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个爱做饭的男人,都是厨房里的哲学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22-10-17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一个真正的厨师,大概率是个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我们四川的男人们,十有八九喜欢做饭。至少我们这一辈,还没有见过一个不会做饭、不喜欢做饭的同龄人。

我不知道原因何在,试图发出本体论的追问——说是“天府之土,沃野千里”,但“沃野千里”的地方多的是;你也可以说是生活安逸,喜欢享受,但生活安逸的地方也多了去了;你还可说是四川男人吃苦耐劳,但全天下吃苦耐劳的男人就更多了。

总之,我不清楚为什么四川的男人喜欢做饭,这是一种现象,姑且只能做现象学的描述和还原。

而今年长时间的封控生活,使我对做饭一事,又有更多的体认。

0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在乡下吃婚宴,恰好有一桌都是毛头小伙子,正是食欲旺盛的年纪,于是尴尬的场面出现了,刚上第一道菜,不到一分钟就被三下五除二吃了个一干二净。

这些小伙子渐渐有了恶作剧的念头。每上一个菜,他们都顷刻之间吃个一干二净,还不让服务人员将盘子收走,而是摞起来,越摞越高。这种失礼行为,幸好被一旁的家长们及时制止。

婚礼重在一个“礼”字,宴席失礼对主家也是一种不敬。但细究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家庭教化失当固然是重要原因,而厨师上菜太慢,也在助长失礼。试想,如果厨师手法快,调配得当,断不至于给失礼行为留下多少发挥空间。

无论是宴席还是家庭做饭(包括烹制菜品),一定要快,这是很基本的要求,一旦上菜慢,吃饭就很局促。做饭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髦话术叫“底层逻辑”。

有人会说,有的菜需要十个八个小时,甚至两三天才做得出来,如何快得起来?

我这里所说的“快”,是到点要拿出来,譬如你上午跟我说中午要吃炖牛蹄,只有两个小时,我是万万弄不出来的,但如果你说下周六中午要吃炖牛蹄,我就有足够的准备时间采买食材,文火慢炖,到时候一定有炖牛蹄吃。快的意思,就是及时。

做饭的快,讲究的是到点出品,所以之前的准备很重要,这里涉及三层意思:

其一,简单的菜品更需要快速做出来,譬如凉拌个番茄,加上烧水剥皮,10分钟左右就行了,你不能像动手术一样,花上一个小时。

其二,做一顿饭的时长,取决于费时最长的那道菜,这跟经济学上一个著名比喻“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相映成趣。一顿饭要耗时最短,那么一切的火候安排,其他菜的洗烧炖炒,都要围绕这道菜来安排。

其三,只要做两个以上的菜,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到快,就要在心里存一本时间安排的账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做什么,否则必定手忙脚乱,始乱终弃。

顺便说一句,我做三菜一汤加米饭,一般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02 做饭辩证法
饭不仅是做给自己吃的,也是做给别人吃的。一顿饭做得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厨师本人,别人也有很大的评判权。口味有很大的主观性,你自认为做得很好,但吃的人并不买账,认为很不灵,那也不能说是成功。因此,一个真正的厨师,大概率是个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做饭需要遵守辩证法:既要做得可口,又要富有营养,还要做得快而不拖沓。掌握了“既要……又要……还要……”,也就掌握了做饭辩证法的精要。

落实做饭辩证法,只在于荤素搭配,浓淡相宜。两者并不截然相分,而是相互掺合,荤素之中有口味之辨,浓淡之中也有营养讲究。

当然并不是各菜因此需要平衡用力,而是要分清主次,明了主辅。

譬如三口之家,在一个周末的中午要安排吃什么,考虑的因素就包括,各人喜欢吃什么,共同喜欢吃什么,是否需要创新,哪些可以办,到哪些办不到,等等。

在具体安排上,就应该是,共同喜欢的处于优先地位,各人喜欢的尽量照顾,创新的放在不突出位置。如果不出现闪失,就是一顿成功的饭菜。

此间,操持的厨师需要把自己的爱好放在靠后的位置,万不可突出自己,只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如果这样,必定是一顿失败的餐饮。

顺便再说一句,封控三月,我家没有人的体重有增加,我践行做饭辩证法尚可。

03 道在器中与技进乎道
《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谓“形”,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感知的物体。这个物体之上,就是一些你摸不着,看不见,但是能够感知的东西,譬如规律、定理、理念、一本菜谱,等等,这就是“道”。

你可以说“道”是总结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本来就在那里,不过是被发现了而已。这其实是个经久聚讼的话题,好比说1+1=2,可以说是人类总结出来的,但如果人类不存在了,1+1=2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坚信前者的,叫唯物主义,坚信后者的,叫唯心主义。谁是谁非,都是信仰。

所谓“器”,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东西。物体的具体的形态,譬如一把青菜,一把刀,一口锅,一棵盐,可以说都是“器”。

任何人,哪怕是一个小儿,都拿捏得住一个“器”,但是要从“器”中明了“道”,哪怕是成年人,也不一定办得到。

回到做饭的话题。

一块猪肉,一把刀,一口锅,一勺盐,一勺郫县豆瓣,几颗蒜苗,等等,这些都是“器”。要制作出一盘回锅肉的“形”,则需要内心有回锅肉菜谱这个“道”。反之,如果不掌握回锅肉菜谱这个“道”,你就拿这块猪肉没有办法。

但同时,一块猪肉这个“器”,其中必定蕴含着成为回锅肉的潜质,也就是说,一块猪肉,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成为“回锅肉”的质料因,此亦可以叫做“道在器中”。而一块豆腐,无论多么美味圆润,但因为它没有回锅肉的质料因,道不在器中,是不可能做出回锅肉的。

勤苦的练习,提高烹饪技艺,可以掌握烹饪之道。所谓烹饪之道,就是明白各种食材的品格和特点,主料和辅料之间的搭配关系,刀法和烹饪火候的配合,等等,也就是进入庄子所说的“技进乎道”的境界。

技进乎道的境界,就是自由的境界。这时候不需要每个菜都看菜谱,哪怕是一个陌生的食材,也知道如何使用佐料,配合哪些辅料,如何烹制。一言以蔽之,它不受菜谱的限制,进入一种自由发挥和创造的境界中。

04 烹小鲜与转识成智
《道德经·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解释说:“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在没有不粘锅和油脂稀缺的时代,煎炸小鱼(小鲜)是很不容易的,既要保证小鱼煎熟,又要保证不会煎糊了,还要保证形状的完整,这个辩证法很不容易掌握,老子的办法是不要轻易地,频繁地翻动它。这个其实是关键要领。

但永远不翻动,只煎一面,也是不行的,否则一面已经煎糊了,另一面还是生的,所以高明的厨师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尽量不翻,在该翻的时候翻。

老子由厨师的这种技艺联想到治大国。这是用比喻的方式说理,大到治国,小到做一名厨师,其中的道理和方法,有相同之处。

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通透感,就是一种佛家所说的“转识成智”。少奇同志握住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转识成智的境界。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4, 2025-5-11 02: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