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原颅骨复原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7-05-04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982年,6月。

山西太原。

下午放学后,一群孩子在太原煤建公司的职工宿舍区踢球。

一个胖小子飞起一脚,将球踢进了9号楼和11号楼之间狭窄的缝隙里,那缝隙连半米的宽度都没有,附近的居民常随手把垃圾扔在那里,肮脏堵塞,臭气熏天。

孩子们埋怨小胖子脚头太臭,让他赶紧把球弄出来,小胖子只好侧着身子往缝隙里面挤了几步,看到脚下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就用脚三勾两勾,使劲勾了出来……

孩子们凑近一看,顿时嚷嚷起来:“这个不是足球!”

小胖子一看也有点儿发懵,这是一个被好几层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球体,隐隐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伸手摸了摸,觉得很硬,想着没准儿是谁家不要的“宝贝”,就把塑料袋一层一层撕开……

顿时,孩子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响彻宿舍区的上空。声音稚嫩,格外可怖。

黄昏的光洒在那个龇牙咧嘴、残缺不全,半边烧得焦黄的头骨上。中国刑侦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原颅骨复原案”,就这样被几个踢球的孩子揭开了序幕。  



接到报警的公安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头骨的右半部肌肉腐烂,黑乎乎地贴附在上面;左额部、眶部以及鼻骨以下部分已经被烧焦,并有三处明显的铁器钝挫伤痕。

经过法医随后的颅骨宏观鉴定和血型化验,死者年龄估计在20到30岁之间,血型A型……除此之外的信息采集为零,既不知其性别,也不知其年龄,更不知其死因。

民警一栋一栋楼地敲开一家家的房门,走访住户,查询有无失踪人口,皆一无所获。

案件陷入了胶着。面对这个烧焦了一半的头骨,太原市公安局一筹莫展。说来也巧,恰在这时,市局一位领导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新闻——《文学大师吴承恩的颅骨成功复原》。

这新闻的源起要追溯到1975年。虽然通过《淮安府志》和《山阳县志》等历史文献,人们早就知道《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但是他的墓地究竟在何处,一直是个谜。但1975年的1月,考古学界找到了吴承恩为其父吴菊翁所作的《先府宾墓志铭》,并由此推测,吴承恩很有可能也葬在吴家的祖茔。

彼时,文革尚未结束,社会混乱,当调查人员来到吴家祖茔时,沮丧地发现这里已被盗墓贼光顾过。不过,其中一座已经被掘开的坟墓里,有三副棺木,其中一具较大的棺木上写着“荆府纪善”这几个字——“纪善”是明代王府的属官,正八品,据历史文献考证,吴家只有吴承恩一个人自长兴县解任县丞一职之后,有“荆府纪善”之补——也就是说,这具棺材里的尸骨极有可能是吴承恩的。

一晃7年过去,1982年,淮安市计划召开“纪念吴承恩逝世400周年暨《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准备把吴承恩的塑像陈列在他旧居的大厅内,但几百年前的人,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没人知道。

于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突然想到,如果把那三具尸骨的颅骨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岂不是就可以一举解决辨识身份和颅骨复原这两个问题了么?很快,研究所一位名叫张建军的工程师承接了此项任务。

从淮安市工作人员那里拿到三个颅骨之后,张建军仔细查看,第一个头骨大且重,肌脊明显,额后倾,下颌角外翻,呈男性特征,另外两个头骨不大,乳突较小,确定为女性。再一核对,果不其然,第一个头骨的来源正是写着“荆府纪善”的那具棺材,确认吴承恩无疑。

不久之后,在吴承恩旧居纪念馆里,人们终于看到了这位辞世已400年之久的大师风采,他中等身形,眼眶略高,眼睛不大,颧骨突出,面平而阔。



张建军是中国颅骨复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存义先生的弟子,对颅骨复原有着不可思议的痴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颅骨复原技术远不像现在,用专业电脑软件在屏幕勾勒即可完成。那时,需要工作人员在台架上安好颅骨,然后按照人类学定点,在颅骨上的不同部位沾上标棍,以测定软组织的厚度,再用油泥将各个标棍等高连接、填平,接着按分析研究出的五官特征逐一塑形。还有最后一步,按照百分比例尺测量标准校对。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但工程师不仅要掌握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和骨骼学的相关知识,还要考虑到死者生活的地域、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甚至有无某些疾病,才能充分还原细节。

