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留学机构被曝"贿赂"20余所美名校招生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10-15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如果你有过国外求学的经历,相信你对这些事不会陌生:背单词、考托福雅思、投简历、等Offer,当然,很可能还有——找留学机构。
除了签证服务,一位熟悉出国留学培训的人士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培训机构会请美国的招生官来讲课,内容主要是给学生讲授招生流程、录取条件、以及在美国的生活等等。
此外,招生官通常还会向学生传授写论文和面试的技巧。
对学生来说,参加此类培训,提高自己申请成功的概率,就是花钱买服务而已。但对那些与国外大学“招生办”对接的留学机构来说,事情就比较复杂了。记者注意到,近日路透社曝出了一个“猛料”。
招生官每人4500美元“酬劳”,20多所美国名校中枪
10月14日,路透社报道称,有一家中国教育公司向多所美国顶尖大学招生人员提供补贴或现金,以帮助学员申请美国学校。
路透社称,上海狄邦教育管理集团(Dipont Education Management Group,以下简称狄邦) 每年7月在上海开办为期8天录取培训课程。有数百名中国学生报名,就为了听一听美国招生人员们告诉他们学校如何录取学生,并学习如何写一份合格的论文以及如何面试。
而在过去三年,狄邦给美国的招生人员提供了两种酬劳:1,商务舱机票;2,经济舱机票外加现金“酬金”。在过去两年,每位招生人员的酬劳为4500美元;去年,招生人员则是收现金,用100美元面值的美金支付。下面是一份路透社整理的高校名单。
可以看到,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汉密尔顿学院( Hamilton College),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总共有21所高校中枪。

除了“塞钱”,路透社还认为狄邦存在造假行为。报道称,8名上海狄邦教育管理集团(Dipont Education Management Group)的前员工接受了采访,其中6名表示,狄邦的员工会为学生代写申请论文。一位前员工说,自己曾篡改老师为学生写的推荐信;还有一位前员工表示,有位学生拿到了自己的高中成绩单,并抹去了成绩不好的科目。
路透社在文中还引用了狄邦2015年的广告语——“一年仅此一次,在职招生官将成为你的独家顾问。”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出国留学仍是一股热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2000年仅为3.9万人,2005年增长至11.85万人,此后一直保持较高速的增长。
而与留学相关的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东吴证券的一则研报称,从广义的角度来看,2015年国际教育产业规模接近2500亿元,其中语言培训300亿,出国游学120亿,国外留学消费2000亿,留学中介服务50亿。
有观点认为,这则消息简直是惊天霹雳,如果属实,将刷新美国人对于中国留学机构的期望底线,也会给中国学生未来留学申请和入境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
狄邦:这是在哗众取宠
对于上述关乎公司声誉乃至生死存亡的“爆料”,狄邦教育管理集团创始人兼CEO张博文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许多学校,许多学生和海外大学都认为我们是中国最正规的公司之一”,对员工制定了严格的规范。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那我还不知道,”张博文表示:“但我敢保证,一旦我发现此事属实,我将严肃处理。”他还说:“一两个违反规定的员工不代表整个公司都在作假。”
路透社还称,狄邦教育否认了申请造假,但表示自己与美国约20所大学关系很好。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今天(15日)下午,狄邦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回应了路透社的上述报道。

声明称:
整篇报道采取预设立场,无视数十位美国大学招生官和教育人士的正面回应,仅凭几名狄邦前员工的片面言论,并且对狄邦高管的采访断章取义、虚构情节,将中美教育界人士的正常互访交流歪曲为狄邦与美国大学招生官之间的不正当交易,企图将这种莫须有的“腐败”与中国公立教育系统和美国知名大学进行关联,制造美国大学已经被中国教育机构所侵蚀这样荒唐但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达到其哗众取宠、抹黑中国基础教育的目的。
从狄邦的上述表态可以看出,狄邦在坚决否认“造假”行为的同时,也将路透社报道的“塞钱”定义为“中美教育界人士的正常互访交流”。而其理由,在于声明提及的“数十位美国大学招生官和教育人士的正面回应”。
这些人是怎么说的?再看看路透社的报道:
参加过该项目的大学招生官认为,这一做法并无不妥,狄邦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范德堡大学的招生负责人Douglas Christiansen表示,“培训课只是和学生交流了真实申请材料的重要性。”
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主席Louis Hirsh表示,美国的招生人员会为招收美国学生而走访美国高中,并且允许收取路费,但不允许收受现金。但对于国际学生,这一规定并不适用。
韦尔斯利学院表示,一位招生人员在上述项目中面试了一位狄邦的学生,最后这位学生成功入读了该校。韦尔斯利学院的招生主任Joy St。 John说,学校人员没收现金,但接受了商务舱的机票。
同时,也有部分高校拒绝发布评论,或没有予以回应。
那么,接受现金或机票作为“酬劳”到底合不合规呢?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通过查阅美国教育部相关规定发现,美国教育部规定,大学的招生人员和部门在进行以下活动时,不得收受奖金,其中包括:向个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联系潜在的申请人;协助学生填写申请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大学的招生官是允许到各个高中和机构进行宣传,只是要把握适当的度。
成都一位熟悉出国留学培训的人士则告诉记者,机构一般会给招生官报销路费。但如果机构给招生官现金,在不清楚其用途的情况下,不好进行判断。
记者调查:狄邦经营范围不包括“留学中介业务”?
为进一步求证,10月15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的狄邦教育集团总部,及其旗下一家教育机构英锐教育。
在英锐教育,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英锐教育的学生年龄不等,最小的只是在读小学,而服务内容是对学生提供教育培训,包括英文论文、辩论等,但出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据记者在其门口的易拉宝上看到,其教育内容还包括美国文理教育课程等。
随后,在狄邦教育的总部,其一位工作人员刘女士对记者表示,已经知道这个事情,目前正在研究,“现在不方便回应,但肯定会进行回应”、“不会超过24小时”,刘女士表示,肯定会与记者联系,但她同时也数次强调狄邦教育并不是留学中介结构,但具体情况“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
另一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假装要咨询留学事宜,对方则在表示自己“不是留学中介机构”后,便不再回答咨询。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中查询到,上海狄邦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教育咨询,不包含留学中介业务。

而上海英锐国际教育管理公司在公示系统中的资料显示,也不包含留学中介业务。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一位熟悉出国留学培训的人士处得知,包含留学中介业务的机构必须得到中国教育部资格认定。
然而,记者查阅在教育部予以资格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上海地区名录中,没有找到上海狄邦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英锐国际教育管理公司。这是怎么回事?
狄邦在官方声明中表示,“针对报道中提到的所谓事实与指控,狄邦将在稍后进行逐条驳斥,并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究竟说法如何,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保持关注。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沙发
网友  发表于 2016-10-15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你好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5 01: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