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德纲和很多创业老板没多大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9-16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郭德纲和何云伟、曹云金等人的矛盾由来已久。最近,由于郭德纲的一些言论刺激到曹云金,一向对相关细节讳莫如深的曹云金发文抨击曾经的师傅。

老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郭德纲是这么想的,他大概也希望别人这么想。但比较可惜的是,如何、曹二人,生于现代中国,对这等「四旧」思想怕是没那么感冒,即便入行时嘴上念叨两句,心里也并不太当回事儿,而这更多是基于立场问题——换你,你也愿意当不养儿的爸爸,而不愿当没人养的儿子。

郭德纲绝非傻子,「有奶便是娘」或曰「有奶才是娘」的道理,他更不可能不懂——当压迫大于好处,谁还会随口认爹呢。但是,正如许多一意孤行的独裁者,他即便明白,也仍然一厢情愿地输出这些价值观。他以为,即便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只要能接受的人留下,不接受的人走,就可以了。


郭德纲不是知识结构停留在旧社会的「曲艺人」,虽然德云社整体的风气散发出一种旧社会的酸腐味道。有声音认为,郭德纲借企业之名行作坊之实,窃以为并非如此,而是恰恰相反。

我们可以看到,德云社是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名称为「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惠,注册资本 140 万元,成立于 2006 年。

2006 年这个时间点,不算早也不算晚。以王惠作为法定代表人,虽然实际上不能说明什么,至少可以证明郭德纲并非毫无现代企业经营的常识,对企业的属性更是有着清醒认知。注册资本 140 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今天的德云社来说不算多,很明显的是德云社的经营者也明白这个数字的意义仅限于数字本身而已。

德云社当然不是旧日的相声团体,也不是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更不是黑社会。2006 年至今,德云社作为企业运转也有 10 年了,正常、合规的企业经营,大致可以说明管理者绝非老古董或大老粗。其实,拍戏、签合同、真人秀,以及微博上的舆论管理,恰恰说明郭德纲不仅并非迂腐的老顽固,反而相当精通当代社会的游戏规则,并且适应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并不慢。

因此,认为郭德纲「以一个旧时代师傅心态勉力运营企业」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从德云社的商业成绩来看,即便与当代企业比较,郭德纲也可以毫不心虚地说自己把企业搞得挺牛。因此,我认为,郭德纲正是因为把德云社当作「企业」来经营,才不得已想出了不少「馊主意」。

换言之,类似的馊主意,其实绝非只有德云社一家想得出来。


那么,具体的馊主意是什么?我们回到曹云金事件本身。

8 月 30 日,郭德纲在演出时颁布了所谓《德云社家谱》,似乎在宣示着德云社企业以外的家族性质。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事情要是等着提倡,当然是原来没有。在德云社一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该走的都走了、该留的未必留下的今日,郭德纲颁布家谱,并不是为了照顾编进家谱的那些「家人」,反倒是为了清理异己「以儆效尤」,照顾那些「没被编进家谱」的「不是家人」

所以,只是颁布家谱,自然嫌不够,郭德纲还在微博发文称「清理门户」。也正是这条微博及其所配图片上「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的文字,激怒了曹云金等人,最终引发了今日的口水战。

因此,「馊主意」是什么?是用家族的价值观加诸企业,用务虚的观念管理业务,用对内的说法编排外人。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离你很遥远,但其实,「企业是我家 XX 靠大家」的说法,许多人都听过;「企业前景企业价值观」的花活儿,许多人都领略过;酸跳槽员工甚至骂跳槽员工的老板,许多人都见识过。

很多不是德云社的企业,玩儿法和德云社没太大区别。很多不是曲艺人的老板,说起仁义道德和江湖义气来,舌头比郭德纲还要顺溜儿得多。


北京地铁员工骂人新闻传开时,我曾与一些前辈交流。其间,我表达了一个观点:地铁员工骂人虽是不对,在顾客蛮不讲理的情况下,也算是情有可原;而这样一位员工面临被开除的窘境,地铁公司很可能已经被舆论绑架了。

当时,一位自称从事服务业的前辈批评我说,连职业道德都没有,活该被开除。

我十分奇怪的是,什么叫「连」职业道德都没有?

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总是喜欢关注细枝末节,忽略主要矛盾,说简单一点儿就是本末倒置。地铁的一个引导人员,客观点儿说,也就是北京偏中下层的一个普通人,很可能是大专甚至中专毕业。一个服务业的老板,喜欢把仁义道德职业精神挂在嘴边,我们可以理解;而底层员工心里只有工资和假期,挣着 3000 块钱的工资凭什么要忍气吞声,放弃做人的基本尊严?为这点儿钱值得吗?

这么说或许很残酷,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穿制服、请假打报告这些死规定,所谓「职业道德」并不是一个底线,而是一个应该追求的目标,甚至说是一个「上限」也不为过。这就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你能做到是你好,是你牛逼,而并不是说你做不到就不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了——那么恐怕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人口会锐减至列支敦士登级别。

「事情要是等着提倡,当然是原来没有。」老舍先生这句话,非常值得深思。


事实上,最初,北京地铁被舆论绑架选择开除员工,无非是开除员工成本低,可以尽快息事宁人罢了。比起全员反思,再重新提倡一下什么狗屁「职业精神」,或者比起让某个领导出来道歉,开除底层员工,是最简单、最梦幻无痛的应对方法。

当天,那位「服务业前辈」还向我透露,像这种没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在他那里,有一个开除一个,有一百个开除一百个——比如他今年就开除了五个。可以看出,大家都是领导,对于出了问题让员工背锅,指责员工「没有职业道德」然后开除了事儿,是十分心有戚戚焉的。

如果企业管理存在一种规矩叫「不行就开除」,那这个世界上将再不存在管理艺术,只存在管理技术。同时,所有自居管理者的人也可以全都下岗了,反正开除解决一切。一些企业自然希望可以一开始就招到完美的、无需培训的、可堪大用的员工,他们或许甚至希望每一个打字的、抄表的、扫厕所的人都能理解董事会的前进方向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我只想问一句:您打算给这位高尚的厕所清洁工开多少月薪?

