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再跟孩子这样说话,真的会毁了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小时候长得特别瘦小,脖子又细,就像一颗豆芽菜。
  每当有人说“这孩子太瘦了,得多吃点”。
  我奶奶她接下来就会说:“是啊特别挑食,什么都不爱吃。肉也不爱吃,青菜也只吃叶子,不吃葱不吃姜不吃香菜不吃芹菜不吃萝卜。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给她吃了?”
  接下来吃饭时间我就会展示奶奶说的什么叫挑食。
  后来上了高中,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我挑食的毛病莫名地好了。
  其实,我本身是不挑食的,只是小时候有选择地选择了几样食物而已。
  而我的家人,则对此下了结论:这孩子就是嘴叼,挑食。
  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挑食,但家人一遍遍的强化,就像是一个提示:
  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慢慢地我也越来越挑食了。
  后来,我工作了,由于长期跟孩子们一起。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情况压根不是个事儿。
  幼儿园里有孩子在家长暗示下过敏的;有奶奶觉得上幼儿园太累而天天哭闹觉得上幼儿园是受罪的;有爸爸妈妈说过自己笨就觉得自己本来就笨的……
  根本就是焦虑的家长用自己传达的消极暗影响了孩子。
  02
  我之所以想起我小时候以及我周围的孩子被消极暗示限制,是因为我发现堂弟正被消极暗示影响、束缚着。
  堂弟以前又聪明又勤快,正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会在冬天的早晨自己起来做早饭,他会在他爸妈忙的时候洗衣、做饭……
  可是现在他却和小时候的勤劳完全两样。
  堂叔在帮人盖房子的时候摔断了腿,他出院后我们去家里看他,13岁的堂弟正坐在一堆脏衣服中冷漠地玩手机。
  连堂叔让他去倒杯水喝药都不情愿。
  原来,堂叔跟堂婶离婚后,他们都觉得对不起孩子,堂叔经常跟表弟说的话大概就会是这样的:
  爸对不起你,让你跟我一起受罪啦。以后爸一定不让你比别的孩子差。你想要什么都跟爸爸说。
  堂叔把自己对孩子的愧疚感不断地传达给孩子:我们都是对不起你的。
  堂弟不断地被消极暗示强化后也觉得:
  爸爸妈妈说对不起我,肯定是真的对不起我,我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了,他们都欠我的……
  堂弟正式被心理暗示所影响,心理暗示让他下意识地接受“别人都欠他的”这个假象,从而影响了他的行为。堂弟也变得越来越叛逆。
  所谓的心理暗示就是指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某种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某种信念和意见。
  比如:有个小朋友,他在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跟他说:“来,吃肉,肉好吃”。
  他经常听到这句话,就认为只有肉才好吃呢,其他的都不好吃。所以呢,他每次吃饭的时候只吃肉。
  03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而没察觉,尤其是在与孩子沟通中。
  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在给孩子贴上一个“坏的标签”。固化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使其扩大化。
  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跟孩子们的沟通中,少用或不用消极的暗示,多用积极的正面暗示。
  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鼓励她:你很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
  女孩也越来越美了。
  从此,“翁格玛丽效应”就成了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名词。
  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
  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在被表彰和嘉奖的情况下,受表扬者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其实原理很简单,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或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向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
  久而久之,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得到你想要获得的一切。
  04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饭,儿子破天荒自己吃了两碗米饭。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
  这次数学考试,他又是倒数,他智力上没有问题吧?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他的儿子没再被点名,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路上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后来,她儿子确实被清华录取。
  故事中的妈妈正是运用了积极的暗示,给了孩子力量,孩子也正像妈妈所暗示的那样,一步步地成长成妈妈描述的样子。
  孩子的认知取决于身边的“重要他人”的反应,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样去暗示他/她吧。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让积极、向上地成长。
  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限制孩子、毁了孩子。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类的话语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真的会毁了孩子。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01: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