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裔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曾经有一对夫妻朋友,三十多岁。
女的刚刚MBA毕业,找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新工作刚上手,再加上孩子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不太好,于是去看了医生。回来以后,颇有感概地说,医生给了她一份问卷,结果她发现上面列出的一系列“忧郁症状”,她几乎条条符合。于是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
她老公得知情况后,不悦状,甩下句话,“你有啥好抑郁的,我还抑郁呢。吃药就能管用啦?多看看笑话,放松心情,就不抑郁了。”
望着她迷茫的眼神,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
其实,我也是一个主张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的人,但是针对她的情况,病情的控制可能需要家人的积极配合和帮助。看到他的态度,我犹豫了,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了。。。。。。
实际上,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中国人(亚裔)对待心理健康/疾病的态度的画面:轻视/忽视心理疾病的症状,及其严重性。
那么中国人中心理疾病到底有多少呢?中国的数据很不完善,所以我在这里引用的是美国亚裔人口中心理健康的一些数据。
1.  亚裔美国人心理疾病的患病率相对白人来说要低(2009年数据)。

美国白人比例(%
美国亚裔比例(%
/白比例
诊断患有某种心理疾病
20.7
15.5
0.75
诊断为严重心理疾病
(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5.3
2
0.38
诊断抑郁症
6.7
3.2
0.48
3-17岁儿童多动症
8.3
0.8
0.10
12-17岁青少年抑郁症
8.7
7.6
0.87
2.  几个例外(2008/2009年数据)。

美国白人比例(每十万人口)
美国亚裔比例(每十万人口)
/白比例
男性自杀死亡率
22.9
8.2
0.36
女性自杀死亡率(总)
6
3.7
0.62
女性自杀死亡率(15-24岁)
3.9
4.7
1.2
女性自杀死亡率(>65岁)
4.5
5.7
1.3
9-12年级学生有自杀念头(男生)
12.8
17.1
1.3
9-12年级学生有自杀念头(女生)
18.4
21.1
1.1
9-12年级学生有自杀尝试(男生)
4.6
7.0
1.5
9-12年级学生有自杀尝试(女生)
7.9
15
1.9
不知道大家看了什么感觉,反正我最初看到这组数据时,是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3.  寻求心理治疗的亚裔美国人远远低于美国白人(2009年数据)。
美国成年人中寻求任何方式的心理治疗比例

美国白人比例(%
美国亚裔比例(%
/白比例
全体人群中寻求治疗者
16
3.5
0.22
心理疾病患者寻求治疗者
43.1
15.2
0.35
以上数据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
一是亚洲人心理素质比较好,所以患心理疾病的相对较少,所以寻求心理治疗的也相应较少。
另一种解释是,因为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亚裔就算有心理上的不适/症状,也羞于/不愿意就医,从而造成心理疾病患病率低的“假象”。
我的猜测是:以上两条都可能对,但后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些。
另外,除了传统文化背景外,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也成为影响在美亚裔寻求心理帮助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亚裔心理医务工作者的比例要低于其人口比重。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4.  亚裔美国人中医生不少,但是其它心理医务工作者相对很少。
l  在所有psychiatrist(心理科医生)中,亚裔医务工作者比例:12%(人数并不少,实际上这个数字还要高于亚裔在美国的人口比例)。
l  在所有psychologist(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中,亚裔医务工作者比例:1.6%(低于人口比例)。
l  在所有advanced practice psychiatric nurses(高级专业心理护士)中,亚裔医务工作者比例:2%(低于人口比例)。
l  在所有counseling(心理辅导)以及social worker(社工)中,亚裔医务工作者比例:1-2%(低于人口比例)。
心理健康是全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许亚裔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洋鬼子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需要的时候积极寻求心理帮助。对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可能有助于我们打破这个障碍,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得到心理上的帮助。
让我们一起关心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
参考资料: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4-6-6 22: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