房。与帕莲塔因一同躲在厨房的中国厨师吓坏了,不断哀求。帕莲塔因趁机夺下一名华工手中的木棍,拼命挥舞,把他们逼了出去。帕莲塔因和中国厨师躲进了甲板的升降口。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华工们通过一个会说英语的中国人给帕莲塔因传话,让他们上来,并保证不伤害他们。躲在船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帕莲塔因决定上来与华工合作。

    

当他上到甲板时,看到许多船员都攀在桅杆上。华工们向桅杆上的船员喊话说,如果船员们能送他们回去,就保证不伤害他们。于是,船员们一个个从桅杆上下来。这时,他们得知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名船员死了,8名华工也在打斗中被杀。

    

此时,华工陈得利接任了船长的职位。他命令船员们把船开到台湾去。由于缺乏考虑,华工们在激战中把船上3名航海士都杀了,剩下的船员没有人会掌舵。他们只能根据出海的时间和大概方位推测罗伯特•包恩号正航行在台湾以东大概300海里的地方。船员们按照推算的方向,一路向台湾驶去。

    

4月4日清晨,他们发现了两个无名小岛。由于当时正处于逆风,船折腾了好几天才接近那个岛屿。4月8日,罗伯特•包恩号被冲到了珊瑚礁的浅滩上,华工们放下锚链,纷纷上了岛。当然,这个小岛并不是他们要去的台湾,而是位于琉球列岛的八重山群岛南部的石垣岛。


落脚石垣岛


琉球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4600平方公里。自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就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几百名华工登上石垣岛后,立刻引起当地官员的注意。在当地官员给琉球王府的报告中记载,4月8日上午,有人报告在距离石垣岛切崎枝村大约两英里的海面上,发现了一艘异国船。当时,英美列强的触角已经伸到琉球。琉球人已经领教过异国人的厉害。此时,发现有异国船只搁浅,他们不敢怠慢。石垣岛当地官员立刻奔赴现场。

    

罗伯特•包恩号靠岸不久,9名华工乘摆渡船上了岸。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华工们没有告诉当地人船上曾经发生过暴动。他们对琉球人说,自己是福建人,因为连年干旱,饥饿贫苦,想出洋谋生,3月21日船从厦门起航,没想到途中遇到逆风,漂流到这里。

    

随后,船上350名华工先后乘坐这两条摆渡船登上了石垣岛。岛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让石垣岛官员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也没有那么多房子来安置他们。不巧的是,这时又下起雨来。于是,当地官员把切崎枝村旁边的房屋腾出来,让华工们暂时居住。村民们给华工们送来热腾腾的汤粥,并派人在夜间值勤保护他们,招待得十分周到。后来,美国船员们也说,岛上的居民非常善良,对他们多有照顾。

    

第二天,琉球人发现罗伯特•包恩号在海浪的作用下已经离开了搁浅的沙洲。他们连忙给华工报信,希望他们赶紧回到船上去。华工们当然不打算再回到船上,不过他们又不愿意对琉球人吐露实情,于是说:“要看天气情况,大概10天后才能起航。”此时,船上的华工差不多都住到岛上来了。

    

按照宗藩关系,如果中国和琉球的船只遇到海难,漂流到对方领土,双方都有义务进行营救,并把“漂来人”送回祖国。中国做了琉球几百年的宗主国,威信很高。因此,琉球人不敢怠慢,给他们建了一处收容所。为了安全,当地官员在收容所周围竖起了篱笆,并派人日夜执勤。

    

这时,船上的美国水手也纷纷登岛。当时琉球法律规定,西洋人登岛是触犯国禁的。于是岛上官员极力劝他们回到船上。可美国船员们根本不理这一套,二话不说地就搬进了收容所,跟华工们住到了一起。

    

4月12日下午,8名美国船员们偷偷潜回大船,只有一人还留在收容所。不久,华工们发现,他们竟然开着大船跑了。华工们一路喊,一路追。可船借风势,一会儿就没影儿了。没了大船,华工们被困在岛上,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这么一来,当地人非常错愕。他们隐约感到华工和美国人之间可能有什么隐情。不过,他们还是尽地主之谊,送粮送医,尽量照顾华工们。

    

华工们和当地人都没有发现,其实在大船靠岸的第二天,就有两名美国船员逃跑了,其中一人便是前面提到的约瑟夫•帕莲塔因。大船靠岸当天,帕莲塔因和另一名水手约翰•史密斯主动请缨,清理进水的长艇。当时,华工们都忙着登陆,谁也没有注意这两个人。天蒙蒙亮,二人砍断缆绳,向大海深处划去。几天以后,他们被路过的英国船那依莫号救起。

