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7-06-0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还记得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愚蠢的皇帝在大街上炫耀自己的新装时,举国上下都假装看得见并啧啧称赞吗?人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环视周围,我们深陷谎言和虚伪编制成的世界,欺诈的、善意的、低俗的、高雅的……谎言渐渐堪比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虚伪成为一种机会主义的适应策略。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我们一边痛斥别人不诚实,自己却也不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呢?

一、真心话?大冒险!

面对皇帝光溜溜的上身,人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也许是怕皇帝龙颜大怒,把他们关进大牢,或者就地处决。

不敢说真话,首要原因是恐惧,害怕承担后果,逃避惩罚。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说的真话可能遭到惩罚或评论时,恐惧心理足以压倒“真诚”“坦白”等心理,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撒谎或沉默不语,以免受责罚。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最常见的就是否定事实,压抑逃避,或自欺欺人使之合理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话说得太多,就会暴露很多确切的信息,容易把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有可能受到伤害或被操控。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信任和真诚是和谐关系的基石,但很多时候人们仍需要靠谎言来保护隐私,获得安全感,避免伤害他人,和谐人际关系等。这种情况下的谎言是无害的,因为它的目的不在于欺骗,而是避免伤害,如一个医生为避免家属伤心过度而委婉地表达患者的病情。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简·大卫·纳索(J.D.Nasio)认为:“不说真话是为了维护和他人之间已经建立的关系。我们说谎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爱,害怕失去对方。”比如,笑笑问男朋友自己胖不胖时,他一定会说“小宝贝儿一点儿也不胖,还可以多吃点”,笑笑心内窃喜,继续问“那人家素颜好看还是化妆好看?”,为避免冲突男朋友一定会誓死回答“都好看”。

二、来自群体无形的心理压力

继续回到开头的故事,滑稽的皇帝木有穿上衣,难道人们不知道么?为什么人们明知道真相也不说真话呢,因为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群体为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概率大,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这种群体心理就导致了群体压力和趋同行为的产生。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它使成员倾向于做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人们不说真话,是为了让自己合群,不显得怪异,遵循从众效应,与群体保持一致,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三、为了维护更好的自我形象

试问一句:光膀子的皇帝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吗?面对骗子,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因为他不想被当成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怀有这种心理的还有被派去监工的几位大臣。所以,当自我形象有可能受到威胁时,人们多半会隐瞒真相,甚至有时为了制造更好的形象不惜撒谎。

人人都希望能呈现出自己美好积极的一面,维护自我价值和自尊,获得他人更多的认可。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过程,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敢说真话或说谎话体现了一个人的信仰、感知、预期、幻想等内部世界和现实的外部世界的连接。举例说:填写个人资料时,胖姑娘会稍微隐瞒自己的体重,个儿不高的少年会默默地给自己拔高几厘米;求职填写履历表时,求职者多半会夸张自己的经历,甚至学历造假。究其原因,无他,因为我们都渴望自我展示,塑造自己期待中的理想形象。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具有体验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的原始驱力。所以,谎言未必没有积极意义。

四、人们说真话是需要时间的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脱口说出了真相,继而引发一阵骚乱:“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有一句歌词是:“就让时间说真话,虽然我也会害怕……”,那么时间真的会说真话吗?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肖·沙威不久前在《心理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告认为:人们说真话是需要时间的。

沙威和他的同事奥瑞·爱尔达博士、尤叶拉·贝雷比·梅耶博士想知道骗子在有时间反思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其骗人的动机到底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研究者给76名被试每人一个骰子和一个杯子,并告诉他们会随机选取一部分参与者,根据他们掷骰子的点数给予相应报酬。研究者要求被试摇动杯子投掷骰子,并将点数输入计算机,有一半人要求在20秒以内完成,另一半人则没有时间限制。根据统计数字如果参与者说实话,平均点数是3.5左右。但要求20秒以内输入点数的一组人平均点数是4.6,没有时间限制的那一组平均点数是3.9。也就是说两组被试都在撒谎,在压力情况下被试会报高点数,有更多反思时间的被试撒谎情况则更少。

研究者后来进行多次试验,修改记录点数的时间限制,但最后的结论都证明:当人们面对诱惑受利益驱使时,或压力情况下,反思时间的长短对谎言是有影响的。

五、虚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适应策略

有个经典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就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听罢,你很可能会不屑地翻个白眼啐一口说:虚伪!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的学者吴宝沛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谈论道德伪善或虚伪时如是说“如果道德虚伪只是给人们带来不利后果,那么这种心理性状(psychological trait)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就会被淘汰掉。虚伪这种特定心理是过去进化的产物,因为这种心理能够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选择的压力,获取更多的生存和繁衍优势(Buss,2009)。”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不敢说真话具有某种适应性。当个体通过不道德或虚伪的策略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时,无疑会使他们在与其他群体成员竞争有限资源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虚伪作为一种机会主义的适应策略,促使人们渴望保持道德形象的同时又去获得足够多的现实好处。

研究者还发现启动虚伪这一心理模块是有条件的:第一,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比较高;第二,被他人发现的可能性比较低。研究结果还表明:权力高的人会表现出更强的道德虚伪倾向(Lammersetal.,2010),这是因为权力跟获取资源的渠道联系在一起。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如果被试对着镜子做决策,他们的虚伪心理会被抑制(Batsonetal.,1999),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虚伪行为有可能被揭穿。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个体自恋、文化、历史等因素对这一心理的影响。

因此,当我们思考“为什么不敢说真话”时,或许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发现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否良善,有人说:谎言本身就是个真相,欲望的真相;还有人说: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所以法国哲学家布莱瑟·帕斯卡(BlaisePascal)说:“真相的反面不是错误,而是另一个真相。”作为俗人,我们戴面具,说假话,伪装相信,其实我们都不傻,只不过我们都在不遗余力地鲜活地活着。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4 15: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