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30万催收大军的撕裂人生:狗咬刀刺,搏杀老赖失去8位同事

2017-7-29 09:28| 发布者: 就你美| 查看: 4560| 评论: 0

催收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职业。


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第三方债务催收的公司已达2500到3500家,催收人员近30万人。


30万的催收大军,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上门催收,如贱卖的肉盾,刀口舔血,与老赖搏杀,“3年内失去8位同伴,30多人受伤”;


电话催收,如鞭笞的陀螺,时间被切割殆尽,每天如机械重复,永不停歇;


他们如撕裂的灵魂,一边同情弱者,一边为自己的利益而步步紧逼;


他们掀起了人性幕布,一眼看透了人性的黑暗深渊,历经了生死,阅尽了冷暖。


他们要么选择麻木,要么选择出逃……


01肉盾


“你知道吗?最后一次催收,我失去了朋友”,92年的小豪,厚实得像一堵墙,他指着自己额头、右手腕上的两寸长的伤疤说:“这就是当时留下的”。


如今的小豪,说起生死,已云淡风轻。


经历过太多的刀光血影和生离死别,他对死亡,已有一丝麻木。

2016年5月4日,是小豪最后一次上门催收。


此前,老板叮嘱他,这位“老赖”已有多年欠债历史,为人凶狠。


小豪留了个心眼,往车后背箱里扔了两把斧头,带上针孔摄像头、录音笔,出发前往顺义。


小豪长得有些着急,得常常掏出身份证,证明自己是个90后。平头,厚实,平时大家都把他当人肉沙包练练手。


毕业之后干过快递、做过苦力活,结果被催收团队看上了。


“看我块头大,鸡贼鸡贼,猴精猴精,完了还一肚子坏水”,“老北京”小豪满嘴京腔,而这股子灵劲,正是上门催收员需要的随机应变。


干催收3年,本来以为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访任务,却成了生死恶战。


车抵达了欠款人的五金店,小豪内急,去找厕所。


回来之后,发现店内已剑拔弩张:七名彪形大汉将两人层层围堵,五金店里的,随便操起点货品,都是武器。


“这是要下死手了!”他操起斧头,用厚实的身体肉墙,撞进包围圈。他看到,同伴胸口扎进一把短刀,躺在血泊里,而另一个同伴,举着只剩两根手指的手,脸色惨白,而另外3根手指被砍落,滚入泥灰中。


小豪扛起地上的同伴往车里跑,而身后还有人在刀砍斧切,他感觉到温热的血在身上肆意横流。


满身、满车的血,他已经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同伴的。


同伴在路上,就断了气。


小豪一边开车,一边给警察打电话报警。最后,五金店的7个壮汉,都被抓入狱。


3年催收生涯,他也见过经历过太多生死,他身边的催收员同伴,在一个个减少。


几乎每次都是真刀真枪地干,“需要我们上的,都不是省油的灯”。


断了三根手指的同伴,趁着黑夜和4个催收员翻墙进一个欠款人家中“探底”,没想到院子里养了11只藏獒,“呼啦一下,全扑了上去”,等到欠款人将藏獒拉开,“断了3根手指的同伴,人几乎都没了”,而其他3个人,也被咬得血肉模糊。


上回捡回来的命,这次却再没如此幸运。


小豪身边的同伴,3年内死亡8人,30多人受伤,“上门催收绝对是一个高危职业”。


“简直就是以命相搏”,在民间借贷和小贷盛行的岁月,这群年轻人,靠着自己的血肉,来支撑行业的繁荣。


什么人愿意过这种刀口舔血的生活?


小豪说,这实在是一份算高薪的职业。


收入2万多,公司还给绩效提成。有时候,他们去追企业债务,堵着老板,还能要个2000、5000的加油费。


而这个上门催收的江湖中,像小豪这样的北京人并不多,“大多都是二三线城市的小青年,90后,学历低,来北京闯江湖”。


“很多来北京打工的保安,最多拿三五千的工资,同样是武力劳动,但只是我们的十分之一”,小豪说,当然危险值,是没法比的。


但他们也并未找到生命的方向,这些用命相搏获得的钱,却被他们肆意挥霍。“发了工资,他们就去吃香的喝辣的,存不住钱”。


他们战老赖,斗痞子,生命如贱卖的肉盾。


02陀螺


上门催收,是最为险恶的江湖,利益在这里激烈交锋溢出黑血般浓烈的欲望。


而催收的另一个工种,是电话催收,他们大多是银行的信用卡催收或互联网金融小额分散的贷款。


电话催收员的生活,就如上门催收员的反义词。


一个在底层江湖摸爬滚打,一个却穿着统一的制服,在办公室中打打电话、磨磨嘴皮,就可以拿上万工资。


看起来似乎还算体面的白领生活,却如陀螺般任人鞭笞。


“你就是一个婊子”,电话那头,欠款人开始发疯,问候了珺媛的十八代祖宗们后,又开始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珺媛快速点了网络电话的切断键。