    

而另外8名美国水手也开着罗伯特•包恩号返回了厦门。同船回去的还有21名当时留在船上的华工。


上岛抓人


罗伯特•包恩号抵达厦门后,立即将船上暴动的消息报告给美国驻厦门领事布莱德列。中国苦力杀死船长,控制了苦力船,对于英美各国人而言,这是闻所未闻的事。由于美国在厦门没有军舰,因此布莱德列立刻向英国驻厦门领事苏利文求援,请求英国派船去石垣岛解救留在岛上的那名美国船员。正所谓物伤其类,苏利文听说此事后,立即派出两艘船,前往石垣岛。

    

1852年5月4日,英舰百合号抵达石垣岛。船长桑德森命令水手们在距华工居住地800码的地方下了锚。华工们看到一艘英国船从远处开来,纷纷逃出营地往山里跑。桑德森命令船员向他们开枪。经过6个多小时的追捕,英国人只抓住十几名受伤的华工,其余300多人都躲进了深山。眼看太阳偏西,桑德森只得下令停止追击。

    

两天以后,另一艘英舰竞赛号也抵达石垣岛。

    

小岛上突然开来两艘英舰,英国人在岛上又是开枪,又是抓人,如入无人之境。石垣岛当地官员惊惧万分。他们来到船上与英国人交涉。百合号船长桑德森后来在报告中写道,当地琉球官员对他说,中国苦力们人多势众,在岛上肆意抢夺,强占民宅,他们毫无办法。英国人似乎成了他们的大救星。

    

有趣的是,当地官员给琉球王府的报告却是另一番光景。八重山官员报告,一艘异国船开来,200名异国人登陆,他们手持洋枪,船上还配有大炮。由于语言不通,琉球人跟英国人的沟通非常困难,但他们隐约明白英国人是冲着岛上的华工来的。当看到英国人开枪捕杀华工时,琉球人非常惊讶。后来,他们才从英国人口中得知华工暴动,并杀死罗伯特•包恩号船长的事情。即便如此,琉球官员仍嘱咐当地民众,一旦发现躲藏在深山中的华工,要妥为照顾,不要让他们饿肚子。当英国人通过翻译要求岛上居民帮助他们抓捕华工时,琉球人当即拒绝。他们说:“我们是小岛上的人,不能帮你们抓捕中国人。”

    

又过了几天,英国人还是没有抓到逃进深山的华工。无奈之下,两艘英舰在5月11日下午离开了石垣岛。看英国人走了,琉球人进山,把华工喊了回来。

    

两艘英国船兴师动众地上岛抓人,折腾了数天,却无功而返。这让英美两国都感到很气闷。十天后,美国船萨拉托加号又开赴石垣岛,再次抓捕逃亡的华工们。

    

5月23日,11名军官带着中国翻译,登上石垣岛。此时,看到美国船杀气腾腾而来,华工们早就躲进了深山。美国人扑了个空,只好又来找琉球官员想办法。他们要求琉球人给他们提供20匹马和七八个向导。当天晚上,100名美国士兵身背洋枪、手拿大刀登陆。看那样子是要杀害华工,琉球人不禁为华工们捏了一把汗。

    

经过几天的搜捕,美国士兵一共抓住了55名华工。看到华工们一个个被抓获,琉球人非常着急。他们担心一旦清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会责怪他们保护不力。为了保证华工们的安全,他们找到给美国人当翻译的中国人罗元祐说情。

    

琉球官员对罗元祐说:“美国人每天在岛上抓捕中国苦力,岛上骚动不已。你也是中国人,应该体察他们的心情。请好好跟船长商量,带他们平安回去,好好处理,也让我们放心。”可罗元祐毫无同胞情义,一口回绝了琉球人的请求。他说:“苦力们在厦门都是乞食之辈,他们在赴美途中杀死了船长等5个人,是大恶人,不可能商量一下,就平安无事。把他们抓回厦门后,应该立刻问斩。

    

5月30日,眼看抓住更多华工的可能性不大,萨拉托加号起锚返航。


左右为难的琉球


英美士兵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登岛抓人,完全没有把琉球这个主权国家当一回事儿。但此时琉球顾不上抗议英美侵犯他们主权的事,他们担心的是这件事该怎么收场。一方面,他们怕中国方面会责怪他们照顾华工不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怕英美列强发现他们暗中保护华工,可能立刻就有眼前之忧。怎么才能两边都不得罪呢?处在大国夹缝中的小国琉球,伤透了脑筋。