一个拿着 3000 块钱的底层员工,可以指望其拥有「职业精神」吗?一个学历只到高中、中专的孩子,价值诉求会和锦衣玉食的中高层领导一样吗?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该思考的问题。

我并不是歧视 3000 元工资,更不是歧视中等程度学历——哪位领导如果嘴上说不歧视,那还请尽量不要因为他们没有「职业精神」就开除他们,或者干脆给他们工资翻个倍,给予他们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尊重。

当你给某人某种程度的待遇,不管是 3000 块钱的月薪,还是 100 一场的演出费,你对他的尊敬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你对他要求的上限就已经确定了。你可以要求月薪 15k 的资深员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可以要求月薪 50k 的经理冲在前线以身作则,可以要求拿到 5% 股权的合伙人与你一起隐藏秘密、挑战法律和人伦,却没道理让每个人都做到这些。

不管是要求底层员工理解自己不成文的所谓职业道德,还是让一个不得不去睡地下室的徒弟认自己当爹,都是一种极其可笑的虚伪和仗势欺人,是手持话语权的屠刀去砍杀弱者。

老板满口仁义道德职业精神,对待客户如春风般温暖,压榨手下像刽子手般无情。中层管理和老员工全都觉得所谓精神只是逢场作戏糊弄领导,栖身此处也只是暂时还没找到借口离开。在这种企业里,基层员工看不到任何希望。而一些老板居然认为可以凭借这种风气成就百年大业——恐怕从你处辞职的员工都能搞出两三个百年大业了也说不定。

不管是郭德纲口中师徒父子的情谊,还是服务业领导口中的职业精神,用在徒弟身上、属下身上,那都是道德高地的、百试不爽的——而至于师父和领导,他们在这种精神中,恐怕已经天然地神圣化,不会再犯错了。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先生早已十分辛辣地指出了许多仁义道德的本来面目。这位先生就不是老舍了,而是鲁迅。

鲁迅说,孝道名曰人伦纲常,实则是年长者捍卫自己地位和权益的武器。然而,此文最佳之处,在于不仅指出现在的不足,也指出前进的方向。试摘录如下:

……便在中国,只要心思纯白,未曾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发现这一种天性。例如一个村妇哺乳婴儿的时候,决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个农夫娶妻的时候,也决不以为将要放债。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
……例便如我中国,汉有举孝,唐有孝悌力田科,清末也还有孝廉方正,都能换到官做。父恩谕之于先,皇恩施之于后,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足可证明中国的旧学说旧手段,实在从古以来,并无良效,无非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人我都无利益的苦痛罢了……
……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在鲁迅先生口中,是少谈虚伪的「恩」,多谈天然的「爱」。放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少追求务虚的精神和意义,多谈谈务实的利益和尊重。

可叹的是,先生百年前感慨之事,于今日却俨然改头换面、重新来过。弱者和小辈不爱提倡道德,因道德都是声音大的前人订的,在多数时候,于他们实在无益。我不相信哪个地铁员工,在宿舍里闲聊时,会因为领导视察,贴了大红标语,而说「标语真好,我们该学着去做」;我也不相信何云伟、曹云金二人,在被郭德纲大骂不伦之时,心里会觉得郭是一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传统意义上的「严师」「慈父」。

道德用于律己,好过任何法律;道德用于律人,坏过任何私刑。今天的企业家们,能不能颠倒下自己嘴上和手上的顺序,停止画饼,停止梦想和情怀,把员工当成「拿钱干事儿,没钱走人」的平等伙伴,而不是一面驱使别人为自己赚钱满足私欲,一面又拿道德和精神约束他们

道德精神过剩,契约意识稀薄,这便导致许多人一边说人话,一边不干人事儿企业家,还是得要点儿脸。群众或许虚伪,总归还有人味儿,郭德纲如此聪明强悍,失了基本的人性,尚且遭遇此等质疑;各路大老板们,扪心自问,你的员工要是集体出来扒自己,但凡有个把能说会道的人,你以后还混得下去不?


据曹云金描述,郭德纲曾经与他们签订「霸道」条款。曹云金曾表示,不敢签,是因为害怕被「雪藏」。后来,来自多方的许多证言证明,郭德纲只想让徒弟们帮他赚钱,却丝毫不考虑徒弟自己也是想要赚钱的。不管是德云社的公关私自压住所有外界对何、曹的演出邀约,还是郭德纲用各种方法对何、曹等人独立演出的阻挠,都说明了郭德纲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心态。

如果说,在信息不灵通、师傅就是一切出路的旧社会,徒弟隐忍不发、无限孝敬,是由于「即便不孝敬也不会有任何好处」,那么在当今这个有本事都能单飞的时代,郭德纲以为能凭借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辞断人财路,就未免太过天真了。

毕竟,比起个人发展和到手的钱财,这一层仁义道德的追求,恐怕太「务虚」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5 03: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