她气得满脸通红,呼吸急促——做了两年的电催员,经历过成千上万的恶语相向,她依然做不到心如止水。


她站起身,试图缓解下激动的情绪,却让她看到更为压抑的景象。


在一百平米的小房间里,挤满了上百人,工位被玻璃隔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隔间,催收员挤在期间,“桌子下没空间放柜子,只能放脚”,而桌子上,除了电脑和鼠标,就放一个水杯。


90公分的小隔间,如此逼仄的空间,拥挤着他们的所有青春。

电催员的办公环境


“你能想象,一百人同时接起电话的场景么?”做了3年电催的王德成说,他感觉整个屋子都是嗡嗡人声,如无数细蝇耳边萦绕。


他们都是通过网络电话拨打,头戴式耳机的另一边,是欠款人——他们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有哭诉,有辱骂,有躲闪,也有直接挂断。


透过这个耳机,他们阅尽人间沧桑和冷暖。


王德成每天工作八小时,加班是家常便饭——戴着耳机的耳朵,酸痛得耳膜生痛,而声音,早已沙哑难言。


电催也按绩效提成,月底,就是他们疯狂冲业绩的节点。


每月的25号左右,大家都会加班到深夜,王德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还款的借款人,“轮流撸一遍”。

压抑的办公环境


在电催行业,最吃香的还是女生。


她们脾气好,有耐心,不会和借款人吵架,声音甜美的,撒娇卖萌都可能成为“杀手锏”。


一大波刚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加入电催行业,但两三个月后就会大部分流失。


“电催实在太考验一个人心智的强大,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干”,催收总监江宁已养成一双毒辣的眼睛,一个月就能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干催收。


最重要是催回率。


“有些人脑子灵活,善于谈判,一通电话就能催回来”,江宁说,有些人常常把催收和销售对比,其实,催收的技巧比销售高明得多,攻防需要拿捏到位。


而另一方面,就得吃苦。


“打完电话还得休息一分钟的人,我们不要,”江宁说,其实每个电催员有效电话最多200到300通。


一天工作8个小时,能和借款人对话的时间,大概是2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等待电话拨通。


“电催就是争分夺秒,你还想休息一分钟?”江宁说,电催就如一个“血汗工厂”,会将所有人榨干到极致。


最原始的,是手工拨打,后来升级为是点击呼叫,现在是网络系统自动呼叫。最近,不断提倡催收智能化、标准化,其本质,就是将电催员的时间分秒不漏地利用起来。


所有的时间,像鼓点一样,安排得绵密而紧凑,滴水不漏。


比如,M1的客户,每通电话必须控制在1分钟以内,催收员在拨电话的时候,就要开始翻看客户资料。


有些智能系统会将客户重点资料,紧密排在第一页,省去翻页和寻找的时间——因为拨通电话和看资料,必须在30秒之内完成。


催收账单


而有一些软件,会同时拨出几个电话,为了就是节约拨电话的时间——一个电话没挂,另一个电话就在系统里等待,无缝衔接。


“上厕所都需要按暂停键,否则就不断有电话进来”,王德成说。


他们重复着拨打、说话、挂断的动作,时间就如鞭子,抽打着他们如陀螺般沉重运转。


王德成和身边的同事,都多多少少落下了毛病,腰酸、视力下降、咽喉炎。


时间的长鞭,在他们的身上落下了道道刻痕。


03撕裂


比起身体的刻痕,这份工作在他们生命上划痕,已让他们支离破碎。


人性黑暗如渊,他们就生生地立在洞口,一眼看不到黑暗的边缘。


催收员,似乎并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


“我和我的同事们,大多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工作,只说是客服人员”,王德成说,他们对于这份工作,毫无成就感。


“讨债的,催命的,这个行业太多负面的标签,身边的朋友知道了我的职业,会另眼相看”,王德成说,他们是金钱利益的拉锯者,锯下来的,常常是鲜血和残肢。


不论是上门催收还是电催,都以9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用热血和时间,去换还算高的报酬,但是,他们找寻不到这份工作的意义。


他们遭遇的,是一群在金钱的重压和利诱下,而扭曲变形的人。


人情冷暖,世间沧桑见多了,小豪已渐渐丧失了对人的信任。


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小豪前往一家古董店催收,却看到10多人前来讨债。


老板还不上钱,讨债人就聚过来,扫荡店铺。


古币、陶瓷、字画,这些价值连城的古玩,被他们撕扯、哄抢,“为了抢得更多,他们相互撕扯头发,扭打一团”。


“恶狗扑食”,小豪只想到了这4个字。


而古董店的老板,就站在一旁,默默流泪——小豪当天没有去催收,他实在看不得一个人为了钱,被人如此低至尘埃的践踏。


看多了这些,小豪对人失去了信任,这天下没有永恒,没有“情比金坚”,在利益面前,所有一切,都会撕碎。


王德成同样遭受着研磨。


他有次拨通了一个欠款人的电话,却听到了一个小女孩断断续续地哭声:“叔叔,我知道爸爸欠钱了,可是我们找不到他,我真的很想他,你能不能帮我找爸爸?我长大了帮爸爸还钱”。


