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国立法争议中国得新疆实施德国士兵都唔畀蒙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10-04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面具之下不只是肉体,而是理念。」有人戴面具是为了保护自己,有人戴面具是为了保护家人,但现在有人想强行把面具摘走。
建制派早在2016年「旺角骚乱」后促请港府立法禁止蒙面,及后由于人权组织及民主派反对,最后无疾而终。反送中运动持续近四个月,连日来多名建制派包括民建联、经民联、新民党等政党和港区人大代表重提旧议,而最终政府引用《紧急法》订立《禁蒙面法》,并提出欧洲各国早已有蒙面法。
《禁蒙面法》是指立法禁止人们在公众场合或游行集会中遮盖脸部,违者须负刑责或罚款。法例最早在1845年美国纽约州定立,当时是针对一批装扮成印第安人的反地租示威者,后来法例主要应对二十世纪中期崛起白人至上主义的暴力团体三K党(Ku Klux Klan)。
不少欧洲国家订立《禁蒙面法》主要原因是针对激进恐怖组织或宗教问题。近年欧洲各国面对穆斯林移民涌入,出现新移民和当地人融合困难的问题,一些当地民众对穆斯林女性戴面纱、穿罩袍外出引起争议。法国、比利时、德国、丹麦、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立例目的主要是禁止穆斯林妇女穿着遮蔽全身的服装,如蒙面式罩袍「布卡」(burqa)及只露出双眼的面纱「尼卡布」(Niqab),希望她们融入当地生活及尊重当地的价值观。而经常被拿作立法例子的法国开始推动此例时,并非为检控示威者,当时总统萨尔科齐只是希望针对移民政策,主张穆斯林信仰必须世俗化。其后,政府才因应「黄背心」运动,在今年4月颁布《加强和保障示威期间公共秩序法》──任何人无合理原因下于示威场地及附近地点蒙面,被罚款1.5万欧元及入狱1年。不过,法例一般会给予宽限,驾驶电单车、娱乐活动、工作或医疗需要等均可豁免。
另外,有些国家在受恐怖袭击后,才实施《禁蒙面法》,如斯里兰卡在复活节连环爆炸案后于公共地方实施禁令。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这个组织一向强迫女性穿着传统伊斯兰服装,否则将遭遇「道德警察」殴打甚至处决,但因有成员被戴着面纱的女子枪杀,于是,在2016年伊拉克摩苏尔颁布禁令,禁止穿戴「布卡」及「尼卡布」的女性接近组织的军事安全中心,但禁令只适用于中心范围,女性在城内其他公共地方仍须穿着罩袍或面纱。
部份国家的《禁蒙面法》覆盖范围也适用于官员,例如德国在1985年订立有关法例(并且适用于交通法),不准民众在示威游行中戴防止识别身份的物品,同时也通过法令,禁止法官、公务员、士兵蒙面。各国的违例者都须罚款或上公民教育课,而加拿大有关罪行的刑罚最高,严重的要监禁十年。
在西班牙及美国,禁令一直存有争议,一些州份法院以侵犯宗教及民主自由为由废除了当地的法令。土耳其更在2013年废除了数十年来的蒙面禁令,目前只有在警队、军队和法院工作的女性才不能戴面纱。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乌克兰,当地政府在2011年曾通过反示威法禁止示威者戴面具,但引起激烈示威,最后国会在2014年1月取消法例,随后的一个月,亲俄政府倒台。
至于亚洲,目前为止只有中国立例禁蒙面,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2015年2月起实行《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从2017年4月1日起,中国新疆当局更实施「去极端化」条例,穿戴蒙面罩袍及以「非正常蓄胡须」都可能犯法。
在香港的穆斯林约30万人,占全港人口约4%,暂无极大种族融合问题亦无恐怖激进组织,立法背景与欧美大相径庭。在监警制度不完善又没有民主的香港,《禁蒙面法》会否演变成政治打压及限制言论自由?
即使禁得了蒙面,又禁得住人民的自由意志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2 18: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