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留学教育 查看内容

留学生该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圈子”

2017-9-6 09:31| 发布者: 潇洒哥| 查看: 8496| 评论: 0

 进入8月,又一批留学生开始收拾行李踏上异国的旅程。相比前几年,除了通过钻研学业获得一纸文凭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希望通过求学异国,积极适应当地环境,从而成功融入异国生活,最大化地实现留学价值。

  如何在充分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不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色?怎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人社交圈?今天介绍三位“过来人”的实战经验,或许能为留学社交恐惧症号脉。

  语言:注意聆听 课堂是学习地道表达的最佳阵地

  “出国前我认真准备韩语,达到了不错的成绩,没想到到了韩国,连菜单都看不懂。”回忆起初到韩国留学的经历,首尔大学教育学博士周颖哭笑不得。“我按照韩语翻译点的菜品,上菜后发现与想象的完全不同。”因为不了解韩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周颖闹了不少笑话。

  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安璐伟也曾经在语言上跌倒过。一次教育专业课上,教授调侃道:“你们小的时候都是PB&J(The peanut butter and jelly sandwich ,花生果酱三明治,是美国小孩每天都会吃的早餐)”,话音未落,所有的美国同学哄堂大笑,只有国际学生一脸茫然。“就像在中国课堂上说豆浆油条一样。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很难真正听懂'”,安璐伟说。

  对于留学生来说,语言是与外国人进行对话的工具,只要意思表达到位,别人都能听懂,但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时间琢磨。

  周颖发现,美国的课堂是最佳的学习阵地,教授的发言,每一个词的用法和表达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曾经尝试过教授说一句,我默念一句,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学会很多地道的表达方法。”

  启德教育北美产品中心总监胡光对此深感认同:“美国的课堂重视学生参与性,是一个社交型课堂。教授经常会布置讨论发言,你需要跟同学们组成小组,分配任务,沟通协作,进行presentation,展示个人成果。”他认为,除了教授,身边的外国同学也是学习的榜样。“小组讨论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是借鉴外国学生地道表达方式的好机会。”

  内容:融合≠迎合 了解异国文化也不丢个人特色

  当别人在聊某个话题时,如何能够有所参与?当对方抛出一句“how about you?”,怎样才不至于尴尬冷场。安璐伟认为,在经历了文化差异的“考验”后,留学社交的最大难题来自于留学生本人,如何能够“有话说”很关键。从文化到历史,从电影到动漫,你可能需要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同时,也有自己感兴趣并深耕的领域。“你需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一点在任何社交场合都适用。”周颖也表示,社交圈既是封闭又是重合的。“你的知识面越广泛,越容易交到朋友。如此一来,社交关系就会朝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留学生来说,融合不等于一味迎合,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底色。“融入是双向的,需要两方共同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在美国购物时通常要准备一个小钱包装硬币,很不方便。于是,安璐伟向外国朋友介绍了中国强大的支付系统。“我们出门只要带一个手机,通过二维码扫码就能付款,根本不需要带各种信用卡和现金,节省了找钱的时间,十分方便。”外国朋友啧啧称赞。

  安璐伟说,“外国人很乐意去了解中国,我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国优秀文化和创新科技,和他们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顺畅。”

留学思维.jpg

  心态:克服胆怯 别急于找归属感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出于安全感与交际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同类”。这样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话题可聊,使留学生迅速找到归属感,“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于是,当面临选课和社团活动时,留学生就开始扎堆。“这个课要不要一起选?这个活动要不要一块儿参加?”几轮“调研”下来,既耽误了时间,还不一定能选到最心仪的课程和活动。

  安璐伟认为,虽然每个人都会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但总要硬着头皮去改变。“刚开始可能会胆怯,甚至到了活动地点也犹豫再三不敢进去。但只要克服了心理的第一道关卡,你会发现情况没有你想象得糟糕。”

  澳洲国立大学毕业生、博主若梦认为,可以先尝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打开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比如,通过Instagram、Facebook等国外社交软件关注、结实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接着参与沙龙、聚会等线下活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不要害怕犯语法错误,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肢体语言。

  建议:有意识地培养公共演讲力

  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他们不愿意被一个小圈子所束缚。如果留学生愿意主动接触当地电影、运动等,会无形中为交友增加资本。

  同时,大多数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但到了国外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公开场合演讲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美国大学所需要的,也是留学生在与人交往时最基本的能力。美国人相对"aggressive",会主动地、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建议留学生观看公众人物的演讲视频,模仿其动作、形态、声调、用词,并进行模拟练习。

  最后,建议留学生提前了解国外礼仪、交友禁忌等。实际上,了解国外文化也是留学生涯的一部分,留学生应抱着融入的心态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学校社团

  社团的建立大多数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社团活动让有相同兴趣的人在轻松的环境下交流,不受语言和国别限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是锻炼留学社交能力的第一步。

  学术会议

  学校会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

  志愿者工作

  国外的义工组织比较发达,义工活动也丰富多彩。两周或一个月的义工活动,会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中更加亲近,不会因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不同陷入“没话聊和不知道怎么聊的”社交困境。

  打工

  寻找兼职工作是学习口语、锻炼与当地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校外兼职遇到的人员相对复杂,而校内打工环境较为简单,容易交到朋友。

  健身房

  一次共同的训练、一句及时的鼓励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大部分人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4 08: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