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国刚品读《资治通鉴》:“乖孩子”刘秀的逆袭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毛泽东云:中国有两部大书,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不得志的情况下撰写的。唯其有才,故能写出好书,值得阅读;唯其不得志,故能写出深刻的书,值得参悟。

司马迁纵横恣肆,直抒胸臆。《货殖列传》,阅尽人间百态;《刺客列传》,沉郁凄美,荡气回肠。《史记》不虚美,不掩恶,尽显真精神。

司马光厚德载物,忧国忧民。《资治通鉴》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力求警钟长鸣、读史明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赤子之心淋漓尽致。

如果说《史记》展现了道家的自由与洒脱,那么《通鉴》则体现了儒家的使命和责任。鉴于《资治通鉴》用294卷的篇幅,记载了战国之赵宋建立前1362年的历史(若加上倒叙则超过1400年),涵盖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内容。其内容之深厚、史实之繁复,则是《史记》所不能比的。

我们的读史,选择了《资治通鉴》。

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多年间华夏大地究竟发生过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只是执政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治国宝典吗?普通人如何从这部煌煌大著中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领略中华文化的深沉智慧?应凤凰网国学频道邀请,历史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国刚先生开辟《品读<资治通鉴>》专栏,为我们作详细解读。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读史之旨趣,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这个“道”是什么呢?如何去达到这个“道”的境界呢?是司马迁的无拘无束,还是司马光的家国情怀,这则是可以任由读者诸君去选择的。

专栏作者: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刘秀的事迹则似乎知之者较少,影视作品也关注较少。知之不多与影视关注较少互为因果。

刘邦的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张、赵,说起来也是精彩纷呈。唯独刘秀的事迹,似乎是比较平实。

汉光武帝刘秀

一、少年情怀,青年造反

刘秀是一个“老实人”,这一点与刘邦、刘备也不同。刘邦年轻时就不安分,刘备也是不爱读书、不爱耕田,成天与邻居的孩子们追逐狗马之事。刘秀却是一个读书、力田的乖孩子,他的造反,是他哥哥刘縯带出来的。

刘秀表字文叔,曾经在长安上过太学,读书期间,就很关注时政。从他的年龄推断,刘秀在长安读书,正值新莽改革的天风年间。朝廷有什么新消息,他总是最先知道,并且与同舍生讲说自己的看法。王莽的改革牵涉千家万户的现实利益,刘秀及其同学们一定会予以关注,各抒己见。刘秀的见解不凡,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拥趸,比如,后来的名臣邓禹,就是太学里比刘秀年级低的学生。刘秀的家境富裕,但不属于土豪级别。他曾与同学合伙购买了一条驴,租赁出去,赚一点学杂费和生活费。这些细节,都透漏出刘秀是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回到家乡农村后,刘秀依然过着种田、卖粮的生活,大哥刘縯自比高祖刘邦,笑话刘秀就像刘邦的二哥刘仲。史称“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这“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的架势,分明是刘邦再世呀。

有一回,刘秀与姐夫邓晨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谈到民间流传的谶文,“刘秀当为天子”。王莽的军师刘歆本名刘秀,就是因为这条谶文才改名刘歆的。所以,大家都说,这个刘秀指的是国师公刘歆吧!刘文叔却半开玩笑地说:“安知非仆耶?”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虽然是句玩笑话,姐夫邓晨却暗中窃喜,因为他觉得平日老实厚道的这位妻弟,其实内心并不像外表所展现的那样。

邓晨的一位姑姑嫁给了南阳殷实的大户阴家,阴家小姐阴丽华美貌出众,比刘秀年少十多岁,28岁的刘秀还没结婚,就是因为暗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在长安读书期间,看见皇家禁卫部队执金吾(警备司令)威风凛凛,刘秀曾羡慕地说: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如果没有造反和战争,也许刘秀就会按照这样的目标,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王莽地皇三年(22年)冬,刘縯带头在家乡南阳郡湖阳县舂陵乡举兵,反对新莽统治。刘秀积极追随,同时起事的还有其他绿林豪杰,如常林兵、平林兵、下江兵,北方山东等地则有赤眉军。

正式举事那天,还有一个细节。刘縯召集诸豪桀计议曰: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曰:“伯升(刘縯字伯升)杀我!”及见秀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秀时年二十八。

刘伯升平素喜欢张罗惹事,举事时大家颇为犹豫,担心受牵连。普通农民,很容易这样想,等到看见刘文叔(刘秀字文叔)也穿着造反者穿的军服入列,才稍微安心。老成持重的刘秀也参加了,我们干嘛不干!一下子拉出了八千人的队伍,刘秀时年28岁。

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形势图

总之,归纳前面的论述,造反之前,刘秀是一个乖孩子,不与人“款曲”。建武十七年(41)冬十月,刘秀回到家乡章陵(今湖北枣阳南),回顾少年时光,访寻往日宅院田庐,置酒作乐。当时刘姓诸母酒酣欢悦,相互夸赞刘秀年少时谨慎柔和的性情,说道,“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读书,种田,卖粮,暗恋邻村的美少女,就是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但是,刘秀并不甘心平庸。他读书的时候就很关心时政。“安知非仆”的玩笑话,也流露出他并非胸无大志的人。

刘秀总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刘縯倒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结果未必成功!一个不能做好当前事情的人,未必就能做好未来的事情!