    

按照惯例,如果船只遭遇海难,一般是把“漂来人”集中到首都那霸。等琉球有进贡船去中国,或清政府的接贡船到那霸,顺便把“漂来人”送回去。不过,这次琉球王府没有按照惯例行事,其一是因为这次“漂来人”太多,其二是其中还有一个美国人。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早就把触角伸到琉球。更令琉球人烦恼的是,此时有一个英国传教士伯德令住在那霸。如果把华工们接到那霸,伯德令势必会干涉华工们的去留问题,思忖再三,琉球方面决定还是先让华工们呆在石垣岛为妙。琉球王府派人送去一船粮食。他们期望华工们能自己驾着船回中国,这样他们对中美双方都有个交待,谁也不得罪。如果华工们不能自己开船回去,那么就派人护送他们回去,反正不能让他们来那霸。

    

琉球王府做出这个决定时,还不知道美舰萨拉托加号已经来到石垣岛,正在漫山遍野抓捕华工。5月24日琉球王府特使伊野波等人抵达石垣岛,看到岛上遍地都是杀气腾腾的美国士兵,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们虽然知道华工与异国人有瓜葛,但没想到双方的矛盾如此激烈。经过询问,特使们认为,这些华工是迫于生计前往海外的谋生者,绝不像美国人说的那样是一群职业海盗。但是,要按原计划送他们回中国,却也有些为难。万一美国船过几天又回岛抓人怎么办?如果他们发现华工们都不在了,势必要为难琉球。这是琉球方面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经过商议,琉球王府决定暂缓护送华工回国,静观其变。万一异国船再次来岛抓人,索性就配合他们把华工们抓走了事。

    

岛上华工们敏锐地察觉到琉球王府方针的突变。虽然琉球人对他们依然照顾得很好,但送他们回中国的事儿再也不提了。为了表达回国的迫切心情,华工们开始集体绝食。他们对琉球官员说:“迄今为止,我们屡次要求琉球护送我们回国,无非是想早日返回家乡。可是,看样子琉球没有送我们回去的意思,让我们留在这里,分明是想让美国人把我们抓走。”

    

琉球官员看到苦力们绝食抗争,不知所措。当时,岛上华工还有270多人,万一激怒他们生出什么变故,可如何是好?如果美国船不再来岛,把这么多人扔在岛上不闻不问,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处置华工们?琉球王府左右为难。转眼又过去两个月,华工们思乡之情更切。这期间,甚至有人自杀,病死者也不在少数。为了稳住华工们,琉球王府又派出特使前往石垣岛,安抚他们。

    

华工们见到琉球特使后声泪俱下地说:“我们都急着要与父母妻儿团聚,请早日护送我们离开这里。”面对激动的华工,特使只好推说:“护送的事向来都是按规定进行的。我们已经派快船去请示清政府了。不过,现在是南风季,所以船还没有回来。”

    

琉球官员的托辞,显然不能让华工们满意。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琉球人给每位华工送来一套新衣服和青豆、砂糖等慰问品。华工们对琉球人的照顾非常感谢,他们收下了食物,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衣服。他们说:“我们哪能接受衣裳呢?实在是不敢当。”经过再三劝说,华工们表示,衣服先留在琉球人那里,等回国那天,他们再穿。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美国人的船没有再来。200多名华工就这样住在石垣岛上。对于国小民贫的琉球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下一步该怎么办?琉球方面举棋不定。


苦力无罪


就在琉球为华工们的去留问题大伤脑筋时,清政府对此事浑然不知。

    

1852年6月,萨拉托加号舰长沃尔卡将抓捕到的华工带回中国。

    

在此之前,美国驻广州公使馆代理公使伯驾已经把罗伯特•包恩号事件定性为一起海盗劫持事件。他认为,这件事打一开始就是有预谋的,那些华工还没上船就已经盘算好要劫船了。有了这样一个逻辑,伯驾发誓要严惩这些苦力。但是由谁来审判他们呢?