为了拿到更详实的中国人体颅骨数据,张建军曾和同事们跑遍15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50余万份的数据。甚至还在给研究所的申请报告上,提出想要上刑场,赶在死囚余温尚在、肌肤的新鲜程度同生前保持一致的时候,用特制的、有穿刺功能的量尺,测出死者面部软组织的厚度——当然,这一报告并没有得到批准。

“活人的脸不让扎,病死的人的脸部,家属也不让扎,去刑场又得不到批准,那个数据怎么才能得到啊……”张建军一筹莫展。

因此当太原市公安局的公安人员敲开他的办公室大门时,他还有点儿惊喜——以为自己的申请报告通过了。

谁知,公安人员带来的是一个包裹,包裹一打开,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弥漫开来。

公安人员说明来意,希望他能够将这个无名颅骨复原,以便于找到尸主,张建军把颅骨搬上近似花架但又可转动的工作台,通过多年颅骨复原的相关经验,张建军马上做出了判断——这是位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的颅骨。

颅骨上有过铁器剐挖的痕迹,又被火烧过,毫无疑问是一起凶杀案的受害者。

“凶手把这么个重要的犯罪证据,连埋都不埋,随随便便往楼的缝隙里一扔,就是咬定了我们公安人员不可能通过一个颅骨发现死者的身份,继而按图索骥地找到他本人。”公安人员愤愤地说。

“我来试试。”张建军顿了顿,回答道。



数日之后,一座内里裹着颅骨,外面包着白石膏的半身塑像完成了。这是一个五官端正的女孩,一双明亮的眸子镶嵌在圆形的脸盘上,注视着前方,考虑到当时山西年轻女孩的装束特点,张建军给她配了个齐耳短发,还穿上了一件红黄相间的开领花格衣服。

“这个……就是那个颅骨?”太原市公安局的公安人员惊讶得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所谓的复原竟然能如此栩栩如生。

把塑像带回太原后,公安人员将其放置在负责失踪案件调查的办公室,每当有人来报案,说亲属失踪的,就带他们去看一看。

过了很长时间,依旧没有报案者认出这个塑像到底是谁,公安人员心里打鼓,只好给张建军打个长途,支支吾吾,大致意思就是想问,你复原得到底准不准啊。可又不好意思开口,张建军原本就不善言辞,电话里只说:“等等,别急,等等。”

公安人员心里更加没数了。

谁知就在这天傍晚,有个老太太颤巍巍地推开了太原市公安局的大门,说自己家住某县的村子里,24岁的女儿李春莲来太原打工,以前还写信报个平安,最近半年却毫无音讯。她有些着急,坐车进城找到女儿当保姆的那家人,他们说女儿早就不做了,离开后不知去了哪里。

老太太正念叨着,眼睛一瞥,看到了那尊放置在办公室的塑像,一下子呆住了。

“怎么?您认识?”有个公安人员问道。

“这是我的女儿小莲子啊!”老太太站起身,朝塑像走了过去,看了又看,“你们怎么给她塑了尊像?还摆在这里啊?”

屋子里的几个公安人员一下子聚拢过来,但没有一个人敢告诉她——李春莲的颅骨就被塑在这尊石膏像里面。

很快,公安人员就敲开了李春莲生前做保姆的那一家的家门,经过仔细的搜查,在他家的炉子里提取到其他几枚已经焚化的人类骨殖……

这家的男主人不得不交代,李春莲系他所奸杀,怕罪行暴露,就将李春莲的尸体肢解后焚尸。因为炉口小,头骨怎么都塞不进,加之头骨坚硬,切不开也砸不碎,只好放在炉子上面烧,烧了一半也没什么进展,干脆包起来扔了。

服刑前,他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知道公安人员是怎么找到他的,主办李春莲案件的警官告诉他:“有个高人,把你烧掉的头骨复原了。”

“啥叫复原?”凶手一头雾水。

“就是让李春莲活了过来……说了你也不懂!”

正是这位警官,几天后代表太原市公安局,将一面绣有金色大字的锦旗,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颅骨复原技术精,协助破案建功勋”,而张建军关心的依旧还是那件事:“你们能帮我申请到上刑场测量死者面部软组织的厚度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4 15: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