二、大战立功,韬晦免祸

舂陵兵从家乡开始,进而攻打湖阳县,攻打南阳郡。在从舂陵乡起兵到攻打湖阳县的过程中,舂陵兵与常林、下江兵一起作战,小试锋芒,获得初胜。“军中分财物不均”,战利品分配起冲突,差点火并,“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连忙出来和稀泥,“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你看,造反开始,刘秀就显示出与农民军不同的价值取向——不贪浮财。

在随后的战争中,刘秀的母亲(大约是病故)、二哥和大姐以及几个甥侄辈都丢了性命,现在的说法就是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了。接下来的“昆阳之战”中,农民军多有把保住浮财视为第一要务的短见,刘秀劝告大家,战争失败,人头都没有了,钱财何用?战争赢了,多少钱都可以得到。最后,集中全部兵力,与王莽官军拼死一战,获得全胜。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乱世之争中,保持定力,不因一时之利鼠目寸光,是打天下者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素质之一。

所谓“昆阳之战”,是指绿林汉军与王莽叛军之间的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王莽孤注一掷,调集了40多万大军,企图剿灭绿林汉军。因为,他发现这支造反军与其他农民军不同,发檄文称说四方,有推翻新莽的政治诉求。

此时,绿营汉军这边兵力孤弱,而且分散在各处攻打南阳下属各县。刘縯率领主力攻打宛城,昆阳在宛城之北,因此,守住昆阳,顶住北来的新莽大军,事关绿营汉军的整体战略部署与全局,十分重要。刘秀说服大家,把分散在各县的军队调集在一起,采取以点突围,内外合击的战术,击败了莽军。这一方面是因为突然的雷雨冰雹天气相助,对远道而来的客军不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莽军临时拼凑而成,人无斗志,兵败如山倒,莽军自相蹈籍,几乎全部被歼灭,刘秀等以少击多,给王莽政权以致命的一击。时在23年六月,刘秀也以此战成就其骁将之名!

资料图

在昆阳之战前几个月,23年二月,绿林汉军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推戴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帝,恢复大汉国号,年号更始,史称更始政权。这一年就是更始元年(23年)。刘縯等主力早在昆阳大捷前夕(五月),攻下了宛城。更始政权也随即迁移到了宛城。当初刘玄被推为帝,刘縯及其部下就有所不满。现在刘縯、刘秀兄弟都立了大功。舂陵刘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从辈分上说,刘玄与刘縯兄弟都是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之后,他们的高祖即舂陵戴侯刘买。刘买的大儿子就是刘玄的曾祖父刘熊渠。刘熊渠是长房,袭爵舂陵戴侯。其弟刘外是老二,是刘縯的曾祖父,曾任郁林(今广西贵港市)太守。但是刘玄的祖父刘利是刘熊渠的庶出,曾任苍梧(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因此,刘玄与刘縯就宗室关系亲疏而论,大约旗鼓相当。刘玄之能越过刘縯,被推举为帝,不是由于其宗室身份的亲疏,而是因为后面有人策划支持。

绿营汉军一共有如下几支,王匡、王凤、马武领导的新市兵,还有朱鲔、张卬等分支;王常、成丹领导的下江兵;陈牧等领导的平林兵;然后是舂陵兵。新市兵与下江兵在几年前都曾啸聚绿林,本来是一伙,以王匡、王凤为首,后来分头发展。平林兵陈牧曾与新市兵互相声援。所以,新市、平林将帅,“先共定策立之(指刘玄),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就不足为怪了。相反,舂陵兵则与之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现在要拥立刘氏为新盟主。在平林中的刘玄获得更多支持,是可以预期的。

更始政权的职位是如此分工的:“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馀皆九卿将军。” 刘良曾任萧县令,是刘縯、刘秀的叔父,父亲早亡,刘縯兄弟就由叔父刘良抚养。推刘良为名誉性质的国三老,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公职(平帝时为萧县令),已经照顾到了舂陵兵的情绪。王匡、王凤是绿营起义的最早领导人,现在为新市兵的领导人,他们担任“上公”,照顾到了二人的首出地位。大司马朱鲔、大司徒刘縯、大司空陈牧分别来自新市兵、舂陵兵、平林兵,从排序来看,突出了新市兵的势力,平林兵势力比较小,而且其中的“更始将军”已经推为皇帝,陈牧的位置靠后,也算对舂陵诸刘的一种平衡性安排。在这个政权中,刘秀是太常(主管文化礼仪的官)、偏将军。

