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学期,警惕生活中的“隐性失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摘选自《家庭教育》杂志《警惕生活中的“隐性失陪”》一文

作者:李思娴  李蔓思

“爸爸妈妈最爱的不是我,是手机妖怪”;“爸爸妈妈被手机‘抓走了’”……这是许多幼儿园孩子的心声,而这些心声却揪痛了我们的心。当我们陪在孩子身边,眼睛却盯着手机时,我们真的是在“陪伴”吗?我们是在陪伴孩子,还是在陪伴“朋友圈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要求孩子摆各种姿势,为孩子拍下一张张照片的时候,我们是否问过孩子喜欢这样吗?我们是否考虑的只是在朋友圈里“晒一晒”那些可爱的表情?

当我们陪伴在孩子身边时,我们能否做到真正的陪伴,放下千头万绪的工作、放下手中的手机、放下微博上的趣闻轶事、放下朋友圈里的各种链接,只是用心陪伴我们亲爱的小孩。

                           

一、陪伴仅仅是时间的投入吗?

小语今年四岁半,笑起来嘴边的梨涡浅浅,是个安安静静的小姑娘。第一次见面,她在画画,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阿姨,我要给你画个大大的蛋糕!”她仰着脸对我说。我轻轻地摸了下她的脸颊,告诉她我很喜欢她的画,并建议她也给爸爸妈妈画一幅。她低下头,咕哝了句:“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他们都不陪我玩。”“爸爸妈妈一定是要工作,很忙吧?”“嗯,他们也陪我,只是不陪我玩,我坐在那里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就看手机,我坐在那里画画的时候,他们就坐在旁边看电脑。他们人在我身边,但是我觉得他们没有陪我玩,在家里我就只喜欢爷爷,只有爷爷会陪我玩!”

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回来还得做家务,忙着刷朋友圈,忙着煲剧,忙着和朋友聊天,这是现下很多年轻父母的状态。“微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父母们以为捧着电脑看着孩子画画就是陪伴,以为拿着手机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就是陪伴,殊不知正是这种漫不经心和形式化的陪同造成了可怕的零交流和沟通障碍。很多父母甚至感到困惑,自己明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怎么孩子就不跟我亲呢?

家长应意识到,陪同不是陪伴,陪伴是身与心的联结,是时间的投入和情感的交流。幼儿想要的并不是一个能陪着他却不能和他玩的躯壳,不是抬起头看到陪在自己身边眼睛却盯着手机屏幕的“低头族”,人在心不在,这并不是技巧不足,而是用心不够。幼儿时期是美好记忆建构的重要时期,是否获得良好的父母陪伴关系影响幼儿成年后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形成。倘若长期处于这种有量无质的“隐性失陪”环境下,引发的不仅仅是精神共鸣的缺乏,更会加剧孩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衍生出焦躁、抑郁、叛逆、自私、过度自卑或自傲等一系列问题。

二、怎样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

1.高质量陪伴关键词——共同参与

作为实现高质量亲子互动的重要途径,共同参与是指父母与幼儿共同活动,一起分享,互相交流,而不是父母命令或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或活动。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实现对幼儿的积极陪伴,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基本的情感和成长需要,还能让许多父母在重温自己童年的快乐或者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中体会到快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游戏、开展亲子阅读、共同出游等形式,让孩子在父母陪伴的过程中,尝试各种体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增进亲子亲密度。也可以在了解幼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共同做一件长久的事,比如一起跑步,一起打球,一起种花等。在参与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突出幼儿的地位,以他们为主导,耐心等待,契合时机地进行介入和点拨,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提问空间。

2.高质量陪伴关键词——倾听、接纳、回应

“听听孩子说什么。”这是一句很简单却扣动人心的话,不是不耐烦地打断,不是不加思索地否定,而是带着倾听的耳朵,怀着包容的心态,让孩子去诉说去分享去宣泄。听听他今天经历过的事,听听他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听听他的烦恼和困惑,听听他做错事后的解释,听听他的想法和主见,你的认真会让他逐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和被关注、被在乎的美好感受。

3-6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人的评价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父母应积极评价幼儿,接纳幼儿的缺点和失败,接纳孩子此时此刻的意图和想法,接纳幼儿悲伤低落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幼儿遵循自身意愿和更好地做出自主性的选择,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尝试新事物,坦然面对失败的信心。只有从容地接纳孩子,才能够从容地面对孩子。

在关注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谈回应,回应是孩子在与父母互动中得到的反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地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关注到孩子的关注点、情感和意图,无疑,父母已经在把爱、信任和安全感传递给幼儿的旅途中迈出了一大步。面对幼儿出现的种种可能,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采取恰当的回应方式。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2 04: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