    

他在给美国驻远东海军司令奥利克的信中写道:“根据美国法律,这种在公海上发生的海盗事件,其审判管辖权显然属于美国政府,但是案发地距离美国太远,已捕获的海盗为数众多,美国任何法院都没有懂华语的通译人员,还有把他们送往美国所产生的其他困难,因此,我认为根据已经调查的情况,把一干人犯移送中国政府,按中国法律判罪是恰当可行的……这样也符合国际法。”

   

6月14日,伯驾照会两广总督徐广缙报告了发生在罗伯特•包恩号上的案件。他表示,这件发生在公海上的案件,按理说审判管辖权应该归美国,但是美国海军司令奥利克决定放弃这个权力,把人引渡给中国,请中国审理。

    

徐广缙收到伯驾的照会,非常震惊。对于罗伯特•包恩号上发生的事件,他一无所知。为郑重起见,他与广东巡抚柏贵联名回复了伯驾的照会。徐广缙表示:“袛悉搭乘贵国货船之我国旅客,杀死船主、火长、水手等情,不胜惊诧。现留该船及上岸后被捕获者共数十人,自以送交中国依法讯办为妥。来照所提各节,符合贵我两国所定条约,具见贵使头脑清晰,明辨事理,本大臣及本巡抚至为钦幸。俟所述一干人犯送到,当即逐一讯办,以期既不枉惩无辜,亦不纵容罪犯。”

    

看到清政府积极合作,伯驾感到很满意。不过,就这么把华工们交给中国审判,他还是有点儿不放心。于是,把华工引渡给中国政府前,他先派人进行了一场预审。经过预审,美国领事法庭确定了17名主犯。对于其他人,领事法庭则建议遣送回厦门。领事法庭的报告中写道:“经过调查其他苦力没有发现犯罪证据,似乎不过是这场血腥景象的旁观者,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无罪。”对于这些人的现状,领事法庭也承认:“他们大部分已经患病在身,无精打采,处境悲惨。”

    

6月底,美国方面把认为有罪的17名华工引渡给清政府。一同交给清政府的还有他们的调查结果和预审证词。

    

伯驾本以为,人犯和证据一到,清政府就会立马判决。可是等了十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清政府不认可他们的预审结果吗?果然,徐广缙不久后发来的公函,印证了他的担心。

    

徐广缙并不打算替美方的预审结果背书。接收到17名华工后,他派人展开了审讯。经过审讯,他发现此案并不像美方说的那样是一起有预谋的海盗事件,而是存在“贩卖猪仔”的嫌疑。

    

预审中,美国水手说,华人留辫子容易长虱子,为了卫生考虑,所以将他们的辫子剪掉。徐广缙认为,此说甚为荒诞。“我等从未见任何中国人因生虱虫而剪去发辫者。何况中国旧例,剪去发辫无异砍掉脑袋,可见船长为人暴戾无疑。”清政府据此认定,17名华工无罪。

    

伯驾收到徐广缙的公函后,怒不可遏。他在回函中坚称,罗伯特•包恩号事件是一起有预谋的海盗案件,很多人都是自愿剪辫子的。至于被迫在舱底签立卖身契一事,他认为也是谎言,并声称可以提供苦力们在厦门美国领事馆签订的契约原件。

    

随后,徐广缙和柏贵又提出了几个疑点:如果事情像美国人说的那样是410名华人共同谋杀,这么多人一起作案,场面必然十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断定这17人就是杀人犯呢?现在撇开那300多人不论,只送来这17人要求判罪,而且人证、物证皆无,怎么能定罪呢?美方一直说有4名中国证人在整个事件中一直帮助美国船员,可此次美方没有将他们送来对质,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儿?中方要求美方在三日内交出4名中国证人,否则将把17人无罪释放。

    

就在此时,当地80名有功名的绅士和旅粤闽商也联名上书,要求释放这17名无辜的华工。

    

眼看情势不利,伯驾只得同意将4名中国证人交给中方审讯。不过,这4人的出庭并没有替美方挽回败局。经审讯,此4人的证言与另外17人基本一致。他们仅仅提到两人直接参与暴力行为,而其中一人已经病故。

    

为了给伯驾一个台阶下,中方最终认定一人有罪,其他16人无罪开释。然而,伯驾对此并不领情。他向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提出,请求美国政府向清廷施加压力。美国政府并没有认可伯驾的要求,伯驾最终只得接受了这个判决。


引渡回国


一场官司尘埃落定,然而困居石垣岛的华工,还在苦苦等待着回国的讯息。

    

