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通桥事件港媒噤声 自我审查成常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22-10-15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北京四通桥抗议事件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不过事件发生至今,不仅中国大陆媒体对此事件一概不提,香港媒体也几乎全部噤声。在紧缩的政治气氛下,多家港媒的记者向德国之声表示,新闻部对于二十大报道的审查比从前明显增加。

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图片显示:北京海淀区四通桥上白底红字的标语写着:“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距离此横幅不远的地方另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在中国互联网上,“北京”、“桥”、“勇士”等词都被封锁了。一位前新浪审查员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当局决心要把这件事压下去,这可说是今年中国最大的审查事件。

“香港01”报导遭撤
不过事件发生至今,不仅中国大陆媒体对此事件一概不提,香港媒体也几乎全部噤声。德国之声记者核查后发现,网媒“香港01”在事发当天(10月13日)下午曾经刊登报导文章,标题是“二十大前北京惊现示威:不要封控要自由 有人拉横幅烧物品被带走”。目前在网路上仍然搜寻到该篇报导,但点击之后会跳转到另一则报导“传内地要求投行二十大前避免发政治敏感报告 中证监否认”的页面。在“香港01”网站上也搜索不到关于四通桥的任何报导。

知情人士向德国之声透露,示威相片在网上传出后,记者随即核实消息及前赴事发现场视察,新闻部经讨论决定按正常新闻般处理,于下午四时多刊登报导。傍晚六时的例行会议上,主管认为大众关注事件,决定会在APP推播和转载至脸书专页,至晚上九时多报导被删除。根据德国之声取得的截图,报导描述了示威横幅的部分内容,全文没有提及“习近平”,但有置入推特上的示威标语照片及影片。文章亦指警方及消防已移除物品及处理事件,有网民因传播讯息被官方约谈。

知情人士表示,“香港01”首席媒体战略官冯德雄及总编辑于品海皆对该报导知情,从文章刊登至下架前“存活”的数小时期间没有给予特别指示。德国之声致电冯德雄,他在记者表明身份后挂断电话。德国之声也尝试以电话和电邮联系“香港01”询问此事,至今尚未收到回復。

主流港媒集体失语
除此以外,报导四通桥示威事件的香港媒体寥寥可数。在香港创立、2021年将总部迁往新加坡的中文网媒“端传媒”10月13日在推特上以图片形式发布此消息。而独立英文网媒“Hong Kong Free Press”在事发一天后,以“反习示威后中国审查网上言论,香港媒体噤声”为题报导示威事件及各界反应,并于社媒上转载文章,文中有具体描述抗议习近平的条幅字眼。另一拥有较大读者群的本地网媒“独立媒体”则完全没有提及此消息。

至于其他具规模的香港媒体,包括报章如《明报》、《南华早报》、《信报》,有记者常驻北京的电子传媒如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有线新闻、Now TV等,都完全没有关于此事件的报导。有港媒中国组记者告诉德国之声,在事发时因另有工作在身,便把消息和照片转发给公司跟进,但对方“已读不回”。该记者相信在目前气氛下,这类题目很可能要经过新闻部以外的高层批准才能报导;但相比因当局或高层指示而受压,更常见的是,新闻部主管在那一步之前已先行审查。

另一港媒的中国组记者坦言,连前线记者也经常自我审查:“不是担心写了会有后果,最主要是在现今大环境下,这些事不用问都知道,很肯定结果是怎样。”他相信主管必定知悉四通桥事件,即使记者上报,上级也会以各种籍口推却,“例如说官方没有证实,而你又来不及去现场求证,他们要耍你一定有办法”。

香港记协感遗憾 港媒严管二十大报导
德国之声去信询问香港记者协会关于此次港媒沉默之看法,该协会10月14日回信表示四通桥事件“明显具新闻价值”,该会认为:“不少香港记者身在北京,亦可到现场观察查明。然而,至今除了香港01曾发布一篇已被删除的文章和个别独立网媒,未见任何主流香港报章及电视台报导。在各传媒严格自我审查下,香港本属墙外的世界,已悄然被圈在墙内。”

香港记协指出:“对于有说法指仍有港媒可短暂刊登报道亦属难得,记协认为这实属讽刺,亦尖锐点出香港新闻自由实况。记协对香港的自我审查气氛感遗憾及失望,并呼吁各新闻传媒管理层,应以公众知情权为依归,谨守报道事实的岗位。”

新闻自由受威胁
环顾全球新闻业者,香港媒体曾经被视为中国新闻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出产不少深入和尖锐的报导。对于中共二十大的报导,受访的港媒记者都反映新闻部主管“看得很紧”。有记者告诉德国之声,公司禁止做人事安排预测的报导,只容许在官方确定任命后才跟进报导。也有记者说,主管建议他以较温和的角度处理二十大报导,例如在经济方面谈“共同富裕”以及指示引述受访者哪些内容。

有媒体则不容许记者访问台湾和海外学者,来评论二十大甚至所有中国议题。另一个现实的困境是,不少以往相对“敢言”或观点开放的内地学者都已谢绝一切采访,令记者在报导时更难表达多元角度。对前线编采人员而言,他们很多时候不获告知审查的原委。有记者如此形容:“那红线是无定向的,导致底线容易愈退愈后。”

自从香港开始正式实施《国安法》之后,批判性媒体如《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及《众新闻》等相继被迫停运,多名媒体人被起诉国安或煽动罪而遭还押。

在香港教授新闻传播教育的老师和教授曾向德国之声表示:在报导消息时,必须注意题材和用语,否则可能有违反《国安法》的疑虑。

根据“无国界记者”今年5月3日公布的“2022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在该报告中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就是香港,从2021年的第80名下滑至2022年的第148名。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4, 2025-5-11 03: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