史料说,刘玄性懦弱,即位典礼上羞缩,若不能言。刘玄当年是为了给弟弟报仇而结交他人(也许是刺客或者亡命之徒),惹上官司,最后假装死亡,躺在棺材里还乡,救出因为自己闯祸而被捕入狱的父亲。从这些挺身而出的作为来看,刘玄不是一个羞涩之人,但刘玄不擅长在隆重场合,表现出轻松自如,这有可能。

总之,刘玄登帝位而不是刘縯,是绿营汉军势力对比的产物,也与刘縯在各种势力之间,未能做有效的纵横捭阖的沟通有关。也许他还没有来得及做统战和整合的工作,也许刘縯有些咄咄逼人,其过度张扬的个性,不容易被其他几支农民军领袖接受。更始政权入宛城不久,刘縯就因为部下不服更始帝管辖,而连带被杀。

此时,刘秀正在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一带拓展,得知兄长被杀的消息,立即赶回宛城,面见刘玄,他一不为兄长解释,二不为自己争功,三不与刘縯的部下接触,只是为大哥刘縯的不当行为谢罪。谢罪之外,谈笑自若,没肝没肺,好像兄长的死去,于他全不相干。刘秀甚至在此时举行了与梦中情人阴丽华的婚礼。结果,刘玄不仅没有给刘秀连带治罪,还命令他前往整治洛阳宫室,准备迁都,十月又给了他北巡河北的机会。

从刘縯六月被杀,到刘秀十月北巡河北,中间有四个月的时间。这四个月内,发生了很多事情,九月王莽在长安被杀。十月,刘秀一方面韬晦,保住自己。另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支持其北巡河北的首先是族兄刘赐,刘赐接替了刘縯出任大司马后,力主派刘秀北巡河北,说刘氏宗亲中只有刘秀堪当此任。其次是采纳冯异建议,结交更始帝的宠臣曹竟、曹诩父子。刘秀北巡,反对者众。但是,最后刘玄仍然把任务交给了刘秀。可见,刘秀的韬光养晦,不仅保住了自己,而且迷惑了更始帝,从而使他获得北巡河北,独立伸张拳脚的发展平台。

更始割据图

三、帝王事业,历史评价

王夫之曾比较刘邦与刘秀,说:“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因为,刘邦的主要对手只有一个项羽,而刘秀到河北奠基后,天下群雄割据,“其视高帝出关以后,仅一项羽,夷灭之而天下即定,难易之差,岂不远哉?” 总结一下刘秀之得天下的过程,有如下几点,值得分析。

第一,统一战线战略,为自己打出一片蓝天。

刘秀到河北之后,代表更始政权安辑各地郡县。当时,他最大的威胁是在邯郸建国的王郎。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遗落民间,得到了河北豪强赵王刘林、广阳王刘接的支持,势焰熏天。刘秀以信都、渔阳、上谷三郡为基础(三郡皆拥护更始政权),又成功地争取到了有一定势力的真定王刘杨的合作,并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外,已经迁都长安的更始政权也派尚书谢躬带兵前来支援,凭着这几股力量,24年五月,刘秀消灭了王郎,从而在河北立住了足。

第二, 自立门户的韬略,该出手时就出手。

更始政权对刘秀在河北的发展不放心,于是封刘秀为萧王,征其入朝。更始帝从24年二月入长安之后,即陷入腐化之中。“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这个时候,刘秀若入长安,不仅再次受缚,而且会同归于尽。刘秀以河北未平拒绝了更始帝的要求,还兼并了更始帝派来的谢躬所部,从此“贰于更始”,自立门户。

刘秀的这一步棋在其出巡河北之前,就谋划好了的。他在与阴丽华结婚之时,拒绝了更始政权要他把家属迁到洛阳和长安的要求,直接把家属送到了老家安置下来,这说明,脱离更始政权,刘秀蓄谋已久。

第三,运筹帷幄的谋略,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刘秀于25年六月在河北鄗(今河北柏乡县)南千秋亭即位。此时,更始政权仍在长安挣扎,与赤眉火并。此外,还有公孙述在蜀中称天子,隗嚣在河西割据,不久,梁王刘永又在河南称帝,与刘秀争夺汉室正统。刘秀分兵合击,运筹帷幄,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逐渐平定各地割据势力。

刘备统一关东之战

第四,机制灵活的策略,注意笼络各方人才

刘秀在整个打天下的过程中,注意笼络人才,注意分化瓦解对手,所谓建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就包括各路英才。击破王郎,在邯郸宫中发现许多书信,是刘秀的部下写给王郎的,暗通款曲。刘秀当众付之一炬,说是让“反侧子”消除疑虑。对于曾经杀死他大哥的朱鲔,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厚;至于反复小人李轶,则用借刀杀人的办法除之。表现出灵活的策略。

南宋学者陈亮就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众弱而复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促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陈亮是南宋时代呼喊“中兴”最力的书生之一。他认为刘秀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攸归,更是依赖人的“谋”和“略”。

推荐书目:张国刚著《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华书局出版。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uhandong 发表于 2017-08-27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时势造英雄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2 18: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