1852年9月,琉球王府决定派遣特使前往中国。目的除了请求中方许可琉球护送华工回国,还想请中国与英国交涉,让住在琉球的英国传教士伯德令走人。对于琉球王府来说,他们更关心后者。然而,当时他们没有发现,他们指望的宗主国早已风光不再了。当时,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显然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1852年11月,借来中国进贡的机会,特使马克承等人乘贡船来到福建。刚在福州琉球馆安顿下来,他们就开始托人给福建布政使写陈情书。琉球特使给清政府递文书的经历,今天看来仍令人唏嘘。当时在中国办事处处需要“挂号银”,托人写文书要钱,打通布政使身边师爷、掌案的关节也要钱。折腾了好几个月,陈情书终于通过福建布政使递到北京去了。可是等了好几个月也不见回音。

    

就在琉球特使们盼着清廷回信的当儿,厦门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苦力贸易抗议。罗伯特•包恩号上的一些华工被释放后,他们的遭遇在厦门当地百姓中传开了。洋行拐骗绑架中国人,早已令厦门民怨沸腾。11月21日,为英国和记洋行拐骗劳工的客头沈某被人们抓获。愤怒的厦门百姓把他扭送到衙门。没想到,和记洋行经理塞姆竟然以沈某是洋行雇员为由,把他从衙门里领了出来。第二天,厦门百姓集体罢市,要求和记洋行和德记洋行交出拐子手。24日,1500多名厦门百姓来到和记、德记洋行门口示威。此时,英国士兵竟然向示威民众开了枪,12名示威者惨死在枪口下。更令人齿冷的是,事后厦门水师提督竟亲自登上英舰澳洲号表示感谢。他甚至要求英军要“有一个长期镇压的准备”。

    

这场针对苦力贩子的斗争,虽然以悲剧收场,但有力地打击了厦门苦力贩子们的气焰。从此,厦门的苦力贸易逐渐萎缩,苦力贩子和客头转移到了距厦门不远的汕头。

    

这边琉球特使们在福建焦急地等待清政府的答复,那边琉球王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迎接中国官兵的事宜。

    

清政府将会派多少船只和军队来接华工们呢?会不会派钦差大臣来呢?钦差大臣来了要办几次宴会,送多少礼金?又需要准备多少粮食、银两给他们做路费呢?当时,中国虽然已败在西方列强的手下,但是在各藩属国面前还保持着很大的权威。伺候好宗主国派来的钦差是琉球人的第一要务。

    

为此,他们准备了好几套应对方案。琉球王府认为,中国兵船直接去石垣岛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他们向岛内居民发布了约法三章。当时琉球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藩属国。不过琉球一直没有对中国言明其两属的事实。为了不在清官面前露馅儿,琉球官方要求石垣岛居民不要用大和年号。另外,他们向岛内居民强调对待客人要有礼貌,不要随便唱歌,也不要跟清兵进行贸易。总之,一切要小心谨慎,彬彬有礼。如果对方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华工病死,就告诉他们去年以来一直在闹瘟疫,岛上居民病死的也不少。

    

然而,琉球人的几套迎接方案都落空了,清政府根本没打算派人来接华工回国。5月份,琉球特使终于收到了清政府的指示,让他们护送华工回国。

    

虽然没有迎来钦差大臣,但是拖延了一年多的华工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琉球方面非常高兴。可悲的是,经过一年多的海外流亡生活,华工们被抓的被抓,病死的病死,自杀的自杀,此时仅剩下175人了。

    

1853年10月31日,阔别祖国一年多的华工们终于要回国了。临行前,他们给琉球官民写了6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此恩不仅难人衔结不朽,即愚父母亦感激无涯。”石垣岛当地官员和百姓也准备了烧酒、菜肴、蔬菜、豆腐等必需品,给他们送行。下午6时,帆船扬帆离港,华工与当地百姓洒泪而别。

    

不过,华工们的厄运并未就此终结。在海上他们遇到了海盗。当时,全中国都已卷入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清政府连陆地都守不住,更管不了海上了。那一时期,大陆沿岸的海盗横行无阻,无所顾忌。华工们怎样与海盗进行较量?史书上语焉不详。有记载的是最终回到祖国的华工仅有128名。

    

历时一年多的罗伯特•包恩号事件总算落下帷幕。中国,这个东亚曾经的龙头老大,此时不但奈何不了西方列强,就连自己的子民也无力回护。东亚延续了几百年的宗藩体系,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此时,老大帝国剩下的仅仅是一张面子。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最新评论

GMT-4, 2025-5-4 09: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