王德成听完心都碎了。


这位赌博欠下巨款的爸爸,躲债而逃,留下一个残破的家庭。


直到现在,王德成还没有帮这位4岁的小女孩找到爸爸。小姑娘的哭声,就像扎进心里的玻璃,让他一辈子难以释怀。


催收员就在人性黑暗的洞口前,生生被撕裂。


眼见事态沧桑,他们同情、悲怆,却又无能为力,而另一边,他们为了自己利益,又必须用尽手段,让其还钱。


他们强迫自己,变得麻木而残忍。


王德成猛然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陌生人。


“不还钱,出门你就不怕遭车撞了吗?”


“你们家孩子是你跟隔壁老王生的?隔壁老王跟你家什么关系?”


这些恶毒而精明的“辱骂”,就像针扎一样,痛,但不见血;伤,却又无痕。


“有时候说完我自己都懵了,说这话的人,是我吗?”他不安地发现,自己的善良和同情心正在一点点丧失,演变成一个冰冷而残忍的陌生人。

一位催收员和欠债者的对话


而每天长时间通话,把他磨得耐心全失。


他感觉自己负能量爆棚,就是一个“行走的炸药包”。


他害怕接电话,看到电话进来,就会恐惧;接别人电话时,超过十几分钟,就会让他烦躁,他语速极快,想尽快结束通话。


他们迷茫、焦灼,毫无成就感,同时,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这就是一碗青春饭”,小豪说,如此刀锋战士般的生活,他怎么可能过一辈子?


实际上,这个职业能许给他们的未来,除了金钱,几乎一无所有。


“催收员、催收主管、催收总监,就这三个位置,没别的了,催收总监不干活,就挂一个牌子指挥”,王德成说,催收员的前景,就是变成更大的催收员。


这样毫无想象力的生活,实在让他没有晋升的动力——他们的人生目的只有一个,催更多的单,挣更多的钱。


04围城


催收行业就如一道围城,城外的人,看见他们的高薪,拼命想挤进来;里面的人如撕裂的灵魂,死命想逃出去。


催收对学历要求低,且年薪很高


自今年3.15以来,催收行业遭遇监管收紧,不许短信轰炸,不许在非工作时间拨打,不许骚扰第三方联系人,条条禁令,让他们的工作越发艰难。


“接到电话投诉,我们就要遭殃”,王德成说,投诉一单,要交200到500元不等的罚款,“现在客户都很聪明,接起电话一听是催收,先暂停3秒,实际上他在找手机上的录音按钮”。


老赖在升级,这场猫鼠游戏变得越来越难,对于催收员来说,他们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技巧。


此外,一帮互联网的创业者们,正在试图用科技的手段,将催收行业标准化、科技化,他们开发出一些新的软件,来规范催收员的行为,来切割他们时间,提高效率。


慢慢地,催收行业不再是劳动密集型,开始往技巧型或智能化转变。


在监管重压和技术改革的浪潮中,一大波催收员被淘汰。


因为软件引进,提供了催收员的效率,一家上千人的电催团队,如今裁员到只剩下700人。


而一些靠着谩骂或威胁催款的催收员,在监管浪潮下,被大批地淘汰、清洗。


除了被动的淘汰,他们也开始了一场主动的逃离和迁徙。


三年,就是催收员的一道坎,大部分催收员干到3年,就到了心理极限,开始拼命往外逃。


小豪厌倦了打打杀杀,已转行到律师事务所,成为证据采集师;


王德成赋闲在家,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清洗催收职业给他带来的负能量和刻痕;


江宁可能算是最幸运的一个,他从催收员成为催收建模师,终于有了些技术含量和职业荣誉感。


中国信贷的黄金时代正在崛起,从银行、小贷,再到网贷,消费信贷变成时代的风口。


这支30万的催收大军,不会因为流失和逃离而减少,反而扩大。


围城的另一边,正有一大批人,爬上城墙。


为了节约成本,目前大多数网贷公司选择自建催收团队,并将其挪到三、四线城市,房租便宜,人力成本更低廉。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网贷公司,推动当地就业,开出了各种优惠条件,例如办公楼免租一年等等。


合肥、武汉、长沙、常德、南京,都聚集了大量的电催团队。


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中专即可,只要口齿伶俐,脑瓜灵活,就能加入这条“流水线”,成为螺丝钉。


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们,纷纷涌入,成为催收大军的新鲜血液。


一边逃离,一边涌入,围城内的人们,从未减少。


在一轮轮的换血和迭代中,游走在黑灰边界中催收大军,正在慢慢进入阳光之下。


只是这个千年的古老行业,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在这个金钱的名利场中,他们是利益纠葛的最终收割者和善后者。


他们可能吸收了,这个时代最深的黑暗。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和青春,撑起了整个信贷的黄金时代。


通过他们的眼睛,才能看到真实的时代细节,和盛世下的阴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4 00: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