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纽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3-0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比选择在哪里生活更重要的,是选择怎样的生活

过去十年,我在北京和纽约之间几度来回,横跨太平洋搬家了好几次。这两座城市几乎瓜分了我整个青春,也携手掠夺了我对城市所能怀有的所有情感,这些情感很难简单地用喜欢或者不喜欢来简单地定义,其中混合了热爱,感激,失落,挫败,留恋,厌倦等等许多难以言说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还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代。许多年以前,我坐长途夜车从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到上海求学,一路上经过无数的城镇和村庄,听到车窗外不同的方言渐次变化,我彻夜未眠,18岁出门远行的少年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未来生活的雄心。黎明之前,车子驶进上海,两边渐渐出现一栋栋高楼,一盏盏路灯。下了车,我呆呆地看着一城灯火,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座大城市相遇,直到现在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动。

城市对人的刻画无形而深刻,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你的喜好乃至性格。北京是一座在空间使用上极度粗放而奢侈的城市,它大得无边,大得丧心病狂;许多办公大楼前的空地,在有些城市已经可以算是市民广场;就连许多街道,都宽得让人绝望。在北京时,我对这样毫无节制地铺陈所造成的不便心生怨恨。直到我去了香港,那是一座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北京作为一组工整的反义词出现的城市,走在那里逼仄得让人无法喘息的街道上时,我无比地怀念北京的宽广和自在。那时我才明白,北京已经定义了我对城市的审美。

纽约是另一种形态的城市,有世界上最独特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北京和上海的综合体,既有北京那种对一切满不在乎的粗粝和豪迈,又有上海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精致和漂亮。

在纽约去快餐店点餐,服务员都会问上一句:Stay or to go?意思是在这吃还是打包带走?对于大多数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偷渡客,无论是漂泊了数十年的老华侨还是刚刚扎下根的新移民,stay or to go其实是一个时时需要面对的隐喻。留下来,还是回国?每一个人都会经常在心里这样问自己,这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很难抉择,也没有完美的答案。这个问题像一个怪兽,永远躲在一角,逼视着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的灵魂。此中的种种撕裂,不亲身经历过是很难完全感同身受的。

留在纽约还是回国,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而对大多数困惑于此的中国人来说,它可以简化成在纽约的生活与北京或者上海的生活之间的一个比较。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和专栏作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有一篇散文《城市与雄心》(Cities and Ambition,国内流传的一篇中文译文翻译成《市井雄心》),对人和城市的关系有非常精到的描述。他说,伟大的城市总是吸引着有雄心壮志的人,有些城市因此成为了某种远大理想的聚集地,这样的城市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时时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随之而来。比如说剑桥(波士顿地区的一个大学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所在地) 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你需要更聪明”,加州的帕洛阿托(旧金山附近的一个小城,斯坦福大学所在地)传递的信息则是“你需要变得更有权势”。

至于纽约,保罗·格雷厄姆说,它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你需要赚更多的钱”。这个判断不算错误,但有些过于绝对。事实上纽约是如此复杂而多样,剑桥和帕洛阿托那样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只能传递一种声音,而纽约传递出来的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对于我来说,纽约传递的最让人感动的信息是,“你要成为你自己”。这座城市以一种罕见的宽容和漠不关心,纵容和鼓励着每一个人做真正的自己。在这里,没有人对你说你应该做什么,没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么,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你到底在做什么。这里没有年龄的概念,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人仍然在意气风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里甚至没有性别的概念,我在这里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女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无比的独立而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对人吼叫或者蛮横,而是一种因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无所畏惧的强势。她们同样可以温柔可人,可是却散发着迷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自信。

也没有人在乎你来自哪里,说什么样的语言。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状态绽放。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所以这座城市能够吸引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让他们看似矛盾却和谐地共处。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艺术家。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大学的思想领袖,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和画家,来自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普通人,还有无所事事异想天开的懒汉,他们每天搭载着同一列地铁,各自心满意足地奔向自己的远大前程。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纽约呆久了,你甚至会觉得这样毫无拘束的自由是不真实的,因为它让你忘记了在这个世界其他地方你会遭遇到的现实,而这可能正是它让许多人无法割舍的原因。

中国的城市呢?如果我们不那么苛刻,我们可以说北京和上海都是伟大的城市,或者终究会进入伟大城市的行列。

北京是一个不太容易能够让人一下子就喜欢的城市,它有无数让人诟病的缺陷,喜欢它有很高的门槛,你得适应、容忍它的种种不便。

北京的问题,在于它太粗糙了。它有一种别的城市罕见的傲慢,让它能够心安理得地忽视生活在这里的人。这让北京成为了世界上最不适合生活的城市之一。比如说,这座城市没有便利店文化,便利店的数量屈指可数,半夜出去想买瓶水都不太容易,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上海很多地方的便利店就已经密集到了一两百米之内有三四家的程度。

可是一旦你跨过那些门槛,就会非常喜欢。北京也在传递着“你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声音,尽管这声音还很微弱,但是北京可能是最接近纽约的中国城市,说它是中国版的纽约也不为过。至少相对于别的中国城市,北京是最能够让你感受到“我不在乎你在做什么”这一类信息的地方。它按照自己的方式野蛮生长,接纳,但不模仿也不迎合,反而成就了独特的气质。

上海有它的雄心,它的问题在于太努力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想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于是迫不及待地寻找模板,最后无非是成为更好的香港,更好的东京。

但是,上海有着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中国城市都无法企及的舒适生活。这种舒适部分地源自对细节和优雅的不懈追求,因为上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要活得更加精致”。有些人会害怕这种信息传递出来的压力,但是另一些人沉浸其中并以此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要求。此外,南方的城市通常都有浓厚的市井气息,相比北京的不近人间烟火,上海自然随和得让人感到亲切和感动。

我有时候会开玩笑地把我身边的朋友分成两种人,一种喜欢北京,另一种喜欢上海。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即使在老外身上也有这样的区别,在北京生活的老外和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没有哪一座城市更好或者更不好;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本质上其实是选择归顺哪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共处。因为无论在哪里,最终我们要面对的无非都是两个同样的问题:怎样和自己相处,以及怎样和世界相处。我们都希望能够选择一座伟大的城市,但是比之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远大生活。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沙发
秀周姗 发表于 2016-03-08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吧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3-31 00: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